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赏析两则
古代寓言赏析两则樊发稼
重要的是方向要对
——寓言《南辕北辙》赏析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已有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多得数不清的中国古代寓言,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南辕北辙》就是一篇古代寓言,根据古书《战国策•魏策四》所载译写而成。
辕,是车前驾马的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走过留下的痕迹。在这篇寓言故事里,“南辕”指的是应该往南走的车子,“北辙”指的是车子往北走留下的轮印。
故事里的季梁,实际是一个智者的形象;那个富翁,则是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笨伯。富翁明明要去位于南方的楚国,但他坐的马车却偏偏向北行驶。当季梁好心好意指出他的“方向错误”时,富翁仗着他的马壮、有钱和驾车本事很高的车夫,根本不听季梁的劝告,坚持继续向着和目的地相反的方向前进。面对这种固执己见、执迷不悟、坚持错误方向的富翁,季梁只好无奈地长叹了。
这篇寓言故事,情节很简单,但那个富翁的性格毛病,通过他的话语和行为,得到鲜明的表现。读过一遍,就很难忘记。
作品启示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办什么事情,重要的是方向要对,要正确,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不论具备多好的条件,也不论你如何努力想达到目标,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离开目标越来越远。
后来,“南辕北辙”就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比喻行动和目的恰好相反。
【附】 南辕北辙
季梁看见一个富翁坐在一辆马车上,车子正在向北行驶,就问这个富翁:
“你这是上哪儿去呀?”
富翁回答说:
“我要到楚国去。”
季梁听了感到挺纳闷,便问:
“你若要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才对,怎么反而向北去呢?”
富翁说:
“没关系的,我这匹马壮着呢。”
季梁说:
“你的马虽然壮,可是你走的不是去楚国方向的路啊。”
富翁满不在乎地道:
“我有的是盘缠,钱是不愁花的。”
季梁耐心地劝导他说:
“你的盘缠再多,钱再花不完,也是不顶用的,因为你往北走,怎么也到达不了楚国的呀!”
季梁的话,这个富翁根本听不进去,他对季梁说:
“请你别再劝我了,我的车夫驾车的本事大着呢。”富翁说完,就让车夫驾着车子继续往北疾驰而去……
眼看着着富翁的车子越走越远,季梁叹道:
“虽然马壮、钱多,但方向错了,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啊!”
(樊发稼译写)
(载《少年月刊》2004年第11期)
有趣滑稽 发人深思
——《狐假虎威》赏析
《狐假虎威》也是一篇古代寓言,根据古书《战国策•楚策一》所载译写。原文是文言文,是这样写的: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篇寓言故事非常有趣。读这篇寓言,好像在看一出滑稽戏。
在自然界,一只小小的狐狸,在啸声震山、威风凛凛的老虎面前,简直是太不堪一击了。然而,在这篇寓言故事中,狐狸却“镇”住了老虎,在狐狸面前,老虎竟然威风扫地,俯首帖耳,甘称狐狸为王。问题出在那儿呢?就出在愚笨的老虎没有识破狐狸的欺骗伎俩,上了狐狸的当。狐狸所讲的谎言,所设的“圈套”,其实是很容易戳穿的。所谓天王老爷让狐狸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老虎怎么就轻信了呢?正是因为这个轻信,百兽见老虎而逃,老虎便以为真的是百兽是害怕狐狸这个“百兽之王”而逃。
这则寓言原本的寓意,是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欺压人。由这篇寓言故事而来的“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我们现在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这样一种寓意,从寓言故事的情节内容来看,还另有发人深思之处:狐狸的临危不惧、机智自救,不也是值得赞扬的吗?而老虎的糊里糊涂、不动脑筋、轻易为谎言所惑,不是也很值得我们警惕吗?
【附】 狐假虎威
一天, 森林里的一只大老虎肚子饿了,想弄几只野兽来吃。它很快捉到了一只狐狸。
狐狸开始吓得直发抖,知道自己这回死定了。但狡猾的狐狸马上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傲慢地昂起头,对大老虎说:
“你想吃我呀?真是痴心妄想!要知道是天王老爷派我到这里来,让我当百兽之王的!你好大胆,竟然要吃我,这可是直接违背天王老爷的命令,该当何罪!假如你不相信我的话,那我们可以试试: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百兽见到我的时候,有哪一个不怕我、不逃跑的?”
大老虎说:“好吧。”
于是,大老虎就跟在狐狸后面往前走。
果然,森林里的百兽一见到它们,便立即仓皇地四处逃窜。
大老虎根本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才四处逃窜的,它还以为它们真的是怕狐狸呢。
看到这种情景,狡猾的狐狸神气极了,它冷笑一声,问大老虎:
“老虎,你还想吃我吗?”
大老虎哆哆嗦嗦地说:
“哪敢哪敢,您是天王老爷派来的百兽之王啊!”
(樊发稼译写)
(载《少年月刊》2005年第12期)
看古代寓言怎么说,看樊老师怎么说古代寓言。:Q
注意:写寓言不能“南辕北辙”,也不能“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