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寓言作家佳作欣赏(67): 刘冰《卖豆腐老人的两个儿子》作品欣赏
刘冰《卖豆腐老人的两个儿子》作品欣赏《卖豆腐老人的两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卖了一辈子豆腐的老人在临终前对他的两个儿子说:“我死后,你们要和我一样卖豆腐,千万不要朝秦暮楚、三心二意。”老人死后,大儿子没有按父亲的遗愿做,而是学了一套制造钟表的精巧手艺。出师后成了远近闻名的钟表师,弟弟却一直留在家乡卖豆腐。
过去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是老年人见多识广,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年轻人办事,要多听老年人的话。事实上,上一辈人与下一辈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老年人的观点想法难免有片面之处。卖豆腐的老人希望儿子能按自己的生活模式去生活,二儿子听了他的话,在家卖了一辈子豆腐,大儿子没按他的意愿生活,拜师学艺,学到了一套制造钟表的精巧手艺,走南闯北,远近闻名。
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却闪烁着哲理的光芒。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像卖豆腐的老人一样,希望儿女能按照自己的模式生活。有许多人像老二一样恪守父训,亦步亦趋,不敢有丝毫超越,画地为牢,安于现状,度过了平庸的一生。如果故事中的老大也像老二一样,重复父辈的生活轨迹,就不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个故事还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过去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走向事物的另一面——谬误。上世纪初,乡下农村根本没有见到甚至听说过电灯和拖拉机,人们点灯用煤油,耕地用耕牛。村里年轻人说,何时能过上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日子。一位老人听了他们的话,就说:“点灯不用油,黑摸;耕地不用牛,锹挖。”在当时来说,年轻人的想法绝对是无知可笑的,老年人的话才是真理。几十年之后,农村有了电灯拖拉机,当初年轻人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卖豆腐老人大儿子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的精神,可敬可佩。
附:卖豆腐老人的两个儿子 刘冰
一个卖了一辈子豆腐的老人,在临终前,对他的两个儿子嘱咐道:“我死后,你们要和我一样,好生卖豆腐,千万不要朝秦暮楚,三心三意。”
他死后,大儿子没有按父亲的意愿做,拜求了一个师傅,学得了一套制造钟表的精巧手艺。满师后,他就打算到外乡去揽活儿。刚要出门,二弟却走上前来,劝阻大哥说:“大哥,你可别走,父亲临终时嘱咐我们要‘好生卖豆腐,千万不要朝秦暮楚,三心三意’,你都忘了吗?”
但是,老大并没有听老二的话,还是出走了。后来,大哥终于成为一名闻名远近的钟表师。可弟弟呢,仍旧在家乡卖豆腐。
(选自《儿童文学》198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