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09:42

哪位高手帮个忙

才从网上看到的,《徽州渔翁 》被侵权很多,大都连名也不署,下面这个杂志上的,我打不开,哪位高手能打开它,帮忙看看,....:handshake


《中外管理》2008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徽州渔翁 实现自我,需要跳出自我
    <正>哲理的故事清江渔舟是徽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岸边三户渔家各有一只小舟、数只鱼鹰。商界旅游团前去参观。导游介绍: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惨,鱼鹰都
【分类号】:C93
【DOI】:CNKI:SUN:ZHGN.0.2008-04-028
【正文快照】:
  哲理的故.清江渔舟是徽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岸边三户渔家各有一只小舟、数只鱼鹰。商界旅游团前去参观。导游介绍: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体,鱼鹰都死了,只能停业。商界来客细问原由,导游说:原因就出于扎在鱼鹰脖子上的细铁丝上。亏本的那家的圈抽得过松过大,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df4f9b93697b12c0106f4381132ba1d10208d08439e4732a305321a3e52878564291d27d141cb20c19afe73605665f79ec8cc8ff1b80e4852858d97b29035cc01a438d4eb2ba3e51b746cd1cbaf10ee7cc9848e6d2d2d1dd5e51cc51057097f0fc00464b&p=8539d616d9c75db908e2957c5b4d&user=baidu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09:47

网上更是,作者名竟是别人了,哈

:(
--作者:食尚云南
--发贴时间:2006-11-27 20:21:16.0
      清江渔舟是徽州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岸边三户渔家各有一只小舟、数只鱼鹰。商界旅游团前去参观。
     导游介绍,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惨,鱼鹰都死了,只能停业。
     商界来客细问原由,导游说:原因就出于扎在鱼鹰脖子上的细铁丝上,致富的渔翁给鱼鹰捆的铁丝圈不紧不松,不大不小,鱼鹰小鱼吞下,大鱼吐出;亏本的那家的圈捆得过松过大,本可卖钱的鱼也让鱼鹰私吞了;而最惨的渔家自以为精明,把鱼鹰的脖子扎得又紧又小,结果事与愿违,饿死鱼鹰,血本无归!
     商界人士听罢,感叹不已:到底是徽商故乡,处处可闻商道。   
--正文:      清江渔舟是徽州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岸边三户渔家各有一只小舟、数只鱼鹰。商界旅游团前去参观。
     导游介绍,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惨,鱼鹰都死了,只能停业。
     商界来客细问原由,导游说:原因就出于扎在鱼鹰脖子上的细铁丝上,致富的渔翁给鱼鹰捆的铁丝圈不紧不松,不大不小,鱼鹰小鱼吞下,大鱼吐出;亏本的那家的圈捆得过松过大,本可卖钱的鱼也让鱼鹰私吞了;而最惨的渔家自以为精明,把鱼鹰的脖子扎得又紧又小,结果事与愿违,饿死鱼鹰,血本无归!
     商界人士听罢,感叹不已:到底是徽商故乡,处处可闻商道。  

--------------------------------------------------------------------------------
1楼
--作者:焉雪
--发贴时间:2007-02-06 14:25:49.0
有意思的故事,第一次听说

--正文:有意思的故事,第一次听说


--------------------------------------------------------------------------------
2楼
--作者:lily
--发贴时间:2007-02-18 20:00:20.0
感想:企业用人之道与渔翁养鱼鹰的道理有很多相通之处!
管理者用人,既要有严格的章程与规定束缚员工行为,同时也要给员工以宽松的环境、宽松的政策施展个人的本事,达到上下一心,共同创新、从而致富的目的。
难就难在对这二方面的和谐统一上。
--正文: 感想:企业用人之道与渔翁养鱼鹰的道理有很多相通之处!
管理者用人,既要有严格的章程与规定束缚员工行为,同时也要给员工以宽松的环境、宽松的政策施展个人的本事,达到上下一心,共同创新、从而致富的目的。
难就难在对这二方面的和谐统一上。

--------------------------------------------------------------------------------
3楼
--作者:030142122
--发贴时间:2007-03-10 21:35:16.0
家乡的人文
--正文:家乡的人文

--------------------------------------------------------------------------------
4楼
--作者:中国民航网
--发贴时间:2007-03-19 18:31:26.0
有意思,
--正文:有意思,

--------------------------------------------------------------------------------
5楼
--作者:g17
--发贴时间:2007-04-02 09:28:51.0
航空公司与代理的关系啊·!
--正文:航空公司与代理的关系啊·!

--------------------------------------------------------------------------------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10:04

哈,往下搜索竟发现一本书,肯定好些朋友的东西在里面

十万个好故事.第1卷
定价: ¥22.80元  金桥价: ¥21.66元  节省: ¥1.14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8-04-01   
出版社:  未来出版社
作者:  秉礼
ISBN:  9787541736056
版次:  1
开本:  16
页数:  312

故事是最古老的,也最有影响力的的工具!它们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生命力、影响力和创造力,在不断影响、激励、鼓舞、启迪着人们。多读故事,将令我们终生受益。每天至少读一个好故事 ——这是阅读故事的最佳方法。因为累积故事便是积累智慧,收藏故事便是收藏智慧。

《十万个好故事》就是十万个故事实例,它们能最广泛、最深刻地说服、激励和启发读者,将成为你改变与同事、上司、员工、顾客、家人、朋友、师生……甚至敌手关系的灵感源泉,让每一个你正在体验的故事——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成为多年后你将乐于诉说的成功故事。
《十万个好故事》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故事合集。每个故事既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更是由众多读者推荐的,甚至的成百上千位读者联合推荐的,因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些故事实用性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尤其对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相信,这些打动、改变、启迪过他们的故事,也必将作用于更多的读者。  

目录: 第一辑 情暖人间
圣诞夜的阴谋
相遇之前
绿鹦鹉
不舍得留下你一个人
内补丁
天堂里没有垃圾
歌声里的年轮
爱,和时间赛跑
阿妹的爱情
200米外的支撑
凝视
天使说,有奇迹发生
发现爱
临刑前的情愫
像栀子花那样芬芳
父亲的舞蹈
山居岁月
因为,山在那里
宝贝纽扣
永远在你身边
绿地
那个弹吉他的缺指少年
这双手虽然小
尘封的信件
梦断雅典
骆驼哭泣为哪般
诗与花的生活
真相
第二辑 心灵处方
和物质做好朋友
习气
痴情旧坛
惶恐
会走路的梦
不会伤风的神童
苍耳
不能够恨你
花落的声音
正确地表达爱
卖笑者
感觉
尊严
原谅
自救之道
男孩本色
笃定
在沙发的怀里
爱并非理所当然
看着亲人的脸

外人看不透的风景
49床
审美残酷
想念
第三辑 珍爱生命
因为时间是不会停滞的
一双棉鞋
一句话
消失的旋转木马
你拿十年做什么
葬礼教育
生命
胸像
月光
最贵重的是生命
六百一十三条教规
武当山上的独腿劳工
长波浪头发的女人
终点站
天空真蓝
活着
希望永存
三十元的秘密
灵前的忏悔
生命之境
那些狗的命运
清炒人生
肉身
猴子
双脚的见证
皮影王
中毒的一生
阳台
旗?厨帘?玉布?
第四辑 成功之路
手机放在咖啡店里卖
当年,我曾命悬一线
手表和草帽
自律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相忘于汀湖
百年誓约
徽州渔翁(叶澍作品---备个案)
会玩才会成功
信念的支点
输一时,赢一生
胜负与爱相比
一名记者的人生奇迹
人生总得“爆发”一回
“智者”无惧

他所到之处,尽是玫瑰
三岁看老,总统们的大学
美国大学生必做的二十件事
“蜘蛛人”爬在生命线上
不抛弃,不放弃
人不轻狂枉少年
我就是一块银矿石
汤唯:蜕变的精灵
在恐惧中成人
用心去舞蹈
一份独特的简历
没有人替你买单
约翰逊投其所好
出奇制胜与引人人胜
第五辑 处事之道
我眼中的“和”
丰富的印象
影子
众猴行必有我“私”
“慎终追远”式的温暖
杀生
窄门里的父亲
雨伞下
绕灵记
长大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
把自己当看客
不复顾惜
重拾画笔
远去的噩梦
门房师傅
生命的“内不化”
屠马
人生有三重境界
老伴
明处的诱惑
藕断丝连
记住什么,忘掉什么
豆秧
命与天命
养金鱼的辩证法
第六辑 阳光心态
对手的灯光
人性的触摸
卑微并崇高着
休戚相关
指路
生命的华衣
最后一个玩笑
走过中日心墙
食物银行

的哥
种爱
无畏的腿
拔掉那颗蛀牙
从点滴小事看“日本精神”
思考和感激
手心里的字
狐狸的窗户
耳证人
老人与鸥
做人,就要有责任感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微笑天使
查韦斯的半小时
知己知彼
庄子的葬礼
温暖
有一种“清洁”
陋室王侯
第七辑 另类思考
不敢照镜子的狗
找一个够强的对手
强大的假想敌
酿酒
盐碱地里的羊
送你一只左鞋
24美元买纽约
能的经验
强大的秘密
羊倌的智慧
若杉裁判长
冒险转移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陈美丽的困惑
狮子和标签
批评的力量
自然之美
可怕的习惯
向善的本能
表演自己的失败
白的?黑的?
幻灭
画脸
与死神约会

一只鸟与一个人
猴子人
陈忠实后悔留情面
时间的力量
第八辑 万象新知

玲珑小国
众人的诱惑
一个人的小镇
生气为什么要喊?
修复者和造伪者的区别
更吸引人的
美洲海豹
击鼓骂曹的反思
人生规划从什么时候开始
贵人
古怪的“世界纪录”
桥墩应该有多粗
死得妥帖
埋在地下的“人生哲理”
有方向的爱情
等待“入狱”
开山劈地博物馆
孤本
朱熹撤广告
天下互生
:(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10:16

另类解读,这我倒没想到

企业管理与家庭经营(1)——徽州渔翁:loveliness:
作者:成日

俗语说的好: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有时细细琢磨,其实经营两人家庭和管理上万人大企业一样,想要平稳安全、有条不紊的运行,确实有些相通的理念和方法。那么企业管理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呢?第一个小故事——徽州渔翁。
清江边有三户渔家,同以鱼鹰捕鱼为生。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惨,鱼鹰都死了,只能停业。其中的奥妙就在鱼鹰脖子上捆的细铁丝上:致富的渔翁给鱼鹰捆的铁丝圈不紧不松,不大不小,鱼鹰小鱼吞下,大鱼吐出;亏本的那家的圈捆得过松过大,本可卖钱的鱼也让鱼鹰私吞了;而最惨的渔家自以为精明,把鱼鹰的脖子扎得又紧又小,结果事与愿违,饿死鱼鹰,血本无归!
日常生活中,家庭双方关系就像两个齿轮一样,不能过于密合,加速磨损,也不能太大间隙,无法转动。如欲相处和谐融洽,必须学会抓大放小,张弛有道。道理简单,一点就透,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愿与非子在日后慢慢磨合,慢慢体味。

评论人:非子的简单生活 评论日期:2006-12-19 9:02
       WO认真想了想,觉得WO比较适合演渔家,你比较适合演鱼鹰。
放心,WO会让你不紧不松,让WO发财致富滴。嘿嘿……

评论人:成日

       嘿嘿,我觉得我们都扮演了渔翁和渔鹰的双重角色,当然,不仅是指经济方面。
渔翁和渔鹰更多的是种利益上的组合,维系我们的纽带却是真挚的感情。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10:19

又是个新作者。。

管理寓言:徽州渔翁:(
作者:紫棠

  清江渔舟是徽州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岸边三户渔家各有一只小舟、数只鱼鹰。商界旅游团前去参观。

  导游介绍,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惨,鱼鹰都死了,只能停业。

  商界来客细问原由,导游说:"原因就出于扎在鱼鹰脖子上的细铁丝上,致富的渔翁给鱼鹰捆的铁丝圈不紧不松,不大不小,鱼鹰小鱼吞下,大鱼吐出;亏本的那家的圈捆得过松过大,本可卖钱的鱼也让鱼鹰私吞了;而最惨的渔家自以为精明,把鱼鹰的脖子扎得又紧又小,结果事与愿违,饿死鱼鹰,血本无归!"

  商界人士听罢,感叹不已:"到底是徽商故乡,处处可闻商道。"

  寓言点评:

  看来用铁丝圈捆鱼鹰的脖子也是门学问,捆的太紧,把鱼鹰勒死了,就无法捕鱼了;捆的太松,大鱼,小鱼全都被鱼鹰吃掉了,渔翁什么都没得着;只有捆得不松不紧,才能有双赢的结果,这其中就要讲究个"度".

  管理启示: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元素,如果把企业比做小船,那么,员工就是载舟之水。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工,是领导者的一门必修课。激励不当有以下两种:

  1、激励不足

  现在流行一种"企业抠文化"的说法,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以低薪招收雇员,福利待遇,在这里一切免谈,可想而知,员工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儿,没有激励,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工作时学习充电,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跳槽,另投明主。员工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企业也就失去了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这样的企业,表面上看,是节约了不少的成本,可是创造的价值清算了吗?做企业,目的是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千方百计的克扣员工的劳动所得,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把创造财富的员工都"饿死了",这样的企业是不会基业长青的。罗伯特。博施说过一句话:"我不是因为钱多而支付高工资,而是因为支付高工资而有许多钱。"这句话道出了员工激励的真谛。

  2、激励过度

  如果企业一味的高薪揽人,也是一种激励不当的表现。员工的薪筹一旦超过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久而久之,就会使企业的效益产生负增长,造成"坐吃山空"的局面。而且,给员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高薪,会增长员工的骄奢心理,从而过高的估计自己,形成不服从领导的指挥,唯我独尊的思想,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激励员工是一门学问,激励不到位不可以,激励过度也不行,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度".首先要做到完全了解你的下属的能力,分层次激励。其次要了解你的下属的需求,合理的支持,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同意。最后,讲求激励的实效。激励,不光是金钱方面,还包括褒奖、认同、放权等多种方式。只要效果好,哪种激励方式都是可行的。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10:22

这里倒署名了。。。

中学语文社区 &raquo; 专题速递 &raquo; 考场上常用到的时鲜哲理美文小故事50篇
查看完整版本: 考场上常用到的时鲜哲理美文小故事50篇

考场上常用到的时鲜哲理美文小故事50篇:)
徽州渔翁
叶 澍

  清江渔舟是徽州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岸边三户渔家各有一只小舟、数只鱼鹰。
  商界旅游团前去参观。导游介绍,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惨,鱼鹰都死了,只能停业。
  商界来客细问原由,导游说:“原因就出于扎在鱼鹰脖子上的细铁丝上,致富的渔翁给鱼鹰捆的铁丝圈不紧不松,不大不小,鱼鹰小鱼吞下,大鱼吐出;亏本的那家的圈捆得过松过大,本可卖钱的鱼也让鱼鹰私吞了;而最惨的渔家自以为精明,把鱼鹰的脖子扎得又紧又小,结果事与愿违,饿死鱼鹰,血本无归!”
  商界人士听罢,感叹不已:“到底是徽商故乡,处处可闻商道。”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12:30

呵呵 ,看来寓言不仅能进语文试题,这个不知是什么考试

考试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来说,人际关系技能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
2.多血质是四种气质中最好的一种。
3.冲突对组织发展极为有害,应该尽量消灭。
4.不同个性的人合作,有利于协调群体的人际关系。
5.连续强化容易导致过早的满足感,而强化物一旦消失,行为就会迅速衰减。
6.晕轮效应是指在感知他人时,将自己的特点归属于他人身上的倾向。
7.如果个体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
8.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这三种成分是高度一致的。
9.“受挫——回归”思想是马斯洛提出的。
10.高成就需要者一般喜欢适度风险,而不喜欢高风险。

二、问答题
1.简述管理方格理论。
答:管理方格理论(Management Grid Theory)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 Jane S•Mouton)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的。这种理论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靠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相信人。为避免趋于极端,克服以往各种领导方式理论中的“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他们指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为此,他们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
问题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全图总共8l个小方格,分别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结合的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图中,1 .l定向表示贫乏的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很小;9.l定向表示任务管理,重点抓生产任务,不大注意人的因素;1.9定向表示所谓俱乐部式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企业充满轻松友好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5.5定向表示中间式或不上不下式管理,既不偏重于关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完成任务不突出;9.9定向表示理想型管理,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关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示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除了那些基本的定向外,还可以找出一些组合。比如,5.1方格表示准生产中心型管理,比较关心生产,不大关心人;1.5方格表示准人中心型管理,比较关心人,不大关心生产;9.5 方格表示以生产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抓生产,也比较关心人;5.9方格表示以人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也比较关心生产。还有,如果一个管理人员与其部属关系会有9.l定向和1.9体谅,就是家长作风;当一个管理人员以9. 1定向方式追赶生产,而在这样做的时候激起了怨恨和反抗时,又到了1.9定向,这就是大弧度钟摆;还有平衡方法。双帽方法、统计的5.5 方法等。〔祭晨撕湍偃衔?.9管理方式表明,在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他们通过有情报根据的自由选择、积极参与、相互信任、开放的沟通、目标和目的、冲突的解决办法、个人责任、评论、工作活动等9个方面的比较,认为9.9定向方式最有利于企业的绩效。所以,企业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9.9理想型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这两位作者还根据自己从事组织开发的经验,总结出向9.9管理方式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培训:
  阶段1:组织的每个人都卷入方格学习,并用它来评价自己的管理风格。
  阶段2:进行班组建设,以健全的协作文化取代陈旧的传统、先例和过去的实践,建立优秀的目 标,增强个人在职位行为中的客观性等。
  阶段3:群体间关系的开发,利用一种系统性的构架来分析群体间的协调问题恰当地利用好群体间的对抗以从中发现组织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利用这种有控制的对抗和识别为建立一体化所必须解决的症结问题,为使各单元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改善作下一次实施计划。
  阶段4:设计理想的战略组织模型,要明确确定最低限度的和最优化的公司财务目标,在公司未来要进行的经营活动、要打入的市场范围和特征、要怎样创造一个能够具有协力效果的组织结构、决策基本政策和开发的目标等方面有明确的描述,以此作为公司的基本纲领,作为日常运作的基础。
  阶段5:贯彻开发。研究现有组织,找出目前营运方法与按理想战略模型的差距,明确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设计出如何改进的目标模式,在向理想模型转变的同时使企业 正常运转。布莱克和莫顿认为,通过这样的努力,就可以使企业逐步改进现有管理模式中的缺点,逐步进步到9.9的管理定向模式上。
  管理方格理论在美国和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受到一些管理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管理方格》一书对美国经理阶层及管理学界有较大影响,出版后长期畅销,印数接近100万册。该书于1978年修订再版,改名为《新管理方格》。《新管理方格》在我国有中译本,孔令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6年出版,是“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中的一种。

2.什么是情商?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情商是指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能力,以及对情绪进行的思考能力。
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一、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二、思绪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三、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四、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能力。

3.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自我实现人”假说。“自我实现人”是指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自己才得到最大的满足。
“自我实现人”假说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人并非生来是懒惰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②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但愿意而且主动工作。
③人有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职工的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没有矛盾,只要管理适当,人们会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④人并非必然会对组织目标产生抵触和采取消极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压力造成的。
⑤人对自己所参与的工作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⑥大多数人都有组织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智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介绍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因此,双因素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

5.群体决策有何优缺点?
答:群体决策的优点: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克服偏见,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决策在确定目标时,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优于个人决策。
(2)群体决策可提供更多的备择方案。
(3)群体决策对活动结果的评估更为客观。
    群体决策的缺点:
(1)风险转移现象;
(2)群体思维;
(3)较少选择性;
(4)对偏爱的选择没有再检验;
(5)对淘汰的选择没有再检验;
(6)否决专家意见;
(7)对新信息存有偏见;
(8)没有权宜之计。

三、论述题:) :loveliness:
1. 清江渔舟是徽州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岸边三户渔家各有一只小舟、数只鱼鹰。商界旅游团前去参观。
  导游介绍,这三家中一家致富;一家亏损;另一家最惨,鱼鹰都死了,只能停业。
    商界来客细问原由,导游说:“原因就出于扎在鱼鹰脖子上的细铁丝上,致富的渔翁给鱼鹰捆的铁丝圈不紧不松,不大不小,鱼鹰小鱼吞下,大鱼吐出;亏本的那家的圈捆得过松过大,本可卖钱的鱼也让鱼鹰私吞了;而最惨的渔家自以为精明,把鱼鹰的脖子扎得又紧又小,结果事与愿违,饿死鱼鹰,血本无归!”
    商界人士听罢,感叹不已:“到底是徽商故乡,处处可闻商道。”
-------谈谈你的感想。
2.“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获得胜利的秘密何在?
3.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12:48

可恶,改头换面的东西,居然扬子晚报等还转载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抄他了,唉....:(

内蒙古新闻网 2007-04-29 09:25   
    鱼鹰捕鱼的启示

  鱼鹰捕鱼是古代的一种捕鱼方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话说古时有三户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人家。

  鱼鹰的喉咙下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鹰把鱼直接吞进胃里,渔民们通常把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第一个渔民大大咧咧,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很松。结果,无论大鱼小鱼都被鱼鹰私吞了。第二个渔民精于计算,水草扎得很紧,大鱼小鱼颗粒归仓,但没多久,鱼鹰因为吃不饱而饿死了。第三个渔民把水草扎得不松不紧,鱼鹰抓到小鱼,可直接吞下,抓到大鱼,想吞也吞不下去,只好吐出。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自然也就越来越富。

  天下万物皆有度。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广大的彩民同样有启示作用,彩民朋友在平时玩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在时间投入、精力投入、经济投入上,都要掌握好度,在经济的投入上要量力而行,在时间的投入上不要让玩彩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中大奖不要抱有太高的奢望。本着一份希望与公益的心态来面对彩票,彩民才能真正在玩彩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快乐.

  作者:亚华   编辑:涛娅      

玩彩贵在把握“度”

体萱 子明
  
    用鱼鹰捕鱼是一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个风光秀美的岸边,住着三户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人家。
  鱼鹰的喉咙下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直接进到鱼鹰的胃里,渔民通常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水草扎上。第一个渔民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无论大鱼小鱼都被鱼鹰私吞了。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水草扎得严严实实,大鱼小鱼颗粒归仓,但没多久,鱼鹰因为吃不饱而饿死了。第三个渔民把水草扎得不松不紧,鱼鹰抓到小鱼直接吞下,抓到大鱼想吞也吞不下,只好吐出,成为渔民换钱的资本。结果,他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自然也就越来越富。天下万物皆有其度。这个故事对广大彩民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平时玩彩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还有经济的投入上,都要掌握好度。在经济投入上量力而行,在时间投入上不要让玩彩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在精力投入上,不要对中奖抱有太高的奢望,要本着一份游戏的心态来面对彩票。总之,只有把握好“度”,才能真正在玩彩过程中收获更多快乐。

  体萱 子明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2 13:06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鬼太凶了....

天啊,李鬼太可怕,把他改头换面的东西,发了多少报刊啊!幸好我的博上发了声明,标出的时间可以为证,要不就说不清了,看来以后没发表的东西,不能发上网!!:L :(

关于《徽州渔翁》
2005-12-3 星期六(Saturday) 晴
---------寓言城

鸽子树 发表于 2008-07-12 15:39

考场上常用到的时鲜哲理美文小故事50篇
能成为50篇之一,真是十分难得呀!

可惜前面的内容我也打不开,看不到。

筱枫 发表于 2008-07-12 19:30

//

寓言这种文体太短小,被偷了都不容易发现。:(

海星 发表于 2008-07-14 16:32

抄袭的贼太多了.:L

谢炳琪 发表于 2008-07-15 07:36

有人偷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因为贼总是要偷宝贵的--------

从这一点来说,我在此恭喜原作者了!
你们生产的是好作品!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7-15 08:00

改头换面的东西,居然转了又转!

冰子:喜不起来啊,你看看下面这个,无喜有气!:(

三个渔民的启示
(2006年4月红版《知音文摘》 韩 宇)

用鱼鹰捕鱼是一种最古老的捕鱼方法,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一个风光旖旎的岸边,就住着这么三户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人家。他们每家都有一只小渔舟,养着数十只鱼鹰,每天早出晚归,捕鱼卖钱。

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直接进到鱼鹰的胃里,渔民通常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

第一个渔民大大咧咧,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无论大鱼小鱼,几乎都被贪吃的鱼鹰给私吞了,能从鱼鹰嘴里抢下来的鱼少得可怜。捕不到鱼,自然卖不到钱。所以,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是一只舟,数十只鱼鹰,贫穷依旧。

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一开始还好,无论大鱼小鱼,几乎全都颗粒归仓。但没多久,鱼鹰因为吃不饱,先后都饿死了。最后,他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渔舟,比第一个渔民还凄惨。

只有第三个渔民,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不紧也不松。鱼鹰抓到小鱼,可以直接吞下,当作自己果腹的美餐;鱼鹰抓到大鱼,想吞也吞不下去,只好吐出,成为渔民换钱的资本。结果,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上去,自然也就越来越富了。

天下万物皆有其度。第三个渔民之所以能够致富,就在于他把握好了一个度。度的这边是克制,那边便是放纵;度的这边是知足,那边便是贪婪……度是不卑不亢,度是不即不离。度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摘自《潇湘晨报》2006年1月15日)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08-7-15 08:0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