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2-25 17:59

偶木剧《怒迁玄坛》的成功改编 刘岚

偶木剧《怒迁玄坛》的成功改编

作者:刘岚
   
     张鹤鸣是一个最不“安分”的作家,他永远不会停着在一个站点不动。他又是一个最睿智的作家,善于扬长避短,以他几十年做专业编剧、当剧团团长的背景和功底,凭他对戏曲表演形式,设置戏剧悬念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熟悉程度,他写起剧本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在几十年的努力下,他在寓言剧这个领域打下了一个专属张鹤鸣的天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现如今的中国寓言界一说起寓言剧,就不能不提到张鹤鸣。而在这里我要评说的是不“安分”的张鹤鸣居然又与杨轲先生合作根据民间故事《南游大传》改编成7部木偶连台戏。《海国公主》一书中,选编了第五部——《怒迁玄坛》。

木偶戏的由来

     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木偶戏是由演员操纵木偶表演故事的戏剧,又名傀儡戏,木偶作为戏剧性的表演源于汉,兴于唐,尤其到宋代木偶剧发展到鼎盛,随着真人演出戏剧的兴起,特别是京剧的崛起,木偶戏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和小城镇。现存的木偶剧形式有三种: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多用戏曲曲调演唱,加上对话和歌舞。

    《怒迁玄坛》是七部木偶连台戏当中的一部(第5部)。何谓提线木偶戏,古称悬系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偶头用樟木、椴木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个个制胸腹,手则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在勾牌与关节之间有长约三尺的提线,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只有知道木偶戏是以什么形式来表演故事的,才能够更好地去体悟和想象张鹤鸣的木偶 戏《怒迁玄坛》会是怎样一种样式,它和演员上台表演完全不是一回事。

吸取民间文学作为创作的源泉

     吸取民间文学作为创作的源泉,无异是张鹤鸣创作的又一特色。民间文学,顾名思义是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歌谣等,是一种在老百姓中间口口相传的文学样式。可以想见能历经祖祖辈辈代代相传沉淀下来的故事,有着怎样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一旦搬上舞台,在题材上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观众一看便知,一说就懂。《怒迁玄坛》改编自浙南民间鼓词《南游大传》,流传在张鹤鸣的家乡温州一带。至今仍深受群众喜爱,演出时盛况空前,声艺并茂,戏台背景会摆放三层的木偶,观众坐在大条的木板凳上,眼前是盘龙的柱子,头顶是天马行空的扎纸人,剧场里点着一排排大红蜡烛,场间披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灵经唤回苦海梦迷人,鼓词警醒世间名利客”的对联赫然在目……其场面热闹非常。《南游大传》是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陈十四姑的传说编成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鼓词演唱。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恍然大悟,这个从小在雁荡山长大的孩子在温州这片故乡的土地耳濡目染,戏剧艺术的根深深扎在了张鹤鸣的心田……到了成年,他大胆创新,提取《南游大传》的精华和杨柯一起改编 成这样一部提线木偶剧《怒迁玄坛》,把听觉艺术上升为视听艺术,用木偶剧的形式重新演绎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大胆尝试成功的改编

    《怒迁玄坛》分七场,每一场都有一个戏剧冲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对此《南游大传》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改编,它不是照搬,不是重复,而是一种再创作。

      以赵公元帅玄坛做寿让百姓送福礼为由头,一场场展开来去,把玄坛及其黑狗精、黑虎残害穷苦百姓的故事编织得严丝合缝,有声有色。剧情一波三折,构思非常巧妙。如第一场,为了让儿子丘卢能吃饱了上山砍柴,农民丘三的妻子瞒着丈夫把福礼三牲的猪舌头、鸡心割下给了儿子。给玄坛上福礼时被发现,黑狗精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对赵元帅玄坛说“他们这是咒你有嘴无舌,有口无心”。暴怒的玄坛派黑虎上南山去抓丘卢,黑虎咬断了丘卢的胳膊,玄坛又派黑狗精去拆丘家的草房……最终引起众怒,老百姓砸了“保我赤子”的匾额,把玄坛的金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最终深入了解民情的陈十四姑救活了丘卢,并上到天庭去与玄坛论理。在观音面前舌战,此时达到了这出戏的最高潮,最终陈十四姑讨回公道,观音明察秋毫,降旨把玄坛庙迁到棺材坦……在这部戏中作者加上了蓝孔雀、小山羊、梅花鹿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在木偶戏里形象突出,增加了戏剧的观赏性,少儿观众会更加喜欢。可以想见,这出戏搬上舞台的效果,加上多层次的挂幕、侧幕、中景、硬景,观众面对美丽的蓝天、白云、日落日出、仙乐悠然、阳光灿烂、彩霞满天,蓝孔雀背着陈十四姑飞向彩云缭绕的灵霄殿……,还有人兽人禽齐歌舞欢乐祥和的场面,会是多么的美丽。剧中唱词朗朗上口,有几段让人过目不忘:“天上星星多,地上好人多,河里鱼虾多,南山朋友多,人兽人禽齐歌舞,人间欢乐多。”又如最后的合唱:“天上星星多,地上好人多。除恶扬善正气多,人间欢乐多又多。”成为全剧的终曲,也点出了《怒迁玄坛》的主题。

      这出提线木偶戏的改编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基于两点,一是改编自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学《南游大传》、二是改编成木偶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适合少儿观众的木偶童话剧。

     遗憾的是,我们仅看到剧本,没能观赏到真正搬上舞台的提线木偶戏,但“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乃是戏剧成功的关键一步,我们期待着<怒迁玄坛>的成功上演。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2-25 18:18

:victory: :victory:

晓舟 发表于 2009-03-04 10:41

祝贺,很想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