余途寓言:来自生活的智慧文学
来自生活的智慧文学——评《余途不多余》
谭旭东
认识余途已有几年,我们都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但余途很热心,为寓言学会做了很多工作,他在京的办公室也成了大家聚会议事的场所。余途创作的寓言并不多,他不是那种丰产的作家,也不是那种喜爱张扬的人。去年,余途给我送过他的《余途寓言》,那本厚厚的寓言里包含着他20多年的心血与探索,让读者一阅即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最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都市心情书系”,其中的《余途不多余》是余徒又一部寓言佳著。这部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新雅致,有不同寻常的阅读感受;从事寓言文学创作的人阅读这部作品,也能感受到余途勇于探索、立志创新的精神。《余途不多余》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细细地品读会获得多方面的乐趣。这里简要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请寓言方家和余途本人指正。
第一点,《余途不多余》的视角非常新颖。在这部寓言作品里,余途本人直接进入叙述空间,充当一个“第三人称”,即作家本人成为寓言的主人公。在每一个寓言里,余途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承担者;既是生活的体验者、观察者,也是生活的思想者和概括者,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叙述角度,也是寓言文体创新的一种尝试。传统寓言的主人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即故事的形象要么是动物,要是是一个他者,故事的讲述者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而且故事最后的哲理性的观点,也是以创作主体不介入的方式冷静地陈述出来。因此,传统的寓言给读者一种客观的印象,似乎总有一个哲人在和读者一起,他随时随地以各种事例和形象告诉读者生活的道理、人生的感悟。读传统寓言,读者似乎是才是真正的阅读主体和审美主体。而现代的儿童寓言,主要以动物形象塑造为主,兼有童话的品质,往往很容易被人当作教育童话或哲理童话。但余途的寓言里,余途既是生活的观察者、体验者,也是生活的概括者和思想者。如《水晶球》:
余途拿水晶球与同事研究。他们各说出一个水晶球的特点。
“透明。透过它看物体极清晰。”
“光滑。手感好,可以滑向各个方向。”
“坚硬。击打或被击打而不变形。”
余途概括道:“透明即公平,光滑如技巧,坚硬即原则。做透明光滑坚硬的水晶球,如做人做事,如治国管家。”
这则寓言就可以看出,余途以哲人的身份进入寓言,让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引导读者,也直接引导寓言创作的方向。
第二点,《余途寓言》融合了多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每一篇寓言都显示出作家对寓言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余途的寓言很多都借鉴了微型小说艺术,使寓言有了小说对生活的浓缩性,也使寓言有了更深的生活含蕴,同时,叙述上由于更讲究真实的细节而变得更加可信和深刻。还有的寓言则更像讽刺小说,如《助残日》就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讽刺小说,作家以寓言的方式,反映人生事象,揭露社会的缺点和人性的不足,这样的寓言具有揭示本质的力量:
在国家规定的助残日,余途应邀参加活动。
活动上展示了许多帮助残疾人生活和融入社会的用品用具。
余途赞赏着专为残疾人上下汽车的升降台,又亲自体验了铺在台阶上的专用坡道,感觉真是无微不至,连道:“就是健全人用着都方便。”
日落,活动结束。搭在活动入口台阶处的坡道被拆除。余途困惑,上前问。工作人员说:“助残日结束了呀!”
余途得解:“助残仅一日也。”
此外,余途寓言还对其他文体有了艺术借鉴。如《恋爱中的女人》等则象哲理散文,作家从容不迫地叙述人生感悟,传递自己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如《瞬间》则像诗意小品,读后给人绵绵的余味,有诗的意境,有画的留白。前面提到的《水晶球》则有古代诸子言论的特点。余途这样的散文化寓言虽然不多,但它们足以证明余途是艺术的多面手,是一位富有求异思维的作家。他的散文化寓言似乎是在对话,或者在倾诉,使整部书里作家的言说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第三点,《余途不多余》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体验,都是作家对生活与人性的各个层面的浓缩性表现。余途这种以真实生活以背景的寓言创作虽然没有童话寓言的幻想之美,却让人获得了可靠的信息和生活的准则,也给人以人生的镜子,行走的路灯。如《小人与君子》:
余途遇猫,夸说:“猫很可爱。”并俯身爱抚,猫大叫,并张牙舞爪。同行的女孩拉余途躲避。
女孩说:“猫像小人。”
余途又遇大象。他轻拍大象的腿,大象安详,眨眼微笑。同行的女孩踮脚敲了大象的屁股。
余途问女孩:“你怎么敢冒犯这样的庞然大物。”
女孩说:“大象是君子。”
余途懂得了小人和君子在孩子心里是可以这样定义的。
这篇寓言完全是作家生活经验的自叙,看得出来,怀有慧心的作家就是直接从经验中获得认识,化平凡为真理。如《倒水》也是如此,作家讲述的是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天,他叫女儿倒水给他喝,但女孩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一天,余途带女儿去看望老人,并亲自为老人沏茶,还双手敬上。回到家里,女儿捧着热茶给他。这个故事非常简单,却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例,作家在这则寓言讲述的不只是“言传身教”的道理,事实上也在讴歌儿童的成长智慧,对成年人也富有启迪。像这样来自生活,叙述生活体验,传达生命感悟的作品占了余途寓言的一大半。如《爬不起来的妇人》就是对生活中某类可怜又可耻的人的行为的描述及哀叹,《让的本质》讲述的就是公共汽车上让车的一幕与感叹,《镜子》讲述的是姑娘和老妇照镜子时的言行和情态。如此等等,余途的寓言创作不矫情,不虚伪,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体验,把作家复杂的生活经验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突出了艺术浓缩生活的张力和艺术反映生活的魅力。
《余途不多余》是一部难得的寓言佳著,它值得品评的特点多多。它充分体现了余途从容不迫的创作心态,也展示了余途不甘平庸的生命姿态。在书的“尾声”里,余途这样说道:
人永远不停地走路多累呀,可人活着就应该是这样吧。一旦哪天停下了脚步,生命就失去了意义。余途就是这样的人,他现在还不知道累,将来也累不倒,他总是怀揣一个信念,生命若息,思想不让,人要走的路没有疆界,人要走路的愿望也没有疆界。
我想,这是余途生命的心声,也是余途人生的感悟,它向读者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余途的寓言创新还在路上,他会坚持走下去,创作出更具有特色,更耐心寻味的佳作来。我们期待,期待余途的下一部新寓言。
(作者单位:100144北京石景山区北方工业大学中外系;电话:13120440141)
热烈欢迎谭教授光临论坛!:handshake
谭秘书长说得真好! :handshake
:victory::victory::victory:
旭东给我方向也给我压力,我们都在路上……
谭博士此篇文章的观点摘要发表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中国艺术报》。
更需要文化媒体的推介。:victory:
团结的力量
谭秘书长评得好,对《余途不多余》又有了新的体会。:victo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这样精炼的文字!
在异国他乡看到旭东这篇去年的评论被海星拉了出来,感到很亲切。问好海星、张亮,还有论坛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