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2-16 09:26

尊重孩子 凡 夫

尊重孩子
来源:襄阳城   2010年2月05日 11:00
-
  凡 夫

  学校组织小学生到公园参观。公园里鲜花盛开,学生们看得兴高采烈。老师对学生们说,大家回去后,每人写一篇日记,最好能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鲜花。

  有个小学生这样写道:“公园的鲜花,就像奶奶鞋篮里的碎布头,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妈妈看了后批评说,你呀,真笨!碎布头怎么能用来比喻鲜花呢?

  还有另外一个小学生,也因为记日记受到妈妈的责备。原委是这样的:学校让学生们以《我的愿望》为题,每人写一篇日记。这个小学生写道:我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因为长大了就不会天天晚上做作业了,也不会老是挨妈妈的批评了。她还写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大了,自由自在,好不高兴。妈妈看了后,气不打一处出,说:“你呀,真没出息!人家都写自己长大了当工程师呀,科学家呀,你却想长大了不做作业!”

  听了这两个故事,心里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一方面,我为这两个小朋友叫屈:当孩子,太难了,连独立思维的自由都没有;另一方面,又为两个好心的妈妈担忧:你干吗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套孩子呢?你不怕折断孩子幻想的翅膀吗?

  用奶奶鞋篮里的碎布头来比喻公园里的鲜花,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我还感到这种比喻很独特,很别致。这种感受,只有孩子才会有。这种联想,只有孩子才会产生。不是吗?奶奶的鞋篮也是一个花园,那五颜六色的碎布头,就是奶奶花园里的鲜花。这种比喻多美啊!我们何必要用大人的惯性思维去剪裁和限制孩子的思维呢?

  长大了当工程师,当科学家,这种愿望固然很好。但是,在学生负担太重的今天,希望自己快点长大,不再做作业,不再挨妈妈的批评。这种感受也没有什么不好。为文,贵在真诚,贵在真实。在记日记的时候,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记下来。这种为文的态度,远比言不由衷地唱高调要宝贵得多。

  前不久,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举办一个征文比赛。某学校同一个指导老师送来的十几篇学生作文,居然也全是一个模式:大灰狼给小白兔送东西吃,开始小白兔还警惕着;大灰狼继续送,小白兔就把大灰狼当成了朋友,最后大灰狼把小白兔吃掉了。作文的可贵,在于有个性,有特点,出其不意,与众不同。非要把大人的观念硬塞给孩子,用一种模式“统一”所有孩子的思维,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做法。

  孩子有他们独立思考和遐想联翩的自由。关于“鲜花就像奶奶鞋篮里的碎布头”的联想和“快快长大不再做作业”的愿望,正是这种自由结出的果实。孩子们这种不同寻常的感受和联想,也许不大符合大人们的“常理”,但却反映了孩子们心底的真实,我们应该热情的呵护,充分的肯定这种“实话实说”的态度。难道我们还要让孩子们像当年我们那样,千人一腔,千文一面,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用自己的笔去写别人的思想吗?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02-16 12:11

让读者感动;让家长警醒;让老师启示;让作家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