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历程——我与学生一起写作文》前言
我自1994年师范毕业从教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并且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把职业生涯和人生中最美好的这十五个年头,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当年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如今也快成不惑之年的人了,真是似水流年啊!肯定有一些青春岁月,被自己无知地虚掷了,但令我长久感到欣慰和难忘的是:曾经与一拨一拨孩子朝夕相处的情景;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一起喜怒哀乐的美好日子。今年这届即将毕业的学生,是我带同一个班级时间最长的,共四年。他们是学校实施新课程以后第一批毕业的学生,我们共同实践了新课程。学习中他们在全新理念的指导下,掌握了知识、方法;锻炼了能力;体验了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认识。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整体的提高。我曾对他们说:快毕业了,得展示一下你们的写作能力。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把自己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两种不同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所积累的学生习作,编写一本作文选。但如何使作文选有所创新,而更有益于指导学生的写作和老师的教学呢?纵观各种各类的作文选,无一不是呈现成文结果的,即一篇优秀作文加上文尾的点评。这样的范文形式,学生是无法获知好作文是怎样写出来的,只能是让学生生搬硬套地去模仿,而走进了写作的死胡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历程》,便是试图改变现行的一般作文选的做法,努力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教学的要求去做。从而展示了“作文是这样写出来的”的核心内容。
“作文历程”顾名思义,就是我与学生们一起经历了习作成文的过程。《作文历程》编选了我与学生五种作文类型,即,课堂作文、比赛作文、课余作文、作文诊所、下水作文。并分五章编排,每章对该类型作文进行概述。本书的核心和创新做法便是展示作文历程。即,作文是这样写出来的。以“历程叙事”的形式来记叙作文创作和练习的过程,以及师生共同写作的背后故事。但并非每篇一叙事,力图做到精益求精,使大家有所启迪。比如:
在山区小学从教时,与学生们一起步行六公里,去参观赵山渡引水工程;一起坐在简陋的乡村电影院里看电影;至今为一位很有才赋的女生意外早逝而惋惜不已……
在城镇小学从教时,与学生们一起到菜市场进行调查;一起观察校园里的紫薇、山茶花、鸟窝,并一起写作、修改;偶然的一次际遇,促成了一对民工子女孪生姐妹的一篇作文《我们当主持人》……
如此等等。
叶圣陶先生曾言:“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跟学生写相同的题目的习作,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于是便有了书中的一章“下水作文”。这也是“我与学生一起写作文”的第二层含义。
本书图文紧密结合。书中图片都属平时为方便作文教学所摄,在作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成书之时,准备付印,仔细一沉思,不免又诚惶诚恐起来,我编写这样的作文选仅是一种尝试,对学生习作指导或教师作文教学是否有帮助,还有待实践的检验,由于本人学识的浅陋,只有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无系统理论的研究,书中疑误之处在所难免,我诚恳地等待着读者、同仁、专家们的审视和批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领导、老师、同事以及家人的帮助。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谢丙其(冰子)先生,对本书出版事宜的牵线搭桥及题词、审稿;德高望重的彭文席先生,欣然为本书题词;我的姨夫、瑞安市政协副主席蔡永淼先生,拨冗为本书作序;张贝易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设计封面。此外,为了选编书稿的需要,我的许多同事不吝提供学生习作,照星、爱平、海静、建秀等老师,还撰写了“历程叙事”。特别是妻子翁晓伟为全部书稿的打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雷本科
2009、5、5
雷老师的教学结晶值得期待。
向雷老师学习!: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