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考(之二)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3-5 21:33 编辑赶 考(之二)
——我的高考
我的中考经过一番折腾,总算考进了温州二中,归在金江老师名下,也算是歪打正着了。既然上了高中,三年后参加高考是顺理成章之事,怎么还会离不开一个“赶”字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金江老师当时只有30多岁,是个大有作为的青年作家。老师可能看了我的档案材料,指名要我担任班级宣教委员。我说不行,我们农村来的孩子都没学过普通话,而且初来乍到,还没学会温州话(家乡大荆说的是台州方言),交流都成问题,当班干部就免了吧。老师说:“就你了!大胆干,老师支持你。”没法子,恭敬不如从命!
我们知道老师很忙,尽可能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让老师有更多时间从事写作。金老师出版了《乌鸦兄弟》、《小鹰试飞》等寓言小册子,就送给每个同学作纪念。老师很少在课堂里讲自己的寓言,因为有教学大纲管着,不好随意发挥。但他常常在作文课上朗读我的“范文”,并交给同学们传阅。金老师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已有温州二中胡晓媚老师采写过,作为校本教材收录,本文不再赘述。)
有了金老师引路,我顺理成章会向文科发展。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因为右派总数未达标,需要“补课”。荒唐啊!可悲啊!老师们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教工之家”大厅里贴满了大字报,火力渐渐集中到金老师的寓言上。上纲上线分析批判,每篇寓言拐弯抹角都可以挂到反党反社会主义上去。“教工之家”是老师们的活动场所,平时大门紧闭。我悄悄从窗户爬进去看大字报,越看越为金老师喊冤,越看越为金老师捏一把汗……结果可想而知,金老师没能逃过这一劫,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金老师走后,换了好几任语文老师,其中最赏识我的是临近毕业时的洪公达老师,他把我的作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并鼓励我报考文科。可是我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学医。而大荆家乡的亲友又建议我报考美院(美院的周昌谷、周昌米教授都是大荆人),希望家乡多出几个画家。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学校通知我去体检,我被报送进海军军官学校。
体检合格后,老师告诉我不用备考了,军校很快会派舰艇来迎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买来洗照片的材料,把每个同学的毕业照底片收起来,在一个温州同学家弄了个暗房,每张底片添印50张,然后交叉整理50份,每人一份,作为毕业纪念,这是我能为同学们做的最后一件好事吧。
事情刚结束,学校里又派我去“高考宣传鼓动站”义务劳动,相当于现在的“志愿者”。主要工作是宣传各校在备考中涌现的好人好事。鼓动站设在温州一中,出黑板报和油印小报,有时也外出去采访。
有一次,我拿着介绍信跑了很多路到三中去采访。我把介绍信递给三中女校长,她看了看,说:“我们正准备开会,你先等等吧!”她进了会议室,教师们也陆续到会。不久就开始争论,很激烈。我在室外徘徊了一个多钟头,会议还没有要结束的样子。女校长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手下人:“门外那个‘碎细儿’走了没?”立即有个脑袋探出来,回了句“还呆着呢!”“叫他先走吧,明天再来!”我不等探出来的那个脑袋传话,便羞得低下头走了。我想:我都快成为海军军官了,怎么还把我当“碎细儿”?(“碎细儿”系温州方言,是“小毛孩”的意思)
我回到学校,看到父亲寄来的一封信。就是这封信又一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突然来一个180度的急转弯!
当初,学校宣布我不必备考时,我闲来无事,因而无事生非。我写信告诉父亲,说只要政审没问题,我就要去军校了。父亲这封信是回信,他说:“政审应该没问题,只是你有个堂兄解放前夕逃台湾去了,他是国民党军官。”我从来没听说有这样的社会关系,脑袋“轰”一声快炸开了。我急急忙忙找到班主任吴炎老师,把信交给他。吴老师看着信,眉头皱成“川”字。不过,我当时还不知道这“川”字的份量有多重。
第二天,我正准备再去三中采访时,吴老师急匆匆来找我,叫我‘高考宣传鼓动站’那边别去了,赶紧准备参加高考!啊?我的天,总共才十来天时间!别人开始最后冲刺了,我还没起跑呢,怎么来得及啊?唉,该死的堂兄,怎么会跑到台湾去了呢,害得我……唉!
算了,连埋怨的时间都没有啊!我忙把已经打包的课本和资料重新拿出来,可千头万绪的,复习的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没办法,“赶!”只有“赶!”
每天晚自习结束、学校熄灯前,我溜出大门,到好朋友走读生陈兆俊家开夜车。用咖啡加上浓茶提神,紧锣密鼓赶时间,一天当做几天用。
毕竟是年轻人,疲劳战连续一星期就有点撑不住了,不管喝多少咖啡和浓茶都无济于事。迷迷糊糊躺倒在兆俊家的小桌子上睡着了,天蒙蒙亮时再往学校赶。一路上,行人盯着我看,回头率还挺高的呢。到了学校,有同学开玩笑说:你的白衬衫上怎么会“血迹斑斑”的呀?喔,原来那张小桌子是放红汞、碘酒的,上面斑斑点点,全是药水的痕迹。怪不得……,嗨,那些行人肯定以为我不是杀猪的就是杀人的!
苦也,有苦无处诉!学校里在抓劳逸结合,我是偷偷逃出去的,当然不能声张。好在这样的苦日子只有十来天,再长一些我肯定会被拖垮的。
考试那几天,我还是坚持使用我的“兴奋剂”——浓茶加咖啡。考完试忙回老家补睡了好几天。
估计成绩应该不错,就是怕吴老师会不会把那封信塞到我的档案袋里,那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啊,会不会伴我终生?想来想去,又觉得挺委屈的。这堂兄我压根儿没见过,我总不会开着军舰到台湾去找堂兄吧?如果因为有这样一个堂兄,就不能读军校,那么读其他大学总应该可以吧?唉,万一名落孙山可怎么办啊?
其实,改革开放以后,堂兄曾经回家乡探亲。他说他离开大陆前到过我家,我才几个月大,躺在摇篮里。我讲了这一段经历,他连连拱手致歉,说:“其实,那时,我早就移居到美国去了,想不到给你们添了这许多麻烦!”
这都是后话。现在想来,真觉得不可思议:就说乌龟吧,一有动静,也知道先把脑袋藏起来;我都高中毕业了,还屁颠屁颠把脖子伸到菜刀底下任人宰割!然后自讨苦吃,整天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当时,因为洪水冲垮了公路,各校都陆续开学了,我还是消息全无。……
谢天谢地,终于等到公路修通时,邮递员送来了喜讯:我被录取到杭州大学(现在的浙江大学)。看日期早已过了开学时间,自然没有人结伴同行,我只有单枪匹马启程啰!
老师,你写得很有趣,有没有之三啊?我真想看看。
因为要打印,我吹毛求疵一下,请老师斟酌
离高考还有三年,怎么还会离不开一个“赶”字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这段话窃以为不妥,可否改成:
既然上了高中,三年后参加高考是顺理成章之事,怎么还会离不开一个“赶”字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另外,“叫我鼓动站那边别去了”,还是用全称“叫我‘高考宣传鼓动站’那边别去了”更好理解些;“兆俊家”的前面似可加一个定语(同学?)。
看到“血迹斑斑”,我还以为被蚊子咬了呢:lol
谢谢剑雄! 发给学生的材料尽可能规范些,所以我喜欢先把初稿发到论坛上,听听修改意见。定稿后再使用,心里踏实些。
老师,你写得很有趣,有没有之三啊?我真想看看。
展翅雄飞 发表于 2009-10-13 21:34 ↶
《赶考》只有“之一”、“之二”,没有“之三”。不过,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很另类,大半时间在“吹牛”,或者搞阶级斗争。今天我要下乡,再说吧。
由张老师的经历看,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中,只要怀揣梦想,只要坚定自信,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能“赶”上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向张老师学习。
想听鹤爷说他的师生恋;P
蝉爷说我写回忆录,倒是一个提醒。根据教学需要,先写一些片段,然后串联起来。师生恋不宜课堂教学,目前不必写它,多写一些对学生有启发的趣事,特别是我们曾经做过的那些傻事。十年后,出版一本最好的画册,给孩子们有个交代。那时候,如果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允许,为“寓研会”或其它公益事业多作贡献就可以了。
由张老师的经历看,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中,只要怀揣梦想,只要坚定自信,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能“赶”上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向张老师学习。
贺维芳 发表于 2009-10-14 12:03 ↶
我们这一代人走过许多弯路,写给今天的学生提个醒。另外,前段时间,我的培训学校发给学生的寓言作品太多,家长要求写些回忆类的散文给他们参考。学校里让他们写《童年回忆》和《童年趣事》呢。
教导主任送我们回来的路上,指着一片规划建商品房的空地说,这儿的楼盘还没动工呢,就已经卖到2.2万一平方了。怪事!
张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ug:
呵,呵,师生恋固然不宜课堂教学,但既然是写回忆录,这一处还是要浓墨重彩的;再说,蝉爷站在高枝上,成天价“知了”“知了”地叫,鹤爷总得给点面子,让知了“知了”一点什么吧?:lol;P
张老师上大学的经历一波三折啊。
真不容易!!
我大姨父年青时在北京的军校学习,是老师同学们公认的大才子。可后来因为老家有人眼红写信到学校去告密,说他某个亲戚是什么成份的,结果没等学校上报处理,他自己堵气背着行李回来了。。。
现在,大姨父六十多了,头发有些花白,特别少的话语,但我们都很尊敬他。平日里,他总是自己一个人练习书法,画山水画,看名著。。。
蝉爷说我写回忆录,倒是一个提醒。根据教学需要,先写一些片段,然后串联起来。师生恋不宜课堂教学,目前不必写它…… ——张鹤鸣
呵,呵,师生恋固然不宜课堂教学,但既然是写回忆录,这一处还是要浓墨重彩的;再说 ...
wgidcw 发表于 2009-10-15 08:34 ↶
其实,蝉爷早就“知了”“知了”,《温州晚报》采写我们两夫妻的专版中都写清楚了。
现在,老师和家长最怕学生“早恋”,你再给他们发“师生恋”的东东,下回抓住“早恋”的,肯定都说是“双羽”培训的。那就吃不了兜着走啰!
至于我爱人,她给于我的很多,我亏欠她的也很多。不过,她的眼力没有我好,我选的爱人比她选的好得多。
《温州晚报》采写我们两夫妻的专版中都写清楚了。----报上写的没有细节:sleepy:
《温州晚报》采写我们两夫妻的专版中都写清楚了。----报上写的没有细节:sleepy: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0-15 20:53 ↶
是当代版鲁迅和许广平吧?
机智并且幽默!感动!这就是爱的最高境界吧:爱,就意味着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