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1-30 22:44

蜂窝情缘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2-1 10:00 编辑

    野蜂窝和我的写作生涯

                                                                      张鹤鸣


       解放初,父亲弃医从政。当时实行供给制,不发工资,十来口之家难以维持生计,家庭重担主要压在妈妈肩上。

       妈妈先生了四个“男子汉”,接下来是一串女孩。大哥是张家的“大少爷”,从小受宠,常被一帮玩伴包围着,忙不过来,家里的事,有了空闲才来帮忙。弟弟妹妹都还小,难派上大用场。我是老二,妈妈把我当女孩子使唤。我看妈妈太辛苦了,乐意帮妈妈分挑担子。虽然忙碌,却很有成就感。

       于是,在妈妈的指挥下,我们养猪、养鸡、养鸭、养兔子……,寒暑假再摆一个小摊:卖花生、卖豌豆、卖甘蔗、卖薯条、卖糖饼、还卖豆腐干。

       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一个小学生,一放学,赶紧要去打猪草、拔兔草。猪养肥了好过年,兔子是长毛的,养着卖兔毛。不过鸡鸭都是放养的:小鸡由自家老母鸡带着,防止被老鹰叼走;鸭子被赶到门前的小河里,让它们自己去觅食,晚上鸭子会自动归来,我摸一些螺丝敲扁了喂,好让它们多下蛋。

       最费劲的就是摆小摊了,别的先不说,光是冬天卖豆腐干就够你忙的了。降霜时,你得把豆腐干先冻起来,再放进锅里煮,加上几块咸肉,汤水中泛起一些油星子,很有诱惑力。农历三、六、九是家乡大荆小镇汇市的日子,我就把豆腐干早早烧起来,等四方来汇市的农民吃着暖和。

       豆腐干进货是一分钱一块,卖出去是五分钱三块。如果买木柴来烧火,就没什么赚头了。所以,我必须自己去捡柴禾。

       冬天,落叶树全部枝条都是光秃秃的,它们开始冬眠了,你很难分清哪些是真正的枯枝,因此容易上当,往往误伤健枝。常绿树就不同了,那些没长叶子的枝条肯定是枯死了的,我就爬上去扳,一次性把枯枝都扳下来,然后滑下树去捡,省得爬上爬下费工夫。
        
       有一次,我正在扳枯枝,突然看见树上有个野蜂窝。冬天了,野蜂是不是冻死了?出于好奇心,我用小木棒把蜂窝捅开,哇,野蜂都还活着呢!是我搅乱了它们的好梦,这些小生命嗡嗡叫着向我扑来,我吓出一身冷汗,松开抱住树干的手脚,一吱溜滑到地上。来不及捡枯枝,没命似地逃回家。可能因为是冬天,野蜂没那么灵活,所以我也总算幸免于难了。

       后来,我把这一遭遇写在日记里,并加上自己关于“小小野蜂,团结的力量好惊人”的感悟。教我们语文的盛笃周先生大加赞赏,拿着这篇日记到他执教的好几个班级朗读,令许多同学都对我刮目相看。这件事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回想起来,还得感谢这个野蜂窝,它充实了我的写作内容。这篇受到老师称赞的日记让我得到了启发,知道写作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接着,我把自己分挑家庭重担的许多经历都写进自己的作文中,老师表扬我作文越写越好。从此,我爱上了写作,对写作有了更多的自信。考进高中,遇到了金江老师;到了大学,又有马骅(莫洛)老师的引领,我开始踏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小时候,一件小事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野蜂窝,或者是老师偶然的一次表扬。

         (再发一篇短文,征求意见。)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12-01 00:25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09-12-1 00:47 编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没有张老师少时的经历,但我的两位姐姐却有相似的经历(我妈妈生前经常跟我提起的):两位姐姐牵着我卖过茶,卖过苕(红薯,蒸熟了的)。稍大一点,我也养过鸭子,不过是挖蚯蚓喂食。所以我看了此文后觉得很亲切,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尤其喜欢结尾,很有哲理和耐人寻味。
只是,此文的标题可能要改一下,请张老师斟酌。建议:能否改成《野蜂窝对我人生的影响》或《野蜂窝与我的写作之路》或《野蜂窝对我的启迪》或其他?
个别词句或字似乎也要改一下,如:古历(改成农历或阴历比较通俗)、前四个都是兄弟(前四个是儿子或去掉都)、分桃家庭重担(分挑家庭重担)。

晓舟 发表于 2009-12-01 09:49

2#桂剑雄

正好看到一篇文章,也说明了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

改变一生的四个字   
大街上,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走得离母亲远了些,母亲便恶狠狠地教训他:“真是蠢得一无是处!”嗓音大得足以让附近过往的行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而受到训斥的小男孩只好默默地回到母亲身边,低垂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
一个叫戴尔凯夫的职业作家,在过去24年的写作生涯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说自己小时候是个非常胆小害羞的孩子,没有信心也没有朋友,总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一天,他所在中学的英语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去读一本小说,然后在结尾处用自己的话续写一段文字。
戴尔凯夫回家后认真完成了作业,现在他已记不起当初他写的内容和老师给他的分数,但他仍清清楚楚记得老师在他的作文本里的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写得很好!”这四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戴尔凯夫说:“在我读到这四个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我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来我能做什么,直到读了老师的评语,我才找到了信心。那天回到家后,我又写了一则小故事,这是我一直梦想着去做却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之后,在读书的业余时间,他又写了许多小故事,每一次他都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而老师对这些稚嫩的作品都给予了鼓励、严肃而又真诚的评价。不久,他被学校的报纸任命为编辑,由此,他开始了自己成功而又充实的作家生涯。戴尔凯夫坚信,如果没有当初老师在他的作文空白处写的那四个字,那么现在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在第30届中学同学聚会时,戴尔凯夫回到了当初所在的学校并且拜访了已经退休的布劳斯太太。他向布劳斯太太诉说了当初写的那四个字对他一生的影响:正是那四个字给了他希望。 很多时候,短暂的瞬间会长久在人们心头萦绕,“写得很好!”“真是蠢得一无是处!”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能改变人的一生。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2-01 10:02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2-1 10:03 编辑

谢熊爷点评,谢晓舟关注。已作小改。

长裙雨孩 发表于 2009-12-04 09:44

鹤鸣教师的文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掀开我儿时在乡间和母亲一起生活的那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