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马长山 发表于 2010-03-31 16:29

中国一年需要多少寓言?/刘斌

1993年初,上任不久的某领导在一次文化工作会上突然问:“你们给我算算,中国一年需要多少电影和电视剧?”此话一出,许多人暗自发笑,认为他又在说外行话了。精神产品怎么能和物质产品一样用数量而论呢?中国一年需要多少粮食、需要多少钢铁、需要多少车皮?可以算得出来。需要多少电影,怎么算呢?

谁知十七年后,我脑子里怎么也会突然冒出一个同样类似的问题:中国一年究竟需要多少寓言?

如果一篇寓言也没有,会怎样?如果越多越好,比如一万篇,又会怎样?如果有人能够计算出一个数字,而且能讲出理由,说明中国一年需要多少寓言,那又会怎样?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和当年的那位领导一样,让人发笑?

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文革”。整整十年,中国只有八台舞台剧,这八台戏被称作“样板戏”。由这八个样板戏拍成的电影外加不超过五部的故事片,成为当时全体中国人仅有的文艺娱乐。虽然那是一场文化悲剧,又怎么样了呢?天没塌下来,中国人也没有灭种。如此看来,电影多少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文革时期仅出版过三部新创作的长篇小说,最著名的当然是浩然的《金光大道》了。今天呢,据说中国一年就有六百余部长篇小说出版,还不停地搞评奖,鼓励多写再多写。还据说,每年拍摄的电影近千部,也在不停地评奖,鼓励从业者多拍多制作。这又怎么样了呢?普通中国人我敢说很少看电影和看长篇小说。电影票太贵,一张票五十元,是一个打工者一周的饭钱,不看了!长篇小说絮絮叨叨,也没有什么非看不行的理由,也不看了!连电影和长篇小说都如此,寓言又会怎样呢?

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寓言作家,也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寓言创作爱好者,更不知道中国一年会有多少新的寓言诞生。至今还有许多人醉心寓言的创作和研究,这一事实就足够令人欣慰了。寓言不能死。

和其他创作一样,寓言创作是需要技巧的。多写好还是少写好?两种观点的持有者都会有理论支持。多写,才能熟能成巧,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少写,少而精,“生一只狮子胜过生一窝臭虫”。谁能说他们没有自己的理由!所以多写还是少写不是问题。巴尔扎克是位多产作家,而曹雪芹毕生只写了一部小说,还没有写完。巴尔扎克和曹雪芹一个多写一个少写,却都是伟大作家。看来创作的数量不是主要的。

面对勤奋而多产的作家,我表示尊敬。他们辛勤笔耕。多产的作家现在很多,有的人把精神产品的生产变得和生产牛仔裤一样了,就有点让人失望。面对创作较少的作家,我表示理解。他们珍惜自己的笔墨,这在如今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是极为可贵的。多写和少写是作家自己的事,我所希望的是不管多还是少,重要的是努力实现“好”。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专家和理论家肚里有的是话,可以听他们去讲。讲清什么是好寓言非常不容易。但如果要我给中国寓言的创作立一个标杆,那就是:中国寓言首先为中国读者服务!中国寓言也应当去争取那个令一切作家眼红的诺贝尔文学奖!

请不要笑!也不要目瞪口呆!我这话讲得很严肃。

中国作家多年来朝思暮想希望拿到这个奖。我的同学和朋友贾平凹在他的书房里贴着他亲手写下的座右铭:“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句话是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中女主人公小鹿纯子的豪言壮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贾平凹心里想的是什么。前些年,有人推荐巴金作诺奖的候选人,无果。后来又有人希望王蒙能得奖,结果又是水中捞月。其实这叫白费力。看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状,再看看那个设在北欧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就会知道结果了。中国很政治,那个奖也很政治。中国很“中国”,而那个奖却很“西方”。你别以为它是绝对公正的。中国的现代小说要得这个奖,没戏!报告文学、散文、杂文更是没戏。中国的当代诗歌还稍稍沾点边,所以诗人北岛当了几次候选人。中国的儿童文学怎么样呢?不敢说。但人们不大重视它、它也不太自我看重。文学“领导人”和文学理论家从来就没想过让中国的儿童文学去冲刺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或许认为,那是天方夜潭!不但不敢讲,更不敢想了。但是,我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中国的儿童文学应当繁荣,当然真正的繁荣也难。中国的寓言严格讲也未必完全属于儿童文学。中国的当代寓言为什么不敢争取去拿那个文学奖呢?

中国的寓言很特殊,可以很“政治”,也可以“不政治”。可以很“中国”,也可以很“西方”。寓言这玩意很奇妙,它可以远离政治,又可以深深地钻进政治的骨髓里。它可以很现实,又可以很魔幻。它可以讲人事,也可以讲神怪和禽兽。它可以讲的很明白,也可以讲的不明白,让你又懂又不懂。它可以表现中国的民族性,也可以表现普遍的人性。它可以是中国的,更可以是世界的。寓言这玩意很奇妙,它可以把作者的意图让读者明明白白地知晓,也可以让读者无法抓到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

可惜的是,我们的作者低看了自己,也低看了寓言。很多人写寓言只当是“哄孩子”,他们没有雄心和野心把这种“哄孩子”的文学小品种与诺贝尔文学奖联系起来。安徒生写寓言,成为大作家,他给自己的祖国丹麦带来了无限的荣光,每一个来到哥本哈根的人都把这位寓言作家看成是伟大的作家,把丹麦看成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度。我们有什么理由轻看寓言呢?寓言写好了为什么不能去争取诺贝尔文学奖呢?我们早应该三思了。据说,马尔克斯的著名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其实正是一部寓言。

写寓言,多与少不是主要的,中国一年需要多少寓言也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寓言作家要大气,要敢树雄心,要有攀登文学世界最高峰的“野心”。否则,说什么都是其次,都是在花盆里养花、鱼缸里养鱼,小打小闹而已。当然,树雄心也不是一句空话。我讲这些话,更多是说给年轻作家听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寓言作家们也应当喊出小鹿纯子的那句话:“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贾平凹能喊,我们为什么不能喊?

很多人会说:“我只管写,不管得不得什么奖!”那当然也好。无数的作家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也好也好!

2010年3月25日  北京马莲道

巴人 发表于 2010-03-31 18:02

写得真好!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3-31 18:22

:lol哈,刘会长的稿也发给老马信箱了,我没见他先发出来了,好快,我发的就移会员专区吧:handshake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03-31 19:49

站得高,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此文真有点让人高山仰止的感觉!

杨绍军 发表于 2010-04-01 15:20

精辟!写的真好!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1 22:29

:victory::victory::victory:
我们这个研究会,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界最好的协会!领导们都在殚精竭虑地为寓言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而工作着,真令我等感动不已!:handshake

冷月潇潇 发表于 2010-05-02 14:04

问候马老师,学习!

天云儿 发表于 2010-10-19 16:21

本帖最后由 天云儿 于 2010-10-19 16:24 编辑

:D :victory: 打包论坛里刘会长的文章放到俺家去,尤其喜欢这两段精华语录:

写寓言,多与少不是主要的,中国一年需要多少寓言也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寓言作家要大气,要敢树雄心,要有攀登文学世界最高峰的“野心”。

树雄心也不是一句空话。我讲这些话,更多是说给年轻作家听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寓言作家们也应当喊出小鹿纯子的那句话:“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贾平凹能喊,我们为什么不能喊?

最后,谢谢马老师和其他老师,给我们贴了不少的好文章:handshake 。

孙三周 发表于 2010-10-20 10:43

读罢此文,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