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悄声集》断想
读《悄声集》断想老许
一
李占学是著名的现代关东乡土诗人,出生在东北中部松辽平原的根深茂屯。他依恋故乡的根基,依恋故乡的土地和乡音。进城后,他“依然没离开那山,那水,那人,那绿色的摇篮。”他有说不尽的悄悄诗语。
面对眼花缭乱的诗坛,出于对社会、对人生和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把自己的内心要求,想把外国的现代主义和中国原有的传统的关东文化精神溶合在一起,写具有现代意识的关东乡土诗,创造自己的诗的生命。
李占学的诗,在以朦胧诗为标志的席卷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大潮中,没有沉寂。他深知:西方诗歌的现代性,曾得益于中国传统诗词的启发。我们不能忘了老祖宗,无论东方文化怎样与西方文化怎样接近融汇,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和中国古典诗学终于联手大行其道。
李占学默默耕耘着中国的现代的关东乡土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
李占学悄悄地思考、悄悄地写、悄悄地发表具有关东乡土味的现代诗,有了一本《悄声集》。我读了《悄声集》,也读了李占学。
他不愿大声吵喊吼叫,只愿低声悄语,由你去读。他的诗语言简意赅,由此跳跃到彼,他不写如何跳跃和跳跃的过程。
他的书名是点睛。止水如镜的溪流可照见月亮,流动的诗情可撞出叮咚声响,在散谈的诗的王国里,诗情发出悄声......
他说,“书名就是一本书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打开窗户,看到了《小街雨巷》,听到《小村箫声》,悄悄地《感悟人生》,请你关注《关东女人》,请你在《北方森林》里走一走。每一辑的题目都俏;每首诗的题目就是点睛之名,就是诗眼。
读《月子》,女人坐月子,她生了“炕头上的那个小太阳”,和丈夫“一块儿欣赏共同的作品/成了两位艺术家//这时刻/男人是女人的镜子/女人是男人的绳子”。
我说这男人可能是关东汉子李占学,说点写诗的悄悄语。
李占学在不可逆转的时间路上,不愿意重复自己,自己跟自己较劲,不断探索,因而不断取得进步,获得充实。
他在专业作家的岗位上(现已退休)埋头创造,无暇他顾,感悟人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三
李占学关东乡土诗写情绪的流动。写现代小说的叫意识流;写现代诗的,我叫诗流。
《赴约》,“按时光,我带上了庐州老窖/夹上我的《叮咚集》/去研究诗的生活....../还有舒婷的《双诡船》/还有第三代诗人的嘴巴......”
李占学一路吟唱,他带酒味的诗情,他的感觉产生联想和想象,在跳跃中感染了诗行。这是一种诗的情绪地流动,带有一种积累的经验和想象的悲壮。
诗是感情的旋律。李占学把真情写进跳跃的诗行中流动。他的诗是感情的低调音乐,是悄声的诗的旋律。每首诗都有情在流动,有潺潺的缓流,有随地势而生的急流,有跳过岩石的激流。
四
关东的风吹关东的雪。“唱二人转的女人/在关东人嘴上流浪。”“唱二人转的女人是不老草/白山黑水给营养。”五更寒《别冻坏了咱的二人转》。“从民俗民歌里过来”,“在关东人嘴里筑巢......”
这是关东人的乡土戏曲,多少年来娱乐着关东乡土地上的人。
李占学写来有滋有味,却“不写高亢的腔调,人们的眼睛还是痒痒的。”
二人转的音调就是关东的乡音。
这部《悄声集》,有热爱关东乡土的情,有散发关东乡土的味儿,有动听的关东乡土的声音。
五
《秋天的太阳》“给高粱镀上红/给棍尖挂串货/摧得撅嘴骡子/把石碾拉满场”,“把窝瓜条挂在篱笆上”。
读李占学的诗,好懂。他认为:“诗,还是让人懂好”。“诗的含蓄不是谜”,他反对猜谜式的玄奥和晦涩。他鄙视那些意浅语直的诗。他断言“一碗水看到底的,那不是诗”。
我想,我们都是现代的中国人,中国的诗人写中国诗给中国人看,因此,要求诗人忠实于自己的时代,忠实于自己的人民。如果,诗人写出的诗,今天的中国人读不懂,理解不了你的诗,让谁读?
有的诗歌编辑,认为越是看不懂的诗越是好诗。发表出来谁也看不懂的诗,编辑自己也未必看懂了。指责读不懂现代诗的读者是自己的耻辱。这是不公平的。读者为不受这耻辱,远离诗歌,不买你的诗,奈何?
现代诗,如果写诗的诗人都读不懂,经常接触的亲戚朋友读了也莫名其妙,那就实在有点可悲了。
六
李占学写诗,如同“放牧着自己的羊群/找最鲜的草吃/找最清的水饮......”他“在白纸的方格里/囚禁着自己......”“拍打着复活的韵脚”,“剪下那一片儿/贴在《诗人》的封底吧。”
他认为,写诗“要不断的去探索,去追求,没有探索和追求,也就没有创作。”
诗人在生活的海洋中,提炼诗浪花加以凝固;搜寻诗的珠贝加以雕刻。凝固的浪花是诗;雕刻的珠贝也是诗。
七
李占学喜欢喝酒,他喝酒不论是兴奋还是愁闷,从不张扬。他悄悄地喝,二两一顿儿,两天一瓶。他珍惜生命,埋头于创造,无暇他顾。酒精对他不起作用。酒精却让他产生诗情:让他勇敢,敢于践踏旧习惯;敢于蔑视旧的桎梏,破除不适应的法则。他悄悄地创造作品,发出悄声不张扬。
他抛弃旧的,与时俱进,创造新的。因而,写出具有关东文化精神和世界流行的现代诗风溶合的现代关东乡土诗。
李占学在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过程中是胜利者。
《悄声集》是低度酒加葡萄汁混合的诗。有诗味,有醇酒香味,甜而不辣。
这个世界从此又存在了一份无法抹去的独特的诗声和诗味。
李占学远离浊流,成为一个洁身自好的清洁的榜样。他并非清高。这是他严格自律,是他有颗质朴而不俗的心灵。
八
李占学不是画家。他用写诗的笔潇洒自如。他用自己娴熟的诗笔,描画出如画的诗,是关东乡土的风俗画。画中有关东乡土的山和水,关东的人和情。
他喜欢沉思。在思考中获得理性的升华,获得约束自我灵魂的能力。沉思是大脑在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联想和想象捕捉意象,让意象长上翅膀飞,让意象在诗流中凝固成画面。
诗是形象的艺术,形象需要意象支持。诗有了形象,才能成画。
《北荒》“在我的心座上/是个透风透雨的窝棚。”
《谷穗儿,压圈了》“像一张弯弯的弓/挑着沉重的头”。
《月亮是她媳妇的脸》“唱着村谣/把鸭鹅赶下河湾。”
关东女人群象,都是从关东乡土地走出来的、和还在关东乡土地上生活着的女人。李占学都用大写意手法描画成一幅幅关东女人的画。更有那北方森林,城,一条街和路,还有伐木的男人,女人,都描画成画。是中国传统的大写意的风俗水墨画。
九
《悄声集》是本短诗集。
短诗是精灵。跳跃的诗流要求诗语必须作到最大的克制,控制相克相成的两种力量对抗,将诗的内在张力在跳跃的过程中扩展到最大限度。奇妙地搭配,神秘的组合,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读者心生佩服。
诗是在性灵荫蔽下完成的。产生于精神的游离壮态,诗是隐藏的不即不离的暗示,情感流动、自然而然流成现代关东乡土诗。
其实,自由体的现代诗,写起来并不一定自由。只有真正的诗人,才能在不自由中争取到自由。这说明诗人在用辩证法指导自己写诗。
短诗,同样可以让读者的心颤动,产生共鸣。精炼的诗语可以打开人的精神世界的锁。
十
诗应该能诵读。李占学的诗虽写得好,却是大多数不能诵读,只可以默默的看。不便于传唱背诵。这是缺憾。
他的诗可看,能吃耐嚼,可以嚼出现代关东乡土诗的甘甜。这是他的诗的一个特征。
李占学承认这一点,并坚持不悔,他仍然坚持这样写。
十一
现代关东乡土诗人李占学的《悄声集》,传唱出他的关东乡土诗的悄声,散发出现代低度酒的醇香,没有烈性酒的辛辣;在朦胧中听到,他仍在唱着的悄声诗语,让人感到现代关东乡土诗情仍在悄悄地在流动。
原载于《四平日报》2002年8月10日和2002年11月23日《老百姓》专刊;
又转载于《国风文学》诗刊2003年8月刊;《文坛风景线》2004年第3期。
获四平市社会科学成果2000——2003年政府奖一等奖;
入编《共和国的辉煌.理论成果卷》;入编《共和国改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