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恺郭尔的哲学寓言
文/恶犬假如我试图将公众想像为某个特定的人,我可能会想到某一位罗马皇帝,脑满肠肥,穷极无聊,只寻求下流调笑的肉欲癫狂,因为机智的神圣天赋不够低俗。为了换一种玩法,他四处游荡,倦怠却非邪恶,而是带有一种消极的支配欲望。任何读过古典作品的人都知道,某个恺撒为消磨时光会尝试多少新鲜玩意。同样,公众也豢养了一条狗聊以自娱,这条狗就是整个文坛。假如某人卓尔不群,甚至可能是一位伟人,这条狗就会被放出向他扑击。于是好戏开始了,那狗冲上前去,对着他的上衣下摆又撕又咬,极尽粗鲁放肆之能事,直到公众厌烦,发话让它停下来。这正是公众进行诋毁的一个典型事例。才能卓越的人士受到粗暴对待——而那条狗却仍然是一条连公众都鄙弃的狗而已。因而这种诋毁由第三方完成:一种借助于微不足道的第三方,但并非实在的公众诋毁,公众自身已然甚至被诋毁。公众毫不悔过,因为他们并不拥有那条狗——他们只是订阅而已。他们既没有放出狗去攻击任何人,也没有——直接——吹口哨让狗走开。若被问及,他们会回答道:那条狗不是我的,它没有主人。因而那条狗假如需要被杀掉,他们会说:那条坏脾气的狗被镇压真是件好事。人人都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甚至包括那些订户。
稻秆谕
祈祷是否有害?
古时一位异教徒——在异教世界以其智慧闻名并极受尊崇——与一恶人乘同一条船。当船处于危难之时,恶人提高嗓音大声祈祷。那位智者对他说:“安静,我的朋友,若是天神发现你在船上,这船必沉无疑。”
梦醒时的笑应该如何解释?
正如传说中巴门尼斯卡的遭遇一样——他在特罗拂捏斯山洞失去了笑的能力;在德落斯岛他看到人们将一团面目不清的石料当作女神丽托的形象加以展示,于是又从新破颜而笑——这种事也发生在我身上。年少时,我在在特罗拂捏斯山洞忘记了如何笑。但随着年齿渐增,我睁开眼睛看清了现实,于是我笑了起来,并且此后一刻未停。
我看到生命的意义在与保有一份生计,生命的目标在于谋取高位;爱情的富有之梦便是与一位女继承人联姻;友情的福址在于钱财短少之时假以援手;智慧不过是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准;激情只存在于讲演的时候;甘冒丢失十块钱的风险便是勇气;善意则只需在餐桌上说句“别客气”即可;每年参加一次圣餐式也可称虔诚。
看到这一切,我忍俊不禁。
心阳
◆两支军队对峙,一骑士赶到,双方均邀其加入作战,他作出了选择,结果兵败被擒。骑士面对胜者,希望让他重新选择一次,胜者说,你的确有过一次机会,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亚里士多德说:“掷石子者可掌握石子到将其掷出之前,而不是之后。”对于某些“非此即彼”的决定,人们必须充分顾及到其不可逆性,正可谓覆水难收。于事业,于人生,概莫能外。
◆某人对一道菜有着特殊的情感,然而,人们在其背后都轻蔑这道菜。可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大家还是称赞这道菜恰罢涔蟮拿牢丁保刹⒉幌麦纭?
一个人欣赏的东西,未必别人也欣赏;即使别人碍于情面口头上欣赏,内心却未必欣赏。我们是否由此而改变信仰?而信仰总是常常经受着这样的考验。
◆一位哲学家不厌其烦地讲述着那些空洞无物的东西,使许多听众都失去了兴趣,克尔恺郭尔也一样,但他后来找到了兴趣,那就是演讲者不断从鼻尖聚集并滑落下来的汗珠。他甚至乐于唆使哲学家进行这样的训示。
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它应体现的主体价值,即使人们依然表示关注,那一定只是其主体价值之外的部分。
(来源:解放军报第6版 发布时间: 2006-03-02 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