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07-08-21 16:08

智慧的选择 可贵的尝试——读张鹤鸣的寓言剧 凡 夫

智慧的选择 可贵的尝试
——读张鹤鸣的寓言剧

凡 夫

从襄樊到武汉,坐火车需要几个小时,张鹤鸣的《喉蛙公主》,我是在往返的火车上看完的。

这些年的寓言创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题材还是体裁,语言还是角色,都有很大变化和发展。比如,专以某个领域为描写对象的海洋寓言、绿色寓言,让汉字领衔主演的汉字寓言,以中华经典为内容的论语名句寓言、孟子名句寓言、庄子名句寓言、老子名句寓言,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寓言,以手机为传播工具的短信寓言,打破单一结构的多故事多主题寓言等等。寓言作者们的这些探索,不一定都很成功、很成熟。但是有一点应该充分肯定,就是这些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寓言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寓言的表现形式,增加了寓言的传播渠道,拓展了寓言的传播空间。正因为有这些探索,传统的寓言才得以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力量,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
张鹤鸣的寓言剧,是寓言体裁创新的有益尝试之一。

首先我得说,鹤鸣先生对寓言剧这个形式的选择是很智慧的。在《喉蛙公主》一书中,鹤鸣先生把自己的短剧分为寓言剧、童话剧、课本剧、校园剧四类。我揣摸,这恐怕主要是出于编书的需要。倘若以观众群和演员群来分,此书的所有作品基本上都是校园剧。如果以题材和内容来分,绝大部分剧本则属于寓言剧。纯粹的童话剧和课本剧,在书中占的分量很少。近些年,固守传统的戏剧和寓言都受到严重挑战,鹤鸣先生巧妙的把寓言和戏剧结合起来,以寓言来丰富戏剧的表现内容,以戏剧来创新寓言的表现形式,这样就产生了马加驴得骡、1十1大于2的效应,使戏剧和寓言优势互补,获得双赢,展现出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生机,从纸面走上舞台,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

鹤鸣先生的智慧,还表现在对消费主体的选择上。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得注意选准自己的消费主体。现在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和名牌产品,都是消费主体选得准、服务工作做得好的。企图让自己的产品面向所有人,把消费对象一网打尽,无所不包,往往是事与愿违,出力不讨好。鹤鸣先生把寓言剧的消费主体,锁定为中小学生,这是非常聪明的。中小学生本来就是寓言故事的主要读者群体。如今再把寓言编成剧本,把它搬上舞台,由学生自己来充当故事中的角色,这对求知欲、表现欲、创造欲都很强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暑天送冰,他们怎么会不欢迎呢?从《喉蛙公主》的附注中我们得知,鹤鸣先生的许多寓言剧,都被学校搬上舞台,得到师生们的喜爱,并且在全国和全省多次获奖,这就证明了鹤鸣先生选择的正确性。

鹤鸣先生的智慧,也表现在对作品主题的选择上。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张鹤鸣寓言剧所表现的主要内容,选择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丑恶的鞭挞。作者通过一个个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舞台形象和寓言故事,让中小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人、什么是的事是真的,美的,善的,应该提倡,应该发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是假的,丑的,美的,应该反对,应该鞭挞,应该纠正……这种形象化的舞台教化,一定会比一股的说教更加有力量,更加吸引人,更易为孩子们所接受。

鹤鸣先生的智慧,同样表现在对表演形式的选择上。艺术最怕雷同,舞台剧尤其忌讳雷同。具有多年剧团工作经验和剧本创作经验的鹤鸣先生自然深知这一点。他的寓言剧根据剧情和内容的需要,采取了多种表现形式。有的采取拟人化手法,全部由动物担任故事的主角;有的从现实主义出发,全部由人来表演;有的则采用浪漫主义的方法,让人和动物同台表演;有的学习了话剧的手法,有的化用了戏剧的程式,有的吸收了歌剧的元素,有借鉴了小品的技巧。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提高了寓言剧的艺术性,使它更加好看,耐看,而且也增强了寓言剧的生动性,使它更加有趣,有味,更易走入孩子们之中。

寓言剧创作,鹤鸣先生也许不是第一人。但是,能够像鹤鸣先生这样成规模地创作寓言剧,并且取得如此成就,恐怕目前还没有第二人。因此,鹤鸣先生的探索和实验是很有益、很可贵的、很值得肯定的。然而,既然是探索和实验,就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内容嫌得单一了点,还可更丰富些;形式嫌得单调了点,还可以更多样些;剧情嫌得平直了点,还可以更生动些,语言嫌得平淡了点,还可以更佻皮些。

祝愿鹤鸣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寓言剧来,我们期盼着。

2007年8月9日于襄阳澹宁居

鸽子树 发表于 2007-08-21 17:45

能够像鹤鸣先生这样成规模地创作寓言剧,并且取得如此成就,恐怕目前还没有第二人。——凡夫老师的定位,张鹤鸣老师是当之无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