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7 08:00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读寓言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09-8-29 09:18 编辑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读寓言
      与《东方娃娃》杂志主编周翔商榷
   
    《新民晚报》2009-08-17 一文中称:周翔(《东方娃娃》杂志主编)“不建议家长过早给孩子读寓言,在他看来,过于明显的说教和固定的结论,有时候不仅不能为孩子所理解,还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作家叶澍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周翔同志的见解有四个不妥:

一、 优秀寓言是“生活教科书”,并非:“明显的说教”;

二、让人受益的、正确的“固定的结论”孩子们早接触是好事,否则,也就不必让孩子们读《三字经》了;

三、寓言不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相反,只要有大人得当的辅导,还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四、“不能为孩子所理解”,那是家长选择的寓言不合适;“不建议家长过早给孩子读寓言”的结论则是“因噎废食”。
   
    他说,我国幼师语文教材,小学语文课本里寓言所占的比例都是不小的。出版物中适合低幼儿童阅看的优秀寓言注音本也很多。那是寓言的价值和魅力决定的。世界上有成就的名人谈到幼时读过的作品中几乎都说到了《龟兔赛跑》等优秀寓言。所以,他建议家长们多给孩子们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能理解的优秀寓言,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开拓他们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

此文由余途副秘书长转至天涯网,被推荐至"文学社区(http://cul.tianya.cn)"的"百家讲坛"栏目,正在网上展开讨论,请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参与: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8-27 08:14

支持叶澍副会长,顶一下!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7 08:23

熊爷:handshake,咱这里,蝉爷是我最得意的名称,哈:lol.对外,那劳什么子副会长的虚名,该用还得用一下;P

晓舟 发表于 2009-08-27 08:56

顶蝉爷:lol

长裙雨孩 发表于 2009-08-27 09:33

支持!

余途 发表于 2009-08-27 09:35

生活离不开生活的教科书。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8-27 10:08

顶蝉爷

黄岩石 发表于 2009-08-27 11:54

顶就是支持吧,我也顶顶顶......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8-27 12:03

蝉爷说得有理。不知周翔先生说的“过早”早到什么时候,该不会指“胎教”吧?胎教是不是可以使用寓言我没研究过。回忆自记事起,外婆给我讲的寓言故事我终身受用。外婆是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她就是用神话、寓言、谜语开发了我的智力,也教我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没什么不好啊。
     我女儿是幼儿教师,十多年前,我帮她养4、5个小朋友,4、5岁左右,每天晚上缠着我讲故事,至少要讲5个,都是由他们出题,我现场编讲,大多是寓言,故事性、趣味性要强,也包含一些简单的道理。这些故事经过整理,后来收到我的寓言集《醉井》之中。这些曾经听我讲寓言故事的孩子现在都很有出息,没留下什么后遗症啊。
     十年前,我开始办培训学校,初级班是小学三年级。不知是不是属于“过早”的范围,他们特别喜欢听寓言、写寓言。参加早期培训的一个学生,四年级时写的寓言竟然与八年后两个省的高考考题惊人地相似。
     实践证明,寓言教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鸽子树 发表于 2009-08-27 16:09

寓言说:先秦时候我常常被用来教大王哩,现在倒教不得小孩子了,真是时代不同了啊!

晓梦 发表于 2009-08-27 16:41

支持叶澍副会长!

白水平 发表于 2009-08-27 22:45

支持叶澍会长的观点!也正如张鹤鸣先生所说,寓言教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8 07:23

首页 >>> 媒体报道 >>> 最新动态>>>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读寓言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读寓言
时间:2009-8-28  
http://www.sh-zwdsj.com/index.asp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8-28 08:47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09-8-28 09:13 编辑

我记得我昨天发了一个帖的,是删了呼?
我帖子的大意是这样的:
家长的确不该在过早的时候给孩子读寓言,不然,发展下去,他只要求读寓言而不过早,那岂不是麻烦了!不过,如果孩子长大了,自己要求读寓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个帖子的意思,我想说明一下:
过早,在武汉是“用早餐”的俗称,很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曾以“武汉人过早”为题,在黄金时间播放过武汉早餐的丰富多彩,网上应该可以搜到的。因看到“‘不建议家长过早给孩子读寓言’的结论则是‘因噎废食’”,故发此言!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8-28 08:57

百度百科:
过早
  guòzǎo
  1.∶超前、提前
  例:过早的进入青春期
  2.∶在适当的、正常的或规定的时间以前发生或完成
  例:由于感情冲动而过早的结束了
  3.过早,即吃早餐。是湖北地区一种俗称,尤以武汉、宜昌、襄樊一带较为突出。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关系,人们很早就养成了户外“过早”的饮食习俗。早上,人们就要匆匆赶到集市,来不及在家用早餐,就在小吃店用餐。“过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直到今天,当地人仍然保持了这一习俗,并且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人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与居住区距离的增大,这种“过早”的习俗呈增强的趋势。湖北当地的小吃店极为发达,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生意兴隆,食客盈门。
  以下分别介绍一下武汉和襄樊的特色早点。
  武汉的早点不仅方便省时,而且花样丰富兼具南北风味。既有油条、面窝、烧梅、汤包、豆皮、热干面,也有牛肉线粉、炸酱面、豆丝、水饺、汤圆。干稀兼有,美味可口。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它便宜实惠,花上几角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饱肚子。据说,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有一天,天很热,面没卖完,李包怕面发馊普变质,就把剩下的面条煮熟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壶,油泼在了面条上,李包索性把麻油拌合在面条里,然后将面条扇凉。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了麻油的熟面条在开水里烫几下,滤去水,放在碗里,加上葱花等佐料后,立刻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李包卖的是什么面,李包顺口说“热干面”。此后热干面便渐渐成为武汉人“过早”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武汉的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我国的五大名面。
  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种主要食品,也是武汉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早年间人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三鲜豆皮是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而得名。老通城的三鲜豆皮远近闻名,这里的三鲜豆皮不仅馅中有肉、蛋、虾仁,还有猪心、猪肚、冬菇、玉兰片、叉烧肉等,制馅讲究,煎制精细,煎好后油光闪亮,色黄味香。
  面窝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面窝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
  牛油面 牛油面是襄樊人最喜欢的早餐。 牛油面的特点是这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樊人如果三两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襄樊黄酒,惬意而舒服。
  炸酱面、豆腐面都是襄樊较普遍的风味小吃,是典型的早餐。其做法与牛油面一样,只是其佐料与牛油面佐料有异。炸酱面以炸酱为主料,豆腐面以豆腐为主料。
  黄酒 襄樊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因而这种酒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老年人饮用。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现为据说系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和樊城机坊街酿制的"一二三"黄酒最为上乘。
  清汤 清汤是襄樊人的传统风味小吃,而且是经济快餐品种之一。清汤制作的主料是精粉、猪肉。其特点是:佐料齐全,制作精细,荤汤点碗,皮薄馅嫩,汤鲜味美。
  另外,襄樊还有另外一种早餐,虽然被人提及的比较少,但也确是十分美味呢-----糊辣汤。
  糊辣汤用料讲究,佐料齐全。主要用料有粉条、面筋、山药、黄花、木耳、带丝、牛肉丁等,佐料有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等,混合碾碎,经过箩筛。其做法是:先将主料煮熟,再用糖浆加色,并用洗面筋的水打黄。做好后的汤呈粉红透明的糊状。热乎乎的,微辣而味长。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8 09:29

我记得我昨天发了一个帖的,是删了呼?
不会有人删啊,怎么回事:dizzy: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8-28 10:02

是我记错了!这个帖还在,只是不是在这儿发的,而是在蝉爷的另一个帖“《东方娃娃》杂志主编不建议家长过早给孩子读寓言,你怎么看”中发的,抱歉!
原文是:
在过早的时候本来就不应该读寓言!如果上了瘾,他只要求读寓言而不过早,那就麻烦了!当然,如果孩子长大了,在过早时边吃边看寓言,那就不好办了哦! index.html#/thread-3059-1-1.html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8 23:52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09-8-28 23:53 编辑

外转內销,蝉爷也会;P

『短文故乡』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读寓言(欢迎大家讨论)
作者:余途yutu 提交日期:2009-8-28 9:30:00 访问:532 回复:12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shortmessage/1/80823.shtml

作者:李兆庆 回复日期:2009-08-28 09:42:59    
  前排就坐,听余老师说书:)

作者:朴素 回复日期:2009-08-28 09:56:37    
  我一般给女儿讲童话故事,里面也有些寓言,不过小孩子主要是听故事,里面的微言大义是不懂的。

作者:卑微的表妹 回复日期:2009-08-28 10:07:06    
  故事讲完了可以引导小孩子想啊 看他们能想到什么,是吧

作者:朴素大方 回复日期:2009-08-28 10:10:59    
  周翔(《东方娃娃》杂志主编)“不建议家长过早给孩子读寓言,在他看来,过于明显的说教和固定的结论,有时候不仅不能为孩子所理解,还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
  
  --那他建议读什么?

作者:肖福祥 回复日期:2009-08-28 10:41:24    
  学习!

作者:冷月潇潇 回复日期:2009-08-28 11:04:29    
  孩子读寓言能打开想象之门:)

作者:梦缘无望 回复日期:2009-08-28 11:11:49    
  我属于弱智,有些寓言也看不大懂

作者:yan81214shan 回复日期:2009-08-28 14:00:03    
  周翔(《东方娃娃》杂志主编)“不建议家长过早给孩子读寓言,在他看来,过于明显的说教和固定的结论,有时候不仅不能为孩子所理解,还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
    
   -那他建议读什么?

作者:快乐无敌宁静淡泊 回复日期:2009-08-28 14:25:28    
  读书不求甚解。主要是激发思考,带来成长。

作者:蔡中锋 回复日期:2009-08-28 14:26:32    
  余老师寓言就老少皆宜,读过几篇,很受启发。其实寓言有多种,外国四大寓言,是以动物为主人翁,中国古代的,是以人物为主人翁,都有不少适合少年儿童的好寓言,不能一概而论,说都不适合读给小孩子。据不少人讲,《蔡中锋寓言》也放在了很多小孩子的枕头边上了,家长们都说不错的。

作者:晓舟2号 回复日期:2009-08-28 15:16:37    
  “不能为孩子所理解”,那是家长选择的寓言不合适——赞同!!!

作者:马长山 回复日期:2009-08-28 21:57:57    
  现在各种文体交汇很厉害,分不大清楚。我的寓言基本上也同时是童话。

余途 发表于 2009-08-29 00:06

天涯网将《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读寓言》推荐至"文学社区(http://cul.tianya.cn)"的"百家讲坛"栏目,并加重飘红建议讨论。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9 07:23

年逾八旬的著名儿童文学家、翻译家任溶溶 先生看了此文后,亲笔致信叶澍,信中说:“我小时侯从寓言得到很大的乐趣。小孩子就是找故事看,《伊索寓言》里好看的故事太多了!中国古代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也是在小时候读到的,至今回味无穷。”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9 08:50

谈到此话题,有人会搬出钱钟书的话,那是他们没读懂钱文。有个老师写了一篇,正好可以给他们补补课

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合读寓言的环境

作者:张小华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读〈伊索寓言〉》一文中,对读者熟悉的九个寓言故事做了新的解读。作者的独到见解来自于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剖析,通过这九个故事,他把自己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丑陋面貌揭露了出来。读完此文,我们不由得被钱先生的睿智和幽默所深深折服。
  
    不少学生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都感觉到作者对这九则故事的“新解”很有见地,但不明白这篇文章作者究竟要借解读九则故事表达什么意思。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分析,自然离不开对作者思想观点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的人、事、物的态度的分析。由此看来,一篇文章的主旨是理解整篇文章的一把万能钥匙,只要抓住了这把“钥匙”,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理解就不困难了。
  
     那么,钱先生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借这九个新解的故事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呢?要读懂这篇文章,必须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在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和手边的一些备课资料中,都把这篇文章的主旨解读为:作者为读者提供了观察思考社会的“别一只眼”,他借此来批评、嘲讽现代社会,说明现代有些人狡猾、恶劣得很,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提醒我们头脑要复杂一点,才不至于碰壁上当。
  
     诚然,作者对他所处的社会有自己深刻地体察,对他所处的社会有所不满。因此,在他的眼中,现代社会与古代相比,物质文明虽然进步了,但是社会的阴暗面远比古代复杂、丑恶的多,现代的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未必“比古代进步”。所以,作者借这九则寓言故事引出联想,是对有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的嘲讽。但是,仅仅把这篇文章的主旨归结为上述看法,我个人认为是不够全面的。
  
     阅读文学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一篇好的文章,作者的创作是最主要的,但读者的“再创作”对丰富、深化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读者、作者在作品中达到了“共鸣”,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是有价值的作品。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别一只眼”来洞悉、来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呢?还是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吧!
  
     这篇文章的结尾是解读文章主旨的关键。“这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作者是真的不同意把《伊索寓言》作为现代儿童读物吗?《伊索寓言》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早已成为经典名著,被各国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广泛阅读,在我国教育部对中小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中,也可见到它的名字。但作者何以得出了上述结论呢?“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作者何以认为寓言“要不得”?从后面“因为”一句看来,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的罪魁祸首不是几则寓言故事,而是现代社会——是成人们营造的复杂的现代社会,它丑陋、阴暗、功利,有时甚至是非颠倒、善恶不分。孩子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和寓言中所描述的是非分明、公平清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有着多么大的差距!如果孩子们生活在、沉醉在寓言故事的环境中,他将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真理,找到公正公平,找到幸福和快乐呢?所以钱先生说,“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我想,这才是作者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之所在。

        作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现实社会,但是我们相信,他的“批判”不是彻底地否定,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式的绝望地批判,他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他的批判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钱先生最后又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多么乐观的一位智者啊!“我”相信真善美始终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但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正如“水至清则无鱼”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警醒,我们必须要具有复杂的头脑和面对这个复杂社会的能力。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真善美,不能把真善美简单地理想化,以致脱离了社会实际,让孩子在面对复杂社会时,对所生存的社会丧失了信心,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我们必须让孩子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现实社会里,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任何时候,都乐观、正面地去看待这个社会。作为成年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净化了的社会空间。“我”相信有这样的力量,只要我们成人努力,我们就能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读寓言的环境:社会虽然丑陋,但瑕不掩瑜;社会虽然复杂,但不失公平。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8-29 10:33

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我给学生们上过课。有的人是没读懂这一课。
怎么能说孩子不适合读寓言呢?荒唐!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9 22:03

作者:豬崽包 回复日期:2009-08-29 00:38:57    
  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話說到狼是壞的羊是好的!但是在我長大後才發現,現實中有很多人妖!就是這樣子令人費解.樓主懂我的意思嗎?

    此消息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作者:sheepbylove 回复日期:2009-08-29 03:16:44    
  看吧
  我小时侯就天天看
  没办法
  不让打游戏机·


作者:放风筝的莱格拉斯 回复日期:2009-08-29 07:09:44    
  钱锺书他老人家说了 不要让孩子看寓言


作者:余途yutu 回复日期:2009-08-29 10:10:57    
  谈到这个话题,有人会想起钱钟书先生的话,那是他们没读懂钱文。有个老师写了一篇《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合读寓言的环境》可以帮人读懂。
  


作者:余途yutu 回复日期:2009-08-29 10:17:34    
   这篇文章是这样解读钱钟书“这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主旨的:
  作者是真的不同意把《伊索寓言》作为现代儿童读物吗?《伊索寓言》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早已成为经典名著,被各国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广泛阅读,在我国教育部对中小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中,也可见到它的名字。但作者何以得出了上述结论呢?“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作者何以认为寓言“要不得”?从后面“因为”一句看来,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的罪魁祸首不是几则寓言故事,而是现代社会——是成人们营造的复杂的现代社会,它丑陋、阴暗、功利,有时甚至是非颠倒、善恶不分。孩子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和寓言中所描述的是非分明、公平清楚、善有善报、恶有恶。
  


作者:我是雨小点 回复日期:2009-08-29 10:52:29    
  孩子读寓言能打开想象之门:)


作者:李明诚 回复日期:2009-08-29 11:16:44    
  中国的寓言故事是非常适合孩子的早期教育的,你直接讲大道理,孩子听不进去,也不容易消化,而把道理融化在小故事里,就有深刻影响,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农夫与蛇、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故事,至今没有忘怀,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寓言故事是人类的智慧,五六岁的孩子就能看懂这些故事,当然,如果图文并茂更好。


作者:王静2 回复日期:2009-08-29 14:08:50    
  及早给儿童讲寓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很有益处。孩子听的是故事,但很多东西就在不知不觉间融入的孩子的大脑里,除此之外,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作者:安武林 回复日期:2009-08-29 18:30:19    
  对错误的观点不存在商榷的问题,应该批判:)


作者:黄鱼_ 回复日期:2009-08-29 21:03:35    
  胎教的阶段以音乐为主,读寓言不妨在孩子听懂的时候,不必过早。


作者:冷月潇潇 回复日期:2009-08-29 21:22:41    
  优秀的寓言童话故事是儿童的精神食粮!成年人看有些书也未必初读就懂。


:handshake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9 23:37

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我给学生们上过课。有的人是没读懂这一课。
怎么能说孩子不适合读寓言呢?荒唐!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8-29 10:33

;P :handshake http://www.youdao.com/cache?docid=F7EF82389F902C76&eterms=ZvcTRP3jL97OwgBhKmQpoQUx5QnSSasL4QotoGGy34MvDPBOVtGX5g%3D%3D&q=%E8%AF%A5%E4%B8%8D%E8%AF%A5%E7%BB%99%E5%AD%A9%E5%AD%90%E8%AF%BB%E5%AF%93%E8%A8%80&url=http%3A%2F%2Fwww.edustock.cn%2FArticle%2Fywg1%2FArticle_1126.html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8-30 07:53

不错的教案。叶老师好!:handshake

“我认为寓言可以让孩子们读。因为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把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教给孩子们,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孩子们读了寓言,会认识到人世间的喜悦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像寓言中讲述的那样,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们长大了就会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此言好矣!

余途 发表于 2009-08-30 08:27

今天我出题
.对下面一段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到处碰壁上当。
  A.人世间是非不分,行善常得恶报。恶人常享善果,一切既不清楚也不公平。
  B.有些人总是处处碰壁,就是因为读了寓言,把人事看得太简单了。
  C.人心险恶,社会复杂,心地善良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必然会处处碰壁。
  D.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30 11:11

作者:安武林 回复日期:2009-08-29 18:30:19    
  对错误的观点不存在商榷的问题,应该批判:)
;P武林要出手了,我们等着看:handshake

余途 发表于 2009-09-01 02:34

今天我出题
.对下面一段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到处碰壁 ...
余途 发表于 2009-8-30 08:27

这个题的标准答案是D。 有问无答,自问自答;P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9-01 08:36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命题错误,没有正确答案!找出根据也不行!筱枫的地盘,蝉作主!:c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