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1-19 12:01

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1-19 15:44 编辑

奉命赴黄岩考察时,听黄岩石说,马老师摔了一跤。回家来赶紧上论坛,证实了此消息。本来,该是马爷来黄岩考察的,他却让我当替身。如果马爷来黄岩,岂非逃过这一劫?那么,楼梯上摔下来的说不定是我了。反正,我不怕摔,我自己都记不清摔过多少回,生死攸关的就有五、六次。先说六岁的那一场劫难吧,能够死里逃生实为侥幸。写给我的学生,提醒务必小心谨慎,千万珍爱生命。
  


  

                                                         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我的生日在年尾。六岁生日时,妈妈为我做了一件新棉衣,作为生日礼物,我甭提有多高兴啦!

      我穿上新棉衣,正在对着镜子欣赏,却见大哥悄悄往楼上跑。我知道大哥的秘密,赶紧跟上楼去。我是大哥的跟屁虫,大哥出门时,总想甩开我。因为我跟了他,不仅碍手碍脚,而且,大哥干什么坏事,我都会一五一十向妈妈告密。

     那么,大哥想出门怎么会向楼上跑呢?因为我家楼上有一扇小门,从小门出去就是古城墙,城墙边上是我们两兄弟踩出来的一条小路,像幼儿园的半条滑梯那么宽。但必须向右拐再滑下去,便可以融进小伙伴中间了。不过你可千万别向前滑,因为前边有个污水池,摔下去可就没命了。所以,每次下滑时我们都格外小心。

     当时,我跟到楼上,见小门虚掩着,知道大哥溜走了。我赶紧冲出门,大声哭喊着,大哥听到我的哭声,立即加快了脚步。我紧追不舍,眼睛盯着大哥的背影,双脚匆匆忙忙下滑,拐弯处没收住脚步,结果一跟斗栽了下去……,大哥回头一看,没见我追上来,庆幸甩掉了跟屁虫,早就与小伙伴们疯去了,哪知我正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其实,我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再过几分钟可能会离开人世。脑子里反反复复想的只有一个问题:新棉衣脏成这样了,妈妈知道后该有多伤心啊,唉,一顿打骂是逃不了啦!

     污水池里有开始腐烂的死猫死老鼠,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啊。幸好我穿的是新棉衣,还有浮力,沉降的速度比较慢。作为生日礼物,妈妈缝制给我的新棉衣让我延长了挣扎的时间。我一次次想努力爬上去,但一次次都滑下来了,滑下时就沉得更深了,而且那些污水便“咕噜噜”往嘴里灌。要是不发生奇迹,我的存活时间只剩几分钟了。因为这个地方很偏僻,少有行人来往。我又不敢呼救,总想自己悄悄爬上去,偷偷把棉衣洗干净后才好去见妈妈。现在一想起来,还很是后怕,我这样无助地再挣扎几分钟,当然是必死无疑了。一个人来到世上多么不易,要是就这样死了真是太可惜了!不过当时,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要死了,所以并不紧张,念念不忘的还是我的新棉衣——这可是妈妈给我的生日礼物啊,唉,妈妈该有多伤心啊……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奇迹真的发生了。想不到让我能生还的第一个救星不是人,竟然是一头小猪!

     这头小猪是我家后门一个阿婆养的,本来关在猪圈里,那天,阿婆烧猪食动作慢了点,小猪饿得受不了,愤然从猪圈里跳出来,离家出走,自行觅食。阿婆一见猪圈里空空如也,连忙出门寻找。“旅旅旅——”阿婆在呼叫她的小猪。她听到污水池中发出“咕咚咕咚”的挣扎声,以为自家的小猪掉进去了,便“旅旅旅”地呼叫着跑过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不得了啦,谁家孩子落水啦,救命啊!”阿婆是我的第二个救星。她一直在呼救,直到人们七手八脚把我捞上来。爸爸妈妈闻讯赶来,我被大人们头朝下脚朝上地倒提起来,爸爸不住地拍我的后背。我“哇哇”地呕吐起来,直到把黄胆苦水都吐出来才罢休。爸爸赶紧在我的卧房里燃起炭火盆,妈妈连忙烧了温水,替我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将我捂进被窝里。

     大哥回来时,被爸爸妈妈好一顿打骂。我以为该轮到我了,我的新棉衣弄成这样,想不到妈妈却根本没提起,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了。一会儿,我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时,妈妈为我烧了一碗长寿面,打了两个鸡蛋。妈妈一边看着我吃长寿面,一边安慰道:“大难不死,长命百岁。”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一个生日,也是我死里逃生的一个重生之日啊

张一成 发表于 2009-11-19 12:09

大难不死,长命百岁。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11-19 12:35

其实,我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再过几分钟便会离开人世。脑子里反反复复想的只有一个问题:新棉衣脏成这样了,妈妈知道后该有多伤心啊!

     污水池里有开始腐烂的死猫死老鼠,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啊。幸好我穿的是新棉衣,还有浮力,沉降的速度比较慢。作为生日礼物,妈妈缝制给我的新棉衣让我延长了挣扎的时间。我一次次想努力爬上去,但一次次都滑下来了,滑下时就沉得更深了,而且那些污水便“咕噜噜”往嘴里灌。要是不发生奇迹,我的存活时间只剩几分钟了。因为这个地方很偏僻,少有行人来往。我又不敢呼救,总想自己悄悄爬上去,偷偷把棉衣洗干净后才好去见妈妈。现在一想起来,还很是后怕,我这样无助地再挣扎几分钟,当然是必死无疑了。一个人来到世上多么不易,要是就这样死了真是太可惜了!不过当时,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要死了,所以并不紧张,念念不忘的还是我的新棉衣——这可是妈妈给我的生日礼物啊,唉,妈妈该有多伤心啊……

这部分很成功地写出了一个六岁孩子的心理活动,非常真实生动,学习!——只不知当时有没有去想,弄脏了新棉衣,是否会招致挨骂挨打?
在“其实,我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再过几分钟便会离开人世”中,建议将“会”改成“可能”。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11-19 14:15

学习!

长裙雨孩 发表于 2009-11-19 15:33

本帖最后由 长裙雨孩 于 2009-11-19 15:37 编辑

特别喜欢这篇文章。特别暖人的儿时的故事。真庆幸。加10分!

读着,仿佛一切都曾发生在我的身边。。。张老师的这些故事呀,已是寓言网上一道别样温情的风景!

我也摔过,小时候总坐弟弟的自行车,下坡时不知道摔过几回;我也严重地溺过三次水。。。有一回,也是直接从高处滑进了水塘里了。只是还好,水塘里只是养了鱼和蚌和。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1-19 15:40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1-19 16:02 编辑

"只不知当时有没有去想,弄脏了新棉衣,是否会招致挨骂挨打?"
谢熊爷,已作小改。其实,当时一怕妈妈伤心,二怕妈妈打骂。所以,一直不敢呼救。阿婆发现了我,大声呼喊,我还想,完了完了,被人发现了,妈妈很快就会知道了。这下逃不了啦!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1-19 16:27

本帖最后由 长裙雨孩 于 2009-11-19 15:37 编辑
“我也摔过,小时候总坐弟弟的自行车,下坡时不知道摔过几回;我也严重地溺过三次水。。。有一回,也是直接从高处滑进了水塘里了。只是还好,水塘里只是养了鱼和蚌。”  
     雨孩真幸运,摔进养鱼和蚌的水塘里可凉快了。我摔的那个污水池看一眼都会呕吐,更何况……唉,想起来就恶心!不说了,活着就好,这许多年都是赚来的啊。上天特别眷顾我,我可得好好活着。所以,我后来练了一身好水性,16岁的一个寒假曾救起一个落水的孩子。

黄岩石 发表于 2009-11-19 16:37

哎!现在的小孩子可没有这个"福份"了.一些学校体育课都不敢上了,单杠、双杠都拆了,家长们也不敢让孩子们去捉迷藏、躲猫猫了。。。。。。我小时候也有和张老师有过同样的经历,在江里玩水,从渔民的竹筏上掉下去,还不敢喊救命,后来被人救了。爬树掉下来,爬竹子掉下来还真不知有多少次呢!还真是大难不死,都活到快退休了。作为教师,我真有点怀疑今天的孩子们的野外生存能力?

余途 发表于 2009-11-19 21:44

好险!

晓舟 发表于 2009-11-20 10:46

我的感受是:把一个孩子健健康康地养大真不容易,特别是为人父母后体会更深。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11-20 11:21

活着就好,这许多年都是赚来的啊——张鹤鸣
呵呵,这样的心态,不活过一百岁才怪:lol

老许 发表于 2009-11-21 11:00

长命百岁多好啊!   老许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1-21 16:49

天涯有个版块,全是老年人,工农兵学商,退休教授,医生,工程师。。。无所没有。共同点是快乐,开朗,我空时也去看看,应邀开了个寓言楼,就是想听听有生活阅历的老年人的读后感,很受益。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也是令人羡慕的同龄人。我和他们在现实中没见过,绝大部分人对我一无所知,哈,我曾将发稼兄两文转去,很多回复。今上午我将鹤爷此文转去,请看看http://www.tianya.cn/new/TechForum/Content.asp?idArticle=12503&idItem=343&idWriter=27840611&Key=236859811&flag=1#Bottom:P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1-21 17:43

;P我又去看了下,那里的首斑很欢迎鹤爷去呢,还加了个精品红脸。要是谁去,别说我哦,最多就说蝉爷,哈http://www.tianya.cn/techforum/articleslist/0/343.shtml]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1-21 18:00

八十多岁的老人,也不是学文的,每天发诗不止,这是什么精神?我不及啊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343/12494.shtml

海星 发表于 2009-11-21 23:29

很惊险的儿时回忆啊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1-22 17:30

天涯有个版块,全是老年人,工农兵学商,退休教授,医生,工程师。。。无所没有。共同点是快乐,开朗,我空时也去看看,应邀开了个寓言楼,就是想听听有生活阅历的老年人的读后感,很受益。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也是令人羡慕的同龄人。我和他们在现实中没见过,绝大部分人对我一无所知,哈,我曾将发稼兄两文转去,很多回复。今上午我将鹤爷此文转去,请看看http://www.tianya.cn/new/TechFor ... 1&flag=1#Bottom  
蝉爷是古道热肠第一人,“知了”“知了”百事通。谢蝉爷!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1-22 18:01

;P你没去,冰子倒去了,哈。你去不了,写个回复,我给你转一下,人家欢迎你呢。此文《作文大世界》网上也发了:victory: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343/12503.shtml

梦丝~飞扬 发表于 2009-11-22 19:45

张鹤鸣老师在吗?我是你的学生胡瑞楠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1-22 20:28

瑞楠,你好!看到你了。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1-22 20:31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1-22 20:33 编辑

“你没去,冰子倒去了,哈。你去不了,写个回复,我给你转一下,人家欢迎你呢。此文《作文大世界》网上也发了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343/12503.shtml
谢谢诸位盛情邀请,等忙过这一阵,我会来看望大家的。——请蝉爷代转

林瑞 发表于 2009-11-28 20:26

一个作家,就是这样出来的吗

wgidcw 发表于 2009-11-28 22:38

一个作家,就是这样出来的吗
林瑞 发表于 2009-11-28 20:26

我不知道这个叫林瑞的先生或女士说的真实意思是什么,所以,我想在这儿向你转帖一下百度百科有关“张鹤鸣”的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816305.htm?fr=ala0
张鹤鸣
  (1939- ),笔名双羽,乐清大荆人。曾任瑞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玉海》杂志主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剧协理事,温州市剧办副主席,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国家二级编剧。
  他1958年毕业于温州第二中学,1962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至瑞安中学执教,1970年至1988年在瑞安越剧团任编剧,兼任团长,1988年任文化局副局长,1989年至退休前任市文联主席。
  他的剧作颇多,曾编写上演剧目100多万字。其中有反映瑞安革命烈士蔡雄业绩的《照胆儿女》,还有古装越剧:《蝶林遇仙》、《孔雀羽翎箭》、《宝石王后》、《神珠扇》、《灾中情》(与杨轲合作)、《血染金钱旗》(与胡邦合作),以及改编《孟丽君》(5本),整理《狸猫换太子》(2本),移植改编的有:《雷雨》、《于无声处》、《乌首姻缘》、《边塞歌声》、《风雷哨》等七八个。《一媳三婆》还荣获华东地区和浙江省小品大赛一等奖。1997年12月在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中荣获群星奖金奖。1986年张鹤鸣根据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改编成大型现代越剧《海国公主》,这就是越剧舞台上罕见的外国神话剧,为越剧改革作了有益的尝试,获得领导和专家的首肯。《海国公主》在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获奖18项,并晋京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丹麦和美国等国际友人观看了演出也很欣赏,丹麦驻华代办和大使夫人亲自接见了主要演员,并与她们合影留念。该戏曾被北京电视台联合录制成越剧艺术片。著名电影剧作家黄宗江曾在《人民日报》发表剧评《异域乡音》,对《海国公主》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还有他和黄树堂合作编剧的大型古装越剧《玉蝶传奇》和大型古装神话越剧《神莲》也先后被录制成越剧电视艺术片,还被上海美术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和年画条屏出版发行。
  他除了从事戏曲剧本创作外,还创作曲艺节目、歌词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他创作的鼓词《古道别》在省曲艺节获奖,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放,他作词的歌曲《巡警颂》发表在《歌曲》杂志,他创作的两组寓言,被收入《中国现代寓言选》和《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选?寓言卷》。张鹤鸣寓言选《刚长腿的小蝌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另外他还参加电视剧剧本创作,1990年他和本市作者叶忠华、胡小远合作创作了3集电视连续剧《梁家双燕》,该剧由史践凡执导,电影演员单星梅主演。该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反映颇佳。《梁家双燕》的文学剧本还发表在商业部主办的文学刊物《商业文学》上。
  他卓越的创作成果得到了应有的奖赏,1984年至1988年曾连续被评为瑞安或温州市级劳动模范。1987年被评为瑞安市第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授予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1988年曾获浙江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优秀管理工作者称号。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2-24 11:55

这个材料可能是当地文化部门提供的(1990年前的)。我的职称从1984年起评时就是国家二级编剧,当时在温州是最高的职称了。后来,与我同时被评上二级的都升到一级了,只有我因为调文联任主席,享受行政待遇,不得再评职称,所以从1984年评的职称至今一直未动。现在,我一般都不填职称,因为解释起来麻烦。当初,瑞安市领导调我去文联任职时,再三表态,经济上不会让我吃亏。但进了文联后,不仅职称不能再评,而且工资享受正科级待遇,降了一大截。一怒之下,争取早些退离领导岗位,创办培训班,努力把损失补回来。不错啊,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啊!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12-24 23:24

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啊! :victory:这让我同时想起了那个塞公的著名故事:lol

杜一希 发表于 2010-01-11 19:08

张老师真不愧为文学泰斗,真是敬佩敬佩!

名仕 发表于 2010-01-19 20:22

张老师在培训教育下一代文学作家上,费了很大的心血,为儿童文学界有这么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感到骄傲!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1-19 20:28

张老师真不愧为文学泰斗,真是敬佩敬佩!

吴沁颖 发表于 2010-01-29 14:47

我读到“……不是人,竟然是一头小猪!”时就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