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着去哭着回的一次拜年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3-2 11:10 编辑发一篇新稿,请多提修改意见,谢谢!
哭着去哭着回的一次拜年
自我懂事那年,妈妈告诉我,说北鴿村有个小姑妈,让我和哥哥去拜年。
邻居家的小哥哥替我们挑着礼物领路,因为没见过小姑妈的面,我们怕生,很不情愿地跟在小哥哥后面。走了许多路,好不容易到了小姑妈家。突然,窜出一条狼狗,对我们狂吠,小姑妈喊了一声“黑斯!”,狼狗知道是好人,便向我们摇尾巴。小姑妈把我们迎进门,我们哭着要回家。小姑妈答应吃过中饭便让我们回家。
我们在里间吃完饭,却不见了小哥哥的踪影。肯定是小姑妈偷偷把他打发走,好让我们留下住一段时间。我们受骗了!我和大哥哭得死去活来。小姑妈好说歹说,我们就是不听,只顾大声哭闹。小姑妈无奈,赶紧把她的孩子找来陪伴我们。小姑妈生了五个男孩,号称“五虎将”。
哇,一下子来了五个小表哥,变着法子逗我们开心。有个表哥说要领我们进深山打猎去,见我们动心了,他们便砍来竹子和芦苇杆,开始做弓箭。
砍了竹子锯成一米长一截,破开来系上弦弯成弓。芦苇杆一头插进细竹管,削尖了做箭头,另一端也插进细竹管,削平了做箭屁股。狼狗黑斯开路,我们一帮小男孩全副武装雄赳赳地向深山老林进发。山深林密,什么鸟儿都有。我们分散去寻找目标。
自制的弓箭杀伤力并不大,但破坏了山林的宁静,小鸟们吓得东躲西逃。
我煞有介事地猫着腰,慢慢靠近一棵大树,瞄准树枝上的那只小山雀,弯弓、射箭。箭刚离弦小鸟就飞走了,箭头“淅沥沙拉”穿过树丛继续飞行,歪打正着,打下一只躲在树丛里避难的白头翁。伤得并不重,鸟儿挣扎着想飞离地面,黑斯快速扑上,衔着小鸟交给小哥哥,摇着尾巴讨赏。小表哥把我们未吃完的花生糖全奖给了它,还一股劲地夸我好眼力,我心里甜丝丝的。……
天色渐暗,我们意犹未尽,但又不得不返回。那一夜,我尽做新奇有趣的打猎的梦。
接下来,小表哥们轮流陪我们疯玩,除了打猎,还采摘野果,大表哥甚至自制手雷炸溪鱼……。表哥们为我们打开一片新天地,我和大哥乐不思蜀,小姑妈提醒我们该回家了,我们假装没听见,硬是赖着不肯走。
晚上,大人们忙自己的事,孩子们就在阁楼上闹腾开了。先是翻跟斗,后来,小表哥好奇地问:大人为什么要抽烟?大家无言以对,因为大家都不知道香烟有什么滋味。小姑妈家楼下就是商店,卖煤油、卖杂货、也卖香烟。小表哥悄悄下楼“偷”了一包香烟分给大家尝尝味道。
那时没有电灯,阁楼上点的是煤油灯。大人们都是从玻璃灯罩上吸气点火的,我们也想试一试。不知谁说了声“我们来一个点火比赛吧!”,大家“呼啦”一声全挤过去猛吸,你抢我夺,争先恐后。结果,把煤油灯打翻了。煤油倒在地板上,“轰”的一声,起火了。大家慌了手脚,忙用嘴巴拼命吹,可是火越吹越旺,我们惊慌失措,一起用脚踩踏。于是,阁楼上闹地震了。小姑妈上楼一看,吓得差点晕过去。忙脱衣服甩,小哥哥们也跟着脱衣服一起灭火。七手八脚地忙了好一阵子,总算把局面控制住了,但人人心有余悸,阁楼上堆满了做家具留下的“木废”,一旦着火就没救了。小姑妈缓过神来时才想起该打人了。“啪啪啪……”,小哥哥们都挨了巴掌。我们是客人,小姑妈没有动手,只是余怒未消地看我们一眼便下楼去了。
第二天,小姑妈对我们说:家里捎信来了,让我们立即回家!她让家里的帮工挑着礼物,引领我们回家。我们正和表哥们玩在兴头上,死活不肯分手。大家哭哭啼啼的,十分伤心。小姑妈却没有一丝慈悲的表示,斩钉截铁地挥挥手,让我们赶快上路。我们是哭着去,又几乎是一路哭回来的。
回到家,小姑妈给我们当压岁钱的银圆全上交了。接着,我们津津有味地回报打猎的乐趣,抽烟失火的事自然不便多说啰。大人们听了还算满意。
但是,毕竟纸包不住火,过了几天,长辈们终于知道我们闯祸了,而且差点一把大火把小姑妈家的房子都烧了。大人们气得脸色铁青,我和大哥逃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后来,每年我们都想再到小姑妈家去拜年,但没有一次得到大人的“恩准”。想不到去小姑妈家的路就这样被“烟”“火”烧断了!
(其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姑妈家有五个男孩,本来是大好事。为了这五虎将,小姑夫拼命赚钱购置田产,结果三年后家乡解放了,土地改革时,南方地少人多,划分“地主”成分“门槛”并不高,小姑妈家刚刚好够上地主“资格”。那时候,谁家评上地主成分,那就是一家人一同下地狱:家产田地被分掉了,地主公、地主婆常常被拉出去批斗,地主家的孩子读书、就业、嫁娶都成了问题。……唉,当初,要是一把大火把小姑妈家烧得精光,小姑夫必然少买地先建房,如果是这样,小姑妈一家人都会逃过这一劫。)
想不到去小姑妈家的路就这样被“烟”“火”烧断了!——是啊,如果当时真的失火了,也许和小姑妈家不会断,毕竟“地主”不是一个好听的名词。建议:去掉括号,作一点修改,并将上面的红字部分放到文末。
一、好像走了许多路,总算到了小姑妈家,
走了许多路,好不容易才到小姑妈家。
二、小姑妈说好了吃过中饭便让我们回家。
小姑妈答应吃过中饭便让我们回家。
三、知道受骗了,
这里没有交代清楚。从上下文看,好像是受了小姑妈的“缓兵”之骗,想留侄儿住一段时间。
这是一篇很有哲理的纪实文章。后面括号里的文字,我读后回味了许久。一、好像走了许多路,总算到了小姑妈家,
走了许多路,好不容易才到小姑妈家。
二、小姑妈说好了吃过中饭便让我们回家。
小姑妈答应吃过中饭便让我们回家。
三、知道受骗了,
这里没有交代清楚。从上下文看,好像是受了小姑妈的“缓兵”之骗,想留侄儿住一段时间。
这篇文章刚写好,还没有编入教学资料中,请朋友们多提意见,再作一次修改。
谢谢熊爷的建议。括号里的文字是临时加上去的,因为“地主”这个慨念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遥远了,不知他们能理解否。我编入书中肯定要用的,但发给报刊时就把它去掉了。
小姑妈家后来非常悲惨。小姑夫经不起折腾,早早去世了。当时,我父亲从政当了副镇长,小姑妈不敢光明正大来找他,只怕连累了他。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我听妈妈说,小姑妈偷偷摸摸来找过我父亲,父亲给了她一点救济。以后传来的都是坏消息:有两个表哥先后离世,有一个表哥炸鱼时炸掉了三个手指头……再后来,我在外地读书工作,连小姑妈家的信息都没了。大前年,我回家时,听说小姑妈来过,我很想见她,但第二年传来消息说小姑妈也去世了。我童年时的那一次拜年,和小姑妈一家人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现实生活竟会如此残酷。所以,我常常想,如果那一场大火烧光了小姑妈家的家产,那她一家就得救了!
张老师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今天《瑞安日报》副刊,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