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约稿(转贴)
您好!我是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最近我社拟出版一套《迪你思故事慧》丛书,这是一套智慧故事说理散文丛书,以原创为主。每个分册在出版时将根据该册的内容另拟一个二级书名,单独定价,一册一号,完成一本出版一本。出版若干本之后,还可以出版作者的专集。现特向您约稿,如作品被录用我们将支付稿酬,稿费标准:100元-300元/1000字。
写作要求:正文包括故事和智慧阐发两部分内容,字数千字左右。故事要短小精悍、情节集中,故事取材不限,古今中外的故事都可以,既可以是正史故事,也可以是野史杂闻;既可以是小说故事,也可以是现实故事;既可以是民间故事,也可以是神话传说;既可以是宗教故事,也可以是寓言故事;既可以是历史演义,也可以是故事新编;既可以是幽默故事,也可以是笑话故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智慧阐发这部分内容是本书价值特色之所在,文章要从故事说开去,对该故事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评鉴,要紧扣故事进行阐发,避免游离跑题,不着边际。阐发的语言要清新活泼,可读性强;内容可以征引其他材料,不必局限于本故事;见解要新颖独到,慧眼独具,确能给读者以启迪、以哲思、以智慧,使之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阐发要与故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排列顺序:故事题目;作者署名;智慧故事正文。
若有合作意向,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洽谈并签订合同。
希望各位作者请随写随发,以便及时进行编辑加工,尽快出书。
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安华里504号E座
邮编:100011
联系人:张主任
电话:010—64251931 手机:13146700129
E-mail:xdjycb@sina.com xdjycb@126.com
附样稿:
1.那就是猜疑
□陶短房
话说战国初年,魏国有个外聘的大将乐羊,带兵去打中山国,打了好久没打下来,朝廷里本来就有好多人瞅他升官太快不太顺眼,这会儿自然是谗言满天飞,什么乐羊无能啦,什么他儿子乐舒在中山做官,他里通外国故意打不下来啦,等等等等,国君魏文侯就当没听见,等乐羊凯旋,他弄了个漂亮盒子,把那些小报告往里一装,让乐羊带回家去看。这乐羊回去一瞅,感动得那叫热泪盈眶啊:国君对咱,那可不是一般地信任呢,是半点猜疑也没有啊!
您瞅这位笨不笨?还不猜疑,那就是在猜疑您呢!
当皇帝的最怕的就是大臣造反,尤其是带兵在外的大臣造反,您就是没把柄、没人打小报告,他十有八九还是会猜疑您,何况有把柄、有人打小报告呢?问题这就来了,既然猜疑,为什么不发作,为什么非但不发作,还摆出一副不猜疑的架势?
这就是政治么!您手握重兵在外,让您知道被人背后惦记着,没事儿也弄出事儿来了。猜疑的目的就跟消防队一样,是“预防为主,扑救为辅”,您没事儿那是最好的,有事儿,我搞您的黑材料,能让您知道吗?这乐羊热泪盈眶完了论功行赏,给封了个灵寿君,当了个外派干部,一直到死都没能再回首都安邑。有人问魏文侯:“乐羊那么大能耐为什么不留着看家?”他没吭气,他的亲信李克怎么解释的——乐羊连自个儿儿子的死活都不顾,这种人怎么能放心?这不放心的主儿哪里是李克,明明就是魏文侯自个儿。
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缴获了袁绍档案,找到不少自己部下的通敌材料,却一把火给烧了,意思是不猜疑,不追究,让大家安心,谁安心谁是傻子!他曹操是什么人?是疑心病重到拿斧子砍自己仆人的家伙,他会不猜疑?才怪!那会儿大局不稳,人心不定,不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不得不做个姿态罢了——什么?黑材料烧了?他不是一页页都看完了吗?
南朝齐国开国皇帝萧道成镇压了一次政变,可是有个疑似政变同伙的大将韩子高却拥兵自重,投鼠忌器不敢碰,他怎么做的?他不但不动韩子高,还给他增加兵力,送去铁块、煤炭,让他改善装备,这韩子高本来整天高度戒备,见萧道成这样大方,心说看来这老萧是没怀疑我啊,把这警惕性刚那么一放松,让老萧派几个干警(狱吏)就给逮捕法办了。明白了吧,万一您中了招,那可真是死都不明白怎么死的。
明白了这一点,您对什么送盒子、加赏赐之类的“不猜疑”,就得自个儿好好猜疑猜疑了,倒不是要您算计皇上,可如何自保那是得学好了的。
2.荒谬的偏见
□潘石屹
2005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五,中国企业家论坛在黑龙江的亚布力举行。之所以选在亚布力举行,一半是为了开会,一半是为了滑雪。参加这次会的人很多,会议的议题安排得也非常多,出场的都是企业家中的大腕。最激烈的一场论坛是大会组织的南北企业家对话——说是“对话”,其实更像是一场争辩、争吵、对决。台上台下都情绪激昂,基本上是南方人支持南方的企业家,北方人支持北方的企业家,强调的都是他们的不同,他们的差异,无一例外地把这种差异通过语言和情绪极端放大,却很少有人能够去理智地寻找和分析南北企业家共同的东西。当时我被分配到了北方企业家代表这边,给我安排的对手是南方企业家阿里巴巴的马云。我首先声明我是从西部的甘肃来的,我既不属于北方,也不属于南方,我是西部来的。当时UT斯达康的吴鹰就说:你人在北京,赚北京人的钱,就算是北方企业家了。在这种争辩中,想保持中立和超脱都是不行的。��
双方争吵得很厉害,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家要国际化,就靠你们南方人倒腾几包打火机就能国际化吗?”会场下面有一位没有抢到话筒的企业家马上高声喊道:“你们北方人从宋朝开始就欺负我们南方人。”我心想,这些都是偏见,特定的场合把这些偏见大大地放大了,这种偏见正是一切不和谐和不团结的根源。��
由此又联想到我接受过的一次采访,是上海一家报纸和上海电视台的采访。他们的话题是上海和北京的区别,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区别。我说,实际上这种区别是很小的,不要夸大这种区别,不同的上海人之间的区别甚至比上海人和北京人之间的区别还要大得多。我还列举了一系列理由和事实来说明我的观点。我看他们都大失所望,觉得我是文不对题,与他们预想的题目和内容相差很远。事实上,我们人类是相通的,同一性和整体性是我们最大的特点,一定要消除各种偏见,种族的、肤色的、教义的、国家的和物质文明程度的偏见。��
从根本上想,其实上述这些偏见,哪一个是我们生而具有的呢?都是后天各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出生、长大在某个区域,区域文化里面,有一些不好的引导。例如,做一个“骄傲的四川人”,做一个“骄傲的广东人”,等等,为什么要骄傲呢?还有前些年流行的“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山是高昂的呢?难道别人的山是低着头的吗?这些荒谬的自我意识,更因以为肩负某种“文化根据”、某种“民族精神”而咄咄逼人。这些荒谬的偏见被一些人想当然地当成自己的真知灼见,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被社会流行的东西鼓励着。��
现在有一个词叫“PK”。最初我看到“PK”这个词的时候不理解它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过“超女”的比赛,还以为“P”就是和平(Peace)的意思。但别人告诉我,“PK”是电子游戏中的一个术语叫“对决”,与和平的意思截然相反。电视台设定PK的气氛一定是争吵,毫不妥协,只要谁的观点极端,谁的语言有暴力性,谁就会得到更多的选票,得到更多的支持。媒体也跟着掀起一场又一场的PK,不同观点的交锋,对各种问题的讨论统统叫做PK,好像能把真理PK出来。其实PK的场景和氛围,就是激发斗争,各方都想着在PK中取胜,想方设法批倒对方,我想,这样的讨论其实已经违背了磋商的原则。此偏见PK彼偏见,最后成为没有意义的失败的“对话”。��
PK鼓励好斗,并把展示偏见当作娱乐,仔细想想,渊源很深。历史学家的研究证明,顺着时间倒数,越往后,人类的社会单元就越小,越分散,从国家联盟、大国家、小国家一直到最小最分散的部落。社会单元最小的时候,对其他人的偏见最深,争斗最多,人们也就最渴望勇武。好斗与勇武,相当古老了。现在大家盼望已久的和平时代来临之后,广泛的磋商也已在各区域、各民族中展开。我们应该立足于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更为深入细致地消除各种偏见。偏见,哪怕是最微小的,也可能是会毁坏玻璃的裂缝。我们手持和平的玻璃器皿,要小心啊。
本帖最后由 张培智 于 2008-12-3 20:14 编辑 ]
这个很有意思!只是征稿时间和出版时间没有交代清楚,
编辑说随时出书,不限时间,只要文章够数就可以。
智慧故事说理散文,这个现在出版市场挺看好。其实走的都是大寓言的路!!
//
这个好!:victory: :) :) :) :)
走,投稿去!:lol
这是不是一个骗局?怎么发稿后没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