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今天为我们夫妻发了专版
提要:丈夫张鹤鸣永远是忙碌的。他曾是瑞安越剧团的编剧兼团长,瑞安文联主席,即使退休后,他依然忙着自己的“寓言事业”。妻子洪善新退休前是瑞安日报社总编办公室主任,在家里更多的是扮演“绿叶”的角色,她竭尽全力地为丈夫的事业而终年操劳。
他们是师生、是夫妻,也是相互支持,携手风雨的战友。
从“而立”、“不惑”、“知命”……直到“古稀”,今年夫妻俩正好结婚40年。他们说,人生就是“亦有风雨亦有晴”,值得庆幸的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温州晚报 家庭周刊 2009年3月29日 第9版
他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他写的寓言故事可以讲上一千零一夜。但是他和家人的故事却是其中最温暖人心的篇章——
(总标题) 40年风雨写就的幸福寓言
文革时相知相恋,结婚时还叫他“老师”
“最受祝福”的“师生恋” 张鹤鸣是乐清大荆人,1962年,22岁的他从原杭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瑞安中学,担任初中部的语文教师。
温文儒雅的他充满年轻的朝气,以至于食堂蒸饭的师傅总是误以为他也是在读的学生。
两年后,因为突出的教学表现,张鹤鸣被升调到高中部,执教高一(3)班,洪善新正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凑巧的是,洪善新的小姐姐和张鹤鸣的大哥是温州卫校很要好的同学,所以刚开始,他们就比别人多了一份熟悉。
那时的洪善新扎着两个小辫,文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强的心。在那个讲究阶级路线的年代,洪善新曾经因非工农子弟,虽是瑞安城关人,却只能到仙降中学读书。后来,终因为成绩优异,才被破格推荐到瑞安中学。从小就经历曲折的孩子注定要比别人更早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洪善新几乎是所有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她读书努力,成绩好,体操、排球等许多体育项目和声乐演唱方面都是佼佼者,而且十分热心地参加各项活动。
文革开始后,瑞安中学办了一张颇有影响的油印小报,张鹤鸣和洪善新一起投身其中。张鹤鸣写稿编稿,洪善新负责刻写蜡纸,两人一起校对稿件,最后一起刻磨标题和题花。
1969年11月,志同道合的两人,在瑞中师生和亲人的祝福下,结为夫妻。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地叫他老师。”在洪善新心中,丈夫总是让她充满崇敬之情。
结婚之时,夫妻俩寄居在洪善新娘家边间朝西的平房里。低矮潮湿,冬冷夏热。
1970年,张鹤鸣被调到瑞安越剧团担任编剧,喜欢创新的他一直为写出有分量的剧本而苦思冥想。
洪善新经常通宵达旦地为一些单位刻写蜡纸,收取微薄的报酬维持生计,为的是使张鹤鸣集中精力从事戏剧创作。
一手给孩子输氧,一手编写创作提纲
“团长”常常半年不回家 1986年5月26日夜晚,中南海怀仁堂的舞台上,一群身着外国礼服、脚穿高跟鞋,却唱着越剧的演员正在向观众演绎一个外国童话故事,引得台下不时爆发出掌声。
这就是来自距北京千里之遥的瑞安越剧团正在演出的赫赫有名的大型童话剧《海国公主》。当年凭借这个主打剧目,瑞安越剧团征服了一大批戏迷,并一路唱进了中南海。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瑞安文化事业逐步走出“文革”期间的黯淡,但瑞安的越剧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依然低迷。
有一天,妻子洪善新看完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后,说这篇童话挺感人的,不知能否改编成越剧。妻子的一句话触发了张鹤鸣创作的灵感,他决定破釜沉舟,干一件别人从没有干过的事情。
而这时,妻子洪善新正随瑞安曲艺演出团到温州巡演,家里的三个孩子交给张鹤鸣。他时常写剧本忘记了时间,孩子们喊饿了,他匆匆放下笔,跑出去买几个馒头,一人两个,凑合着当作一餐饭。
初稿终于完成。张鹤鸣也无法待在家中看管孩子,他要回团里排戏。于是他决定第二天把女儿送到市区,交给妻子。
正是这天晚上,二女儿张倩突然发烧。张鹤鸣手忙脚乱地给她吃了退烧药。孩子身上发起一点点的红疙瘩,他也没有放在心上,以为只是蚊子咬的。
第二天,他和女儿一起坐上开往市区的汽车。结果,女儿突然后鼻腔大出血,怎么止也止不住。
夫妻俩把孩子送到小姐姐所在的温州第三医院抢救,医生说是暴发型血小板减少症,他们焦急地等待到凌晨1时,血已经输了3000毫升,还是止不住地往外流。三家医院名医会诊后依然回天乏术,决定放弃。
夫妻俩痛不欲生,张鹤鸣自责,孩子给自己养了一个月不到,竟然变成这样。
泪水感动了亲友和医护人员,于是,新一轮抢救又开始了,经过主治医师和亲友们的不懈努力,总算从死神手中抢回孩子的小命。孩子的病情稍稍稳定下来,张鹤鸣又不得不构思春节演出的剧目,一手给孩子输氧,一手在编写创作提纲。
好不容易孩子出院了,但因大量输血时感染了“乙肝病毒”,孩子再次发病,妻子也累得病倒了,张鹤鸣一边要照顾两个病号,一边熬夜写作,两只眼睛肿得像水蜜桃,只留中间一条缝……
剧本终于完成了,但却遭到种种的非议和磨难。一气之下,他毅然挑起团长的重担,咬咬牙,带领剧团闯出一条新路,在全国戏剧普遍滑坡的情况下,他的剧团一年演出518场,直至演进了中南海。他长年在外漂泊,以致洪善新最后一次月子里落下许多病症。
后来该剧成功上演500多场,张鹤鸣也连续5年被评为瑞安市和温州市劳动模范。1987年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家有三千金,寓言集冠名“公主系列”
寓言常被作为奖励孩子的“糖果”
担任瑞安文联主席后,张鹤鸣一直写剧本的笔开始转向创作寓言。如今,张鹤鸣在寓言界闯出一片自己的世界。他的寓言剧选集《喉蛙公主》、寓言集《醉井》、《角马公主》和儿童剧选集《海国公主》相继出版,为寓言的创新和题材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等6家单位07、08连续两年为他举办了高规格的研讨会。去年他还当选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并以他的名义设立了“童彤杯”张鹤鸣戏剧寓言奖。
有人笑着问:张鹤鸣寓言集的名字怎么都是公主啊?
夫妻俩笑着说,因为我们家有三个女儿,所以是三“公主”啊。
别看这些寓言故事都是张鹤鸣写的,但是他的手稿可都是妻子洪善新一笔一划重新抄写整理的。现在,夫妻俩还要为三个寓言大奖忙碌。
“‘乾有杯’金江寓言文学奖”、“‘童彤杯’张鹤鸣戏剧寓言奖”、“‘乾有杯’全国中小学生寓言童话大奖赛”这三个全国性的大奖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领导下从筹资到……颁奖都是夫妻俩为主策划协同评委会操作完成的。
写了那么多故事的“寓言大王”在家里会给孩子们讲寓言吗?
妻子洪善新说,如今女儿们都大了,倒是新一代的学生们享受到了这个福气。
前几年,二女儿的几个学生交给父母带,张鹤鸣的寓言常被作为奖励孩子的“糖果”。不过这孩子刁钻得很,要临时讲童话故事,题目还得由他“钦点”。如 “老鼠偷蜂蜜”啊、“小白兔找太阳”啊等等,张鹤鸣只得奉命边讲边想,挖空心思地编制故事:从前啊,有一只小白兔……
这样现炒现卖,十分新鲜,张鹤鸣察言观色,临场发挥,尽量往小家伙喜欢的路子上编讲,因此常常博得他的最高嘉奖:“阿公的故事世界最好听!”
妻子洪善新说:“只要你听话,阿公天天讲故事,你瞧瞧,阿公肚子鼓鼓的,里面装满了故事呢。”小家伙盯了半天,冒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要是阿公讲完了故事,肚子会扁下去吗?”
对于孩子来说,精神奖品的诱惑胜于物质刺激,只要张鹤鸣使出“阿公不再讲故事”的杀手锏,小家伙便不得不检点出格的言行。
夫妻俩一起上下课,今年正好结婚满40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02年,张鹤鸣和夫人创办了“双羽文艺创作培训学校”, 为校园文学(特别是寓言、童话、戏剧、诗歌等文体)的写作、普及和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苗子。
张鹤鸣负责教学,洪善新负责管理。重新回到熟悉的教室,40年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都成为过眼云烟。
他们一同上课,一同下课。然后,一起回家。
洪善新说,张老师写的板书依然像当年那么整齐漂亮。
本报记者 胡珍 摄影记者 魏一晓
本帖最后由 杨絮 于 2009-3-29 20:03 编辑 ]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此言甚是!
:lol :lol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祝张老师及家人平安幸福!
近来瑞安寓言引起新闻媒体重视:
3月26日 《温州都市报》发表 著名寓言作家彭文席 文章
3月29日 《温州晚报》 发表 著名寓言作家张鹤鸣 洪善新 文章
本周 《浙江日报》 。。。。。又来瑞 采访
祝贺张老师!!!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张老师祝您和洪老师永远幸福!
他们一同上课,一同下课。然后,一起回家。40年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都成为过眼云烟。
................
向张老师夫妇致敬!
:victory: :handshake
学习张老师的创作精神,:victory: 祝福张老师及其家人幸福安康!:)
祝贺张老师!
祝贺张老师!
向论坛朋友们致谢!
杨絮、剑雄、蝉亦戈、鸽子树、冰子、筱枫、逸梦、二秋树、范兆车、邹海鹏诸位女士、先生、朋友,你们的祝福将化作我们携手前行的动力。谢谢!剑雄先生特别周到,在第一时间把照片也搬上网了。蝉亦戈更是热心,肯定是你把稿子转给诸领导。再次致谢! 张、洪
向论坛朋友们致谢!
刚才又有少军先生的祝贺,一并致谢!祝鹤鸣老师全家幸福!
祝福张张鹤鸣先生
老许学习张鹤鸣夫妇的创作精神, 祝福张张鹤鸣先生及其家人幸福安康! 张老师祝您和洪老师永远幸福!
好感动……
祝张鹤鸣老师全家幸福!
再次致谢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09-11-30 15:38 编辑刚刚看见朋友们的祝福,再次致谢!
最近(本月14日)温州电视台为我们家庭制作、播放了一个专题,部分镜头是在瑞安红旗实验小学谢尚江老师班拍摄的。
风雨人生.敬意!
林瑞庆
感谢张老师、洪老师赠书。学习。
祝福张老师、洪老师事业大成!:handshake
我迟到了,祝鹤鸣老师全家幸福。
感谢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风雨中实现人生的辉煌,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