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9-02-23 14:10

中国当代寓言诗的三十年

中国当代寓言诗的三十年(之一)

                                    晓栩

    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瞬间而已。两相对照,一个历史长河的瞬间如晶亮的露珠,透过光照可以放大其内涵。中国当代寓言诗被冷落!新诗坛难听其声,难见其身影。中国当代有没有寓言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当代寓言诗如何?有其艰难的生存,还是已经消亡?中国自古代流来的寓言诗的历史长河,到了当代是否断流?

            一
    我想先说说寓言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的寓言诗河,将长流不息!寓言诗的历史与寓言文学史是紧密相关的。寓言诗史包含在寓言文学史内,可是,寓言文学史对寓言诗史又不给以重视。常常是一笔带过,泯没不彰,不认真给以论述,成为缺项。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中国古代寓言诗选》。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填补空白的大事。由马达、白本松、鲍延毅几位先生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广泛发掘,精心编选了从周、秦到清末的219家的寓言诗414首。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刘征先生为其命笔制序。
    我国古代的寓言诗,有悠久的优秀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的寓言诗河,长流不息!寓言诗的历史与寓言文学史是紧密相关的。从中国古代寓言的产生来看,中国古代的寓言诗早于散文寓言。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期出现的《周易》,其卦辞、爻辞中已有了寓言诗的萌芽,如《羚羊触藩》(大壮·上六)、《窒井毁瓶》(井卦)《帝乙归妹》(归妹·上六)、《渺人之死》(履·六三)等。这种寓言诗的萌芽,比散文体寓言早出五百年之久。都是用诗体写成的,其卦、爻辞多采自民间歌谣和现实生活形象。取诸某种生活现象,通过联想、比附,具有一种言此喻彼的寓言性质。一部《诗经》是汇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年间的诗歌总集,其中有《硕鼠》(魏风)等十余首诗歌,已经是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寓言诗了。(至于《吕氏春秋.介立》所载的“龙蛇歌”,则是完整的寓言诗篇。)《楚辞》中的赋体诗,如《风赋》、《渔父》、《卜居》、《登夫子好色赋》、《橘颂》等篇,都可看作是独立的赋体寓言诗。自周、秦、汉、魏、南北朝,在民间诗歌里出现了《枯鱼过河泣》、《鸟生八九子》、《艳歌行》等设喻机警、寓意深远的许多好的乐府寓言诗。文人也创作了大量的寓言诗。如曹植、稽康、鲍照、陶潜、班婕好、刘桢、庾信等诗人都写过寓言诗,但是,也还只是断断续续的有一些诗人写的寓言诗出现而已。
    唐代是我国诗歌盛行的黄金时代,悄然形成了一个创作寓言诗的高峰,许多诗人创作寓言诗,如白居易、杜甫、韦应物、刘禹锡、元稹、陆龟蒙、皮日休、寒山、韩愈、柳宗元等成为颇富成果的佼佼者。寓言诗的创作,白居易、杜甫成为我国最富成就的诗人。他们创作的寓言诗数量多,造诣深厚,艺术成就大。运用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技巧托物言志、喻时贬政、彰善刺恶,塑造寓言诗的灵魂。以愤世忌俗的笔触赋于寓言诗以新的生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受推崇的寓言诗人。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用“寓言”作诗题的作家,他吹响了寓言诗登堂入室的号角,创作了许多篇乐府古体寓言诗。其诗理,有如白居易的《禽虫十二章·序》中说:“庄列寓言,风骚比兴,多假虫鸟以为荃蹄。故诗义始于《关睢》、《鹊巢》,道说先乎鲲鹏雕鹦之类是也。予闲居乘兴,偶作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每章可致一哂,一哂之外,亦有以自警其衰髦封执之惑焉。顷如此之作,多与故人微之,梦得共之。微之、梦得尝云:‘此乃九奏中新声,八珍中异味也。’有旨哉,有旨哉!”这说明白居易写寓言诗是与庄周的散文体寓言与《诗经》的比兴是统一的。借虫鸟设喻,既有引人发笑的幽默,也要有省人的寓意。在诗群中有寓言诗,如同在美味珍馐中有独特的奇味一样。唐朝诗人的寓言诗创作,其质与量都取得了超过前人的成果。宋元辽金时期,寓言诗的创作也取得了新的成就。诗人词家苏轼、欧阳修、杨万里、刘基、梅尧臣、高启、唐寅,徐渭、袁宏道、赵执信、赵翼等人都很出色。在宋词和元曲中,有一些作品,带有鲜明的寓言色彩。明清两代,寓言诗的创作仍然是很旺盛的。刘基的散文寓言熠熠闪光,他的寓言诗,如《猛虎行》,《射虎词》等也可称道。命意深广,构思奇诡。清代的龚自珍、黄遵宪、魏源等人,寓言诗笔辛辣嘲讽,很有独到的笔力。中国的寓言诗,经历了元明清各朝,反而不及唐宋。没有创出后来居上的实绩。虽然产生了几位寓言诗家,遗憾的是没有深远影响。寓言诗史上的各诗家,他们各以自己的闪耀发光的作品,形成了我国古代寓言诗长河的断断续续的优秀传统。应该说,中国寓言诗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寓言诗的光辉,却被先秦战国时代兴起的夹在文集中的辉煌的散文寓言、以及唐代用古文写成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散文寓言所掩盖,造成我国古代诗体寓言和散文体寓言、两种传统的不协调发展,失去了平衡,造成中国古代没有寓言诗的假象。在我国的古典诗歌领域,没有出现一个专门从事寓言诗创作的寓言诗人,没有一位创作百首以上的寓言诗作家,没有一本寓言诗集。这是很遗憾的。某些人已淡漠了中国固有的寓言诗的优良传统。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世界的古代或后来,寓言由短章辞令逐渐转入诗歌领域内,而发展成为不可遏止的寓言诗成就。从古罗马的裴杜鲁斯、法国的拉·芳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苏联的米·哈尔科夫等。贯穿了整个世界文学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中国的现代,这些寓言诗集被陆续翻译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二
    中国寓言诗的发展历史,到了共和国建立后的当代,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发展。刘饶民的《害羞草》为最先,首开记录,起到了先导作用,却仅此而已。一直延读到改革开放前,没有突出可记叙的成绩。在文化大革命的喧闹声中,与其它文学品类一样,更是了无声息,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文化大革命终于停止,拨乱反正促使人们思想大解放,诗人们从文化大革命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如开闸的水奔流汹涌向前,寓言诗人们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展开有力的翅膀,翱翔在天空。我们接续看到了如雨后春笋样创作发表了的中国当代的寓言诗,并陆续结集出版寓言诗集。才看到了中国当代寓言诗的新发展。
    刘征先生,首先打开沉寂无声局面,先是在报刊上发表寓言诗,接着于1980年出版了《海燕戒》(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春风燕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花神与雨神》(花城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刘征寓言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最后的香肠》(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了《诗画合壁》(文心出版社)。管用和于1979年出版了《小鲤鱼找珍珠》(湖北人民出版社);胡大文在1979年出版了《八哥、金鸡和小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川之  陈广斌在1979年出版了《孔雀与仙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储佩成 许润泉在1979年出版了《小白兔种菜》(贵州人民出版社);许润泉出版了《浮萍的哲学》;还有高洪波的《自夸的老鼠》,《好客的蟒蛇》,《受骗的豪猪》,《鹅鹅鹅》,1982年出版了《大象法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吃石头的鳄鱼》(人民文学出版社);香港蓝海文在1986年出版了《寓言诗一百首》(香港金陵出版社);刘猛于出版了1987年《秃尾巴耗子和神猫》(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了《猎人与狗》;马晋乾1990年出版了《喜鹊救鱼》(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张秋生出版了《蜜蜂·天狗·月亮》,《天上来的百兽王》,2003年1月出版了《森林里的红鬼和蓝鬼》(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会);储佩成1993年出版了《喜鹊的风格》(香港亚洲出版公司);赵长占1993年出版了《两只打架的狐狸》(北方妇儿出版社);李继槐1994年出版了《山海情》(南海出版公司);邝金鼻1995年出版了《动物王国里的寓言》(中国妇女出版社);徐康1996年出版了《动物寓言诗》(重庆出版社);杨啸1997年出版了《幽默寓言故事精选》(内蒙古人民出板社);宫玺1998年出版了《关于斑马的传闻》(上海教育出版社);至于说到老许,先在1997年出版了《老许寓言诗》,然后是1999年公开出版了《老许寓言(一)》(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紧接着吉林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了《老许寓言(二)》,《老许寓言(三)》,《老许寓言(四)》,《老许寓言(五)》,《老许寓言(六)》,《老许寓言(七)》等六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又在2006年出版了《老许寓言(八)》,《老许寓言(九)》,《老许寓言(十)》,《老许寓言(十一)》等四本,并修订重版了《老许寓言(一)》。吉林人民出版社又于2008年接续出版了《老许寓言(十二)》,《老许寓言(十三)》,《老许寓言(十四)》,《老许寓言(十五)》,《老许寓言(十六)》等五本。总计十六本163个印张的《老许寓言》,可谓洋洋大观。有论者说:“老许执拗地坚持进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寓言诗创作,用他极为丰富的创作实践,与中国古老的寓言诗传统浑然千载相接,这不能不说是老许颇富远见胆识的一种表现。”
       老许坚持不该受指责的敝帚自珍,老许的确是在顶着某些人的苛责,心里想着叙说不尽的寓言故事,想着表达不尽的寓意。老许倔犟地不间断地进行着寓言诗创作,脚踏实地拼搏,以悟得的诗理,用新的不同于人的寓言诗诗法。以锲而不舍的蛮劲,坚持学习并试着与中国古老的寓言诗传统接续连结。这证明老许的心怀有一个平凡的志愿,站在高台上向远方眺望。要为老许寓言诗付出终生努力。老许要追求实现:中国的寓言诗,流传于当今和后世的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需要中华民族自己的寓言诗。
    洋洋大观,煞是热闹。主要的已列出,当然也许还有遗漏。

本帖最后由 老许 于 2009-4-18 09:56 编辑 ]

老许 发表于 2009-02-23 14:12

中国当代寓言诗的三十年(之二)

中国当代寓言诗的三十年(之二)

                                    晓栩

            三
    关于中国当代寓言诗,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不说不知道,列出还尚不完全的清单,便知硕果累累。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当代寓言诗,并不是没有评论家关注。比如,对诗人刘征寓言诗的评论已有数十篇。已由李阿龄编成《论刘征》,于200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收编关于刘征寓言诗的评论,观点恰当,分析认真,评价公允。刘征寓言诗情理交至,妙趣横生。他的寓言诗婉而托讽,具有感情和哲理熔铸的诗美:用生命的爱作诗的经纬,在寻找诗美和比较中开拓。他走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泉,发展了中国寓言诗这一文学样式。更有杨四平先生的《刘征传论》,对刘征寓言诗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评价。以寓言诗为名家,以寓言诗名世的,刘征是中国古今第一人。他是中国当代寓言诗的当之无愧的开拓者。
    刘征是创作中国寓言诗的实践者,也是对中国寓言诗理论的创见者。他发表在《刘征寓言诗》的“一铃自语驼行漠”,是《刘征寓言诗》的后记。发表了对中国当代寓言诗的探讨和研究所得。他是一边创作,一边研究。研究中外的古代寓言诗,也研究中国当代的寓言诗理。他感叹于写作中国当代寓言诗的孤独。谓“一铃自语驼行漠”。其实,他不是孤独的。同行者有高洪波,马晋乾,刘猛,邝金鼻,张秋生,储佩成,杨啸等人,也还有后来者老许。但,刘征先生虽“一铃自语驼行漠”,却是在“万里寻真牛负车”。终于,“漠野铃声响不孤”,“群歌鸟哨”,“耕耘可获丰收果”。
对于后来者寓言诗人老许,评论家给予了充分关注。有多篇评论发表。已晓栩编成了《老许论》和《老许再论》,先后于2006年和2008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评论家有恰到公允的评论。
    老许的作品表现了对生活地认真观察和对艺术地准确把握。行文简洁犀利;想象奇特新颖;诗行规整,淡雅幽香;音韵铿锵,有唐诗余味,宋诗绵香。语言质朴明达,刻画细致真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显示了娴熟的功力。他创造性地实现了景致与情怀、现实与历史的和谐统一,自然而然的从多种角度、折射出为文的馨香和为人的品德及高洁的志向。他抚今思昔,没有沉缅于个人冤屈伸张后的欢欣。他勇于创新。在创作实践中,他作为中国唯一专心致力于寓言诗创作的诗人,他的创作丰富和发展了寓言诗理论观点。取得了骄人的丰硕成果,取得了宝贵的可行经验。他的作品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为中国的寓言文学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著名寓言诗编审宗鄂先生说:“诗人老许对寓言诗这一诗坛稀有品种的执著追求并倾注一生心血,是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痛切地潜行与坚守;是对人性的彰显与关怀,是对现实偏执的批判,从而闪耀出爱的光辉。”         
       著名新诗评论家杨四平论为:“老许对寓言诗情有独钟,从迷恋状态进入到写作状态,由寓言诗的单纯审美接受者转变为寓言诗的审美创造者”。“故事构架的抒情性;写作运思的单向性;抒写视角的多样性和诗歌语言的二重性”等四个方面的特色,充分地显示了老许寓言诗的艺术特质。
    著名苏轼研究专家、寓言文学理论家朱靖华教授论为:“老许执拗地坚持进行寓言诗创作,用他丰富的创作实践,与古老的寓言诗传统浑然千载相接,这不能不说是老许颇富胆识的表现。”
     著名寓言文学理论家、美学教授顾建华先生论为:“《老许寓言》具有数量庞大、形式整齐、内容广博、思想深刻、语言平实的特色,组成了蔚为壮观的寓言诗方阵,为当代中国寓言诗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寓言文学理论家、寓言文学史家陈蒲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寓言史纲》专著中,强调指出“老许专力写寓言诗,创作数量巨大,题材广泛”。寓言诗人老许,“其创作速度和数量,在中外寓言历史上,应该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中国寓言诗的发展历史上,也是有其特殊的贡献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体裁,中国诗歌作家辈出,精品如云,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寓言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之一,在世界占有突出地位。然而,传统诗歌主要偏重于抒情,而传统寓言主要是散文体式,两者没有珠联璧合。中国现当代作家,既继承传统,又吸收西方的经验,中西合璧,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寓言诗。这无论是从纯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寓言的角度看,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老许和他的寓言诗,就在其中充当了弄潮儿的角色。”
      著名古典文学教授、寓言作家黄瑞云老先生说:“老许先生的寓言,其形式都排列成方阵,其产量之丰,当今之世似无第二家,所向无敌也。”
    更有寓言文学理论专家,寓言诗人储佩成教授论为:“老许每首寓言诗的字数不算多,但都是方方正正的,成为一个一个小方阵。甚至寓言诗的题目也都是整齐划一的,翻开目录,就是一组一组方阵。从美学上讲,这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形式美,给人以纯洁、明净、威武、雄壮的美感。”还说:凭老许创造的寓言诗奇迹,他以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和文体风格,使其寓言诗的内容臻于完美,凝结成为寓言诗丰碑的靓丽“碑体”,闪耀着熠熠的光辉。凭老许对寓言诗理论的造诣,奠定了牢固的老许寓言诗丰碑的“碑基”。由于老许对寓言诗的执著追求、苦心经营。现在,终于建立起来了寓言诗苑里这一座牢固的老许寓言诗丰碑!
    是不是丰碑,似可商榷。可以说为时尚早。还须历史的时间检验,还须身后的盖棺论定。正如有评论家说:“老许坚持写了五十多年、三千五百多首,其专注精神还是令人惊叹不已的。我个人理解,老许写的多,除了他对之痴迷,此园地空旷寂寥,他想奋力地填充它,更主要的是,他充溢着一种关注社会民生的正义情怀。他把创作寓言诗当作一种事业,终生为之奋斗,努力张扬!因为老许寓言诗的高产,给他封号加冕也未尝不可,加冕什么封号更恰当,似乎可以讨论。”
寓言诗人老许自称是“游勇”,在“寓言诗海”里“扬帆”,“耕田”取得了“丰收果”的实绩,是很令人高兴的。

            四
    中国当代三十年的寓言诗发展,勿庸置疑,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是不是也存问题呢?
    其一,中国当代的寓言诗被排除在当今诗坛之外。中国当代的诗刊报,很少发表或干脆不发表寓言诗。把寓言诗人有意或无意地拒之门外。诗编辑们不看好中国当代的寓言诗。在他们眼里只看好现代抒情诗。这虽还不能说是偏见,可以说,这是短见也未尝不可。对于当代的寓言诗,诗的报刊,偶有发表,一后不再,或者干脆不发表,任其寓言诗苑荒芜。
    其二,中国当代的寓言诗人的寓言诗集的出版,成为寓言诗人头疼的问题。成为中国当代的寓言诗繁荣发展的瓶颈。这不是市场经济问题。这是人为的偏见。不能因为现代抒情诗集难销,就认为寓言诗集没有读者市场。《克雷洛夫寓言诗》一印再印,仍难买到。中国当代的寓言诗人的寓言诗集的读者市场,应该培育,应该开拓。不要因为偏见蒙蔽了眼睛。中国当代的寓言诗人的寓言诗集,多数以自费形式出版。著名的中国当代寓言诗人刘征先生的《刘征寓言诗》和《最后的香肠》,也未幸免。更有十六厚本的《老许寓言》亦无奈何如此。更不用说出版选集或精选集之难。这限制和影响了中国当代寓言诗的发展和繁荣。
    其三,中国当代寓言诗的自身质量问题。不能说每篇寓言诗都是精品,精品与粗劣之作混淆在一起。精品意识淡薄。特别是有的寓言诗人还缺乏创新意识。自费出版和自办发行都对寓言诗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即是评论家对寓言诗人的作品,评说肯定优点者多,说批评缺点不足者少。不见精品,不见获奖者。还只听说有《老许寓言(一)》,曾获海东杯全国九十年代优秀诗集评奖二等奖。
    其四,没有独立的发表园地。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吵嚷多年要建立发表园地,现在也只有“中国寓言网”和“中国寓言网论坛”而已。纸质的刊报,因经费问题,至今停留在议论上。因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是不拨经费团体。无可奈何!即是现有的《寓言童话》刊也对寓言诗不甚关注。应该说,《快乐童话故事》对寓言诗积极支持。

        晓栩   在四平市中心医院党委宣传部工作  136000     四平市铁西区中央西路72号
        电话  0434-3625296

本帖最后由 老许 于 2009-3-25 11:3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