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1 17:24

“德困”,不能触及的底线

本帖最后由 笑尘天涯 于 2009-6-11 17:49 编辑

滨海翠山团队博客 > 文章列表
“德困”,不能触及的底线 (浏览次数:47)
sdwhlyy
发表于2008-3-25 8:16:00
“德困”,不能触及的底线

“刘校,这个话题正是我最近正头疼的问题。现在初四的个别学生你推心置腹和他说,他根本无动于衷,稍微声音大点,他就蛮横不讲理了,而且家长也不配合,真不知道怎么办?我觉得他们现在不但‘学困’,最根本的是‘德困’,真希望多给指点指点,谢谢了。”  这是 网名“三叶草”在我的博文《 学困生,忽视不得啊 》回复中提出的一个疑问。

指点谈不上,但“三叶草”所提的“德困”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成才先成人,假如出现了“德困”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毕业班的学困生到了最后关头学不进去这是事实,但这不是他们“为所欲为”的借口,为师者更不能在毕业班最后关头忽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先看看下面这则寓言吧:

伯乐在马群旁相马。

相着相着,伯乐的眼睛一亮----那不是千载难逢的宝马良驹吗?只见那匹马的头盖骨高高隆起,眼窝深陷,脊背收缩,马蹄大而端正。一声高叫,声震林木;撒开四蹄,似离弦之箭。

“好马!好马!难得的好马!”不住地捋须夸奖。

不用话,这匹马立即身价百倍,闻名遐迩。这一天,伯乐正在屋前的石凳上歇息,忽然看到一匹马飞奔而来。伯乐仔细一看,此马正是自己上次相的千里马。

伯乐正要起身相迎,没料到,千里马已奔到他面前,用蹄子狠命地踢他。

幸亏有众人赶来相救,伯乐才免于一死。伯乐对被拴住的千里马说:“我使你出了名,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

“为什么?”千里马大言不惭地说,“踢死你,你就不会再相什么千里马了,这样,我的名气就会越来越大。你相千里马越多,我就越不值钱啦!”

  伯乐一听,悔恨不已,跺足叹道:“唉,我怎么一直只注重马的能力,而忽视了马的品质呢?马的品质差,再有能力,又有何用?”
(发表于《格言》2008年第一期   作者:张孝成)
好一个重能力轻品质的典型范例,伯乐的痛不知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迪。

昨天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课堂上有3名学生一节课下来自始至终没动一下笔,没读一页书。我忍不住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他们略带羞涩只说了一句:“我不会。”过后再问任课老师,为什么不关注他们?“课后给答案让他们背。”心在痛啊,一节课,45分钟里,就这样一无所获!学生无知,老师亦缺少应有的调控能力,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竟达到如此境界,我们的学生怎能不“德困”?

“学困”尚可以理解,亦能接受,因为遗传因素、智力高低、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但“德困”却是给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出现了“德困”生,将是我们教育的最大败笔且不可原谅。

伯乐之忽视“马品”之痛不能在我们的教书育人上重演啊!积极行动起来,在各个学科,每一节课,每个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公德教育,将心理健康与为人处世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让我们的学生有感恩戴德之情,有报效祖国之义,有自食其力之举,让他们清楚人品比任何能力都重要!

“德困”,实在是我们的教育不能触及的底线。

08.3.25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6-11 17:43

写了东西,能让人引用就算没白写:victory: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1 17:46

谢谢叶老师!我的这篇寓言《马品》网络和纸质媒体转载不少,想当初写的时候确实下了功夫的。:loveliness:

张培智 发表于 2009-06-11 18:01

耐读,学习了。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1 18:06

谢谢培智兄!您的寓言精品多多,我不时学习。:handshake

鸽子树 发表于 2009-06-11 18:40

《马品》,精品!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1 18:43

谢谢吕版主褒奖!:handshake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1 19:00

《马品》发表于《格言》2008年第一期 。《左云文艺》2008年第五期。《经典杂文》2008年第二期(下)。
《启迪与智慧》2009年第九期上半月(成人)。入选《2008年值得小学生珍藏的100篇寓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楚天金报》副刊。等等。

邹海鹏 发表于 2009-06-11 19:51

好文!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1 20:19

谢谢海鹏!

谢炳琪 发表于 2009-06-11 20:52

让人耳目一新,
好文共欣赏!:handshake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11 21:09

发人深省!

水鸭子 发表于 2009-06-11 21:30

真得舍我的大拇指.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1 21:45

谢谢冰子、张鹤鸣和水鸭子三位先生!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2 07:29

马品(2007-12-07 18:00:42)标签:休闲生活   

    伯乐在马群旁相马。
   相着相着,伯乐的眼睛一亮——那不是千载难逢的宝马良驹吗?只见那匹马的头盖骨高高隆起,眼窝深陷,脊背收缩,马蹄大而端正。一声高叫,声震林木;撒开四蹄,似离弦之箭。
  “好马!好马!难得的好马!”伯乐不住地捋须夸奖。
   不用说,这匹马立即身价百倍,闻名遐迩。
   这一天,伯乐正在屋前的石凳上歇息,忽然看到一匹马飞奔而来。伯乐仔细一看,此马正是自己上次相的千里马。
   伯乐正要起身相迎,没料到,千里马已奔到他面前,用蹄子狠命地踢他。
   幸亏众人赶来相救,伯乐才免于一死。伯乐对被拴住的千里马说:“我使你出了名,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
   “为什么?”千里马大言不惭地说:“踢死你,你就不会再相千里马了,这样,我的名气就会越来越大。你相千里马越多,我就越不值钱啦!”
   伯乐一听,悔恨不已,跺足叹道:“唉,我怎么一直只注重马的能力,而忽视了马的品质呢?马的品质差,再有能力,又有何用?”
   
看来品质不光是在人群里有差异,在马群里也是有差异的。那么也就是说,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好坏之分啊。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我们人类范围之内,会出现品质恶劣的。特别是那些有才干的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因为妒忌和自私不惜排挤、踩踏别人于不顾,所顾及的只有自己的命运前途。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势的人,觉出了人世间的艰辛与苦涩,好不容易从深渊的沼泽和泥泞中跋涉出来,哪能容得下别人的光环亮过于自己呢?有品行恶劣者,凭借着“伯乐”的慧眼识别出来的“千里马”,一旦身价定位,就显出他原本的劣质。古时候,习武从师者,一旦武艺学得,就会恩将仇报,杀师独霸江湖;在当今职场上,更不乏有的人借势而上以后暴露出狰狞的面孔,欲将恩人置于死地,方可安心,为只为永久地霸占着第一的位置。在我们这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就显得尤为可贵了,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渴望着那一份情。因此,我们现在一再强调,用人要用德才兼备的人,一个品质恶劣的人,即使坐得再高,也终究会从巅峰跌入低谷的。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26)|评论(4)|收藏(0)|打印|举报
前一篇:生活小常识(转)
后一篇:自足是失足的末路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妹妹:
2007-12-07 22:56:33    这次我终于抢到沙发了.
   欣赏你写的文章,从你的文章中看出姐是一位非常正直的校长.从心理佩服你好姐姐.
   

博主回复:


妹妹:
2007-12-07 22:59:54    马品都这样,何况人品呢?哎!现在的人呀!有多少真正有"品"的??

博主回复:


泉水叮咚:
2007-12-08 19:34:36 来看朋友了,祝周末快乐!学习了,文章写的耐人寻味。

博主回复:


分外香:
2007-12-10 18:53:31 以马喻人。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2 07:36

本帖最后由 笑尘天涯 于 2009-6-12 07:38 编辑

正文· 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 文章版 马品 樊 迪 《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2006年第9期     本文字数:731 小 中 大
  伯乐在马群旁相马。

  相着,相着,伯乐的眼睛突然一亮——那不是千载难寻的宝马良驹吗?只见那匹马头盖骨高高隆起,眼窝深陷,脊背收缩。马蹄大而端正,一声高叫,声震林野,撒开四蹄,似离弦之箭。

  “好马!难得的好马!”伯乐不住地捋须夸奖道。

  顿时,这匹马身份倍增。

  累了一天,伯乐正在屋前石凳上歇息,忽然,一匹马飞奔而来。伯乐定睛一看,这不正是自己今天相中的“千里马”吗?

  伯乐正要起身相迎,没想到,那马已经奔到他面前,二话没
……阅读全文 0.10元/篇 2500字左右



哈哈,我的名字变成了“樊迪”了。可恶!文章也做了小改动。

熊建 发表于 2009-06-12 08:46

告他们!太无耻了!

晓舟 发表于 2009-06-12 12:02

写了东西,能让人引用就算没白写:victory: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6-11 17:43



:victory: 祝贺孝成老师

白日星空 发表于 2009-06-12 15:23

再好的教育,都不能缺品德教育。
能读到这样的精品,是一种享受。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2 17:34

谢谢熊健、晓舟和星空三位先生!

筱枫 发表于 2009-06-12 23:41

严重祝贺!:victory: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13 18:28

谢谢筱枫褒奖。:handshake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20 17:32

情 绪 是 思 维 的 双 刃 剑(2008-11-25 19:04:27)标签:兔子 乌龟 情绪 臭老九 文革 这条沟 教育   分类:O(∩_∩)O的心得

情 绪 是 思 维 的 双 刃 剑

原  创

    朋友写了一则寓言故事,名字叫《过河》 文/张孝成

    兔子有事要到森林那边的大山去,但由于它不熟悉路,就向去过那儿的乌龟打听情况。
    “那边的风景美极了。要说路嘛,确实不太好走,特别是要过一条深沟——上次,我半日它拦住了去路,只好拼命搬来一块木头架在沟上,好不容易才爬过去。”乌龟诚恳地说。
    兔子道谢后就上路了。没有多久,兔子就碰到了这条沟。兔子想起乌龟的话,忙开始找木板。可她左寻右找就是找不到,急得团团转。
    来了一只山羊,一见次情景,捋着胡子笑道:“兔子,你仔细看看这条沟,它还没有一米宽呢。你轻轻一跃就能过去,干吗费这么大的事?”
    “对呀!”兔子一拍脑袋,猛然醒悟,“我怎么只顾照着乌龟的办法去做,而没想到我是一只兔子呢?”




    我毕业那年给了我2次从事教育工作的机会,比起现在的大学生可是幸运得多了。一个是留校做团委的工作,一个是另一所大学新成立的专业缺少师资,邀请我去做教师,但均被我一一婉言谢绝。没有应聘的原因是我家4口人中,3人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是目睹了我的父母在文革时期,在教育界遭受的人格屈辱,对我影响甚大。所以,那时我对教师职业抱有及深的抵触情绪。



    其实,是否从教对我以后的追求并无大碍,关键是要总结分析我当初拒绝的原由是错误的,因为至今教师也没像文革时期“臭老九”那样被批判、挨整的现象。所以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判断仅仅看到的是时间走过来的那一段,缺乏跨越时间的眼光。也证明情绪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当我们再有情绪的时候就要多比较情绪的另一个侧面。



    前一个时期,我博友中一位姐姐的女儿被学校报送读研,保送生读研的专业被指定一个很窄的范围,并不如母亲的意愿,因此还存有不满情绪,于是曾征求我的意见。首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与下一代人出现了代沟,也就证明我们的观念与当代的社会存在了一定的距离。用我们的理念去旨意下一代人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发展,推理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偏差的。其次,今后的社会要求强调个性的发挥,只要自己喜好或者是能够把自己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那就创造自己的条件,勇于去历练。



    这就要求我们抉择一件事时,绝不能受到自己或者他人情绪的左右,而需要适合于自己吻合社会需求的理性去判断。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21)|评论(0)|收藏(0)|打印|举报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20 17:33

通过他人教学,知自己之不足
发表评论  山东省日照第三中学 陈凤玲 2008年8月8日 10:10:00
--------------------------------------------------------------------------------
浏览数:110 专家浏览:0 | 评论数:8 专家评论:0 | 推荐数:0 专家推荐:0

--------------------------------------------------------------------------------
                                                        

                  刘老师的课

培训期间,互评文章,我们组的刘召艳老师说我的文章能够拓展开,而我看她的文章,却发现她善于总结,这忽然使我想起了听过的她的一节课。

整个过程听下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深入浅出,她的整节课,对于课本知识归纳地非常地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听的明白,教学设计很符合我们学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怪不得她的教学成绩那么地好。

而我擅长发散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拖沓冗长缺乏简洁,听刘老师的课,使我看到我的教学缺乏深入浅出和简洁明了的优点,看来我得注意归纳思维的培养。

                                   盛老师的课

上个学年,我和盛玖老师被分配到同一个年级组教历史,每次上完课回来,她都说这节课她讲完还剩多少多少分钟,而我每次回来,几乎都说我这节课从头讲到尾。可是最终学期考试,她所教的班级相比较我所教的班级而言,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我想这除了与班风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个人的教学方式有关。

这又使我想起了我前面文章中讲过的“兔子的优势”的故事:

兔子有事要到森林那边的大山去,它不熟悉路,就向去过那的乌龟打听情况。

乌龟诚恳的说.:“那边的景色美极了。要说路嘛,确实不太好走,特别是过一条深沟。上次,我被它拦住了去路,只好拼命的搬来一快木头架在沟上,好不容易才爬过去。”

  兔子道谢后就上路了。没多久,兔子就碰到了这条沟,兔子想起了乌龟的话,忙开始找木板,可它左寻右找,就是找不到,急得团团转。

  来了一只山羊,它问清原委,捋着胡子笑道:“兔子,你仔细看看这条沟,还没有一米宽呢,你轻轻一跳就过去了,干嘛费那么大的事?”

  兔子一拍脑袋,猛然醒悟:“我怎么只顾照着乌龟的办法去做,而没想到我是一只会跳的兔子呢?”

  听多了别人的话,就会忘记自己的优势。

                  是不是我上课讲得太多,反而把学生限定在自己的思维里边,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挥?而相反地,盛玖老师虽然讲得少些,但更能够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

         看样子我不应该做那只“乌龟”。

                                                钟红军老师的课

                学习视频中有一个钟红军老师的教学案例,通过此可以看出钟红军老师的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旁征博引,能够很好地做到历史教学的论从史出,这得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做底子。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想找一个例子来论证一下,但是却经常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来一个合适的例子。这使我看到,自己对于知识储备的匮乏。在今后,我应该看更多的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总结

                看来,我们应该经常地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也希望学校多安排听课活动,不仅仅安排本学校和本地区的听课活动,也应该安排走出本地区的听课活动,以便我们看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他人教学的经验。

哲学家 发表于 2009-06-22 11:12

大家集思广义,踊跃交流嘛:handshake

鸽子树 发表于 2009-06-23 09:17

读了上面的贴子,忽然想起过去读过的一则笑话,也不知作者是谁,搜来贴在这里,供大家取乐。同时,也算是“德困”的一个小资料。

  有一士欲过河,苦无渡船。忽见有一大龟,士曰:“乌龟哥,烦你渡我过去,我吟诗谢你。”龟曰:“先吟后渡。”士曰:“莫被你哄,先吟两句,渡后再吟两句,何如?”龟曰:“使得。”士吟曰:“身穿九宫八卦,四游龙王也怕。”龟喜甚,即渡士过河。士续曰:“我是衣冠中人,不与乌龟答话。”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23 17:19

“大家”吕老师等参与,谢谢!:handshake希望更多高手参与。

鸽子树 发表于 2009-06-23 18:12

把“吕老师等”几个字取掉,这句话就精炼了。哈:handshake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23 18:19

我这是真心话,我的寓言质量实在亟待提高。总是想写几篇寓意新,故事新,语言有特色,别人所没写过的寓言,可是现在觉得越来越难写了。:love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