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诗集粹
寓言诗集粹开栏的话:寓言诗是寓言文学的品类之一,应该得到发扬和展示,特开辟“寓言诗集粹”栏,希望各位寓友贴出自己的佳作,或推荐佳作给予支持!我先贴几首抛砖引玉吧。
1、螳螂之死
文/吕金华
螳螂整天舞着大刀到处转,
小虫子们吓得没命地逃窜。
它非常爱吃树上的蝉儿,
弄得蝉们总是提心吊胆。
一天它听到树下有人讲故事,
故事名叫《螳螂捕蝉》。
说是有只螳螂捕蝉时,
一只凶狠的黄雀跟在它后面。
听了故事螳螂吓出一身冷汗,
想着自己可能成为黄雀美餐。
于是不敢再捉美味的蝉儿,
只去草丛寻蚯蚓裹腹解馋。
有一天它刚找到一条蚯蚓,
却跑来只公鸡对它横眉竖眼。
幸而它反应灵敏振翅飞逃,
才未在鸡嘴下命赴黄泉。
过了这次它不敢再吃蚯蚓,
悄悄来到一处秃岭荒山。
荒山上有些大大小小的洞穴,
它钻到一个洞穴里叹息连连。
洞穴里有些软壳的蛋,
正好可做螳螂一顿美餐。
但当它正要开始品尝时,
却见两只绿眼睛在洞口出现。
螳螂躲到隐蔽的角落,
闭住气儿偷偷地看。
进来的是一条毒蛇,
吐着舌头样子很凶残。
好不容易等到毒蛇离开,
螳螂已吓得浑身瘫软。
好一阵才颤抖着爬出洞来,
慌不择路地到处乱窜。
它再不敢去找充肌的食物,
没过几天就饿死在水沟边。
螳螂之死是很好的教训:
切不可做因噎废食的笨蛋。
(原载《中华文学选刊(下半月刊)·学语文B版》2006年10期,有改动)
2、古代的虱子
文/吕金华
有一个幸运的家庭,
获得一份古代祖先的遗物。
遗物中有许多金银珠宝,
还有几件祖先穿过的衣服。
奇怪的是衣服的夹缝里,
竟有几只古代的虱子爬进爬出。
这让遗物的继承者们欣喜若狂,
坚信数百年的虱子定是罕见神物。
他们不惜把虱子放在身上,
希望能培养成“神虱旺族”。
这几只虱子果然不负厚望,
很快就繁殖出子孙无数。
虱子们在继承者身上到处乱咬,
虽然又痒又疼可他们咬牙挺住。
可见他们的意念多么坚定,
崇拜祖先是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
可是不久他们都生了怪病,
死的死残的残生气全无。
医学家们研究了好久才得出结论。
他们全中了古代虱子携带的病毒。
古人遗留的东西并不全是宝贝,
其中定然带着一些谬种流毒。
假若不加辨别统统继承,
那只能给继承者带来祸害和痛苦。
(《快乐童话故事》2006年10期)
3、埃及老鼠
文/吕金华
有只埃及老鼠,
自称曾在金字塔下居住。
缝人就说起这事,
还沾沾自喜笑容常驻。
“喂,你到过金字塔那里吗?
走进它就仿佛走进远古。
我曾经是那里的主人,
在那里迎接世界各地的游人光顾。
我曾经引领科学家们,
去探访塔底深处。
我曾经与塔里的木乃伊,
有过十分亲密的接触。
那高高的金字塔哟,
象征着帝王的威武。
我便是帝王们的化身,
在那里接受全世界的注目……”
正在老鼠说得唾沫横飞时,
空中飞来只白头翁叫它快快打住。
老鼠极不情愿地憋住话头,
可神态还是那么傲气十足。
白头翁清清嗓子开始说话:
“你们千万别被它的大话唬住,
它不过曾经去那里偷过一回东西,
还差点被那里的猫警察逮捕。”
老鼠被白头翁揭穿老底,
垂头丧气脚下抹油溜之乎。
我们身边也有埃及老鼠一样的人,
一边自我粉饰一边把坏事做。
(《快乐童话故事》2006年9期)
4、老虎和狮子
邓嘉雯
老虎和狮子,
都非常骄傲,
谁都想称王,
就是心眼小。
他们来比赛,
看谁最能跑,
比来又比去,
胜负定不了。
他们来比武,
全都使绝招,
有时你挨棍,
有时他挨刀。
打了好多年,
两个都已老,
大象当了王,
他俩不知晓。
王位落了空,
都因心眼小,
心胸要开阔,
宽容很重要。
(《中国诗乡》2006年2期。邓嘉雯,10岁,女,贵州绥阳人,中国小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童话、寓言、儿歌100余篇,于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作品集《机器斑马》)
5、耗子斗花猫
吕寻
一只小花猫,
胖得不得了,
就要当新娘,
练习坐花轿。
一只小耗子,
拿把小剪刀,
钻进花轿里,
要斗小花猫。
耗子斗花猫,
胆子太大了,
花猫一生气,
直叫喵喵喵。
好个小耗子,
本领真是高,
跳上又蹦下,
累坏胖花猫。
咔嚓一声响,
花猫吓坏了,
忙摸猫胡子,
已被剪掉了。
跳下花轿来,
耗子开口笑,
花猫追过去,
耗子不见了。
追到转角处,
耗子把腿跷,
花猫被绊倒,
跌个大青包。
只怪胖花猫,
懒得不得了,
不学真本领,
才当受气包。
(《少年大世界》A版,2001年2期。吕寻,女,贵州绥阳人,1986年生,现就读于山西某高校二年级,初中时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已出版儿童文学作品集《幽默工厂》。)
6、太阳、月亮和星星
吕寻
很久很久以前,
太阳和月亮是少年同伴。
白天手牵手在天空巡游,
到傍晚一起消失在地平线。
那时太阳是英俊小伙,
月亮是美眉有如花的容颜。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
他俩都陷在了爱河里边。
后来他们成了亲密伉俪,
新婚的生活真是幸福美满。
不久月亮生下了一个小星星,
太阳当了阿爸乐得眯起了双眼。
他们的第二个宝宝也很快出生,
他俩仍高兴得带着宝宝到处游玩。
月亮见太阳这么喜欢小宝宝,
就不停地生下孩儿一串串。
他俩有了太多的孩子,
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愁吃愁穿。
还这个哭那个尿没完没了,
弄得他俩整天头晕目眩。
太阳每天只能一个人出工,
还因为睡不好觉显得萎萎蔫蔫。
常常坐在地里打盹儿,
醒过来也总是长吁短叹。
孩子们在家里呆久了,
都吵着要跟爸爸出去游玩。
弄得太阳带也不是不带也不是,
真是胆汁下饭--苦不堪言。
这样闹了好长一段时间,
太阳便东躲西藏不跟家人见面。
连月亮也到处找不着他,
直累得弯腰驼背愁眉苦脸。
到现在太阳已经变成了公公,
月亮已老态龙钟失去美丽容颜。
可他们仍然没有合家团聚,
总是天各一方过得凄凄惨惨。
听了这个故事你可有感叹?
你是不是有好多话来到口边?
请听我告诉你一句肺腑之言:
只有少生优生才能幸福永远!
(原载中国文联出版社《诗乡计生诗选》,2005年出版。)
7、一只贝
吕寻
一只小贝有个梦想
孕育珍珠闪闪发亮
那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
走到哪脸上都有光
带着梦想小贝四处游荡
向前辈讨要孕育珍珠的秘方
各位前辈笑而不答
弄得小贝幽怨又彷徨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
小贝爬上沙滩晒起了太阳
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与安详
却不知一场大风浪正在酝酿
风来了浪来了小贝禁不住恐慌
肆无忌惮的沙砾一次次撞击它的胸膛
坚硬的壳怎么关也关不上
眼看着娇嫩的肉体被沙砾损伤
剧烈的疼痛让小贝无限感伤
泪水一滴一滴往下淌
可风还是要来浪还是要打
沙砾也无休止的逞狂
一次次的疼痛让小贝难以抵挡
它咬紧牙关挺起小小的胸膛
然后再用傻傻的泪水为自己疗伤
但仍让梦想像月牙般亮堂
一年又一年小贝变成了大贝
美丽的珍珠也发出耀眼的光芒
它终于明白
接受挫折的洗礼就是成功的秘方
(《中国诗乡》2006年2期)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7-8-13 11:53 编辑 ]
原诗/(法)拉封丹
译/倪海曙
驴子蒙上一张狮皮,
附近人家害怕无比;
这头最无能的牲口,
竟然也使人们发抖。
不幸耳朵长了一点,
两个耳尖露在外面;
终于被人发现伪装,
立刻给它享受木棒。
人们把它赶进磨坊,
打了一棒又是一棒;
有人不知内幕情形,
看见大大吃了一惊!
有些人的名字很响,
跟这驴子十分相仿;
他们四分之三风光,
都靠一些奢华排场。
9、续《三个和尚》
桂剑雄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此事一传天下知,
上级闻讯作指示:
“吃水大家都有份,
各尽其职莫争执。”
老二、老三连点头,
老大嘴里直称是:
“以后谁也不偷懒,
搞好本职共好事。”
马上讨论不延迟,
分工明确定措施:
老大、老二还抬水,
老三跟着去水池
--跟着去了跟着回,
装水倒水他的事。
一日复一日,
平安倒无事。
老三有天得病了,
动弹不得卧在寺。
老大、老二很称职,
俩人照常去水池,
空桶抬去再抬回,
各尽其职要落实。
只要本职完成了,
管他有水无水吃。
--2006年10月24日《三晋都市报》
(附:本文是按散文体的形式发表的,因为投稿时,我不敢将其冒充诗。因这是韵文,现录入此。)
10、大象评跑
叶澍
说跑,谁不能跑,
评个等级十分必要。
大象出任评跑主任,
群众先议再定分晓。
骏马、鸵鸟欢欣鼓舞,
山羊、老牛顾虑不少,
乌龟、鸭子心急火燎。
老牛抢先放出头炮:
“吾辈素来尊老爱老,
评议岂能缺少此条。
我看羊老银须飘拂,
迈过青山知多少?
虽说如今步子稳了点,
毕竟年纪一把,岁月难饶。”
山羊听罢,银须一捋道:
“老牛之见有失偏颇,
评跑嘛,‘跑’是首条。
不过诸位定要老夫带头,
也只好违违心愿,
充个头号。”
乌龟、鸭子赞同叫好:
“二老之言诚恳周到,
只是牛老不提自己,
过分谦虚反而不好。”
骏马、鸵鸟气愤沉默;
山羊、老牛微微含笑;
谁知兔子唱出反调,
会场顿时乱七八糟。
大象主任连连拍案,
当即宣布决议数条:
山羊、老牛德高望重,
等级理当最高;
骏马、鸵鸟评为中级正好;
鼓励后进,
乌龟、鸭子定为“初级能跑”;
兔子嘛,资历太浅,
来日方长,不必评得太早。
大象宣布完毕,
自言自语自嘲:
“在下秉公办事,
本人就不评了。
若是评比有错,
日后我作检讨!”
1987年12月
(摘自《寓言城》,叶澍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7-8-13 12:05 编辑 ]
文/吕金华
掌上明珠
为减少蒸发把水分保住
叶子干脆变成刺
有的茎高达18米
是个贮量几吨的水库
幼年时
周围高大植物是你的保姆
为你挡烈日、御严寒
长大了却恩将仇报
贪婪地铺开一张密网似的根系
吸尽周围的雨露
让你的恩人死于干枯
这就是仙人掌啊
荒漠的“掌上明珠”
奥寇梯罗
你这北美洲西部的荒漠灌木
带刺的枝条貌似干枯
原来你正构思精彩魔术
下雨的瞬间,即刻--
绿叶满枝
红花满树
三齿拉瑞阿
拉开距离
把毒的分泌物
散发成香气
将争夺水分的幼苗
统统杀灭
荒漠植物界的独栽者啊
具有狠毒的心机
(三首均载于《科学诗刊》1992年3期)
12、题西林壁
宋/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代也有寓言诗哟!
13、寓言诗三首
文/刘大林
三子观戏
聋子、矮子、跛子,
邀约同去观戏,
三人边看边谈,
感受大有分歧。
“手脚到还麻利,
扮相无可挑剔。”
聋子捂耳开腔:
“只是嗓门太细。”
“嗓门到是不错,
吐字也很清晰。”
矮子连声埋怨:
“可惜戏台太低。”
“台子不高不矮,
为啥歪东倒西?”
跛子直恍脑袋:
“这是严重失职!”
三子各有不满,
一致中途退席;
都说去找领导,
评评是否在理。
狗、狼、狼狗
为抢一块骨头,
狗、狼展开厮斗。
两个一招一式,
拼得头破血流。
伤重找人评理,
一致信赖狼狗。
都觉沾亲带故,
定肯为己分忧。
“我的父家姓狼,
我的母亲名狗。”
到底偏袒何方?
狼狗一下犯愁。
“光骨无油无肉,
又有啥子啃头。”
狼狗俩不得罪:
“干脆化归公有。”
狗、狼皆失所望,
双双悻悻灰溜:
“早知如此公了,
何苦登门央求!”
渔夫与鱼虾
有位穷困渔夫,
垂钓在河之旁,
只望鱼贵粮贱,
养活家小糟糠。
苦熬水边岁月,
别人已进小康。
急得穷中生智,
独钓不如下网。
网中获得温饱,
别人家裕财胆;
怎得彻底脱贫?
日夜想断肝肠。
干脆把水放干,
捞得彻底净光。
一时获取大益,
富裕并不长久。
“常说靠水养水,
如此捞捕荒唐!”
鱼虾嘲笑渔夫:
“你我全都遭殃!”
源自:《讽刺与幽默》
14、拟寓言诗
1942年在印度旧作,戏改拉封丹诗意
金克木
风信鸡
风信鸡是空中的交通警,
趾高气扬,威风凛凛。
昂然指挥着一时的风气,
只要灵活地打一个转身。
有时候吹过来一阵旋风,
他便急急忙忙四面转动,
由不得浑身酸痛叹一口气:
“真不容易呀,做时代的先锋!”
他站的地位愈高,消息愈灵,
消息愈灵,地位愈加高升。
在高处学会了骄傲的谦虚:
“我是只开风气不做先生。”
他早已认不得地上的同种。
响亮的啼声也传不到天空。
两眼向上瞧,自命不可一世,
只有日月星辰可算友朋。
不料有一只不识时务的乌鸦,
公然飞来在他头上停下。
时代英雄受了空前的侮辱,
世界文化危机悬于一发。
幸而这不良分子立即肃清。
活动的座位上谁也站不稳。
只剩下这目空一切的雄鸡,
依旧做四方风气的标准。
注:欧洲古时表示风向的风信鸡高踞尖屋顶随风转动。此类人物随时随地都有,亦未可厚非。
知了与蚂蚁
知了在绿荫掩护之下,
对太阳大发无情的诅咒;
他号召全体花草昆虫,
一致起来革命改造宇宙。
他吸风饮露饱餐花蜜,
蚂蚁也偷尝残余的点滴。(注)
知了的歌声四面传扬,
蚂蚁的行为无人注意。
太阳消灭了侵略的光芒,
草绿的树叶成了焦黄。
知了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伟大的歌声推翻了秦始皇。
知了完成了历史使命,
阵阵寒风送来死的暗影。
生活问题饶不过革命元勋,
一代艺人在枝头寿终正寝。
西风号泣着赶来送葬,
无数蚂蚁涌过来奔丧,
他们竞争着伟大的遗体,
一定要送进坚固的货仓。
知了还剩下最后一口气,
他惊问蚂蚁生存的秘密。
多嘴的幼年蚂蚁向他解释:
“我们不会唱歌,我们只知囤积。”
注:知了与蚂蚁的生活及旧时传说之误,见法布尔《昆虫记》。
又注:二次大战时,物资匮乏,中国印度商人以囤积谋利。拉封丹原诗仅嘲笑知了不劳动。
青蛙与黄牛
有一位青蛙跟黄牛比武,
他膨胀起肚皮仿佛小鼓;
自以为已大过了黄牛,
赶忙回去宣传要大大庆祝。
青蛙立刻召开全族会议,
公认这是划时代的伟绩。
举行音乐晚会庆贺蛙族英雄,
呜呜哇哇地一夜未曾休息。
清晨的太阳从东面起来,
黄牛又在草地上徘徊。
牧童的歌声惊破青蛙好梦,
蛙族英雄今朝正式登台。
登台望见昨日败军之将,
立刻勃然大怒跳出池塘,
亲率全体蛙军充作见证,
要再来一次堂堂的扫荡。
空前的比赛于是乎开始,
青蛙的肚皮不住地鼓起。
“怎么样了?”英雄傲慢地叫喊。
“还差得远!”同伴暗暗地发急。
青蛙的肚皮高得无可再高,
全族便大喊胜利已经得取,
跳入池塘高唱蛙族全胜之歌。
岸上黄牛还照旧嚼着青草。
(注)拉封丹原诗说蛙不自量力,胀破而死,现代人不然,可以自吹自擂,讳败为胜。
以上诗作已收入作者生前编定的最后一部书《风烛灰——思想的旋律》,该书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附记:
这组《拟寓言诗》原有五章,本是1942年我父亲应刘北汜先生之请而作,发表在西南某报副刊上的。五十多年后,父亲在被抄去又发还的材料中发现刊登这组诗的剪报,即选出第四章“城里的狗”,加了前记,发表在1997年初的《南方周末》上,用以纪念刘北汜先生与当日在昆明的几位已故朋友。父亲初识刘先生是在沈从文先生处,同时认识的还有汪曾祺先生。因此,汪曾祺先生逝世时,父亲又将第五章“乌鸦与狐狸”找出发表,以纪念汪先生,依然加了前记,后来这两章及前记都收在《庄谐新集》中。
今年三四月间,父亲要我将另三章诗在电脑中打出,大约本来也是要写几句话再发出的。但因一直忙于其他论著,未能顾及,只抽空写了几句注与题目后的说明。父亲这次生病,在进医院之前要我替他加在稿子上,并要我将原题下的“赠S.S.”删去。我问他“S.S.”
是何许人,他说并非具体人,而是“某人某事”(someone,something)之意。父亲对自己稿件向来认真,总是反复看,哪怕一个标点不妥也非改不可。当时有条注我觉得似乎话未说完,对他说了。
他看过后,要我再加上一个“仅”字。同时还说:“这大概要算我的绝笔了。”那时我与他本人都不知他的病有多严重,加之父亲常将此类话挂在嘴边,因此并未当真,不想一语竟真成谶。这是7月2日的事,3日他就因病重住院抢救了。我痛悔这些年总觉得还有时间,未能多了解、协助父亲工作。在医院病床旁,虽然父亲直到最后思维依然清晰,我也因始终存有希望,又怕父亲劳累,而很少问到他对自己一些尚未完成作品的想法与安排,以至他试图打通各种文化的许多创见永远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如今,看到他笔记中三言两语的写作提纲,零散记下的思想见解,我只有泪下。
金木婴
2000.8.22
《光明日报》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7-8-13 12:00 编辑 ]
马朝山
偷魈是一种草丛小鸟,一日,偶见其心血来潮,忘乎所以,飞上大树枝头,正兴高采烈梳理羽毛,突然被老鹰叼走。顿生灵感,聊作此词以戏之。
偷魈忌站春梢,
借风洗羽逞妖。
不知高处有鹰雕,
觊觎悄悄。
心喜临高偏好,
几分自在逍遥。
未曾梦醒变佳肴,
剩了残毛。
(摘自新浪博客)
16、家鸭学技
桂剑雄
家鸭暗暗发下大誓,
定要学到好多本事。
听说青蛙跳水盖世,
带着学资就去拜师。
跳水技术还未学会,
忽见兔子快跑飞驰。
连忙叫住兔子恳求:
“请你教我切勿推辞!”
摇摇摆摆刚会起跑,
猛见雄鹰蓝天奋翅。
待到雄鹰降落地面,
赶紧凑拢递上学资。
翅膀只是扇了几扇,
忽听黄鹂欢唱高枝,
旋律优美歌儿宛转,
鸭子马上动了心思……
家鸭交了许多学资,
学的东西一钱不值。
要想学到真的本事,
千万不要浅尝辄止。
--2006-11-28 三晋都市报
(附言:本文发表时,使用的是散文体)
狗年话生肖
文/筱枫
狗
其实我也不想忠厚
只是每一次浪漫的出走
都不及
饭桌下那根诱人的骨头
猪
从夸父逐日
到女娲补天
哪位神仙比我意志更坚
至死追求一个长梦一顿饭
鼠
做谁的偶像有什么意义吗
我只喜欢出发
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你茫然四顾的时刻
牛
不需要鞭策
也不必咏叹
我只想用霍霍的犁声
表达对土地的情感
虎
站在山间的一声长啸
不是威风八面
是谁与争峰的落寞和孤单
将深深的山谷填满
兔
瞪眼竖耳
奋力奔突
也许在这世俗的地球上
根本没有我追逐的幸福
龙
寻遍海角天涯
不见一鳞一爪
纵然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代名
仍然只是个虚无的图腾
蛇
从漫长的冬天醒来
继续苦苦思索
生就的冷血
那个傻农夫为何想把我捂热
马
说我是雷电是霞光
都流于俗套
我就是我
毕生追求灵魂的自由
羊
从皮毛到灵肉
勇敢地献出了生命中的一切
到最后
我的名字还叫懦弱
猴
吸天地之精华
集万物之灵气
逍遥自得谁能比
管它南北与东西
鸡
真的惶惑又疲惫
我的鸣叫只为自己地盘的捍卫
人类非要一意赞美
让我承受盛名之累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7-8-13 12:06 编辑 ]
二秋树
故事出在50 年代,
几人求学一个宿舍。
早餐稀饭虽只一桶,
分配问题几经波折。
开始先由舍长掌管,
求得公平不少不多。
没过几天问题出现,
有人讨好有人巴结。
于是分配就失公允,
有人吃饱有人挨饿。
无奈只好抓阄来分,
有了特权自己多喝。
谁都渴望自己得阄,
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后来成立专门小组,
三人分粥六人看着。
大家常常互相攻击,
扯皮下来粥已不热。
终于逼出一个妙法,
轮流坐庄逐一掌勺。
别人先端自己最后,
这样一来问题解决。
区区分粥一件小事,
机制问题大事折射。
..............
学着写了一段,欢迎多提意见.
枯鱼过河
汉·乐府民歌
枯鱼过河泣,
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注:作书——写信。鲂鱮——读“房序”,两种鱼名。
今人译诗
枯鱼过河
离水的鱼啊,
望着河水哭泣。
如今后悔啊,
哪里还来得及。
捎信寄语啊,
水中的鲂和鱮。
牢记教训啊,
出入不可大意!
评议: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寓言诗,它唱出了古代被鱼肉的劳动人民,在危难中相互关怀爱护的深厚情谊。
(荐自《中国历代寓言选》)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7-8-14 09:17 编辑 ]
好!
好!哈哈!鸽子树朋友,二秋树向您问好!
不过,<分粥>是我的习作啊,最好给署上名字!:handshake
刚才看了一下,您是摘自吕老师的<寓言诗集萃>中的我的跟帖“发表:2006-12-03 21:50:44 41 F ”,那时我叫“看的多于写的".
本帖最后由 二秋树 于 2007-8-13 12:50 编辑 ]
欢迎二秋树到新论坛!
本帖最后由 老许 于 2008-4-15 16: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