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寓言的创新 王有国
本帖最后由 wangyouguoxs 于 2010-1-31 08:37 编辑谈当代寓言的创新
寓言的创新就是为了使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创新并不是要让它变得面目全非,而是让它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新,使它的生命力更旺盛,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寓言就是一个用来教育人的故事。教育是讲究艺术的,一个道理很直白地说出来人们不容易接受,但通过一个故事把他委婉地讲出来,就很容易接受了。因此,寓言不能太长,用一个很长的故事去劝说人,人家不耐烦听,还怎么能接受你的道理?即使你的故事很生动,听的人也只会把兴趣集中在故事里,无暇顾及里面的道理。因此,寓言不要太长,不要让故事来喧宾夺主。寓言里的故事只是一个桥梁,一个手段,里面的寓意才是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寓言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一个故事,还有一个由故事而生出的道理。故事是寓意的一个载体,故事也是寓意的妈妈。
说到寓言的创新,还得从寓言本身的特点出发。
首先,寓言的内容要新。要反映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时代潮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在进步。科学的发展,思想的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也由单纯逐渐走向丰富,由单元走向多元,由朴素走向深刻。寓言的创作自然不能停留在过去讲一个简单故事,揭示一个朴素的道理上。寓言要反映新的生活,适应新的潮流,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上出现一个新的姿态。尽管寓言是曲折地间接地反映生活,但还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各个时代的寓言都有各个时代的特征。
当代寓言无疑要表现当代生活。寓言的故事要有新的内容,寓言的寓意也要更复杂更深刻。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停留在一个最低的层次上,思想也比较单纯,反映到寓言里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故事,一些比较浅显的道理。比如狼吃了小羊,狐狸偷了鸡。都说的是吃和安全的问题。所反映的道理也只停留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初级阶段。如刻舟求剑,盲人摸象的道理,在古代是极其进步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这些朴素的道理已普遍为人们接受,寓言创作如果还在这些原始的朴素的道理上面兜圈子重复古人,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当代寓言即使描写动物生活也应具备时代的气息。动物不能只停留在吃的上面,也要参与现代的生活,也可以进入高科技,进入网络,也可以赶时髦。如下面一则寓言:
小蚊子上网吧
王涛
小蚊子在学校听同学们说上网吧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他的父母却总是告诫他,网吧是个害人的地方,千万不能去。一天,蝇子来找小蚊子,对他说:“走吧,我们到网吧玩玩去。”小蚊子摇摇头说:“不,我的父母不让我去。怕我上瘾后管不了自己。”蝇子说:“走吧,反正你的父母现在也不在你的身边。”小蚊子经不起蝇子的再三劝诱,便和蝇子去了网吧。
他先是玩了几款小游戏,觉得很好玩。然后又玩上了网络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背着父母去上网。
一天,小蚊子在街上闲逛,看到街旁的一个角落写着“网吧”二字。小蚊子不由自主的飞了进去。刚一进门就被牢牢地粘在一个蜘蛛网上。蜘蛛奸笑着对小蚊子说:“看,自己钻进来了吧,爱上网吧的蚊子最后都得到我这儿来。”
小蚊子眼看自己成了蜘蛛的腹中之物,长叹道:“网吧真害死人啊!”
这是一位中学生创作的寓言,时代气息浓,内容新鲜,颇有教育意义。他还创作了一篇《小公鸡获奖》,说的是小公鸡刚买了一部手机,突然接到一个获奖的消息,他高高兴兴去领奖,结果被骗入黄鼠狼的窝里,原来,所谓获奖信息是黄鼠狼专门为他设下的骗局。这篇寓言直击现实,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这样的寓言内容新,又现实意义,给读者以新奇的审美刺激。
除了故事内容的求新,寓言的寓意也应当求新。要反映现代意识,力求更深刻,更复杂。这要求寓言的形式也要创新。由于篇幅的限制,传统的寓言都只有一个简单故事,然后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寓言如果还以这种形式来反映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寓意的开掘,最终离不了对故事的苦心经营。过去的寓言是口头文学,对字数和故事的限制较严,那么当代寓言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不妨适当扩大篇幅,让故事复杂一些,向作品灌注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哲理。可以突破寓言单一的主题,追求它的丰富和多义,以增强立意的厚度,增加寓言本身的密度和重量。
说到寓言的多义,伊索寓言里就有很好的例子。如《女人和母鸡》,女人养着一只母鸡,急着想让母鸡一天给她生两只蛋,于是给鸡加倍地喂大麦,结果母鸡越吃越胖,再也不生蛋了。这则寓言至少可以有三种寓意:1、“贪心反被贪心误。2、违背自然规律定遭惩罚。3、物极必反。那么,如何追求寓言主题的丰富和多义呢?大致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追求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如修祥明的《天上有一只鹰》(见《小小说选刊》1980年第8期)就是一篇很好的寓言。两位年过八旬的老汉在晒太阳,一个老汉看到天上有一只鹰在飞,另一个老汉说“你眼瞎,那不是鹰,而是雕。”两个老汉争得面红耳赤,差不多要动手的时候,天上那只飞禽掉下来了,正好落在他俩的脚下,两位老汉顿时干长着嘴说不出话来,原来,既不是鹰也不是雕,而是一只风筝。
这篇作品至少有两层寓意:1、认真做的事不一定是有意义的。2、为着一个的自以为是的“真理”,互不相让,实际上他们离真理都很远。这两层寓意就是有故事的复杂性带来的。这个故事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故事,而是由两个情节因素的复合。第一,两个老汉看不清,把天上的风筝看成一只鹰或者是一只雕。第二,两个老汉争吵,互不相让。两个情节的复合造成了主题的模糊性,便带来了读者理解的“多义性”。
二、追求情节的曲折性,也可以产生多义。我本人创作的寓言《狼的礼物》虽然算不得优秀作品,但在追求多义性上也做出了认真的探索。
狼的礼物
王有国
狐狸捡到一只很肥的羊尾巴,准备带回家和孩子们共享。恰巧走到半路被狼碰见,狼夺过羊尾巴要给山中之王——老虎送去。
狼毕恭毕敬来到老虎家里,点头哈腰地说:“区区小礼,不成敬意,望您笑纳。”老虎点点头。两只正在玩耍的虎崽看见羊尾巴,欢蹦乱跳地跑过来争吃。狼还想磨蹭着跟老虎说几句体己话,突然听见“啪啪啪”几声剧响,两只虎崽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老虎大怒,立即把狼撕成碎片。
狼至死也不知道,羊尾巴是猎人包了雷管用来炸 狐狸的。
该吃的没吃到,不该吃的却吃了。
狐狸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庆幸而又幸灾乐祸。
这篇寓言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因此,仔细分析可以得到多层寓意:1、从狼和老虎的角度,行贿受贿没有好结果。2、从狐狸的角度,坏事有时也变好事。3、反映官场黑暗,层层盘剥。4、从狼的角度,强取豪夺,罪有应得。拍马屁拍到马蹄上。
事实上,增强主题的多义性的方法是很多的,还有待于创作实践上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另外,寓言还可以从文体上创新。近年来许多的寓言作家们已作出可贵的尝试。著名寓言作家侯建忠就是勇于探索的一位。他的寓言体闪小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寓言和小小说的嫁接。还有他的短信体寓言,让寓言插上了短信的翅膀,使寓言更加精炼,传播的更快更广泛。还有寓言剧,寓言电视动画片等等。
总之,社会无论怎样进步,都离不了寓言。因为寓言是讲道理的,儿童需要明白道理,成人也需要明白道理,生活处处需要道理,世界处处充满道理。但寓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使这一古老的文体能长期地繁荣发展下去。
山西浑源县浑源师范 王有国
邮编:037400
邮箱:wangyouguoxs@sina.com
分析有理,受教了!谢谢!
受教了!谢谢!
只是有个别字需要改一下:这些朴素的道理以普遍为人们接受;还想磨蹭着跟老虎说几句梯己话
创新应该是文学作者不变的追求。对于寓言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创新的难度相当大,人们通常把只把寓言祖师爷伊索的狐狸、狼的活动样式当做寓言,伊索似乎是寓言不可逾越的高峰。也正因为此,当代寓言作者的创新尝试显得非常可贵。
5#桂剑雄谢谢提醒,我已改正。请多提意见。
3#笑尘天涯新手上路,请多指导。
6#余途同意。创新势在必行。
受益多多,学习!
王先生的研究精神值得敬佩。欢迎新朋友。:handshake
11#鸽子树欢迎版主关注,多指教。
王老师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寓言创作者提了个醒。的确寓言需要创新!
引用我的寓言,哈哈!
引用我的寓言,哈哈!
295wagtao 发表于 2010-1-31 12:36 ↶
你初中几年级呀?为什么喜欢寓言?
13#长白岳桦创新是为了保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你初中几年级呀?为什么喜欢寓言?
我高三年级,从小喜欢读寓言,读过许多经典作品,也喜欢写一些。还望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