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8-08-05 09:00

试弹寓言诗的荒诞性

试弹寓言诗的荒诞性
           ----《老许寓言(十四)》编后记

                                  老许

    荒诞是一种美学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古今中外的寓言诗,都习惯采用拟人法来创作,因此,寓言诗即具有了荒诞的特性了。荒诞,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其历史可追溯到两个多年前的古希腊。那时的阿里斯多芬曾用荒诞的形式表现严肃的主题。而产生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大多采用了荒诞的拟人表现形式。西方大多流行韵文式的寓言,即寓言诗。因此,寓言诗的荒诞笔法,由来已久。诗体寓言是自古罗马以后的欧洲寓言的传统。世界寓言的绝大多数寓言诗都产生在西方。如古罗马的斐都鲁斯寓言诗,法国的拉芳丹寓言诗,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诗,直到现代苏联的米•哈尔科夫寓言诗等。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其古代也有一些寓言诗。应该承认:很少。并且,中国古代尚没有准确概念的寓言诗。真正意义上的寓言诗,还是出现在中国的现当代。
     寓言诗,从寓言人物到寓言故事,都充满了荒诞的特质。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西方出现了荒诞派戏剧和荒诞派小说以及绘画。荒诞已上升为西方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与寓言及寓言诗的发展不无关系。美学范畴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运动有关系。作为审美范畴的荒诞,不仅属于古代,也属于近现代。寓言诗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荒诞由古代即开始采用,延续至今。审美范畴的荒诞,其本质是什么?是现实的不合理性与人的极力追求的合理性的矛盾冲突。寓言人物形象用拟人的口吻说话和行动,演绎寓言故事不荒诞吗?从古至今,寓言及寓言诗都在广泛使用拟人的创作方法。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创新的纪实手法写出的寓言诗,则没有荒诞的特点。
    寓言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书写着“满纸荒唐言”。现实的不合理性到处存在于阶级的社会里,古典作家乃至现当代作家,都充满克服这种不合理性的理想和信念。作家诗人广泛采用荒诞的笔法。寓言诗人虽还没形成为荒诞的诗派。但,寓言作家们用荒诞的笔法,书写着自我的创造,追求自我的超越。在创作的道路上,每一位寓言作家,都有“一把辛酸泪”。寓言作家却痴心不改。这正是“都云作者痴”。无可奈何只有自己叹息:“谁解此中味?”在荒诞的背后,寓言家们把对人生的体悟,对社会现象的一些观察和理解,编织成一些荒诞的寓言故事,寄托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给予热情褒奖式的称赞和肯定。对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进行无情的嘲讽和鞭鞑。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愚昧无知,进行苦口婆心地规劝和提醒。寓言诗人有情也无情,只看对象是谁!
    在寓言诗中,寓言诗人用具有韵味的有节奏感的精炼的诗家语,追求具有诗意诗味的诗情力量,表达寓言的理性。其载体是编织的寓言故事。可采用伊索寓言式:寓言故事加上点明题意结语。当然,也可采用先秦寓言式:寓言故事后没有点明题意结语,而是用寓言人物的解释作结局。老许寓言诗,这两种形式兼而有之。
    荒诞,在《老许寓言(十四)》集中的各篇寓言诗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开篇即说“老许寻找人生喻”。又在《寓言诗人和智者》中,进一步演绎老许的荒诞的故事。其后的各篇的智者的故事和神佛禅的寓言诗中,大多采用了荒诞信笔法。因此,在这篇编后记中,说了上面这些属于愚见的话。
感谢著名满族作家杨子忱先生在著事繁忙中抽暇作序。感谢著名诗人、书法家、编辑家孙新先生作序并题签书名。
    再次说声谢谢!

本帖最后由 老许 于 2008-9-21 15:2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