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兄来信:请关注对《妈妈回来了》的讨论
崇善兄来信:请关注对《妈妈回来了》的讨论,你的看法呢?日前,《新民晚报》报道:一篇仅107字的作文《妈妈回来了》,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这篇作文的作者为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三年级学生。据说评委认为它“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馨”,此文引起了教育界内外的关注。为此,《作文大世界》主编刘崇善致信广大作家,请就如何评价这篇作文,联系当前学生的作文实际,简短地发表意见,并拟在近期的刊物上发表讨论情况。《作文大世界》网站将在第一时间披露作家们的看法,请予关注。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 三年级 鹂思哲
(此文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
一、《作文大世界》展开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益的。冰心奖是一项有影响的奖项,得奖作文会对小学生的写作产生很大的引导作用。如发生了偏差,负面影响不可小看!
二、在发表原作时,最好不要提作者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叶澍
--------------------------------------------------------------------------------
《作文大世界》主编刘崇善先生发来一篇小学生作文《妈妈回来了》,说这篇作文获“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评委评语是:“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馨”。
我仔细阅读了这篇小学生习作。我觉得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能写出这样一篇口语色彩较浓,文句较为顺畅,抒情表意尚算简洁明晰的作文,应该是一件可喜的事。在班级乃至学校里给予一定方式的鼓励或表彰,是完全可以的。但将其置于“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的地位,似不甚妥帖、不顶恰当。
我不知道“冰心作文奖”是一个什么级别的奖项。既然冠以文学大师的名衔,又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或默许,我想肯定是类似于“全国性”的重要奖项,其对于学生作文的导向性和指导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因此,人们对于什么样的作文获此大奖表示关切,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可以明确地说,《妈妈回来了》这篇作文,我们可以称其为优秀作文,但作为“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作文,肯定是不够的。但事实是,它已经被评委们推举为一等奖。这就让人对该奖项评委对评奖标准(尺度,条件)的把握产生一种怀疑,而且,坦率地说,从上引之评委的十六字评语,更让人直接对评委本身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心生疑虑。
这十六字评语,当然是评委将《妈妈回来了》评为一等奖的理由。请广大语文教师和作文专家们仔细品读一下这十六个字的评语吧,除了过誉和夸张的成分外,你们难道不感到这个评语本身有点不伦不类、很令人发笑吗?什么叫“素面朝天”?用“素面朝天”来评论作品,是褒还是贬?什么叫“非常清馨”?虽不能说“清馨”是个生造词,但我们偶尔在古籍里遇到、现在早已淘汰不用的这个词,原是“清香”的意思,评委竟然搬出来用以赞扬一篇小学生作文,即使不说南其辕北其辙,也会令人感到“非常”地别扭的吧。
高级(权威)的奖项,必须要有高级(权威)的评委。如果评委不称职,评委班子比较弱,要做到评奖的公平、公正是很困难的。
凡我参加或者主持的评奖,如果确实没有特别优秀特别出众的作品,一等奖宁可空缺,这是我一贯坚持的。
再回到《妈妈回来了》上来。第二段写到“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意思明显逸出了文章的主旨,属于“离题”,是要“扣分”的。倘舍不得割爱,题目可改为《日记一则》之类,因为日记所述,内容可以有较宽的涵盖面。
末了,我想对《妈妈回来了》的小作者说几句:你才三年级,能写出这样一篇简短的好的作文,说明你学习是很用功的。希望你继续努力,只要多读精品佳作,多写多改,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将来你的作品就有可能获得名副其实的大奖。
2006年12月7日于北京
时间:2006-12-11 作者:张藜藜 阅读11次
--------------------------------------------------------------------------------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篇7岁小学生的百字作文征服了所有评委。
七岁小学生用一篇寥寥一百多字的短文,征服了所有评委。“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获奖作品,就这样简单而深刻地,将人心打动。
当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作文比赛接踵而至时,当作文比赛与升学挂钩从而被涂抹上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时,当从历届作文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写手自立门户、刻意标新立异、追求叛逆甚至应者云集时……不少人担心:作文比赛是不是已经背离了它的初衷?在一些所谓“作文大赛”的指引下,孩子们是不是正在一步一步远离真正的写作?
近日揭晓的首届“冰心作文奖”让人多少有些欣慰。作家阿来曾经对记者说过:“写作是为了什么?为了表达。更确切地说,是为了表达情感。”
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作品《妈妈回来了》,全文仅一百多字,作者骊思哲是个年仅七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文中写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认为,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妈妈回来了》这篇小散文却在寥寥百字中,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这一生活片段所带来的温暖和喜悦,使文章蕴涵了一份让人眼睛一亮,并且为之隐隐感动的情感张力。
分获初中组、高中组一等奖的文章《监考官》和《斯人已去犹忆影》,分别讲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考试经历和对去世的爷爷的怀念。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吴秀明说,真挚的情感和充实的内容,是《斯人已去犹忆影》折桂的主要因素,两者的互动使文章在结构上颇显灵动和自然。广州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班马点评《监考官》一文时也指出,《监考官》直捣学生的“考试”命点,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
首届“冰心作文奖”历时一年多的紧张运作,各类奖项已各归其主。一批作文新秀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溢着爱与美的文学世界。
有专家指出,作文大赛应该与时俱进。在提倡真情实感的同时,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主张富有个性的自由言说,鼓励新颖的表达方式。“但是,真情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品不被看好。”
据了解,首届“冰心作文奖”的获奖作品已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结集出版,共分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三册。
(选自《杭州日报 》)
时间:2006-12-11 作者:宗介华 阅读5次
--------------------------------------------------------------------------------
而今,孩子怕作文,却又离不开作文。怎么办?在惧怕的同时便“造”作文,因此,没有一点鲜活与真情。
《妈妈回来了》这篇作文,虽然只有107个字,却把对妈妈的思恋真实地表达出来,富有真情实感,应是难能可贵,值得鼓励。但仅此而已。因为作品尚单薄,且这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写出此类作文者并非难事。
笔者连续四年组织“新思维”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详情请登陆中国儿童文化艺术网www.wzzx.cn便可一目了然),体裁、题材、写法自选,但强调要有真情实感。参赛者覆盖22个省,人员众多,不客气地说,能写出类似作文《妈妈回来了》的二、三年级小朋友实在太多。如果我给《妈妈回来了》一文打分,最多打个二等奖,足矣!
那么,就是这样一篇值得鼓励的作文却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宝座,却令人生疑。
一则,来稿太少,矮子里边拔将军;
二则,评委对当前中小学作文不甚了解;
然而,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就这篇作文的评语来说,又可看出评委对自己的“职责”不熟悉。
我以为,评委对小作者的作品进行点评,一要准确、二要亲切,三要仔细,不可简单地写上几句拔高的话,一捧了之(而且有的用词不准)。
以冰心命名的作为一个大奖,不光在于名,更要在于实、在于严、在于精、在于本。否则,便是对名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小作者的不负责任。
我想,假如冰心老人还在世并看到《妈妈回来了》这篇作文的话,一定会笑咪咪地鼓励小作者要继续努力,而严肃地批评大赛组织者与那位评委的评语,因为评奖的不严肃与评委的不称职,实在令人失望。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
儿童作文重在引导,以前一些"八股"式作文确实让很多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自然率真"并不能成为获得一等奖的惟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