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亦戈 发表于 2008-11-30 08:41
十位寓言作家作品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
--------------------------------------------------------------------------------
时间:2008-11-29 22:14:05 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本网消息 阅读33次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一书于2008年10月出版,本书收入十位寓言作家的作品:黄瑞云《陶罐和铁罐》、金江《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叶澍《“马上”小猴》、钱欣葆《鸡妈妈的新房子》、少军《水泡》、方崇智《战胜命运的孩子》、凡夫《云雀明白了》、雨雨《脚和手》、樊发稼《花猫捉老鼠》、韶华《风筝和雄鹰》。
编者在引言说,“本书所选作品应该是在这三十年里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对促进儿童文学发展起过积极推动作用的。用此标准来取舍,当然要选三十年优秀的代表性作品。而同时,也要选取一些虽然在今天看起来似乎还不很圆熟,甚至是有某种偏颇的作品,但在当时,这些作品所具有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所选的作品有可能不是这位作家的代表作或是最好作品,甚至可能是有争议的作品,但我们认为对于这三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是应该留下记忆的。”
本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担任主编,周晓、金波、樊发稼编审,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共收入100多位作家的优秀作品100多篇(每人限收一篇)。
附:寓言(十家)
目 录
金 江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韶 华 风筝和雄鹰
黄瑞云 陶罐和铁罐
樊发稼 花猫捉老鼠
方崇智 战胜命运的孩子
叶 澍 “马上”小猴
凡 夫 云雀明白了
钱欣葆 鸡妈妈的新房子
雨 雨 脚和手
少 军 水 泡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金 江
岩石长年累月地经受风侵雨蚀,裂开了一条缝。
一颗草的种子落到岩缝里来。
岩石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们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
种子说:“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嫩芽。
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地轻拂着它,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不平凡的幼芽以最慈爱的关注和哺育。
小草渐渐生长了,长得很健康、很结实。
岩石高兴地说:“孩子,不错,你是倔强的,值得我们骄傲的!”她用自己风化了的尘泥,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
一个诗人走过,看见了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不禁欣喜地吟咏道:
呵,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
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
小草谦逊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是阳光和雨露,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
(原载《童话》丛刊第1辑,新蕾出版社1980年5月版)
风筝和雄鹰
韶 华
风来了。
风筝问雄鹰:“你要到哪里去?”
雄鹰说:“我要迎着暴雨,穿过乌云,驾驶沉雷,搏击闪电。你呢?”
风筝说:“我要随风飞去,让它吹抚我那鲜艳的衣服,扇起我那美丽的尾巴,把我送到九天,让地上的人们欣赏我美丽的身影,赞叹我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舞姿。”
它们各自去了。
风暴以后,雄鹰的翅膀更加坚强了,眼光更加锐利了,翱翔于蓝天晴空。
风筝只剩下几根竹架,落在一片乱葬岗的孤树上。
——靠风上天的,都不会有好结果。
(原载《韶华人生百味寓言》,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
陶罐和铁罐
黄瑞云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世上存在,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不要吵了!”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会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它。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他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也跟着高兴得叫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陶罐和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油黑锃亮。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 儿铁罐的影子也没有——他,不知在什么年代氧化掉了。人们只发现几块锈蚀不堪的几块铁片,而且不能断定那是否就是铁罐的残余。
——用自己的优点去比人家的弱点是不应该的,人家也会有比你强的地方。
(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
花猫捉老鼠
樊发稼
有一只老鼠,挺懒,养得胖乎乎肥嘟嘟的,却一天到晚什么活儿都不干。
一次, 主人家的粮库闹起了鼠患。
主人叫花猫去捉老鼠。
花猫说:“今天我牙疼,让我休息一天,明天再去捉吧!”
第二天,主人又叫花猫去捉老鼠。
花猫说:“今天我腿酸,让我再休息一天,明天再去捉吧!”
第三天,主人再叫花猫去捉老鼠。
花猫想了想,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唉,今天我一早起来,就感到浑身乏力,还有点发烧,一准是感冒了,让我再休息一天,明天一定去捉老鼠!”
第四天,主人又叫老鼠去捉老鼠。
花猫再也想不出新的借口了,就对主人说:“我捉老鼠可以。不过咱俩得签订合同,规定我每天捉一只老鼠,你都要给我一份奖品。”
主人就和花猫签订了合同。
当天,花猫就来到粮库捉老鼠。
老鼠见到花猫,立即逃回洞里躲了起来。
花猫对着洞口喊道:“老鼠你别害怕,我不会吃掉你的。只要你和我配合,合作得好,你不但可以照样偷吃粮食,我还可以给你一点奖励。”
老鼠在洞里说:
“花猫你说话算数吗?”
“当然算数。空口无凭,我们还是按眼下的规矩签订一份合同,把我刚才讲的内容都写进合同里。这样你可以放心了吧?”
老鼠果然同意和花猫签订了合同。
这天,花猫衔了老鼠跑到主人面前,将老鼠轻轻地扔在地上。
主人很高兴,连忙从食品柜里取出一小包美国干鱼片,将给花猫。
就在主人转身从食品柜里取东西的工夫,花猫对地上装死的老鼠使了一下眼色,老鼠便悄悄溜走了。
当晚,花猫从那包干鱼片中取出一小片,奖给了老鼠。
如此,在老鼠的密切配合下,花猫每天都要在主人面前演出一场捉老鼠的戏。糊涂的主人全然没有察觉其中的猫腻,每次都按合同规定对花猫有所奖励。当然,老鼠每次也从花猫那里得到一份好处。
(原载作者寓言集《骄傲的风筝》,新蕾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战胜命运的孩子
方崇智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是,想当音乐家的孩子,忽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他俩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残忍。
这时,有位老人恰巧经过,听到了孩子们的怨恨。他走上前,先对耳聋的孩子说:“你的耳朵坏了,但眼睛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坏了,但耳朵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顿时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慢慢地,觉得耳聋反而有利,因为,他能够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改学弹琴的孩子,渐渐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更好,因为,他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
果然,耳聋的孩子,终于成了美术家;眼瞎的孩子,也终于成了音乐家。
一次, 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感慨万千,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自己。事实说明,当命运断绝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埋怨命运,而要依靠自己!”
(原载上海《少年文艺》1988年第3期)
“马上”小猴
叶 澍
“马上”是小猴的“口头禅”,时间一长,大家都管他叫“‘马上’小猴”。
“小猴,快上树给弟弟摘个桃。”——妈妈对他说。“好,马上。”——小猴顺口应了一声,而躺在草地上的身子一动不动。
这时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好从他眼前飞过,一向喜欢蝴蝶的小猴欢叫起来:“妈,快帮我逮住它!” 猴妈妈想了一下,应道:“好,马上。”——可手却没有抬。
眼看蝴蝶扑闪了两下翅膀,得意洋洋地远远飞去,小猴气得撒起娇来,在地上打滚。不知怎地他突然觉得身上一阵痛,原来压在一只刺猬身上,他急得直喊:“妈啊,快,快把刺猬赶走!” “好,马上。”——猴妈妈慢条斯理地答应,却坐着不动。
小猴“妈啊,妈啊”地叫着,眼泪直淌,猴妈妈这才起身,帮他取下刺猬。
说也奇怪,小猴的“口头禅”——“马上”,从此,再也没有听他说过。
(原载《儿童时代》1984年第3期)
云雀明白了
凡 夫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阿姨,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瞄了他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
“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啊,我明白了,”云雀眨眨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
(原载1989年1月22日《北京日报》)
鸡妈妈的新房子
钱欣葆
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鹅大哥说:“房子造得不错,如果墙上开个窗就更好了。”鸡妈妈听了,很不高兴。
夏天到了,鸡妈妈的房子里又闷又热。鸡娃娃都生病了,鸡妈妈这才想到鹅大哥的建议,她赶紧在墙上开了个窗。清新的空气进来了,屋里凉快多了,鸡娃娃的病也慢慢好了。鸡妈妈很高兴,她想,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狐狸对鸡妈妈说:“你家的窗子再开大一点儿就更好了。”
鸡妈妈听了狐狸的话,就把窗子开得大大的。
一天,鸡妈妈从外面回到家,发现少了一只鸡娃娃,她到处找也没有找到。忽然,她在窗台上发现了狐狸的脚印。鸡妈妈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上了狐狸的当。
——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好,轻信他人的话也容易上当。
(原载1986年6月30日《农村孩子报》)
脚和手
雨 雨
脚和手一直相处得不错。脚走路的时候,手就一前一后有节奏地摆动;脚跑步的时候,手的小臂部分就弯曲向上。旁边的人看了,都啧啧称赞。都说脚和手配合得很好。
可是,有一天,脚不高兴了,脚觉得这太不公平。手不过是个摆设,凭什么要与我分享荣誉?走路也好,跑步也罢,跟你手有何相干?要赞美,应该赞美我脚才对。
于是,脚很不高兴地对手说:
“喂,听着,以后我的事用不着你来‘配合’。请不要借助我的声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手想,既然这样,跟脚再解释也白搭。还是让事实去说话吧。
这天,脚又走路了。手则直愣愣地垂立在两边一动也不动。
旁边的人看到脚和手这副样子,觉得很滑稽。都围着看热闹。没有人称赞脚走路的风度。
脚感到有点纳闷。
脚又开始跑步。手仍然直愣愣地垂立在两边一动也不动。
这会儿,旁边的人突然乱作一团。脚跑到哪儿,哪儿的人就没命地躲避。
人们一边躲避还一边喊叫:“怪物来了!怪物来了!”
脚更纳闷了:怪物?哪来的什么怪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原载《儿童文学》1991年6期)
水 泡
少 军
大雨乍停。水面上还漂着串串水泡。
一个大水泡在水里漂漂悠悠地晃着。向左一晃,吞并了身旁的一个小水泡;向右一晃,又吞并了一个。它一个个地吞噬着同伴,身体也一点点地胀大着——它有点飘飘然了。
一个小水泡实在看不下去了,奉劝它说:“朋友,别太霸道。小心把自己毁了!”
“什么?你敢指责我!哈哈哈!”对小水泡的直言,大水泡感到很可笑。
然而,当大水泡腆着圆鼓鼓的肚子骄横地逼近小水泡,并想化为己有的时候,它自己却猝然不见了。
(原载上海《少年文艺》198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