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寓言(四)》编后赘语
《老许寓言(四)》编后赘语编完了这本《老许寓言(四)》,还不能长舒一口气。还有那么多寓言诗存储在我的电脑里。还需要编辑成集出版。只好和缓地舒气,还要坚持编下去。我于2003年,在各地报刊上公开发表了60篇老许寓言诗。今年,稍有长进,公开发表了72篇。有几位要好的朋友劝我:何必这样跟自己过不去?定指标干什么?你要搞大跃进呵!真是不可理喻!我在编《给孩子留下什么》时,在自序里说:“‘老许不老’。那是朋友的祝愿。如今,老许已老,向古来稀奔去,身己染病,余日苦少,要向拚命三郎学了。谁知何时被阎王爷叫去?这样说并非悲观。看那些已活到八十、九十,甚至近百岁的作家诗人,我自知是很难望尘的,也不敢想,只好一天天坚持着活下去,要为寓言诗拼着命干了。如今,得到一些编辑的认可,每年能发表几十篇寓言诗,应该说是很不错了,怎还不知足?对我,却实在是不如人意。我已发表了九百多篇寓言诗,我在电脑中储存的还有一千多篇寓言诗,在我有生之年,是否都可发表出来?这实在让我忧虑!为此,常常苦恼得不能自己。自费出书的确是个流行的办法,如何发行?自愧毫无能力。看那些人自费出书后的尴尬无奈,我退缩了。”
编好打印出的书稿有十多本,已挂号寄给出版社,至今渺无消息。电话摧问,只是客气地回答:在研究。我很欣赏你的书稿。我在努力争取!可见,这位责编也在为难,又不愿放弃!只是苦了我了。等待,不能说是无所谓!只好另辟蹊径。朋友看我为难,主动提出帮助:联系不收费用的书号,只收印刷费用。我没有拉赞助的公关能力,也没有那可羡慕的关系网。我只好求亲告友,张口借贷,筹集这印刷费。每本书需要万元之巨。这对我,只靠每月退休工资生活的老者,艰难了!我这是在无可奈何地叫苦。可惜,那些伸手索要我书的朋友,只想免费索要,并不想掏钱,甚至还说,发表了那么多,每月稿费收入一定不少,何必在这里苦穷?可惜,有些报刊,根本不付分文。我坚持,对那些要作者付钱才发稿的报刊,我是说:《不!》的。有些报刊发了你的诗稿,却不愿支付稿酬,奈何?发你的诗稿,已给足了你的面子。更有甚者,编者变着法儿让你买书或订刊,或者给你支付的稿费,低到每行诗只有壹角捌分,可怜!这也只能说比不给分文的强一点。
这样说并非牢骚;又有不吐不快的压抑。不愿写成杂文,却也写出寓言诗,其中有句:“征稿邀编函寄到,雅兴顿失生气愤。声明免费说词俏,惹人腥臊味难闻。实际掏包点币钞,只为赚钱才殷勤。你挂羊头施客套,辞书典录收热忱。他悬狐尾显风骚,奖证杯牌寄上门。绝招使净争寻找,搅乱文坛谁痛心?”
再说这本《老许寓言(四)》,原本在三年前已经编成了;现在的是重新编成的。友人占学兄为之写了序。难为他了。他现已因酒而生病,实在令人很惋惜。他每饮酒后必有诗。李占学先生就是“一生两大爱好:酒与诗”。杂文家孙广深先生如是说。“于是,诗中有酒味;时而醇香扑鼻,时而提神醒脑。”特别是在退休后,这酒成了他的摧促生产诗的灵药,也成了摧他生病的毒药。如今,在家调养,生活能自理,大恼能思考,却没有心思抒情了。再也不敢沾滴酒了。
可见,古往今来,诗与酒结缘很深。
这本诗集中,有过半的诗公开在报刊上发表过。其余的过去虽未发表过,现在编在这书中,算是第一次发表吧。没经手报刊编辑地编辑,恐有漏网的瑕疵,也未可知。盼有识的读者能指正出来。
我虽有诗“《自勉》:英年受冤苦无边,晚景吟诗数两千。老许寓言谁愿品?新声旧韵我谋篇。余生贡献余生热,今世应留今世贤。若问平日何所事,书斋著述可经年。”我还自勉有诗:“屈指生年六二春,作家入会作诗人。路遥可证痴心志,时久才知创业辛。苦写寓言诗句苦,遴思譬喻论点遴。躬耕纸透诗文美,更喜人识肝胆真。”这是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满族寓言诗人会员以后吟写的。
对于寓言诗,我已有断想在前,也说过《关于寓言诗的话》。因此,我还要说我对寓言诗的历来主张:没有故事的寓言诗是伪品。不是咏物诗,就是哲理诗;不是抒情诗,就是故弄玄虚的现代诗;或者是先锋诗。寓言诗必须要有故事作载体,将寓意藏在故事中。没有故事的寓言诗,是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因此,寓言诗属于叙事诗一类。这是写诗或读诗的人们所共知的。
寓言诗可长可短;故事可以完整也可是片断;也可以是故事的一瞬间。情节可以简单,却不可以没有。寓言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有联系而构成情节。情节是寓言故事必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情节构成主要有矛盾和因果两种表现形态。生活要件直接作为情节的构成因素;以生活为媒介产生的类比、联想作为寓言故事情节的构成因素;从生活中归纳出辨证的哲理,再给哲理穿上寓言形象的外衣。寓言故事情节,要具有现实的或历史的真实性。这种文学样式要求:必须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要敢于大胆的超越生活和干予生活;在寓言故事中要体现作家的真情;要有一点真知灼见;要写出的寓言故事,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着的,或可能发生的。寓言故事情节,具有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特殊性。寓言故事的情节,不管在散文体寓言还是寓言诗中,都可能是单纯的、简单的、片断的,具有简洁性、偶然性、奇妙性、单纯性等特点。故事情节,最后总要推向极端而终结。优秀的寓言诗的故事情节,应该是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 ,在阅读时,使读者的鉴赏思维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走向寓存的哲理。寓言诗,固然需要诗的语言的外壳,其引人的魅力,也不在于故事的情节,而在于在寓言故事中所寓存的哲理。
再说,我写寓言诗。自我写第一篇开始至今,我已坚持写了四十余年。别的文章我写不来。只能偶写几首旧体律诗或填几阕词,实在是为了写我的“别样体”老许寓言诗,为了练笔而已。虽在诗词界很勉强的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可取。我又写过几篇不伦不类的断想式的文章发表,惹人哂笑。
老许不老,这是早些年的话。也是友人的真情祝愿。现在,老许已老,已过了花甲之年,正向古稀之年靠近,头发花白,胡须满脸,下巴悬着长长的白胡子。每日里“搜求譬喻崇伊索,吟写寓诗临老庄。自创文形别姓体,如今捻断几须慌?”(录自拙诗)这别姓体,即老许寓言诗的写法,非古典,非现代,干干巴巴,顺顺溜溜;口语语言,打铁连韵;句式整齐,呆板不活;没有激情,很少跳跃,顺序叙述;故事性强,明示哲理;适于诵读,容易记忆。这样总结,优缺点都有了。因此而产生不同看法。有人看了,不以为然,甚至斥为:这不是诗。我为之奈何?对此,我很可以理解。有人多次劝我:向刘征先生学习!这是好意。拙词《金缕曲•和刘征先生》中有句:“寓言诗,能读可嚼,甜如红枣。阅遍诗林问优秀,迈大步敢试脚。”“一步得入唯信念,计年华未老时尚早”。刘征的寓言诗,我想向他那样学习写,却学不来也学不像,还是喜欢用自己的写法。这样写顺手了。
我在《老许寓言(一)》的扉页自画像下曾说:我睁一只眼看世间的人生冷暖,闭一只眼想现实的世态炎凉。我敏感的对客观的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对涉及的各种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对现实人生的奥秘进行探索和洞察,对现实生活种种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活的激情和理智进行横竖梳理,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多层次联想,在构思中调用各种思维方法,调用适用又恰当的写作技巧,用人们通用的通俗口语,写我的寓言诗。
我写寓言诗,喜用韵。有位著名现代派诗人在一次诗人笔会上不无偏颇的说:好诗不押韵;押韵的不是诗。无论如何,我不同意这说法。尽管可能有许多人响应赞同。我绝不会成为这许多中的一个。我主张:不押韵可能写出来好诗;好诗更应该押韵。押韵的好诗会更好,有利于流传长远。我写寓言诗坚持用韵。并且,每首诗一韵到底。不分平仄。俗称打铁韵,即通韵。古已有之。非为老许自创。能坚持用此法写这么多篇,虽然很累,却有乐趣在其中。我乐此不疲。写来顺手,读来顺口,易记易诵,何乐而不为?受些束缚还是有的。这也是用此法的人少的一个原因吧。何况,我的寓言诗是两句连行写,是连续押韵。若是断行分写重排成诗行,可也就是隔行押韵了。称隔行押韵,不是也可以的吗?我的确不愿用能写出长诗来标榜自己!
几十年积累下来,我写的寓言诗已有两千余篇了。当然不能说,这些都是成功之作。我为此付出了努力的心血,总还可以说是真的吧。
我的拙诗有句:“不羡扬名不想钱,无忧可虑著诗篇。餐中忌酒吃鲜菜,斋里除烟写寓言”。“辛酸苦辣难遗忘,直曲是非怎苟全?”这是我的实情。
我已发表了一千多篇寓言诗了,仍不能算多。当然,数多并非说明都是精品,却可从中选出精品来的吧!我的大脑尚健,还有脑力可开发。我认为:作家没有实质的退休。只有封笔与否的分别。我对尚未发表的寓言诗,还要反复修改。挑选寄出去发表,争取每年编成一本寓言诗集出版。能否实现?只要编辑和读者给予支持,就可以实现。我可不是爱打诳语的角色,也没有说大话的自负。这是老骥伏枥的自信。我心有余力,干劲也充足。我不偷懒爱写作。拼老命也要把寓言诗张扬起来。我不管别人怎么看!随他们去议论好了。我将要坚持到最后一息。这是我余生追求的信念。
唠叨至此,就此打住。有友写序,我写编后,画蛇添赘。
老许
2005年元月元日凌晨
于老许寓言斋
发表于《文坛风景线》200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