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6 23:17

让写作插上想像的翅膀

  让写作插上想像的翅膀




                                                                                   张鹤鸣





        花样年华,多梦季节。广大中小学生不仅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刻,而且也正处在一个想象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快乐飞翔。可惜不少学生困扰在应试作文的模式中,想象的翅膀尚未发育完全就被逐渐剪去。而许多作文培训班则是应试作文的延伸和重复,实在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困惑。

        本人2002年开始创办“双羽文艺创作培训学校”,尝试让学生快乐作文,保护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在辅导学生作文时,侧重讲解和练习语文课中比较少写的文体。特别是寓言,因为它小巧玲珑又蕴含哲理,非常适合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写作训练,而且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我们培训学校早期学生林珑同学曾有这样一段回忆,她说在学校学习写作遇到了“瓶颈”,很有可能— 困惑一段时间后就停止对文字的追逐,从此安安分分写写按考试要求、中规中矩的作文了……                     

        “ 所幸在班主任的介绍下,我结识了张鹤鸣老师,张老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带领我们进入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学殿堂。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寓言、小说、戏剧,第一次用自己稚嫩的笔尝试着写下属于自己的作品……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培训班里的气氛真的很好,我们仿佛拥有了一个课堂之外的秘密花园,在那里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天马行空,不论写得怎样,只要是自己独立的创作,都会受到鼓励和表扬。……

       “我常常睁大眼睛观察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往往一件小事就能激发我写寓言的灵感,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有人把被捉住的鸟放回山林,我就想,要是有人把被放飞的鸟又捉回来了呢?于是就写出了寓言《放鸟捉鸟》。……”

        林珑的回忆很有代表性,不少学生都有同感。当时,同学们写下许多优秀作品,入选各种选本。<梧桐树下的秘密>是他们结集出版的第一本作品选,收入了学员们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许多佳作,时至今日,他们全都成了大学生,但每当假期聚会时,依然对这棵充满想象力的“梧桐树”津津乐道。时间过了7、8年,到了2008年,有两个省的高考作文题竟与林珑在小学四年级时写的《放鸟捉鸟》不谋而合,立意与故事框架几乎完全相同,真是奇迹!可见青少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问题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开发、引导,让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插上翅膀自由飞翔!


                                                                               从“仿写”到“脱胎”
                     
                                                                                    张鹤鸣

                                                         
      初学书画,常常从临摹开始:学习写作也一样,开始时,也离不开仿写。但仿写到一定时侯,就要引导学生从原来的故事框架中脱胎出来,创作属于自己的新作品。

      本人创办的培训学校也比较重视这项工作。培训学校创办初期,从乡下来了一位很懂事的小姑娘,叫木楠楠。她交给我一篇《小壁虎借尾巴》的作文,故事与同名原作完全相同,原作是说小壁虎断了尾巴,先后向鱼儿、燕子、老牛借尾巴,它们分别说了自己尾巴的用途,不肯出借,……最后小壁虎发现自己已长出了新尾巴。故事通过借尾巴说明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和壁虎断尾再生的功能。而木楠楠的同名作文只是角色作了一些更换,如老牛改成长尾猿、燕子改成小老鼠、小鱼儿改成小蝌蚪等等,故事框架没有变。我告诉她,这样的变更还不算创作,必须从原故事的框架中脱胎出来,才是一种创新,才能登大雅之堂。我觉得凭她的写作基础,完全有条件从原故事框架中脱胎,写出新作品。我说我的不少作品也是受到别人的启发写的,但我的作品连原作者本人也看不出仿写的痕迹,这样才可以署上自己的大名呢。

      后来,我启发她将这篇作文改写成《小壁虎接尾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故事的框架却完全不同了。故事是说小壁虎断了尾巴后请山羊医生接尾巴,山羊医生说自己的短尾巴都接不了,让它另请高明,小壁虎找到老狐狸,老狐狸要它去偷钻石作为手术费,小壁虎伤心欲绝,想跳河时遇到小青蛙,小青蛙告诉它没有尾巴正是成熟的标志,小壁虎将信将疑,等它壮壮胆回家时,发现新尾巴又长出来了……如此等等,完全是一篇新作。这篇文章后来在许多选本中入选,小姑娘信心倍增,她悟出了此中的道理,因而,从别人的佳作中“脱胎”的新作也越来越多,她的文章越写越好。

      随后,在《温州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温州市全市《争做合格小公民》的征文大赛中,她从1180篇来稿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全市唯一一个一等奖,还得到了1000元奖金呢。因为当大多数选手面面俱到地写合格小公民应当具备的品德时,她那篇议论文却独辟蹊径,巧妙地引用了许多寓言小故事,从而增强了说服力,也得到了评委的赞赏,一致认为这是一篇颇有创意的佳作。

      事隔7、8年,木楠楠依然对这只给了她感悟和灵气的“小壁虎”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她在一篇《从小壁虎说起》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小壁虎接尾巴》后来时常被张老师作为例子来告诉小朋友写作文要懂得如何跳出思维的框框,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辽远深邃的风景,写出鲜活恒久的东西。而创新,也正是张老师保持自己作品生命力的法宝之一。不过这个过程带给我更多的是无以言喻的感动——现在想来,张老师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老作家,对待我那篇稚拙的作文原本是可以不屑一顾的,而他却这般有效而又有针对性地孜孜教导,其中所流露的对下一辈的关爱和深情让人感叹,我也是越长大越能够感受到张老师当初的用心良苦。”

      写这篇文章时,木楠楠已经是复旦大学大一新生了,她是2008年瑞安市高考文科“状元”。想不到从仿写的《小壁虎借尾巴》到由此脱胎的《小壁虎接尾巴》正是这位女“状元”迈出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啊!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6-07 00:05

仿写可说是每个初学写作者的必由之路,从“仿写”中“脱胎”,离不开想象的翅膀!
“双羽”老师,桃李满天下!

鸽子树 发表于 2009-06-07 06:50

  我也有一个写作培训班,当初的学生们已陆续进入大学,有几个学生还发表了大量作品。吕寻的中篇小说《高考前的风花雪月》被《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版)2007年4期头条采用;张梦洁高中时写的童话《蓝蜻蜓双子》等四篇(每篇8000字左右),在《儿童文学》、《中外童话》发表;李端倪12岁出版个人童话集《面包小人》,12岁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邓嘉雯7岁出版个人专集《机器斑马》。她们的成功,是“让写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的结果,也经历了从“仿写”到“脱胎”的过程。感谢张鹤鸣老师把这种过程变成了文字。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07 07:00

确实如此。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6-07 07:16

“让写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就为新生代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更是为我国文学事业的未来插上了翅膀:victory:

余途 发表于 2009-06-07 08:45

文学创作离开想象不可想象。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7 09:47

然而,要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说说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当今的教育体制应试高于一切,培训班如果偏离了应试的指挥棒,家长不答应。有个家长打电话责问:“别的培训班教的是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你在那里教寓言童话,有没有搞错?”尽管我们有许多先例说明提高综合素质对付应试才是最根本的办法,但要形成共识恐怕有待于教育体制的成功改革了!

wgidcw 发表于 2009-06-07 10:34

这可能只是个别家长的言论。因为,无论是应试教育也好,综合素质教育也罢,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语文水平的提高。而“双羽”的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余途 发表于 2009-06-07 11:15

然而,要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说说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当今的教育体制应试高于一切,培训班如果偏离了应试的指挥棒,家长不答应。有个家长打电话责问:“别的培训班教的是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你在那里 ...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6-7 09:47

这更说明张老师的努力的必要性和价值。其实为人父母不是不知道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性,国家教育的方向决定了全民学习的方向,这些年教育失败是全民都在讨论的话题,改变它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7 15:11

社会名家点评北京高考作文

●“50后”名家

郑渊洁


与想象力直接挂钩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与想象力直接挂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给考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很大。

前两天有一个记者问我,你一个人写《童话大王》坚持了24年,到底是从哪儿去找的灵感,我的回答就刚好与这个题目很相似:“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如果让我写这个题目,我估计8000字都打不住,我会用散文体,把自己这几十年的经历和感受都写出来。

总之,今年的这个题目,越有想象力的考生,就越容易拿高分。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7 15:14

●“60后”名家

邱华栋

展开想象力容易得高分

我觉得这个题目不错,“隐形的翅膀、飞向远方”这些词句很容易激发考生的想象力。

我一直在关注高考的作文题目,现在的作文题很难出,难就难在能否判出高下。这个题目对考生的想象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每个考生会对题目有不同的理解,写出来的作文也容易分出高下。

因此,比起往年其他的作文题,这个题目,有想象力的考生如果写好了很容易得高分,但是想象力展不开,也容易写歪了,甚至得低分。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7 15:37

0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
2009-06-07 12:06:20 来源: 中安在线(合肥) 跟贴 108 条 手机看新闻
200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发布,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

0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是《隐形的翅膀、飞向远方》。全国1卷为材料作文题。是一则《小动物学游泳》的寓言。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7 15:43

200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发布,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





    天利教育6月7日报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理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打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7 15:58

2009全国高考北京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9-06-07 11:38:33 来源: 网易 跟贴 75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学学科网6月7日报道  2009全国高考北京命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我相信:每个人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是亲情的慰勉,那是友情的鼓励,那是信念的激扬……它们为你插上神奇的翅膀,带你自由飞翔。

请你以“隐形的翅膀”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内;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6-07 16:17

2009全国高考浙江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
2009-06-07 11:34:34 来源: 网易 跟贴 130 条 手机看新闻 浙江高考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 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

     正好6月5日《浙江日报》发了我的两篇寓言,其中第一篇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可以拿来应考——
                                     绿叶对根的倾诉 (外一篇)
                                            □张鹤鸣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里,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晨风中,绿叶反复吟唱这首动情的歌。这是她对树根妈妈的倾诉。
  当春风刚刚拂过大地的时候,春雨飘飘洒洒地下着。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树根妈妈醒来了,她赶紧吸收金子般珍贵的春水,调进各种营养素,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根枝条上。枝条上迅速爆出一颗颗叶芽,叶芽慢慢展放成黄绿色的叶片。千树万树,一片嫩绿,描绘出醉人的画卷。

  闪光灯频频闪动,游人们纷纷在新绿的树丛中留下倩影。

  人们喜欢绿叶、赞美绿叶。绿叶不仅装点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而且制造了氧气,净化了环境。人们由衷地感谢绿叶,歌颂绿叶。

  此时此刻,绿叶再次“沙沙”地唱起那首歌,表达自己对树根妈妈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当初,树根妈妈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暗无天日的泥土中,默默无闻,辛勤劳作,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绿叶孩子,无怨无悔。当人们欣赏绿叶、赞美绿叶时,树根妈妈却被人们踩在脚下。树根妈妈毫无怨言,她一直为自己拥有优秀的绿叶孩子感到自豪呢!

  秋风冷飕飕地吹过,绿叶打了一个寒战,她感冒了,嗓子也沙哑了,但她还是唱着那首深情的歌,感念树根妈妈的养育之情。

  深秋时,泥土干燥得快要开裂了,树根妈妈不可能像从前那样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料,她深深自责,却又无能为力。

  绿叶知道了树根妈妈的重重心事和艰难处境,便当机立断地切断树根妈妈的运输渠道。绿叶面黄肌瘦,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树根妈妈万分痛心,但她无法疏通渠道,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绿叶孩子变成了片片黄叶,悲伤得犹如万箭穿心。

  一阵秋风卷起无数黄叶,纷纷扬扬在天空中飞舞。

  “看哪,一群黄蝶舞姿翩翩,将飞向何处呢?”孩子们欣喜地叫喊着。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黄叶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是祖祖辈辈定下的规矩!”

  黄叶纷纷飘落,把树根妈妈围得严严实实,树根妈妈感到暖意融融,她渐渐沉睡了。她做了一个甜甜的春天的梦。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6-07 17:50

祝贺张老师!

长裙雨孩 发表于 2009-06-11 10:15

有想象,才有写作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