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2 14:48

船夫和他的孩子

                                金 江

大寒天,船夫外出划船,他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去了。
  船夫用力地划了一程,觉得身上很热,便脱去了外衣,只穿一件单衣。
  他跑进船舱对自己的孩子说:“太热了,快把外衣脱掉!”

他把孩子的外衣脱了,也只让他穿一件单衣。
  船夫又划了一程,浑身热得淌汗,他索性把自己尽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

“呵,太热了,太热了!”他又走进船舱,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
  船夫划得多有劲呀,身上冒着热气,淌着汗。
  然而他可怜的孩子在船舱里已经冻僵了。

——选自《狐狸和螃蟹》,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金  江 (1923-),原名金振汉,浙江省温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寓言著编丰硕,主要作品有《金江文集》(四卷本)、《金江寓言选》等数十种。编有《中国现代寓言选》等多种。寓言《乌鸦兄弟》获全国第2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寓言百篇》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寓言《乌鸦兄弟》被选入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童话《白头翁的故事》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2 14:53

金江老的这篇是我敲出来的,先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上。清浅阅后,发现我将"孩子 "输成了"蘑子",立即进行了指正,在此深表感谢!
也欢迎各位有空去我的博客看看!
http://blog.sina.com.cn/gjxyy12345678

wgidcw 发表于 2010-04-03 21:28

爱说谎话的彗星

                                   陈 模

相传在远古的年代,宇宙间的大小星星们,都和睦相处,彼此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大家过得欢欢喜喜的。

后来,出现了一颗彗星,它花言巧语,爱在星星之间搬弄是非。一天,它到启明星家做客,对启明星说:“谁不知道,你是咱们星世界中最亮的一颗星星。由于你的出现,带来了一天的黎明。可是,北斗星竟瞧不起你,说你是晚到的明星,短命鬼!”

启明星听了这些话,十分惊讶:“北斗星这样说我?它是多么自高自大!”

过了几天,彗星又跑到北斗星家里去玩耍,说:“谁不知道,你是我们星世界里的泰斗,你的威望最高,给人间指明方向。可启明星偏说你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北斗星不高兴地说:“我并没有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我没有说过的话,也不愿意别人强加在我的头上!”

从此,启明星见了北斗星,就离得远远的,和它不说一句话。

一天,北斗星问道:“启明星兄弟,你见了我的面,为啥不理我呢?”

启明星把头一扭说:“你瞧不起人,说我是迟到的明星,还骂我‘短命鬼’,这是为什么?”

北斗星委屈地说:“我发誓,我没说过这样的话。我希望所有的星球,都发出更多更大的光亮,怎能随便嫉妒别人呢?”

启明星懊悔地说:“看来,我听信了彗星的谎言,误会你啦!”

星星们知道彗星的嘴坏,再不相信它散布的流言蜚语了。彗星于是又飞到银河世界去,他到牛郎星的跟前,说织女星不愿意再见到他。牛郎星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我们早已约定,每年‘七七’相会。”彗星来到织女星的面前,又说牛郎星另有新欢了,织女星听了忍不住呵呵地笑起来:“哪能呢,我们的爱情是万古常青哩!”

彗星走到哪里,都遇到警惕的眼睛。它觉得自己在星际遭到了冷遇,决心飞到另一个星星体系去。它没有按照轨道运行,和别的星球相撞,撞得身体支离破碎了。老百姓见了带尾巴的流星就说:“这是扫帚星,真讨人嫌,不吉利!”

从此,宇宙间的大小星星们,各自闪烁着璀璨的晶莹的光辉,互相照耀着,过着和睦、友好、愉快的生活,组成了太空里一幅幅幸福、美好、壮丽的图画。

——选自《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寓言卷》,知识出版社2000年元月版



陈  模(1923- ),笔名尔东,江苏省泰兴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主要作品有《陈模儿童文学选》、《陈模童话故事选》等。著有寓言集《陈模寓言集》、《寓言故事一百篇》、《儿童寓言故事》等。长篇小说《奇花》获全国第2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寓言剧《生死之谜》获第11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4 12:30

石 笋

                            邬朝祝

岩洞里,有滴水。哒——!哒——!隔好久出一滴。

蝙蝠见了,问:“滴水,你在干什么?”

滴水说:“积累。”

“积累?”

“是的,我们滴水中有一种东西,可以积成石笋。”

“我怎么看不出来”蝙蝠说,“你是梦想吧!”
   “不。这是理想。”

于是,滴水天天滴,月月滴,年年滴。终于,在它滴出的岩上,和它滴到的岩下,都长出了石笋。准确地说,是积成了石笋。滴水还在不停地积累,这相对长着的石笋,还会继续加长,很可能连成石柱咧!

蝙蝠后代的后代,在岩洞里看到了结果。

可见,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选自《人民文学》1984年第4期



邬朝祝(1923- ),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外星猫传奇》、《神秘的小奇人》等。童话《快乐的菜花蛇》获第10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5 08:59

女理发

                                       黄永玉

一女子理发,始坐即曰:“理华灯装。”发师惟惟。理至半,女子曰:“改半夜装。”发师惟惟。理将毕,女子曰:“改黎明装。”发师曰:“发已无几,再改,恐天大亮矣!”
——选自《芥末居杂记》,三联书店1985年6月版

黄永玉(1924- ),土家族,湖南省湘西县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诗人。著有《罐斋杂记》、《永玉三记》、《芥末居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杂记》等配画寓言集。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5 09:26

女理发

                                       黄永玉

一女子理发,始坐即曰:“理华灯装。”发师惟惟。理至半,女子曰:“改半夜装。”发师惟惟。理将毕,女子曰:“改黎明装。”发师曰:“发已无几,再改, ...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4-5 08:59

黄永玉的寓言对我影响很大,八十年代我托亲戚在香港买了他的三卷本《芥末居杂记》,作品发人深思的寓意、精短凝练的语言风格、画家自配的插图,都是我追随的目标。这套书很多年后才由大陆的三联出版社出版。

哲学家 发表于 2010-04-05 09:31

女理发

                                       黄永玉

一女子理发,始坐即曰:“理华灯装。”发师惟惟。理至半,女子曰:“改半夜装。”发师惟惟。理将毕,女子曰:“改黎明装。”发师曰:“发已无几,再改, ...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4-5 08:59


理发,再改……:lo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6 11:19

歪脖子树苗

                            鲁 兵

郭橐驼种树归来,剩下一棵歪脖子树苗,不忍弃去,把他插在屋檐下一个破瓦盆里。

这歪脖子树苗自嗟自叹,忽作人言,说道:“郭老先生,我虽非真才,也是个歪才,蹲在破瓦盆里,未免寒碜。还望提携则个,把我移到你家园子里,也显得光彩些。”

郭橐驼并不答话,把他移到园子里去。歪脖子自是感激不尽。

过了几日,歪脖子心中老大不快,说道:“郭老头儿,你的园子这等狭窄,如何容得下我?快把我移到你家菜地里去,才有些气派!”

郭橐驼并不作声,把他移到菜地里去。歪脖子这才觉得舒坦,对郭橐驼勉强说了声:“劳驾了!”

半年过去,这歪脖子不添一枝一叶,倒是把树皮长得既厚且老。

一日,歪脖子把脖子一歪,发作起来:“你这混帐驼子,敢把我埋没在这粪土中?还不速速把我种到泰山玉皇顶去,也好让天下人知我,敬我。”

郭橐驼一笑,掘起它来,跋涉多日,来到泰山,把它种在玉皇顶上。这时,郭橐驼才开口说了一句话:“天地愈大,你愈渺小。”

——选自《八家寓言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元月版



鲁  兵(1924-2006),浙江省金华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编审。著作丰硕,著有寓言集《寓言的寓言》。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7 08:03

风筝与雄鹰

                                    韶 华

风来了。

风筝问雄鹰:“你要到哪里去?”

雄鹰说:“我要迎着暴雨,穿过乌云,驾驶沉雷,搏击闪电。你呢?”

风筝说:“我要随风飞去,让它吹抚我那鲜艳的衣服,扇起我那美丽的尾巴,把我送到九天,让地上的人们欣赏我美丽的身影,赞叹我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舞姿。”

它们各自去了。

风暴以后,雄鹰的翅膀更加坚强了,眼光更加锐利了,翱翔于蓝天晴空。

风筝只剩下几根竹架,落在一片乱葬岗的孤树上。

——选自《风筝与雄鹰》,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8月版

韶  华(1925- ),原名周玉铭,河南省滑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作丰硕,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浪涛滚滚》(茅盾点评本)、《过渡年代》(上、下卷)、《三角红黄白》、《省委书记和他的秘书们》等10余部;短篇小说集《你要小心》、《身边人物志》等8本。著有寓言集《韶华人生百味寓言》、《风筝和雄鹰》、《新聊斋夜话》等多种。

wgidcw 发表于 2010-04-07 21:20

宰相和皇帝

                                龙世辉

有个皇帝爱下围棋,他叫宰相每天派个棋手进宫陪他下棋,可是派去的人总是被皇帝杀得大败,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下得过皇帝的。皇帝觉得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对宰相说:

“唉!咱们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好棋手?”

“陛下,给您派去的全是好棋手。”

“好棋手怎么都下不过我?”

“恐怕不是下不过您,因为您是皇帝。”

“嗨!下棋嘛,比的是棋艺,赛的是高低。去去去!明天找个最好的棋手来,要是赢了我,我决不生气,还重重有赏!”

“陛下如果输了的话,打算赏点什么?”

皇帝左右看了一下,顺手指指龙案上的瓷茶壶说:

“赏他这个!”

提起这只茶壶可不一般,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纸一样薄,叶一般轻,水晶那样透明。左边一条金龙,右边一只彩凤。搁上名山好茶,滚水一沏,盖上壶盖,透过壶壁,看着似烟似雾的蒸气,那龙和凤就像在太空云雾之中遨游翻腾,真跟活的一样!——在珍宝多如牛毛的皇宫中,那也是数得上的珍品。

宰相知道这只茶壶是皇帝最心爱的东西,便故意说:

“陛下说话当真?”

“当然!”

第二天,皇帝正兴致勃勃地等着最好的棋手来和他下棋,可是走进来的却是宰相本人,皇帝忙问:

“棋手呢?”

宰相笑笑说:

“今天我来陪陛下玩一局。”

“啊!是你!”

对弈开始了!宰相止步紧逼,丝毫不让,分割围剿,全不留情。不到半个时辰,皇帝被杀得大败,连一小块都没有活。他气呼呼的,用哆哆嗦嗦的手指着宰相说;

“你……你竟敢赢我的棋!”

“陛下不是说,下棋嘛,比的是棋艺,赛的是高低!……”

“你……你给我滚!我……我……”

“陛下!那只茶壶……”

皇帝一听,更是火冒三丈,顺手抓过茶壶盖,朝着已经退到门边的宰相砸了过去!



直到现在,博物馆里那只国宝级古瓷茶壶,还缺一个盖儿。据说,因为没有原盖,即使沏上茶,配上盖儿,那龙和凤也不再遨游翻腾了!

——选自《随笔》,1980年10期



龙世辉(1925-1991),侗族,湖南省武冈县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龙世辉寓言集》等。寓言集《女娲与苍蝇》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8 14:08

小马过河
                                      彭文席

  有一座小山旁边,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整天跟着妈妈,从来不肯离开一步。
  有一天,妈妈对小马说:
  “宝宝,你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你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点了点头说:
  “怎么不能呢!我可喜欢做事啦。”
  妈妈听了,高兴地笑着说:
  “宝宝真是好孩子。那么,你就把这袋麦子背到磨房里去吧。”
  妈妈说着,就把一袋麦子放在小马的背上。
  小马试了试,一点儿也不重。可是小马对妈妈说:
  “妈妈,你跟我一块儿去好吗?”
  妈妈说:
  “怎么,妈妈要是能够跟你一块儿去,还要你帮什么忙呢?快点去吧,早点去早点回来,妈妈等着你吃饭。”
  小马独个儿背着麦子向磨房走去。
  从小马的家到磨房,要蹚过一条小河。小马走到小河边,看见河水挡在前面哗啦哗啦地响着,心里有点怕了。
  “过去呢,还是不过去呢?妈妈不在身边,怎么办啊?”小马想着,就回过头去朝后望。他希望这时候妈妈跑来就好了。
  可是他没有看到妈妈的影子,他只看见老牛伯伯在河边吃草。于是小马连忙“嘀嗒嘀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
  “牛伯伯,请你告诉我,我能过河去吗?”
  牛伯伯回答说:
  “水很浅哪。还不到我的小腿那么深,怎么不能过去呢。”
  小马听了,立刻就朝小河跑去。
  “喂!慢点跑,慢点跑!”
  咦!是谁在说话呢?
  小马停住脚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松鼠。
  小松鼠蹲在一棵大松树上,摇着大尾巴,对小马说:
  “小马,你可别听老牛的话。水很深,一下水就会淹死的!”
  小马问松鼠:
  “你怎么知道水很深呢?”
  小松鼠说:
  “我怎么不知道呢。昨天,我们的一个同伴过河,就给大水冲跑了!”
  小马说:
  “那么牛伯伯为什么说水很浅呢?”
  小松鼠说:
  “浅?浅,怎么会把我们的同伴冲跑了呢?你可别听老牛的话!”
  小河里的水到底是深呢,还是浅呢?小马没有主意了。
  “唉!还是回家去问问妈妈吧。”小马甩了甩尾巴,“的的嗒嗒”地又往家里跑。
  妈妈看见小马回来了,奇怪地问:
  “咦!你怎么就回来了呢?”
  小马很难为情地说:
  “河里的水很深,过……过不去。……”
  妈妈说:
  “怎么会很深呢?昨天小驴叔叔还到河那边驮了好几趟柴呢。他说河水只齐到他肚子那儿,很浅。”
  “是这样……老牛伯伯也说水很浅。他说只到他小腿那儿……”
  “那么你为什么不过去呢?”
  “可是……松鼠说……水很深,昨天,他的一个同伴过河,给河水冲走了。”
  “那么到底是深呢,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说的话吗?”
  “想了一下,可是没有仔细想,不知道他们俩谁说得对。”
  妈妈笑了。妈妈说:
  “你现在仔细想想看:牛伯伯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再把小松鼠和你自己比一比;你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就知道能不能过河了。”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得跳起来。他说:
  “明白了,明白了,河里水不深,我过得去。唉!我刚才怎么不仔细想想呢!”
  小马说着,就连蹦带跳地朝河边跑去。
  小马一口气跑到河边,立刻跳到水里。河水刚好齐到小马的膝盖,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小马背着麦子,很快活地蹚着水,“扑通扑通”地过了河,到磨房去了。
  ——选自《小马过河》,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7月版



彭文席(1925-2009),浙江省瑞安市人。原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寓言《小马过河》被选入人教版等小学语文课本,并获全国第2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等;《牛虻和牛虱》获第4届金江寓言文学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9 15:00

木偶探海记

                                    刘征

                     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
                     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
                     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
                     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



                     “人们常说海是很深的,
                     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地,
                     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
                     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
                     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
                     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
                     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
                     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
                     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
                     老蚌掩着嘴唇嗤嗤地笑,
                     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
                     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直气得浑身发抖,
                     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
                     “你们为什么样不好好听讲?
                     你们为什么乱吵乱闹?
                     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
                     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造?"



                     怎么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
                     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
                     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

          ——选自《中国现代寓言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刘  征(1926- ),本名刘国正,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编审。著作丰硕,著有寓言诗集《海燕戒》、《刘征寓言诗》等多种。寓言诗集《春风燕语》获全国第2届优秀诗集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10 06:33

高尔夫球在月亮上

                                 徐强华

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首次登月前,悄悄地携带了他心爱的高尔夫球。

他登上月球,挥动球棒,用力向高尔夫球打去,只听见“啪”一声,球儿一直朝前疾飞,越出了自己的视线。谢泼德惊奇地遥望球儿,无限感慨地说:“我心爱的球儿呀,现在到哪里寻你?”

“先生,我回来啦!”高尔夫球咔嚓一声,安然落到了谢泼德身旁。谢泼德惊喜地问:“刚才你到哪里去了?”

“绕月亮飞一圈!”

“可我在地球上用同样的力气打你,你总是跑得不远呀!”

“月亮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这里又没有空气。因此,你像在地球上那样打我,我自然绕月亮飞一圈了!”

“我明白了,”谢泼德心里豁然开朗,“这就是说,条件改变了,我用了同样的力,而发挥的作用比过去大得惊人!”

“对!”高尔夫球更加快活,“我也懂了,在阻力大大减少的新环境里,我使同样的劲,取得的成果远远地超过原来的!”

——选自1985年1月20日《浙江日报》



徐强华(1927- ),原名徐象烈,浙江省永嘉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副教授。著有寓言集《黄莺和鹦鹉》、《菩萨出汗》、《谈狗色变》等;编有《中国科学寓言选》。寓言集《床下钓鱼》、《童话寓言》分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1、4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松鼠和野兔、野猪》获第2届金江寓言文学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11 10:29

蜘蛛、蚕和老桑树

                                 吕德华

一天,蛛蜘正在老桑树上结网。它随风飘荡,把蛛丝从这个树枝挂到那个树枝上,不大工夫,一张美丽又牢靠的捕虫网结成了,它摊开手脚,高傲地躺在网上休息。

忽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传来,蜘蛛四处一看,原来有条蚕在吃桑叶。

蜘蛛冲着蚕大声喝道:

“你这个坏家伙,为什么吃桑叶?”

“为什么吃桑叶?”蚕慢吞吞地反问,“我是蚕,蚕不吃桑叶吃什么?”

“我知道你是蚕。”蜘蛛摆出一副学者的派头说,“但我不准许你吃桑叶,你不知道我在这儿结网捕捉害虫、保护桑树吗?”

“知道,可我不是害虫。”蚕慢吞吞地分辩道,“我不吃桑叶怎么吐丝?”

“在我看来,凡是损害树木枝叶的都是害虫,凡是害虫都是我的敌人!”蜘蛛腆起胸脯,威严地说。“当然,我也知道你和别的害虫不同,你会吐丝,可你吐丝非得吃桑叶吗?我就不吃桑叶怎么也能抽丝呢?再说你吐的是什么丝,你的丝能结网吗?”

蚕听蜘蛛这么说,不禁哑然失笑了。心想,我的丝也能结网,那我不也成了蜘蛛了!

蚕不着急,不生气,仍然慢吞吞地说:

“你会抽丝,我会吐丝,但我们的丝不一样,这正是因为我吃桑叶你不吃桑叶的缘故。我吐的丝不能结网,可是能……”

“住口!”蜘蛛愤怒地打断蚕的话,厉声说,“你当我不知道你的丝能做什么?你吐丝又是为了什么?这我知道得很清楚,你吐丝是为了给自己做坟墓,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不对!”温和的蚕被激怒了,它高抬起头,理直气壮地说,“我吐丝做茧不是为了死,而我死正是为了吐丝做茧!”

……

两个正吵得不可开交,老桑树答话了,它对蜘蛛说: “你不能光从现象上论是非,更不能只讲一面理。”

蜘蛛委屈地说:

“蚕吃了你的叶子,你还为它说话,可是我……”

老桑树说:

“你为我服务,我很感谢。可是我的叶子正是为蚕服务的呀!”

蜘蛛问道:

“那蚕又为谁服务?难道它当真不是为自己?”

老桑树说:

“对,它不是为自己,是为人类服务!不光它,我们都是为人类服务的。”

……

一天天过去了,蚕开始吐丝做茧了,它日夜不停地工作,吐出很多很多又细又长的丝,慢慢地将身子缚起来……

蜘蛛见这情景,大吃一惊。它对蚕说:“蚕,你长得又白又胖,身体很好,还可以活很长时间,为什么要……”

“我的丝已经吐完了。”蚕慢吞吞地说。“我以前对你说过,我是为了吐丝做茧而死的。”

蜘蛛眼看着蚕安然地用丝将自己封闭起来,又眼看着农人将蚕茧拿走,织成绸缎,做成漂亮的衣服。

“怎么样?我的话不错吧!”老桑树对蜘蛛说,“蚕是说到做到的。”

至此,蜘蛛完全明白了,它多么后悔当初不该对蚕说那些无礼的话呀!可是向蚕道歉已经来不及了。

——选自《新港》1979年第六期



吕德华(1927- ),笔名端木青枝,河北省晋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编审。儿童文学著作丰硕,著有寓言集《蜗牛搬家》、《月亮为什么害羞》、《狐狸吹牛》等。寓言《蜘蛛、蚕和老桑树》获第2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独木桥上的狐狸和狼》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二等奖。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4-11 17:07

“我知道你是蚕。”蜘蛛摆出一副学者的派头说,“但我不准许你吃桑叶,你不知道我在这儿结网捕捉害虫、保护桑树吗?”
有一处标点运用不当,应改为:“我知道你是蚕,”
:lo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12 06:00

“我知道你是蚕。”蜘蛛摆出一副学者的派头说,“但我不准许你吃桑叶,你不知道我在这儿结网捕捉害虫、保护桑树吗?”
有一处标点运用不当,应改为:“我知道你是蚕,”
:lol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4-11 17:07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0-4-12 06:03 编辑


谢谢维芳,你读的很仔细,我很赞同你的观点!:victory:
不过,我又核对了一下,原作的确如此。为了遵重作家本人,只能如此了。: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12 06:01

熊和老虎

                            鲁 芝

老虎明明打不过熊,可是每次都能把熊打败。这窍门是,它知道熊有个最大弱点:自信不足。所以每次向熊挑战之后,它就坐在一边,瞧着熊搬石头,单等熊力量耗尽,它就扑了过去。末了,熊虽然鼻青脸肿,失败了,还觉得老虎挺讲义气,“人家老虎从来都是等我准备好了再过来!”
  松鼠看不平,劝熊说、完全不必忙着搬石头。
  “临时抱佛脚,不叫准备工作。”松鼠继续道,“要正确地估计力量,还得会运用。”
  “得了吧,你这小东西!”熊不以为然,“搬石头我还打不过它呢,别说不搬石头了!”
  说既说不通,于是松鼠想出个“实际教育”的方法。仗着消息灵通,在下一次老虎要找熊决斗的前夕,它通知了熊,让熊及早准备。
  “熊大哥,快醒醒!老虎马上就来了!你听,在叫呢!”
  熊果然慌了。像每次一样,它急忙搬石头。这边一块,那边一块,而且越搬越糊涂,本来是费大力气搬过来的,不知怎的又往回搬。搬了一下午,累得精疲力尽,直到它认为满意时才住手。
  但是老虎没来。
  “这小骗子!我睡得好好的,它来糊弄我!”熊咆哮起来,“小松鼠,你跑哪儿去啦?……咱们得算账!我不把你一巴掌扇扁了才怪!……”
  松鼠没错。第二天一早,老虎来了。
  你以为这一次熊得胜了?——不。说起来真够叫人伤心的,熊一看见老虎,并没有利用身边那一大堆现成的石头,反而又四处找石头,搬石头了。
  跟以前完全一样,熊的力气用完了,老虎呜呜地扑了过去。……
  熊一瘸一拐地找到了松鼠。
  “你还有什么说的,松鼠?这一次我准备的石头比哪一次都多,差不多是搬了一座山!可是,你看——”它忍痛伸出受伤的左腿,哭唧唧地说,“我又失败了!”
   ——选自《人民文学》1982年第三期



鲁  芝(1927-2004),笔名大曼,山东省烟台市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寓言集《狐狸和狐狸》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
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27 07:31

馋鱼赞饵

                               杜 梨

有一条贪吃的小鱼,发表了如下的评论:

“用饵食钓鱼的人,比那些拉网捕鱼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他们不只是慷慨地为我们的口福付出了代价,还给了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那捕鱼人呢?对我们步步紧逼,欺鱼太甚,简直是霸道!”

可以预见,这条小鱼将会做出甚么样的自由选择。

——选自《海鸥》1983年第10期



杜  梨(1927- ),原名杜永祥,河南省南阳县人。研究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寓言集《鲜花与蒺藜》等。寓言集《馋鱼赞饵》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2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28 18:51

蚂蚁和蜗牛

                            林颂英

一只蜗牛在河岸边慢腾腾地爬动。

爱管闲事的蚂蚁看见了,它们很有兴趣地围着蜗牛看,还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评头论足呢!

一只蚂蚁自以为很有学问,它说:“我知道,这是田螺,常年生活在河浜里,这会儿,准是爬到河岸上来蹓跶蹓跶哩!”

一只蚂蚁朝蜗牛看了半天,反驳它朋友的观点,说:“不对,不对!这是骆驼!你看它的背脊上有一个驼蜂,是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呀!”

蜗牛听了它们的言论,忍不住发笑地说:“你们别胡说啦!我不是田螺,也不是骆驼。我的名字叫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

两只蚂蚁听了,接嘴说:“对,对!是蜗牛,是蜗牛!一点不错。你是牛的种族,所以,你的头部长了一对犄角,跟牛一模一样!”

蜗牛不再理理睬它们,叹了口气,顾自朝前爬去。

——非但少见多怪,还要不懂装懂,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常常会闹笑话、出洋相。

——选自1982年9月8日《少年报》



林颂英(1930- ),上海市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克服身残的困难长期坚持儿童文学写作。主要作品有寓言集《老鼠和罐头》、《林颂英科学童话选》等多种。


wgidcw 发表于 2010-05-23 17:32

本帖最后由 wgidcw 于 2010-6-30 22:15 编辑

浮 云

                              仇春霖

黎明,破晓的晨风吹散了轻纱似的薄雾,在东方展开了一幅瑰丽的图画。云海深处,朝阳射出万道金光,云彩被染红了!金色的波澜,在天空中翻腾、闪耀,光彩夺目,变幻无穷。
    这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的景色啊!人们赞美朝霞:诗人们为他写下了感人的诗篇,画家们把他画成了美丽的图画,音乐家们为他唱起了赞歌……
    在人们的赞美声中,有一片浮云被激动得不安分起来了。他想:“我可不是一片普普通通的云呀!”他不愿意再躲在地平线的边缘上了,他要飘到天空中间去,要让世界上所有的眼睛都能看到他。于是,这片浮云飘荡了起来,直向蓝天的中央飞去。
  但是,当他离开了朝阳的照耀,便突然失去了光辉,变得暗淡起来。这时候,他才觉察到自己丢掉了什么。回头看时,啊,原来背上那件金光灿灿的披肩早已不见了!再向东方望去——太阳正在人们的颂歌声中冉冉上升,原来是她那辉煌的光芒,透过云层,才织成了灿烂的朝霞。
  这片浮云羞愧地垂下了头。一阵轻风飘过,把他吹得无影无踪,谁也看不见他了。

——选自《帆和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4年版

仇春霖(1930- ),笔名舸夫,江苏省盐城市人。中国当代著名科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二任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教授。著编丰硕,著有寓言集《猴子刺虎》、《无花果》、《帆和舵》等。主编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古代中国寓言大系》、《外国寓言大系》。《叶绿花红》获国家第4届图书一等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24 08:12

兔子和蜗牛

                                     纪 路

兔子觉得自己跑得快——至少比蜗牛快,所以就嘲笑蜗牛:“蜗牛兄,无论是在寓言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不能不承认自己是慢的典型吧?”
  
  “噢?”蜗牛的语气里充满了不满,“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不用说,你们兔子是快的典型喽?可是你们快,怎么输给了乌龟?我们爬得慢,却轰动了全世界!”
  
  蜗牛这番话噎得兔子差点背过气去。兔子脸红了,心里话:“好嘛蜗牛!哪壶不开你提哪壶!我们兔子一生不就那么一件窝囊事吗?你怎么好意思当面给抖露出来?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可你蜗牛倒好,专揭疮疤!你们爬得慢轰动全世界?鬼才相信呢!反正吹牛也不用拿税,那就专拣大的说吧。”
  
  兔子越想气越大,红眼珠一咕噜,当即反击:“关于我们和乌龟赛跑的事儿,只能说明我们骄傲,决不是说我们就真的跑不过乌龟。至于说你们爬得慢轰动全世界,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兔子的话里,讥讽语气十足。
  
  “你没听说的事儿多着呢!”蜗牛毫不示弱,“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索性今天说给你听听吧,也让你长点见识。听着!在大英博物馆里,有我们两个兄弟在当标本。它们被牢牢地粘在木板上,整整四年。四年中,它们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无论是观众,还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它们肯定是死了。可是,四年以后,当粘它们的胶水松动了,我们的兄弟却慢慢地爬起来了。你不是说我们是慢的典型吗?可就这慢慢一爬,立刻轰动了全世界!就像当年你们输给了乌龟轰动全世界一样。”蜗牛始终没忘了讽刺兔子,它是真叫兔子气火了。
  
  “这是真的吗?”兔子确实有些吃惊了。四年不吃东西不喝水还活着?对于兔子来说,四天不吃东西不喝水就饿趴下了。四年,恐怕连骨头都找不到了。
  
  “我们蜗牛行动是慢的,但说话是结结实实的。我以名誉担保,没说半句谎言。这事都记载在人类写的书上。你白长了一副长耳朵,连这事儿都没听说!你是不是输给乌龟羞得再不好意思出门了?要不然怎么连这件轰动世界的大事都不知道?这可真是货真价实的孤陋寡闻啊!”
  
  兔子本想嘲笑蜗牛,到头来却让蜗牛嘲了个不亦乐乎。它再也不敢小瞧蜗牛了,灰溜溜地颠了。
  
  ——千万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在另外一些方面,说不定人家比你强得多,令你望尘莫及呢!



——选自2003年第2期《青岛政协》



纪  路(1930- ),本名周开桃,山东省即墨市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寓言集《猴子养花》、《老虎戴铃铛》、《老鼠算卜》。《兔子和蜗牛》获第6届金江寓言文学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28 22:49

啄木鸟教子

                                     余毅忠

小啄木鸟天天看见别的小鸟儿在空中飞来飞去,轻而易举地抓到一些小虫子吃。它想:自己每天用尾巴支在树干上,笃笃地敲呀敲呀,敲了半天才打开个小洞儿,好不容易才从里面拖出一条虫子。

“费这么大劲儿捕食,真是得不偿失,怎么不学别的小鸟满天飞地抓虫子呢?”小啄木鸟自言自语,终于丢下工作独自飞去觅食。由于没有其他小鸟的捉虫本领,小啄木鸟飞了半天还捉不到一条虫子,它饿得有气无力。小啄木鸟的妈妈找见它,怜爱地说:“我亲爱的儿子,我们做事,不光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他人。你看牛妈妈,整天要花不少时间到草坡上去嚼草,却献给人们最有价值的牛奶。虽说敲开树窟窿费点劲儿,但为给树除掉害虫,辛苦点也是值得的。”

——选自1984年2月20日《南宁晚报》



余毅忠(1931- ),广东省中山县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寓言集《鲤鱼告状》、《老猪学吹唢呐》等。

哲学家 发表于 2010-05-31 08:15

桂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些名家寓言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很有借鉴。谢谢!
长白岳桦 发表于 2010-3-22 11:32


祝愿桂先生所做的这件好事 获得显著成效!:)

wgidcw 发表于 2010-05-31 20:21

老鼠的贡献

                                       胡鹏南



年底,十二生肖开茶话会,座谈成绩,总结经验,以便明年更好工作。

    兔子说它种了多少菜,牛说它耕了多少地,马说它跑了多少运输,繁荣了市场经济;轮到老鼠发言,它理理胡须,转动绿豆眼,似笑非笑地说,它的贡献最大。

    座谈会主持人老虎听了老鼠口气不小,竟自称贡献最大,颇觉新鲜,就说:“鼠弟如此说来,我们可要听听你的贡献喽。”

    老鼠说:“我会偷东西……”

    老马不等老鼠说完,抢着说:“这是最没出息的勾当,算什么贡献?”

    老鼠得意地说:“这是马兄小看我了。”接着它扳着脚趾,一五一十地说,它会偷东西,人们就养猫;嫌养猫麻烦,就买鼠药,这样就得开鼠药品厂;造工厂需要建筑工人,生产鼠药要制药工人,制了药要运送到各地销销售,就要一批运输工人和营业员。况且它们老鼠聪明,都有绝招,辩别鼠药的本领特别高明,轻易不会上当,生育小老鼠的本领又是世界第一;尽管猫拼命捕老鼠,鼠药厂日夜加班生产鼠药,但老鼠总是捕不完,药不尽。试想,人们为了消灭老鼠,每年要养多少猫,生产多少鼠药。如果它弃邪归正,不偷东西,那么就无人养猫,无厂产药,成千上万的工人要下岗失业,这不是老鼠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么?

    老鼠滔滔不绝的一番“高论”,说得马和老虎等个个目瞪口呆。老鼠见了又吱吱大笑,然后总结性地说:“鄙人这贡献,古人早已明白,所以十二生肖把我排在第一。”

    大家听了这话,更是面面相觑,沉默半响,不由齐声长叹,噢,想不到它们认真干活,还不及无耻的小偷贡献大呵!

           ——选自2004年1月11日《新民晚报》



胡鹏南(1931- ),上海市人。著有寓言集《八哥学乌鸦》、童话集《小公鸡除虫》、《魔椅子》等。主编《中外寓言大王》。

哲学家 发表于 2010-05-31 21:39

选自2004年1月11日《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我舅舅生活在上海,他以前订过。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6-01 17:38

选自2004年1月11日《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我舅舅生活在上海,他以前订过。
哲学家 发表于 2010-5-31 21:39

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是中国很有影响的大报,特别是后者。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6-01 17:39

铜钿坦言
                                              王禄鑫

    我出生于清朝,兄弟有康熙通宝、乾隆通宝……我性硬、身圆、心眼方正,掷地有声。过去我受人看重,今有人称我古董。其实,我当今在社会上还称夸我心眼之大,大得不可比拟。要比当今官爷们的身架(价)大几千倍、几万倍。请看,有多少的官爷们老是钻进我的铜钿眼里打天斗(翻筋斗)?有的翻过去就倒下了吗?



         ——选自2007年第2期《橘花》



王禄鑫(1931- ),浙江省台州黄岩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寓言集《楝树和乌鸦》、杂文集《读书与思考》等。

清浅 发表于 2010-06-01 18:15

多少的官爷们老是钻进我的铜钿眼里翻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