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wxt6659 发表于 2009-03-12 12:58

疑 生

“ 救命啊!救命啊!”仙姑从九重天掉下来的时候不停地喊着。
仙姑原是天庭宫女,因为犯戒被玉帝贬入人间赎罪。到了人间后,她凭着千年道行的老虎精魔力,日子过的倒还轻松。不过玉帝曾告诫她:到了人间后必须行善,否则,再也回不了天庭了。
唐末五代时,吴越一带连年闹水灾。灾情至重,浮尸遍野,饥民如潮。仙姑便化成一个尼姑模样的妇人,随扈北迁的难民潮,鼎力救助那些老弱病残的灾民。随手给个铜板,塞个馍什么的,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被当时的吴越百姓称为神仙姑。
一天,仙姑看见一个瘦骨嶙峋的青年背着老母艰难地行走着,便化成一个年青女子,上前问个情由。
“你们娘俩怎么啦?”仙姑同情地询问。
“我叫疑生,家乡遭受洪灾,屋子和家杂都被大水冲走了,我和老母是逃荒出来的。因连日赶路劳顿,又没有吃上饭,故老母亲就瘫软下来了。”疑生望着仙姑有气无力地作答。
“让我来帮助你好吗?”仙姑说。
“那太好啦,我应该谢谢你!谢谢你!”疑生望着仙姑仍然上气不接下气地答道。
“给,把这个提着。”仙姑顺手掏出两个馍递给疑生和他的老母,同时示意疑生提她的行囊。然后仙姑用她那麻利的身姿背老人上路。
在仙姑的竭诚帮扶下,没过多少时日,疑生和老母的身子得到了恢复。日出而行,日落而歇。他们一行终于来到中原某地安定了下来。这对苦命母子从心底里感激仙姑的救命之恩。疑生老母更想让这位贤能的姑娘留下来做自己的媳妇。于是便用试探的口风问仙姑说:“姑娘,我们娘俩感激你,也喜欢你,如不嫌弃,就留下来做我们家的媳妇吧?”
仙姑听了疑生老母的问话,虽然觉得很合自己的心意,但毕竟是姑娘家,羞红而略含微笑的脸庞,随身向后侧转。她虽未作答,但她的下意识动作已明白地告诉对方表示同意。
疑生老母知道有了谱,便转过头来问疑生道:“疑生啊,你看呢?”
“嗯,嗯;好,好。”疑生带着一种忧虑的神情,吱吱唔唔地回答老母道 。
    “好,这事就这么定吧。待择个良辰吉日就成亲。”疑生老母说。
      天从人愿。之后,一家人生活过得和和美美。疑生老母就像看待亲生闺女一样看待仙姑。还常常摸摸她的头,疼爱地叫她小闺女,小闺女。很快,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宝宝。可谓香中又加甜呢!
但人心隔肚皮啊,且说这边相的疑生,人掉进蜜糖缸里,却还没有觉到甜呢。他那开始时的忧虑神情,不断地在心头凝结,已变成一块大疙瘩了。他把大疙瘩放大成几块:其一,仙姑的行囊中为什么装着老虎皮?其二,一个女子为什么能如此轻松地背老母走路?其三,仙姑为什么老是夜间借故外出,还说夜间人少,好办事情?还有……?
疑生把一块块不解的疙瘩端给老母,要求母亲解答。被母亲痛骂一顿后,缩了头的疑生觉得失望。他又把疙瘩提到邻居,朋友那里,请邻居,朋友解答。邻居,朋友们说,这个妇人不是人,是老虎精。疑生觉得这样说法也很合他的想法。
为进一步印正他的想法,他趁仙姑夜出之际,打开仙姑的行囊,一看,果然老虎皮不见了。这一回他压根儿相信疙瘩解开了,真相大白了。他暗下狠心:“我要找岔子,赶走这个老虎精。”
一天,疑生莫名其妙地指责仙姑失节。仙姑自然受不了这股窝囊气,小俩口便你来我往地吵了起来。疑生还骂仙姑是老虎精,叫她滚的远一点。这等于是往仙姑的伤口上撒盐。仙姑也耐不住了,要疑生拿出证据来。疑生打开仙姑的行囊,掏出那张老虎皮摔到仙姑面前说:           “这难道还不是证据吗”
说是迟,那是快。仙姑即刻便是一个跟斗,披上老虎皮后,变成了一只真老虎,兽性大发,很快就把疑生吃掉了。然后它又想吃疑生的儿子。疑生的老母信手拿了只竹箩罩在孙子身上,并用手在老虎的头上摸了摸说:“畜生,虎毒不食子,还不快走。”老虎两眼顿时发愣,接着湿沥沥的眼泪夺眶面出,一滴一滴地掉在竹箩上。然后慢悠悠地围着老母和竹箩转了三圈,便闪身离去了。
    最终仙姑成为人世间的一只普通老虎。它和疑生所生的儿子,据说就是传说中的“箩隐”。箩隐本可以成为九五之尊的玉身龙骨也被玉帝换上一付讨饭骨。庆幸尚留金口一张。他虽流浪四方,但说话句句灵验。

筱枫 发表于 2009-03-12 18:52

欢迎新朋友!:handshake

wxt6659 发表于 2009-03-12 19:03

感谢斑竹的支持,初写寓言不妥请给予批评指正.

筱枫 发表于 2009-03-12 22:23

我们互相学习。
常来啊!这里有很多老师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