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谢炳琪 发表于 2009-02-05 16:06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洪善新)

——《张鹤鸣儿童文学作品评论集》后记

  洪善新
      记得《瑞安日报》曾经举办过一次《人生五十》的同题散文征文,我先生应邀写了一篇《晚霞即将升起的时候》的短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几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文章开头这样写:“人生跨过‘知天命’五十大关,呼之欲出的正是七彩斑斓的晚霞……”全文用以下几句话结尾——

      “君不见,陨石坠落之时,尚能划一道闪亮的狐线,留一刻最后的辉煌,更何况你我之辈……在生命行将进入倒计时之前,何不多留几个耀眼的光点?”

     他没有食言,直至临近古稀之年,同龄人大多已安度晚年,而他依然在自己钟爱的园地里辛勤笔耕。
      2007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戏剧寓言选集《喉蛙公主》和寓言集《醉井》,由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张鹤鸣寓言作品研讨会”。200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大型儿童戏曲作品选《海国公主》和寓言集《角马公主》,并由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六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张鹤鸣儿童文学作品研讨会”。两年出版四部专著,共120多万字,连续两次举办了研讨会。第二次研讨会与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同时开幕,规模更大,规格更高。
      我先生说自己是“小媳妇坐花轿——靠众人抬举”,他被破格推举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随后,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研究同意新设立一个奖项——“童彤杯”张鹤鸣戏剧寓言奖。

     2008年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瑞安当地媒体接二连三为《海国公主》制作了专题。这许多鲜花和掌声勾起我的一段回忆。

     30年前,我们一家蜗居在朝西阴湿的矮房子里,那是人生最艰难的岁月,夫妻俩收入不到100元,上有老下有小(3个“公主”),外加一个保姆(抱小孩),生活的窘迫不言而喻。
     当时,虽然国家的大劫难已成过去,人们开始感觉到新春的气息,但极左思潮的阴魂未散,创作的良好大环境尚未形成。我先生在艺术探索方面,也正处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境地。有人说:“超越时代半步的是天才,超越时代一步的是疯子”。他总是不肯原地踏步,总想不断跨越,所以有时候被人当作“天才”,有时候被人当作“疯子”。他的代表作《海国公主》等一批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下创作的。当时正处在破釜沉舟的奋斗时期,孩子难以照顾,造成次女暴发型血小板减少症,后鼻腔大出血,送温州第三医院抢救,焦急地等待到凌晨1时,医生决定放弃,我们夫妻俩痛不欲生的泪水感动了亲友和医护人员,新一轮抢救又开始了,经过主持医师和亲友们的不懈努力,总算从死神手中抢回孩子的小命。孩子的病情稍稍稳定下来,我先生又不得不构思春节演出的剧目,一手给孩子输氧,一手在编写创作提纲。

     好不容易出院了,但因大量输血时感染了“乙肝病毒”,孩子再次发病,我也病倒了,我先生一边要照顾两个病号,一边熬夜写作,两只眼睛肿得像水蜜桃……

      剧本终于完成了,但却遭到种种的阻挠和磨难。一气之下,他毅然挑起团长的重担,咬咬牙,带领剧团闯出一条新路,在全国戏剧普遍滑坡的情况下,他的剧团一年演出了518场,直至演进了中南海。他长年在外漂泊,以致我最后一次月子里落下许多病症。

     就在如此无奈的困境中,他创作了一件件有影响的或者说有争议的文艺作品,并制订了一项项颇有成效的剧团规章制度。一顶顶桂冠、一个个奖杯接踵而来。连续五年被评为瑞安市、温州市劳模,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

     人们只看到鲜花和荣誉,而我却深切地感受到鲜花和荣誉背后的那一份艰辛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

     当我在编辑这本集子时,特别在整理《海国公主》的有关材料时,不禁勾起这一段回忆,诸多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夫妻俩互相支撑着,携手走过风风雨雨。从“而立”、“不惑”、“知命”……直到“古稀”,值得庆幸的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本来想为集子写个序,思之再三,还不如随手抓来他自己的那篇《春风化雨三十年》作为代序。

      这本评论集第一部分是全国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的评论文章,也包括了部分“双羽”学校学生的回忆文稿。《角马公主》中收录了他们的作品,研讨会召开时,他们还在学校上课。春节回乡,大家欢聚一堂,开心交流,然后分头写稿,现收录此书,以示纪念。

      又因为本次研讨会与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08年会同时开幕,与“寓言大市”创建暨表彰大会一并召开,所以有关材料和彩照也尽可能附在此书,作为一个完整的记录。

      2007年的“张鹤鸣寓言作品研讨会”以后,也曾编辑了一本评论集,由于时间仓促,在彩照部分竟落掉了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文起先生,留下遗憾。2008年编印的评论集我想尽可能细心些,  但恐怕也会有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集彩照由原《瑞安日报》社副总编 管陶 先生和《温州商报》社记者 鲍海春 先生摄影,封面由三女张贝易设计,一并表示感谢!

                                                                                               2009年春节

本帖最后由 冰子 于 2009-2-6 09:02 编辑 ]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9-02-05 16:07

:victory: :victory:

二秋树 发表于 2009-02-05 19:12

非常之敬佩!祝您和先生健康长寿!

筱枫 发表于 2009-02-05 20:07

令人敬佩的文坛伉俪!:victory:

邹海鹏 发表于 2009-02-05 20:14

敬佩: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2-05 20:20

夫妻俩互相支撑着,携手走过风风雨雨。从“而立”、“不惑”、“知命”……直到“古稀”,值得庆幸的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感动!
令人敬佩的文坛伉俪!愿二位老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谢谢冰子的帖子!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09-2-5 23:41 编辑 ]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2-05 20:50

张鹤鸣儿童文学作品评论集目录

张鹤鸣儿童文学作品评论集目录



张鹤鸣:春风化雨三十年(代序)……………………………………………………………

樊发稼:张鹤鸣:文苑艺林不倦的耕耘者和探索者…………………………………………

黄瑞云:他把全部的爱都扑在孩子身上………………………………………………………

陈蒲清:鹤鸣九皋,求其友声

——试谈张鹤鸣寓言的特点及其汉字寓言系列……………………………………

张锦贻:张鹤鸣寓言的意义……………………………………………………………………

叶  澍:鹤鸣寓言的创新与风格之随想………………………………………………………

凡  夫:朝前多走几步

——我读张鹤鸣寓言…………………………………………………………………

安武林:寓言世界里的歌手……………………………………………………………………

马长山:《海国公主》的文化意义……………………………………………………………

少  军:张鹤鸣寓言的艺术特色

——《角马公主》读后………………………………………………………………

刘文起:中为洋用和推新出陈

——小议张鹤鸣外国名著的改编艺术………………………………………………

邱国鹰:寓言创新的多方位探索

——读《角马公主》…………………………………………………………………  

张  益:两鬓染霜  他没有秋的萧瑟

——我读文友张鹤鸣…………………………………………………………………

侯建忠:张鹤鸣和他的寓言教学创作…………………………………………………………
袁秀兰:高尚的人品  精彩的作品

——张鹤鸣老师及作品印象…………………………………………………………

桂剑雄:边读边议

——我读《角马公主》………………………………………………………………

余  途:寓言需要教育

——读张鹤鸣寓言集《角马公主》感言……………………………………………

刘  岚:木偶剧《怒迁玄坛》的成功改编……………………………………………………

傅志伟:寓言不是社会现实的旁观者

——张鹤鸣《角马公主》的一点启示………………………………………………

老 许:读鹤鸣寓言的断想……………………………………………………………………

肖显志:寓言创新的勇气与睿智

——张鹤鸣“抗震救灾”寓言小议………………………………………………

杨福久:世事洞明皆寓言杨福久:世事洞明皆寓言

——浅谈张鹤鸣老师时事寓言的创新意义…………………………………………

吕金华 :学习张鹤鸣老师的四种精神………………………………………………………

刘崇善: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读双羽培训学校学生习作有感…………………………………………………

汤祥龙:互联网上读张鹤鸣

——兼评张鹤鸣对寓言文学的贡献…………………………………………………

汤祥龙:华夏鸣鹤

——读张鹤鸣的寓言作品……………………………………………………………

汤祥龙:一个寓言作家和一座城市

——再论张鹤鸣对中国寓言文学的贡献……………………………………………

孙今泾:流连,坐在老师车头的岁月…………………………………………………………

林  珑:“梧桐树下”的回眸

——在“双羽”学校的情缘…………………………………………………………………

陈  懿:回忆·感激…………………………………………………………………………………

木楠楠:从小壁虎说起……………………………………………………………………………

虞赛赛:吾悟垂钓

——在“双羽”助教的收获…………………………………………………………………

林晓芳:回首又见,记忆依旧   

——在“双羽”培训的日子里………………………………………………………………

陈诗慧:那年,那车,那影子

——难忘在那“双羽”翼下成长的日子…………………………………………………

郑适宜:记忆的蒲公英……………………………………………………………………………

裘晓缘:冬日暖“情”……………………………………………………………………………

吴森森:最美的遇见

——记在“双羽”学校的日子 ………………………………………………………………

朱叶子:光阴随想 ……………………………………………………………………………………

胡  艺:回忆在“双羽”学校的点点滴滴 …………………………………………………………

戴晓庆:旧日怀想

——记那段在“双羽”的日子…………………………………………………………………

蔡依茹:我的双羽“梦”……………………………………………………………………………

张茹茹:改变灰姑娘一生的魔法师…………………………………………………………………

郑  瑶:大手牵小手…………………………………………………………………………………

洪逸梦:那份牵挂那份爱…………………………………………………………………………

吴文妮:绽放在记忆里的茉莉花……………………………………………………………………

余可人:暖色调………………………………………………………………………………………

王  艺:时光荏苒 关爱依旧………………………………………………………………………

宗介华:多产的作家   创新的勇士

——张鹤鸣大型童话剧、神话剧、校园剧、故事剧选编《海国公主》序…………

谭旭东:不俗的艺术追求

——序张鹤鸣寓言集《角马公主》……………………………………………………

张鹤鸣:感谢寓坛同仁的宽容与厚爱(谢辞)…………………………………………………

樊发稼:“中国寓言大市”授牌仪式暨表彰大会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08年会暨张鹤鸣作品研讨会开幕词………………………

郑乾有:郑乾有先生致辞…………………………………………………………………………

陈  模: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贺信……………………………………………

罗  丹:罗丹先生贺信……………………………………………………………………………

叶  坪:张鹤鸣作品首发式暨研讨会贺信………………………………………………………

崔宝珏:贺2008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暨张鹤鸣作品研讨会……………………………

“中国寓言大市”建设考察报告…………………………………………………………………

胡  珍:“寓言大市”背后的故事(原载《温州晚报》)……………………………………

张鹤鸣 发表于 2009-02-05 21:01

衷心感谢论坛的朋友们!

衷心感谢论坛的朋友们!    洪善新  张鹤鸣

桂剑雄 发表于 2009-02-05 23:44

张老师辛苦了!:handshake
请冰子改一下,不感,应为不惑

谢炳琪 发表于 2009-02-06 09:04

原帖由 桂剑雄 于 2009-2-5 23:44 发表 ↶
张老师辛苦了!:handshake
请冰子改一下,不感,应为不惑

已经改过,谢谢提出!:handshake

晓舟 发表于 2009-02-06 09:21

敬佩,祝福两位老师

老许 发表于 2009-02-10 15:36

祝贺!祝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