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08 21:02

赶 考(之一)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0-13 18:14 编辑

赶  考(之一)      
         ——我的中考                                            

       说起来凑巧,我的中考和高考都离不开一个“赶”字。中考是赶路,高考是赶时间。

        先说中考吧。

        那是1955年暑假,我已是15岁的小伙子了。当时,家乡乐清县还没有一所高中,我们必须到温州去参加中考。我们大荆镇里的12个伙伴决定从县里包一辆客车,先到乐清,然后再乘船去温州,这样比较省钱。当时,我得了重感冒,正在床上发高烧。

        过了一会儿,联系包车的同学气呼呼地跑来告诉我,他接通了乐清车站的电话,对方说包车可以,他们从乐清放空车过来,这样,车费要算来回两趟钱。那时,大荆没有车站,我们也没有经历过包车的事,不知道是不是受人欺负了,所以我一听,肺都气炸了。伙伴们一个个义愤填膺,都说车站欺人太甚。你一言我一语,几个穷书生越说越激动,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最后竟达成共识,准备夜行军,徒步走到乐清,问我去不去?妈妈舍不得,劝我明年再考。我不肯,我下面还有八个弟妹,我应该尽早分挑家庭重担。

        妈妈见我执意要走,赶紧为我做了许多大饼,帮我整理好行李,家里唯一一把纸伞也让我带走了。

        大伙儿背着行李,左边挂着大饼,右边挂着水壶,提着装有脸盆、牙杯等杂物的网袋,踏着月色叮叮咚咚地出发了。我比他们多一把纸伞,纸伞两端用绳子捆住,绳子挂在颈上,双手趴在纸伞上,一路随队行进,一路睁只眼闭只眼打瞌睡。刚从病床上下来,高烧未退,又累又困。当时,公路还刚刚开通,需要翻山越岭,路况曲曲弯弯,行走十分艰难。

        开始翻越第一座山岭了,我们刚爬到半山腰,突然跳出一只猛兽,看不清是老虎还是猎豹。只见两只火眼瞪得大大的,闪闪发光。大伙儿“啊——”的一声全吓傻了。大约因为这新开的公路侵犯了它们的领地,这家伙是来拦路抗议的吧?人兽双方对峙了10来秒钟光景,猛兽见我们人多势众,“呼啦”一声纵身飞下山去了。半晌,我们才回过神来。准备上路时,却发现少了一人。大家惊恐万状,分头寻找,四处呼叫,总算听到应答声,原来这小家伙吓得钻进路边的小茅房里去了……。

       这一次惊吓非同小可,我出了一身冷汗。不过睡虫倒是吓飞了,精神也振奋起来了。大家一边嚼大饼一边喝水,水壶一下子空了,我们找到山上的泉水再把它灌满。队伍继续行进,双腿迈出去似乎还在哆嗦。可能是害怕吧,刚出发时那种意气风发的神情几乎消失殆尽。

        天亮了,我们胆子也大了,但太阳却越晒越猛。12个小伙子一边流汗、一边喝水、一边吃大饼。农民伯伯正在收割早稻,我们的水壶空了,就向伯伯们讨要伏茶满上。

        大荆到乐清现在不过一个多钟头的车程,但当时的路况很糟糕,走得很艰苦。直到下午才到达乐清。离轮船码头只有100来米时,我实在迈不开步子了,便提议坐下歇一会。不等大伙儿同意,我早就一屁股坐了下来。大家也都纷纷仿效起来,反正轮船启程时会鸣笛,赶紧跑还来得及。

        12条汉子一坐下就想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第一次受这么大的苦,浑身哪儿都疼,真是欲哭无泪啊!昏昏沉沉好像睡着了。一声汽笛长鸣,我们挣扎起来,赶紧提着随身物品,“踢踢踏踏”往轮船码头跑。船身开始移动时,我们争先恐后跳进了船舱……

        到了温州,先在二中住下。一打听,一中是三个考一个,二中是两个半考一个.,有点玄。估计我们农村来的同学考不过城里的考生,听说台州那边是二考一,很多人当机立断,回过头来往台州赶,问我的去留。

        我经过这一番折腾,重感冒倒是随着大量的排汗丢到马路上了,但元气尚未恢复,只有听天由命,我决定留在二中报考。

        万幸的是我终于考上了温州第二中学,而且分班时归在当时还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江老师名下。于是,便有了后来亦师亦友的一段情谊。真是缘分哪!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10-08 23:15

如果不是患了重感冒,就可能去了台州,就不会有和金江老师亦师亦友的一段情谊——张鹤鸣老师的人生之路,或许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0-09 07:36

:)鹤爷开始写回忆录了:victory: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10-09 07:52

真是缘分哪!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09 10:27

:)鹤爷开始写回忆录了:victory: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0-9 07:36

      一是我的寓言以外的作品收录在《银河晨星》中,即将重新整理出版,需要增加一些新内容;二是教学需要,家长要求多教些散文、记叙文,寓言、童话的比例不能太大,因而作为辅导老师,先要作示范创作;三是有几家报刊约稿。稿子先在论坛上经受检验,心里踏实一些。
    蝉爷把我赶到论坛上,我总要充分利用喽。进了论坛,都是一家人,欢迎多提问题,以便加工修改。(前一时期的文章在教学中都已陆续印发给学员,每次印500——1000份。)

邹海鹏 发表于 2009-10-09 10:40

认真学习中!

晓舟 发表于 2009-10-09 16:35

张老师写的回忆录读起来很生动,很受益
想起了我的高中求学之路,去学校也需坐船,假期结束时回校我都会背着一个大号牛仔包,就像打工者:lol

余途 发表于 2009-10-09 16:41

一个人的成长和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关系很大。

余途 发表于 2009-10-09 16:42

更何况亦师亦友。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0-09 17:16

在教学中都已陆续印发给学员,每次印500——1000份----那这篇有些笔误要改一下。如,离不开一个“赶”子,子应为:字:handshake

巴人 发表于 2009-10-09 18:52

学习。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09 18:54

谢谢蝉爷!发给学生的材料尽可能少一些差错,特别是错别字、病句最容易污染学生的作文。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10-09 19:03

谢谢蝉爷!发给学生的材料尽可能少一些差错,特别是错别字、病句最容易污染学生的作文。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9 18:54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09-10-9 19:07 编辑


是的,这两句也有字要改:
我们的水壶空了,就向伯伯们讨要伏茶满上
一路争只眼闭只眼打瞌睡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09 21:52

再谢蝉爷。我和彭文席等老师一起办《小花朵》杂志时,发行量达到7万5千,所以校对特别仔细,6个编委轮流校对4次,结果印出来还有差错,真要命!
     《小花朵》6年前被瑞安文艺界“自己人”用匿名信告垮了,省纪委点名取缔的。很可惜,原因就是由于这个刊物办得太优秀了,所以难逃一劫!(生活中的寓言)

贺维芳 发表于 2009-10-10 18:54

本帖最后由 贺维芳 于 2009-10-10 19:05 编辑

读了张老师的《赶考》(之一),还想早日读到《赶考》(之二)。

白璧微瑕,“之一”有两处笔误:“我应该尽早分桃家庭重担”之“桃”,“然后再趁船去温州”之“趁”。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10-10 19:39

《小花朵》6年前被瑞安文艺界“自己人”用匿名信告垮了,省纪委点名取缔的。很可惜,原因就是由于这个刊物办得太优秀了,所以难逃一劫!(生活中的寓言)
只能叹一口气,唉~~~~~~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10 20:41

谢谢维芳!错别字好多啊,等印好了再改就麻烦了。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11 21:15

《小花朵》6年前被瑞安文艺界“自己人”用匿名信告垮了,省纪委点名取缔的。很可惜,原因就是由于这个刊物办得太优秀了,所以难逃一劫!(生活中的寓言)
只能叹一口气,唉~~~~~~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10-10 19:39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1-14 00:06 编辑


                <小花朵>由金江老师创办,我们接办了15年,原来有内刊号。由于定价过低,需要经费补贴.这时,有人坚决要求停刊,跟我大吵了一场。我们煞费苦心提高了发行量,经济收入好转,有人要挤进来分红。我们顶住了歪风,有人就变着身份告状,说这个刊物增加了学生负担(一年6期才6元钱)。本市教育局和市领导充分肯定了《小花朵》的贡献,对哪些匿名信嗤之以鼻。
       后来有文件规定一个县、市只能有一家内刊刊号,所以这个名额先调济给刚创办的《瑞安日报》。《瑞安日报》有了公开刊号后,我们一直在争取恢复《小花朵》的刊号,在快要落实前,有人抢先告到浙江省纪委,纪委在浙江卫视“来函照登”,说《小花朵》这家非法刊物“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并责令《小花朵》立即停办!市领导谁也不敢出面向纪委解释,也只有批复“立即停办!”就这样,好端端一个刊物被摧毁了。本来每期都有一定篇幅刊登寓言作家的文章,太可惜了。现在发行网络也垮了,想恢复就是白日做梦罗!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10-11 23:49

《小花朵》没了,能否以寓研会的名义,由瑞安协办一份杂志?毕竟,瑞安是寓言大市啊!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10-12 10:21

很难很难。1、没有刊号,就是非法出版物,除了取缔还要罚款。2、发行网络已被摧毁,重新组建不可能了。3、教育部门对于向学生收费的刊物是很敏感的,教育部已三令五申禁止,谁也不敢往枪口上撞。
     瑞安文联绞尽脑汁想恢复儿童刊物都没有成功,只能办不收费的《玉海》,一年要贴好几万钱。

谢炳琪 发表于 2009-10-12 19:12

《玉海》现在开辟“寓言集锦”和“未来作家”栏目,由我责编。
由于人力有限,勉强度日。
“寓言集锦”每期5-6页,一半以上发外地作家寓言。
“未来作家”发瑞安学生习作。

黄岩石 发表于 2009-10-13 13:41

冰子,<玉海>能否发点外地学生作品?

谢炳琪 发表于 2009-10-13 19:11

冰子,能否发点外地学生作品?
黄岩石 发表于 2009-10-13 13:41


文联快要换届了,您的建议我向领导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