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研究札记二则 王有国
本帖最后由 wangyouguoxs 于 2010-3-14 20:30 编辑《伊索寓言》研究札记二则
王有国
同题与雷同
《伊索寓言》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世界文学宝库以及人类文明史上有着煊赫的地位。这些寓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令人手不释卷。读《伊索寓言》可以让人明白道理,获取智慧,认识社会,净化心灵。这真是一本好书,不仅儿童爱读,也是成人的好读物。作为一本好书,一本世界古典名著,流传地域之广,流传时间之长,是无与伦比的。它的价值它的地位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动摇的。不过本文要谈的不是这些,本文要谈的是存在于《伊索寓言》这部书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里面有许多的作品是同题的,同题不能算是坏事,但又有些作品是互相雷同的,这不能不给这部好书抹上一些不好看的颜色。
《伊索寓言》里有不少的同题作品,其实是好现象。这些同题之作,内容摇曳多变,各呈异彩,标志着作者丰富的生活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如《小羊和狼》共三篇,其余还有《狼和小羊》、《狼和山羊》、《狼和羊》等,都讲的是狼和羊的故事。标题只差一两个字,无异于同题。可能是作者或者编者有意求变,为使作品好区分的吧。三篇《小羊和狼》中,其一,说的是一只站在房顶上的小羊凭借时机和地位,竟然对一只过路的狼进行奚落和辱骂,这使人想到得势的小人。其二,讲的是一只小羊被狼追赶,忽然急中生智乞求狼为它吹奏曲子,在临死前跳一次舞。结果狼中了计,小羊安全脱险。其三,讲一只小羊宁肯被祭司捉住祭神,也不愿被狼吃掉,显示出一定的气节。
在《狼和羊》中,一只重伤的狼去骗羊,让羊给它找水喝,结果狼那假惺惺的话被羊识破。
被选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那篇著名的《狼和小羊》说的是小羊在河边喝水,在河的上游的狼竟胡搅蛮缠,说它弄脏了水,小羊委屈地说,狼先生,我在下游你在上游,我怎么能弄脏你的水呢?后来狼又说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说我去年还没出生呢,怎么会骂你。狼说反正不是你就是你爸爸,最后把小羊吃了。那只绵善软弱的小羊在强暴的恶狼面前有理说不清,终受残害。
《狼和牧羊人》共两篇。第一篇写一只狼从小屋旁走过,看到几个牧羊人正吃羊肉,感到愤愤不平。第二篇写一只狼骗取了牧羊人对它的信任,最后残害了羊群。而《牧羊人和狼》是另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养了一只狼崽,狼崽长大后他又教会了它偷窃小羊。最后狼崽告诉牧羊人一个道理:你教会我偷窃,就得提防自己的羊也会遭窃。
《狐狸和狮子》也有两篇。第一篇是一只狐狸从没见过狮子,第一次看见狮子吓得半死,第二次见了仍胆战心惊,第三次见了狮子竟然亲热地同狮子谈起话来。这说明了解能冲淡先入之见,也使我们想到某些人做事胆子越来越大。第二篇讲的是一只狐狸痛骂了一只陷入牢笼的狮子。看完着则寓言,觉得这只狐狸多像一个落井下石的小丑。
再说《狮子和狐狸》,一只狐狸和一只狮子竟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有点像中国古代寓言《狐假虎威》的情节。可是后来狐狸贪心不足,不想把共同的劳动果实分给狮子,于是离开狮子独立去捕食。结果自己也成了猎物。多么糊涂的认识,看来狐狸也有不聪明的。
除同题外,《伊索寓言》在内容及构思上还有不少的雷同现象。尽管篇篇精品,字字珠玑,可总是汤换药不换,不免使读者产生魇足之感。如:《黄鼠狼和老鼠们》:一只黄鼠狼把身子在面粉里一滚,然后躲在阴暗角落,骗得好多老鼠上当丧生。最后一只经验丰富的老老鼠才识破它的诡计。《猫和老鼠》:某屋子里老鼠活动猖獗,一只猫进去捉了许多老鼠,老鼠们吓得成天躲在窝里不敢出来。猫吃不上老鼠,后来猫假装上吊想骗老鼠出来,一只老鼠看见后说:“你就是变成一袋面粉我也不会走近你的。《生病的狮子》:一只狮子装病,骗吃了许多前来探病的百兽,最后被一只狐狸识破。这三个故事中情节是雷同的,用的是一个思路。只是把黄鼠狼换成了猫或狮子,骗术同出一辙,稍微不同而已。
又如:《驴子和哈巴狗》与《胡闹的驴子》中的两匹驴子都自不量力,想在主人面前卖乖讨好而大出风头,结果闹得自讨苦吃,狼狈不堪。这两个故事简直象同一个驴子表演出来的。《狼和小羊》的狼为吃一只小羊而找了许多借口;《猫和公鸡》的猫抓住一只公鸡也是找了许多借口最后把公鸡吃掉,其狡诈手段何其相似乃尔!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好多。这部传世佳作为何能有这么多的雷同现象呢?估计必定有他人的赝品在里面。
动物形象和寓言的多义性
在寓言中,诸多的动物基本都代表着一个固定的形象。如老虎狮子的凶狠残暴,狐狸的狡猾多变,狼的阴险奸诈,老鼠的卑琐胆小,羊、小鸡的弱小可欺;还有蛇的毒,狗的奴才相,马的强健,驴的卑微等等。可是在《伊索寓言》中这些形象有时也是可变的。在《狮子、狼和狐狸》中,狼在狮子面前进谗言想害死狐狸,结果狐狸反戈一击,使狮子上当,最后把狼皮剥掉。这里的狐狸就是一个完美的智者形象。《小羊和狼》同题的三篇,小羊的形象各有不同。那只站在房顶上骂狼的小羊仗势欺人,让人觉得多么可恶!而另一只小羊被狼追住,小羊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逃脱恶狼的魔掌。第三只小羊呢,宁肯让祭司捉住祭神也不让狼吃掉,表现出了英雄气节。《狮子和老鼠》中那只从狮子口中讨得活命而最后又救了狮子的老鼠很是令人可敬的。《衰老的狮子》中的狮子,不再凶狠强暴,而是强者落难遭到弱者的欺凌。引人深思,让人同情。
在《伊索寓言》里动物的形象是丰富多变的,但变化中仍保持了动物本身的特性与逻辑,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而且超越了人们对动物的那些固定成见,让普通的动物展现出新的姿态,让动物形象更加多彩。
寓言都是喻人喻事、喻理的。每一则寓言都有一定的寓意,并且必须有一个用来寄托寓意的故事。有些故事单纯,寓意也比较明确。有些比较复杂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得到多种寓意。如《女人和母鸡》,女人养着一只母鸡,急着想让母鸡一天给她生两只蛋,于是给鸡加倍地喂大麦,结果母鸡越吃越胖,再也不生蛋了。这则寓言可以有三种寓意:1、“贪心反被贪心误。2、违背自然规律定遭惩罚。3、物极必反。
《蝙蝠与黄鼠狼》中那只既属于鼠累又属于鸟类的蝙蝠,终于从两只黄鼠狼口中逃生。寓言最后总结说:智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其实从蝙蝠身上也可看到两面派的嘴脸。《狼和小羊》中的那只狼找借口把小羊吃掉。这则寓言至少可有两种的理解:一,凡是暴君,总能为其暴行找到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二,在蛮横和强暴面前,讲理是无用的。
读《伊索寓言》,只要细细咀嚼,每篇都揭示着深刻的道理,能加深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我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品行。邮箱:wangyouguoxs@sina.com
好!
学习
学术水平高,有指导意义。
记下,读。写寓言不读不行。
王先生很下了一番工夫啊!
谢谢各位指导!
6#桂剑雄
谢谢指导!
谢谢指导!
王先生精读、精研《伊索寓言》的精神值得学习,文章也值得收藏。
10#鸽子树过奖。
欢迎新朋友: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