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8-05-04 11:02

  读《巴掌集》的断想 之二

   读《巴掌集》的断想

                       老许

                   六
   《巴掌集》杂文171篇所用笔法很多,每篇都有变换,花样翻新。
   以虚串实法。《一份未发表的大批判稿》,《体育教练谈作官之道》等。虚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的是具体事例、论据材料,将其串联起来,用以论证作者的观点。
   明实暗虚法。《龟、兔、猴赛跑,裁判如是说》,《泅渡的寓言》等。在叙述故事过程中,将作者的观点及哲理渗透其中,在咀嚼时可得味可领悟作者的题旨。客观地叙述后,可加议论。不加议论则成为故事。
   以实引虚法。《有这样一位医生》,《蝗虫现象》,等。先讲述某件事,或某种知识,然后总结出主题或提出观点。这是以叙事作身躯,以议论观点点睛。这样,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观点明确,言之成论。
   一击致命法。《乔丹有文化》,《女人光头论》等。挑选需要争论辩驳的焦点,选中对方要害,一击致重伤乃至丧命。既要争论,不可泛泛。
   漫画夸张法。《官才素描连环画》等。杂文是文学中的漫画。漫画有相通之理。其法求神似弃其形似,追求突出实质。
   仿词造句法。《反对虚用主义》,《巧妇应能煮无米粥》等。对已固定或约定俗成惯用的熟语,巧妙的改动其中个别字,仿造出另一个近似或反意的词语。生出新奇的幽默感,并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具体生动。
   语言反用法。《牛总的反看法》,《倒过来说,反过来想》等。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赋于一些语言临时性的与本来意义相反的意义。语言反用是迂回是逆向思维,有别于平铺直叙。
   古今交错法。《堵后路》。《不洗脚不吃药》等。说古人故事,放在现实生活中交错对比,观察古今于须臾,其矛盾新颖别致,幽默生趣。
   逆向反证法。《糊涂点好》,《替嫉妒者道辛苦》等。杂文取典,按原意联系现实,借典发挥论事理。借典用意比较明确,进而解释,让读者看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悟其含义。
   比喻拓境法。《我妈的鞋理论》,《我爹的烟思想》,《我爷的扁担主义》等。为说理,通过比喻化成具象说理,这样就加强了杂文的文学性和说理性的统一,拓宽了意境,使比喻和本意水乳交融,达到凝炼传神。
   联想拓境法。《套鞋的联想》,《实物即兴联想》等。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思想飞跃产生具象。这可以超越一切空间限制。展开联想,由点及面,由小到大,拓展文意,收起读者的感情交流。
移花接木法。《闹》,《妙》等。把适用于那种场合的话,用到完全不同的这种场合里,造成不协调的矛盾而产生幽默感。移植可以打破正常的语言习惯,获得特殊的效果。
   还有用对照比较法、归谬法、皮里春秋法、寓庄于谐法或借托法写成的。总之,使用十八般武艺逐篇打造,各具特色,说杂文无定法,不准确。杂文笔法因文意和论评的需要而选定,其笔法依人因文而异。
               七
   《巴掌集》中的杂文,甘否用心结构,取法自然。有叙述、诱导、照镜、对话、引串、剥笋、问答、辑录、串珠、辐射等式样。在此不想再一一例举。无论哪种结构,既不像散文,又不像论文,它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之外的四不像。
   杂文写作之前需要构思。选取素材和提炼材料,酝酿和确定主题,考虑人物与事件的本质联系,确定结构布局。这是要在孕育杂文成篇过程中,创作者要进行一系列思维活动,要求新,出奇制胜,不落俗套
   甘否写杂文,追求出奇制胜,旁征博引,构思奇巧,追求精短。
                八
   写杂文离不开时代,甘否杂文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表现人民的心声,杂文是时代的风雨表,可以显映出时代风云。杂文对于社会的动态特别敏感。
   甘否站在时代的大潮前,用当代人特有的勇气,观察现实,探索人生,对贪污腐败的人和事,对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对卑鄙小人,敢于针眨,敢挥巴掌,扶正祛邪,激励人们振奋精神。这需要胆识。
   若没有坦荡的胸襟,放不开胆,不敢触及时弊,不敢面对某些人的指诘和咒骂,首先是写不出杂文,写出来了也必然绵软没有讽刺力,不会有辛辣味,起不到激清弃浊的作用。巴掌拍下去,没劲。打情骂俏,不是幽默。曲意逢迎,不会有生姜味。
                九
   杂文需要讽刺。
   甘否说: “杂文是生姜。”生姜可以调味、顺气、建胃和发汗。杂文既是生姜,可预防病,也可治疗某些疾病。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
   讽刺性杂文中的重要部分。揭露阴暗,讽刺丑恶,常用幽默而又尖刻的笔调,冷嘲热讽。当然,也有教育诱导性杂文,不用尖苛讽刺笔法,启发诱导,和风细雨。还有歌功颂德,赞扬善良,崇尚美德的杂文。
   六十年代,人民日报副刊开辟“长短录”杂文专栏,提出了“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的十六字方针。实行以来,匡正时弊成为主流,活跃思想成为号召,另外八字,有名无实。
                 十
   《巴掌集》的杂文有充足的文气。因为,甘否有正确的主导思想,有真理在握,才有理直气壮。因讲究章法,精选词汇,善用修辞手段,所以文气充足。笔锋所至,鞭辟入里,摧枯拉朽。行文言简意赅,态度愤世忌俗。荡荡文气,激清弃浊,独具特色。
                 十一
   《巴掌集》的杂文,姜味充足。但,还另有趣味和韵味。这种杂文味,是杂文的个体现象。
   甘否杂文的味,具有幽美泼辣,入木三分骂亦精;具有理趣情趣兼备,语言活泼,俏丽轻松,旁征博引,曲径通幽;具有纵横潇洒,文采风流笑自如。蕴于内和形于外的结合,形成甘否杂文的味。
                 十二
   《巴掌集》中有系列杂文多组。还有连续性杂文多组。这可以补杂文篇幅短小的不足。同类问题难容于一篇,可写成多篇成为系列。同一内容难容于一篇,可写成连续的多篇。
                 十三
   不管愿听不愿听,吹毛求疵说不足。
   讽刺的诗、歌、曲,不是杂文。掺入杂文集中似有滥竽充数之嫌。是否是声明“诗,古得拜’”有悔意?是否是无可奈何手痒想写诗?
   寓言故事不加议论是寓言,不能充作杂文。
   讽刺诗和寓言,如添缀行文中间,多有议论,可成为讽刺诗样杂文,可成为寓言式杂文.
   结语是:《巴掌集》是在主旋律内的杂文作品。《巴掌集》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好作品。值得一读再读。

       原载于《四平日报》2002年11月10日《老百姓》副刊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