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寓言诗美 之一
《老许寓言(十二)》后记试弹寓言诗美
----《老许寓言(十二)》后记
老许
这本《老许寓言》,是出版了十一本后的第十二本。编集了215篇集外老许寓言诗。诗成掷笔仰天笑。我不得不自己动手写这篇后记。本想写篇自序,因为有了十一集的储佩成先生的《寓言诗的丰碑》序,想请人制序,试请几位先生,遭到有礼貌的婉拒。这让我无可奈何。最后,幸得吉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廷玉先生赏识支持,写了一篇《老许寓言(十二)》序。让我特别高兴。让我心满意足。既然如此,自己摸笔再写这篇后记,何必多此一举?我虽写过自序,总免不了旧话重叙;又恐读来遭人议论,说三道四。不如写一篇后记吧,放在书后,愿读者可以审看,不愿读者弃之也可。我虽写过后记,也该避免无趣地唠叨。思虑再三,还是说点新鲜的话题吧。
关于寓言诗美,我总想说点什么。在我读大学的同学聚会时,在美学教授面前,曾讨教寓言诗美这一问题时。他谦虚的不愿赐教,又不愿拿出大著供我研读。我曾表示要写篇关于寓言诗美的议论来。我素来对美学没有涉猎,更没有研究,但却有创写寓言诗的实践。这为我想议论寓言诗美提供了方便。
寓言诗,是一朵奇特的文学奇葩。它敏锐地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事实,加以理论的归纳和概括,总结出有教育意义的展示出令人信服的真理,编织成让你不疑其假的可信的寓言故事,借助寓言人物的具体形象、用诗的语句表达出来。可以说:透过珠光宝气的衣衫,剥了一件又一件……霎时,如同神话奇迹,赤裸着身体站着的,竟是纯洁的真理。寓言诗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这已为中外寓言诗的传播而证实。寓言诗是表达真理的绝妙方式,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将永远成为开启我们心智的钥匙。寓言诗的形象生动活泼,寓言诗重视寓言形象的描绘,追求神似的表现,把真理的教诲和智慧的启迪、蕴含于对寓言诗的审美欣赏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快乐。
寓言诗美因寓言诗的创作和流传而存在着。最早谈及寓言诗美相关问题的人,当推古希腊的思想家德膜克利特和哲学家柏拉图。他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说:“关于智慧的美,则是老年所特有的财产。”哲学家柏拉图在《文艺对话录》中说:“我们追求智慧以及其它美的东西。”寓言诗美属于理性色彩很浓的美,是毫无疑问的。所说的“智慧的美”,就是典型的理性色彩的美。虽不是直接说寓言诗美,却是间接的对寓言诗美的认从。寓言诗是诗人在人类走向成熟时期,对人类自身及自然社会、在文学追求智慧、对人心智的开发,创造出的“智慧的美”。文学中理性色彩最丰富最显著最浓厚的当推寓言诗。柏拉图的“我们追求智慧以及其它美的东西。”在他论及一系列的美中,在文学中以智慧的美位列首位。承认这种带有理性色彩的寓言诗是一种美,承认这种带有理性色彩的美的存在。后来,很少再有人提及。直到十八世纪,德国的文艺理论家莱辛登上了文学舞台。既创作寓言,又写寓言诗,还写文艺理论。研究寓言,多有精采的论述。在他之前,有法国美学家德•拉•莫特和美学家巴托等人,也有瑞士教授布莱丁诺尔和法国寓言诗人吕歇等。他们用大量的精力热心的关注寓言和寓言诗。他们用寓言本身论及寓言。莱辛的确是对寓言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和创作实践。他有《论寓言的本质》,《论寓言的分类》,《论寓言的写作》,《论寓言中采用动物》,《论寓言在学校中的特殊作用》等五篇。遗憾的是,他全面地论述了寓言,却没有直接正面接触寓言美及寓言诗美的秘密。他在寓言作品《幻象》中,算是机灵地接触了寓言美。
那寓言里写道:
“可是,看哪!骤然间寓言缪司出现在我的面前。
她微笑着说:‘学生,干嘛要这样吃力不讨好呢?真理需要寓言的优美;可
寓言何必要这样和谐的优美呢?你这是往香料上涂香料,它只要是诗人的发现就
够了;一位不矫揉造作的作家,他讲的故事应该和智者的思想一样才对。’”
它对寓言美的认识有特殊的意义。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寓言美的问题,也直接提出了寓言美的本质:真理的优美。遗憾的是,莱辛没有抓住它,再进行认真的论述,只留下了零碎的只言片语。
到了十九世纪,幸运的是美学家黑格尔写出了《美学》专著,他对寓言作了专门论述。只是,他对寓言怀有偏见,看不起寓言。他在《美学》中认为:寓言“在美学里所处的地位就像某些动物变种或其他自然界偶然现象在自然科学里的地位一样”。他把美学局限在“真正形象的因素”中,进而考察寓言和寓言美,当然,这只能得出寓言是“一些处于附属地位的混种、简直看不出艺术的必要的因素”的结论。这是黑格尔的遗憾。他失去了对寓言美准确认识的机会。但是,他看准了寓言美的外部特征。所以,他认为寓言形象“只就有限、分裂和单纯联系方面去掌握这些形象。”这是很确切的。寓言中的形象,按寓言美的要求只能处在次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寓言诗美在各种艺术品种中,属于特殊性质的美的一个种类。
还有没有人对寓言美给予关注呢?
俄国的波捷勃尼亚对寓言进行了很有成效的研究。他是在批判莱辛的寓言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有人评价认为:“波捷勃尼亚的理论,在分析寓言时,很少自相矛盾,他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寓言作了彻底的研究。”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在《艺术心理学》中,开创了寓言心理学。他认真的分析了寓言的文学美感和寓言的心理机制以及美感产生的过程。他在《艺术心理学》中辟出两个专章论述寓言美。这是能够查阅到的资料的有力证明,这是有人首次对寓言美及美感的开创性的论述。
现代美学从审美对象上看,反思、批判工业化及其对古典精神世界的异化;从审美主体角度看,现代审美主体则拒绝文明的压抑与异化,并在与现实原则的激烈对抗中将自身再生产为“新感性本体论”;在审美生产与创造上看,现代美学的重心从主体世界移向外在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体验”;在传播与消费方式上,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存在类似的特点,刻意强调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一致性,这是它们自身存在与延续的重要条件。
当代美学出现这些新现象与新变化,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新的审美对象与不断扩展变化着的文化市场以及审美方式,自然给人们带来新的刺激和感受,应看到部分传统审美观念给人以束缚。当然,寓言诗从少有发表到突然涌现出一大批新作,带给人们新颖的发现,寓言诗以不同于新兴的现代抒情诗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寓言诗创作,选取题材,就存在一个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问题。真的是美的。真实的寓言故事或纪实的寓言故事写成的寓言诗是美的。促人积极向上、充满善意、启人智慧、真实可信的、给人美感享受的、诗意的寓言故事,是符合文学审美要求的寓言诗。反之,虚假的、低俗的、不堪入目的或玄奥晦涩的寓言故事,则不具审美要求的寓言诗,必将不受读者欢迎。
寓言诗的真实性,依靠对寓言人物的拟人化处理。拟人化使寓言故事真实可信。读者认为这是美。寓言诗便具有美的特质了。
本帖最后由 老许 于 2008-9-21 15:4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