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手机文学,别做网络文学的附庸
【转】手机文学,别做网络文学的附庸作者:周慧虹 时间:2009-09-22
伴随手机的广泛普及,写作和阅读手机文学成了一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据新华网报道,过去至少2000万手机用户体验了手机小说。
手机文学的出现,为手机用户随时随地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开展阅读提供了可能。在很多人抱怨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而无暇读书的现状下,手机及其承载的文字,见缝插针地播撒书香,无疑是件好事。
但现在来看,手机文学除了承载文字的平台较为特殊之外,远未形成自己的特质。更多情况下,它还只是网络文学的一个“复印件”,很多手机用户仅仅是在网上搜集到感兴趣的文字,将之下载到手机里抽空阅读。正基于此,手机文学的“主角”也就与网络文学无异,无非是“玄幻小说”、“恐怖小说”、“言情小说”之类;阅读这样的手机文学,与阅读网络文学并没有什么区别。
窃以为,手机文学完全有理由精致些。就手机本身来看,其屏幕狭小、内存有限,客观上讲,并非一种适宜的阅读工具。但既然置身于信息通讯技术发达的时代,既然文学选择了“手机”作为载体,那么,手机文学就应尽力克服这种客观条件上的不便,文字上要力求简洁,篇幅要力求精短,意韵上要力求余音绕梁。而就文体形式上来讲,手机文学也绝非惟小说“一枝独秀”,诗歌、小小说以及介绍有趣知识的小品文、讲述心灵感悟的小随笔等等,皆可入“机”。如果有作者别富心机,能推陈出新发展出什么更好的“手机体”文字样式,自然更令人称道。
正如网络文学的发展不过十年时间,手机文学才刚刚起步。或许,正由于它还显稚嫩,不得已地要在紧邻的网络文学这棵大树上靠一靠,但无论如何,今后的路,应由它自己迈开脚步欢快地走下去。美的东西总会有着非凡的吸引力,文学亦然。对于手机文学,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努力追求自己的个性,不做网络文学的附庸,尽力展现自己适宜而独特的一面,不失为一种美。手机文学如若能够走出网络文学的荫蔽,能在传承文学、展示自我与把握读者的阅读特点、心灵需求上找准平衡,它将能博得更多人的青睐,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自《文学报》
特别供应晓舟阅读。
:lol
手机文学大家都在摸索,前期借鉴一下网络文学我觉得也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