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余途 发表于 2009-08-24 06:47

春风化雨---吴广孝作品专号后记(转载)

春风化雨
  —— 写在吴广孝作品专号之后
  
  我们小杂志尽其所能,以最隆重的方式,为一位具有实力又喜欢独处的朋友总结一下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童话和寓言领域的探索历程。事实上,我们想通过一个普通作家思想解放和成长的历史,感受一下我们祖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和光荣。
  我们的朋友怀着虔诚的感恩之心,感谢伟大的时代,感谢哺育他的人民,感谢他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他说,只有在今天,他这片森林中的野草才能如此青翠, 而没有变成“毒草”。他是“春风化雨”的真正受益者,是新中国文化大花园“改革开放”的产儿。
  也许,正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才具有非常朴实的“人文情结”,对改革、对新生事物、对雨露阳光才热情地歌颂,对“草根”和“平头百姓”给予无限的同情。他说,他自己就是“草根”!其实,他出自名门——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为外国语大学),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受了一点磨难,又重获新生。正因为有了这种经历,他才敢于正视“文革”的血腥,才敢于面对世界上重大的事件坦露自己的情怀。在太平洋海啸面前,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在中国宇宙人飞天的光辉时刻,在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痛苦瞬间,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遇到干扰的日日夜夜。。。。。。他和自己的同胞同呼吸,共命运。他用自己独特的“武器”——寓言和童话表达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心声。
  不过,当文艺界掀起“交钱有奖”的浪潮时,他断然拒绝了任何奖项,默默地在一旁观看着“盛大演出”,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囊中羞涩”。当“大师”、“巨匠”、“泰斗”的高帽子闪着耀眼的光芒满天飞的时刻,他“化整为零”,消失在一个“群体”的背后,变得更加隐身。当有人互相吹捧或自称“中国当代的安徒生”和“中国当代的伊索”的时候,他惊讶得流下眼泪,说:“朋友,别忘了常识!”
  面对这样一个十分“守旧”的作家,面对这样一个“躲藏的激流”,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冷静下来思索一下,研究一下这种“怪事”?在社会上热衷“文化商品化”和“教育产业化”的时候,在一些文化人渴望一夜之间迅速“异化”成“百万富翁”的时候,他不愿意在媒体的聚光灯下露面,他不是很“古怪”吗?
  尽管,我们暂时没有机会运用当代的文学“理论”评说他的作品,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他是“四人帮”倒台之后,在寓言界“异军突起”,第一个因寓言创作而获得“儿童文学园丁奖”的人。在1978、1979和1980年“咋暖还寒时候”,《十月》、《当代》等国内大型文学刊物上就发表了他的寓言作品。《中国新文艺大系 1976——1982》和《八家寓言选》也收录了他的寓言,并成为中国寓言界独具特色的一家。接着,几乎是一口气出版了七种寓言集。同时在童话和文学翻译,甚至影视领域,也默默耕耘,成果显著。《童话报》曾为他开辟了《吴广孝小蘑菇童话专栏》,一连几个月发表他的作品,并两次获得“金翅膀奖”。他为接力出版社编写了五本拼音童话。他翻译了拉丁美洲著名童话集《丛林中的故事》。出版了长白山民俗笔记《小银鹰海东青》和长白山自然笔记《蓝色的山林》。他还翻译了《达芬奇寓言》、《萨玛涅戈寓言》、《文学寓言》、《罗曼蒂克寓言》、《古印度经典智慧故事》和《莱辛寓言》,以及墨西哥长篇小说《在底层的人们》。此外,还有上百部(集)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翻译和校译。至于他与朋友合作编导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就算文化圈里的人,也可能不了解。他太会“藏猫猫 ”了!更令我们惊奇的是,他总是低调,称自己是“业余”的,是“偷渡的苦工”。我们倒是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偷渡的苦工”!当然,他确实有自己的专业——旅游理论研究和外国语教学,而且成就斐然。在这里我们就不必多说了。
  总之,我们很珍重他的笔耕,特别是在寓言和童话园地的劳动。我们确实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改革开放30 年对一个作家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他的童话和寓言。可惜,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杂志上,不可能对他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真诚地希望,有一天,真正的评论家,而不是伸手要钱的“评论家”,不是出卖版面的“评论家”,更不是我们这些“文艺界的半拉子”,而是有良知的评论家公允地去理解他,评论他。不要因为他拒绝交“评审费”就忘记他!并希望有眼力的出版家再帮助他出版几部新作品,让世界全面了解一个正直的寓言作家。
  
  
   (原载《快乐童话故事》2009年7月号)

余途 发表于 2009-08-24 06:50

在天涯短文故乡见马长山老师转载此文,特转来和大家分享。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4 07:15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09-8-24 07:24 编辑

兔儿爷今天早啊,捷足先登了。发稼兄来论坛后,我想把广孝也忽悠来,没成,哈。此兄有大不了别人两岁,就喜欢叫人“小弟”的“不良嗜好”;P

叶澍小弟:
        看了寓言论坛,非常高兴。发稼的言论很中肯。可惜,我没有什么“大作”,有时,只给朋友写上三言两语,那些东西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望小弟谅解!谅解!《快乐童话故事》发表了一篇介绍我的文章。请看看,是否可以在网上用?也算我为论坛做了一件事吧。

        大安!                                                                                               广孝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4 07:57

在天涯短文故乡见马长山老师转载此文,特转来和大家分享。
余途 发表于 2009-8-24 06:50

你外转內销啊,哈,倒是帮我做了件事:) :handshake

谢炳琪 发表于 2009-08-24 13:27

向你们“外转”的、“內销”的老大爷们学习!
活跃论坛,大家都来“炒”吧!:Q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4 17:09

:curse:我们论坛不够活跃,根本原因就在"女的太少,老的太老".尤其是缺少像冰子、雨孩那样的少男、少女!蝉爷总算找出了问题,但没找到解决的办法,整天在困惑中,苦啊:'(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8-24 17:52

学习“大家”!:handshake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8-24 18:07

看到小文,谢谢你,谢谢那几位小弟。科学就是科学,真神奇!
再谢谢你,否则,你这个yeshu 会说,怎么不谢我?
       开心!
            广孝:handshake

鸽子树 发表于 2009-08-25 09:12

原来广孝老师深藏不露啊!学习!学习!再学习!

谢炳琪 发表于 2009-08-25 15:01

:curse:我们论坛不够活跃,根本原因就在"女的太少,老的太老".尤其是缺少像冰子、雨孩那样的少男、少女!蝉爷总算找出了问题,但没找到解决的办法,整天在困惑中,苦啊:'(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8-24 17:09


有办法:把太老的减去15-20岁,“文革”“大跃进”中浪费的时间去掉!:P
        把太少的加上15-20岁,食品中激素多,现在少男少女普遍早熟!;P

海星 发表于 2009-09-03 16:12

向吴老师学习,硕果累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