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樊发稼 发表于 2009-08-21 22:27

我来说说寓言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09-8-22 07:08 编辑

我来说说寓言

樊发稼

   这次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我被指定为第二论坛和大会发言的主持人,除了在主持论坛时有一些插话外,我没有作单独发言。在会下和代表、朋友们较多地谈及的是寓言。现将所谈内容略记如下——
                                 
1
    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已举办了六届。前五届中,第二、三、四届获奖名单中,寓言均空缺;第五届,雨雨(即孙建江)的寓言集《美食家狩猎》榜上有名;到本届——即第六届——寓言又付阙如。就是说,在这个全国性奖项中,寓言作品的获奖概率极小。比起少儿小说、童话等热门样式,寓言的“年产量”诚然比较少,但也确有一批寓言作家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热衷于寓言创作,在持续不断地发表新作;有的少儿社(例如上少)几乎每年都要出版一两本寓言集。近年还有多家少儿社推出了寓言作品丛书。每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都有若干本寓言集被推荐参评,但就是很难获奖。对此,老实说,寓言界一些人士是有些想法的。我作为多届评委和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负责人,常常被诘难和质问。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说,不要埋怨这埋怨那,关键是要努力创新,写出真正优秀的寓言作品。当然,坦率地讲,我在私下也未尝没想过:是不是所有评委对少儿寓言足够重视了?是不是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对儿童文“王国”里少儿寓言这个“弱小民族”应该有点倾斜和扶植政策?
                              
2
   平心而论,寓言实在是个好东西。文学,儿童文学,不能没有这个好东西。著名作家严文井关于寓言的如下形象概括和表述,我曾经多次引用过:“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寓言既是这样富于特殊魅力的文学品种,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学士钟情于它便不足为怪了。上个世纪上半叶,不仅伟大的文化旗手鲁迅创作过寓言,茅盾、郭沫若、胡适、郑振铎、林语堂、张天翼、冯雪峰、艾青等文学大家,也都在寓言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更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寓言作家。十几天前,我们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刚在浙江嵊州召开过年会。在这次年会期间,举行了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三届“金骆驼奖”的颁奖仪式,一批寓言作品获奖,被誉为“新中国寓言开篇人”、一生为少年儿童创作寓言的八十岁老作家金江荣获“特殊贡献奖”(另一位荣誉奖获得者是著名寓言文学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前任会长仇春霖)。从2002年起,我们每年主编、推出一本颇受欢迎的《中国年度最佳寓言》(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凡夫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是全国一级学会,现有会员400多人;第一任会长是已故著名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词作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公木先生,即张松如教授。高洪波同志是我们的名誉会长。在嵊州年会上,进行了换届选举,我被大家错爱当选为会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劲头很大,决心为繁荣我国新世纪寓言文学事业,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优质寓言作品作出应有的贡献。
                                
3
   寓言,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当然也有“成人的”和“儿童的”之分。但是,它们之间有时是没有一条鲜明的分界线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前几天我在《文摘报》上看到一则题为《捕鼠器》的寓言,是没有标出作者名字的域外作品(译者为郑洁),我把它剪了下来: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打开一个包裹。里面是什么食物呢?当它发现是一个捕鼠器后,吓呆了。它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告:“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鸡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老鼠先生,这是你面临的危险,和我没关系。我不必为此烦恼。”
   老鼠又找到猪,猪说:“非常抱歉,老鼠先生,除了祈祷,我对此无能为力。我一定会为你祈祷的。”
   老鼠找到牛。牛说:“老鼠先生,捕鼠器会带给我什么危险吗?”
   最后,老鼠低着头回到房子里,万分沮丧地独自面对农夫的捕鼠器。
   当天晚上,房子里发出声响,捕鼠器抓到了猎物。农夫的妻子急忙赶来查看。黑暗中,她没有看见那是一条尾巴被夹住的毒蛇,结果毒蛇咬伤了她。
   农夫赶紧把妻子送到医院,回来后她发烧了。
   人们都说,新鲜的鸡汤可以退烧,于是农夫拿着斧头到院子里去杀鸡。他妻子的病情没有好转,邻居和朋友们纷纷赶来轮流照料她。为了款待他们,农夫把猪杀了。农夫的妻子病情恶化,死了,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农夫杀了牛给他们做吃的。

   这篇寓言既讽喻了人情的冷漠,又揭示了世间、生活中一种微妙的因果关系,读来耐人寻味。你说这是成人寓言呢还是儿童寓言?我看可以说都是。我发现在寓言作品中,老少咸宜的特别多。其实,界定一件具体的寓言作品是“成人的”还是“儿童的”,是并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真正优秀的寓言佳品。猪肉、鸡蛋、鱼虾,萝卜、白菜、豆腐,你说是“成人菜”呢还是“儿童菜”?
                             
4
    寓言这个特殊的文学样式,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完全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我想因为寓言富于理趣这一独有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会使初入人世的少年儿童从中更直接地获得思想道德包括生活哲理方面的教益。寓言寓言,寓理于言也。有人因此瞧不起它,是不对的。有的作家写小说、编故事可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但要在极短小的篇幅内,通过构织一个小故事、一点小情节,言近旨远地揭示一个闪光的、脍炙人口的、发人深思的道理,你倒试试看!真是谈何容易!世间事物,大小长短,常常不一定是衡量其真正价值的砝码。一粒金子,一座土丘,孰贵孰贱?

   一个人童年的情形,决定着他的未来。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至少在小学课本上学过不少寓言作品,谁也不会忘记小时候寓言给自己益智启蒙的恩泽。寓言生命常青。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寓言呢?

   我欣喜地注意到,不久前出版的小学新课程读本《情景语文》(一年级、二年级各一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出版),每本选收古今中外寓言佳作各达22篇之多(书中有的标为“童话”、“成语故事”,实际上是典型的寓言,如叶永烈的《钟表店里的争吵》和古代作品《刻舟求剑》、《杯弓蛇影》、《亡羊补牢》等)。可见一些有识之士、包括许多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界人士,已经开始认识到寓言对于少年儿童、未成年人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已经注意从丰富的寓言资源中物色、挑选尽可能多的精品佳作推介给孩子们,作为他们上佳的精神道德补品。
                                
5
    花木禾稼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和雨露。新寓言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这“社会生存环境”包括方方面面,这里单说发表和出版。现在寓言作品的发表和出版,尤其是出版,比较难。寓言决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品,但是不知为什么,一般成人报刊都不发表寓言,倒是许多少儿报刊有限度地接纳了它,难怪有人产生了寓言似乎悄悄地一古脑儿被划入儿童文学版图的错觉。但是在儿童文学之堂,寓言实在也只是“忝陪末座”的角色。我想,假如有一天某文学刊物的主编突然大发慈悲,将一组寓言佳作安排在头条显著位置推出,那一定会使整个寓言文学界轰动。我这好像在有意说搞笑的俏皮话,但我想反问一句:寓言既是文学,倘真正属于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寓言精品,为什么就不可以雄踞刊首?出版也是类似这种情况,一般出版社不出寓言(以赢利为目的的除外,例如我国古代寓言以及伊索寓言等,有不计其数的版本),少儿出版社出版寓言的积极性也不高。

   发表和出版是新创寓言从作家笔下进入到读者视野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前寓言出版的形势是难容乐观的。不久前我们主编了一套《中国当代寓言精华丛书》(樊发稼、叶澍主编),这套丛书按内容分成五册,即《中国当代讽刺寓言百篇》(黄瑞云编选)、《中国当代劝喻寓言百篇》(金江编选)、《中国当代哲理寓言百篇》(凡夫编选)、《中国当代幽默寓言百篇》(杨啸编选)、《中国当代科学寓言百篇》(柯玉生编选)。我在《总序》中指出:“建国之后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寓言作者可谓网罗宏富,有相当代表性,冠其名曰‘中国当代寓言精华’,应该说是名实相符的。由于选编者都是寓言研究家、作家,选本较好地体现了他们各自的艺术眼光和思想智慧。所选作品不仅可以直接提供给广大读者阅读欣赏,也具有可贵的文学史料价值,从中可以大体领略到我国当代寓言的思想艺术风貌和发展轨迹。”这么好的一套寓言书,却因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出版。当然,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力克困难,使之早日问世的。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作家白冰在大会发言中将儿童文学和少儿出版比作鸟的两翼,是很贴切很生动的。离开了出版,儿童文学这只大鸟是无论如何飞翔不起来的。寓言同样也离不开出版,两者应当是良性互动的,出版要靠包括寓言作者在内的众多作家来支撑,寓言创作也要靠出版来促进和推动。

   金炳华书记在大会讲话中提到了寓言,指出了当今寓言的“薄弱”。这是对广大寓言界人士的一个警示和激励。希望以此为契机,新世纪少儿寓言乃至整个寓言文学尽快出现新的面貌。

   (原载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通讯》2004年第5期;又载《光荣与使命——2004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论文集》,明天出版社2005年7月版)

wgidcw 发表于 2009-08-21 23:46

本帖最后由 wgidcw 于 2009-8-21 23:52 编辑

假如有一天某文学刊物的主编突然大发慈悲,将一组寓言佳作安排在头条显著位置推出,那一定会使整个寓言文学界轰动。……寓言既是文学,倘真正属于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寓言精品,为什么就不可以雄踞刊首? ——樊发稼


据我所知,目前许多文学刊物的卷首(刊首),已经大量采用寓言了。如:《课外阅读》2006年第6期的卷首,转载了海星的《牛角》;2007年第七--八期《初中生之友.卷首寓言》(快乐版)转载的是桂剑雄的《袋鼠与蜗牛》……此外,由于深受读者欢迎,从2008年第一期起,一直到2009年的第十二期,文摘类文学刊物《妙语》,便专门拿出卷首作为专栏,用于刊发桂剑雄的新创寓言。http://www.djbkw.com/miaoyu/

樊发稼 发表于 2009-08-22 18:57

这篇拙文是写于2004年啊。现已有刊物将寓言发于头条,很好很好!
祝贺海星,祝贺剑雄!

木艮 发表于 2009-08-23 10:32

樊老为寓言摇旗呐喊,太令寓言界朋友们感动了!遗憾的是中国像樊老这样的人太少了。

鸽子树 发表于 2009-08-25 10:13

樊老玩起了龙头,我们大家就玩起龙身子、龙尾巴吧。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8-25 10:21

樊老带好头,寓坛群众齐加油!冲啊!: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