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09-02-18 08:07

张鹤鸣儿童文学作品评论集目录

鹤鸣兄电话告之,该书已校对完,即将付印,祝贺!:victory: :handshake

《张鹤鸣儿童文学作品评论集》目录
   
张鹤鸣:春风化雨三十年(代序)

樊发稼:张鹤鸣:文苑艺林不倦的耕耘者和探索者

黄瑞云:他把全部的爱都扑在孩子身上

陈蒲清:鹤鸣九皋,求其友声——试谈张鹤鸣寓言的特点及其汉字寓言系列

张锦贻:张鹤鸣寓言的意义

叶  澍:鹤鸣寓言的创新与风格之随想

凡  夫:朝前多走几步——我读张鹤鸣寓言

安武林:寓言世界里的歌手

马长山:《海国公主》的文化意义

少  军:张鹤鸣寓言的艺术特色——《角马公主》读后

刘文起:中为洋用和推新出陈——小议张鹤鸣外国名著的改编艺术

邱国鹰:寓言创新的多方位探索——读《角马公主》  

张  益:两鬓染霜  他没有秋的萧瑟——我读文友张鹤鸣

侯建忠:张鹤鸣和他的寓言教学创作袁秀兰:高尚的人品  精彩的作品——张鹤鸣老师及作品印象

桂剑雄:边读边议——我读《角马公主》

余  途:寓言需要教育——读张鹤鸣寓言集《角马公主》感言

刘  岚:木偶剧《怒迁玄坛》的成功改编

傅志伟:寓言不是社会现实的旁观者——张鹤鸣《角马公主》的一点启示

老 许:读鹤鸣寓言的断想

肖显志:寓言创新的勇气与睿智——张鹤鸣“抗震救灾”寓言小议                                

杨福久:世事洞明皆寓言——浅谈张鹤鸣老师时事寓言的创新意义

吕金华 :学习张鹤鸣老师的四种精神

刘崇善: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读双羽培训学校学生习作有感

汤祥龙:互联网上读张鹤鸣——兼评张鹤鸣对寓言文学的贡献

汤祥龙:华夏鸣鹤——读张鹤鸣的寓言作品

汤祥龙:一个寓言作家和一座城市——再论张鹤鸣对中国寓言文学的贡献

孙今泾:流连,坐在老师车头的岁月

林  珑:“梧桐树下”的回眸——在“双羽”学校的情缘

陈  懿:回忆·感激

木楠楠:从小壁虎说起

虞赛赛:吾悟垂钓——在“双羽”助教的收获

林晓芳:回首又见,记忆依旧——在“双羽”培训的日子里

陈诗慧:那年,那车,那影子——难忘在那“双羽”翼下成长的日子

郑适宜:记忆的蒲公英

裘晓缘:冬日暖“情”

吴森森:最美的遇见——记在“双羽”学校的日子

朱叶子:光阴随想

胡  艺:回忆在“双羽”学校的点点滴滴

戴晓庆:旧日怀想——记那段在“双羽”的日子

蔡依茹:我的双羽“梦”

张茹茹:改变灰姑娘一生的魔法师

郑  瑶:大手牵小手

洪逸梦:那份牵挂那份爱

吴文妮:绽放在记忆里的茉莉花

余可人:暖色调

王  艺:时光荏苒 关爱依旧

宗介华:多产的作家   创新的勇士——张鹤鸣大型童话剧、神话剧、校园剧、故事剧选编《海国公主》序

谭旭东:不俗的艺术追求——序张鹤鸣寓言集《角马公主》

张鹤鸣:感谢寓坛同仁的宽容与厚爱(谢辞)

樊发稼:“中国寓言大市”授牌仪式暨表彰大会------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08年会暨张鹤鸣作品研讨会开幕词

郑乾有:郑乾有先生致辞

陈  模: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贺信

罗  丹:罗丹先生贺信

叶  坪:张鹤鸣作品首发式暨研讨会贺信

崔宝珏:贺2008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暨张鹤鸣作品研讨会

“中国寓言大市”建设考察报告

胡  珍:“寓言大市”背后的故事(原载《温州晚报》)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09-2-18 12:26 编辑 ]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2-18 11:46

最热烈地祝贺!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2-18 14:10

祝贺张老师!: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