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俗的艺术追求——序张鹤鸣寓言集《角马公主》
不俗的艺术追求——序张鹤鸣寓言集《角马公主》
谭旭东
很幸运,去年浙江瑞安举行的张鹤鸣老师的寓言研讨会上,认识了张老师并读到了他那些优秀的寓言作品。说实在话,对于寓言我是一名新兵,虽然多年前也在一些少儿刊物上发表过少量寓言,但比起寓言文学界那么多的老师和朋友来说,我确实刚刚入门。按照年龄,张老师也是父辈,但张老师很看得起我,一定要我为他的新寓言集写个序言,那恭敬不如从命吧。
说起张鹤鸣老师的寓言创作成绩,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你看,他去年出版的《猴蛙公主》和《醉井》这两部集子就非常优秀,赢得了诸多的赞誉。我也觉得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不但在寓言文学界,在戏剧文学界,在民间文艺界,他也应该是响当当的作家。一位在基层默默从事文化领导工作的业余作家,三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还多次获得寓言文学奖,这岂止一位大学教授能够达到的成就!这次张鹤鸣老师又要出版寓言集《角马公主》了,这部集子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张老师独立创作的寓言,后半部分是张老师创办的双羽文艺创作培训学校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张老师不但自己创作,还和夫人洪善新老师携手一心一意培养新人,可以说,创作与教学双丰收。因此《角马公主》集的出版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与价值。
阅读了《角马公主》中的作品,在为张老师和他的学生的创造力惊讶的同时,也有了很多关于寓言创作的感想。这里,稍微谈谈,算是向张老师求教吧。先来谈谈我对张老师寓言的几点感受:
第一,张老师的寓言创作敢于创新。创新是优秀艺术家的自觉行为,我觉得张老师的寓言就充分地展示了他敢于创新,大胆开拓的精神。如在《角马公主》中所收的“汉字寓言”,就是寓言文学的新形式,也是寓言内涵的新拓展。这些寓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幽默的语言诠释了汉字的多种内涵。如《“非”的故事》不但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与“非”这个汉字相似的“韭”“扉”“悲”和“丰”等汉字,还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非同小可”“斐然成章”“无事生非”和“死于非命”等成语,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汉字的魅力,可以说弘扬了汉字文化,培养读者的母语意识。另外,他所创作的“寓言鼓词”也是非常独特的,把寓言与民间文艺形式有机结合,是以往作家几乎没有尝试过的。还有,他所创作的“科幻寓言”,恐怕除他以外,还没有人尝试过。
第二,张老师的寓言创作善于继承传统。继承传统是艺术家的美德,也是艺术家创造力的表现。不过,对平庸的作家来说,继承传统往往变成了固执的守成,而缺乏对传统的超越。真正的艺术传统的传承应该是扬弃,是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形式及有益内涵进行有效的提炼、接纳。张老师的寓言就充分体现了他对传统的科学态度。如“寓言鼓词”,就是他对民间文化的大胆继承。如《鼠年鼠当家》《乌鸦卖唱》《井蛙新编》《<狐假虎威>新编》等寓言就是以传统的寓言形式来表现新的生活内涵,这些寓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内容一般属于东方文化,其形象都属于中国特色的动物形象,因此可以归于传统文化原型意象符号。如《乌龟复仇》《<狐假虎威>新编》《鼠猫同盟》等寓言就是对以往寓言经典题材的延伸及对传统寓言内涵的重新改造。
第三,张老师的寓言创作具有独创性。他的独创性一是体现在形式的独创性上。如张老师的寓言在形式上总是追求新与奇,追求一种不同于一般寓言的艺术美感。另外,他的寓言的题材也具有独创性。如《“和”的故事》这个汉字寓言,不但把“握手言和”“和睦相处”“和好如初”“和和美美”等成语的涵义形象地传达出来,而且还把“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表现了出来。而《小猪追星》则折射了青少年盲目追星的现象。如此等等,从这样的寓言可以看出,张老师总是想一般人所难想,以古老的文学形式来表现新鲜的时代主题,使寓言充满着美的张力。
另外,我也想谈谈张老师寓言给我们寓言作家的启示:
首先,我觉得寓言创作在形式上具有多种可能性。寓言有一定的形式规定性,这也是寓言之所以为“寓言”的特质,但形式的规定性并不意味着寓言总是伊索寓言和拉封丹寓言,也并不意味着寓言总是刘基寓言和冯雪峰寓言,寓言在形式上完全可以借助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从而使寓言在表达方式上有多种可能性。如张鹤鸣就创作了寓言剧(寓言和戏剧的有机结合)、寓言童话(寓言和童话的有机结合)、校园寓言(校园故事和寓言的有机结合)、寓言体小说(寓言和小说的有机结合)、寓言诗(寓言和诗歌的有机结合)、科幻寓言(寓言和科幻文学的有机结合)、寓言鼓词(寓言和民间文艺的有机结合)等等,这些寓言的“变体”很显然是具有活力,使传统的寓言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符合时代的要求,更能够充分地施展作家的艺术才华。
其次,我觉得寓言创作在美学追求上具有多种可能性。寓言界一直对寓言属于谁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作家很反感自己被归于儿童文学作家行列,也就是说,一些作家很不愿意把自己的读者定位于儿童。张鹤鸣老师的寓言创作告诉我们,寓言可以写给儿童读者,也可以写给成年人读者,还可以是自我艺术的表演。寓言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给儿童一个哲学世界,而且还体现在为成年人建构一个理性空间,甚至寓言可以直接充当教科书,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了解人生,体验生活的厚度与人性的深度。
总之,读张鹤鸣老师的寓言,深感他是一位非常务实而坚韧的艺术家,他默默的耕耘于寓言园地,不计名利,但收获多多。我觉得这种精神也是非常可贵,也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学习。当然,我更欣赏他甘为人梯,扶持小作家的精神。相信他的寓言以及他的众多学生的作品能够带来一股新风,能够吹来一阵清气,能够越来越具有辐射力。
最后,祝福张鹤鸣老师,愿他身体健康!同时也愿他的家人和学生佳作更多,愿他的双羽文艺创作培训学校的美名更加远扬!
2008夏至日于北京西山之麓
附注:《角马公主》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