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8-05-01 17:09

   诗性的关东乡村画卷 之二

  诗性的关东乡村画卷   之二

               六
      《莲花泡》,通过跌宕故事的铺排,写出了 关东乡村农民的血与肉、和农民的灵魂。莲花泡边的人们,崔慕良着力写了30多人。主要写了纯朴率真的关东农民郑天鼓和谷秕儿,也写了有点儿自私和奸邪的陈五斤。这是三结义异姓弟兄。还现实性地写了他们的长辈和他们的孩子们的成长。崔慕良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赖盲流(赖其文)。他虽不是农民出身,因其父错划“右派”逃走香港,母受迫害而死,成了孤儿。登货车寻父而坐反了方向,从福建盲流到关东没有着落 .在饥寒交迫时,被郑天鼓领回生产队,得以栖居饲养员住屋,为生产队放羊喂马.他虽有城市教师后代的机敏,又学来农民的纯朴,他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角人物,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这一个”。
      他从少年长成青年,逐渐成熟。他隐瞒身世,屈辱求生。他敢爱,却又不敢公开。他敢于接受大他10岁的阮姐炽烈的性爱,又与小于他的那七月偷偷相爱,发展到不可遏止的连续的性爱。这使他先爱后婚,既有与七月的女儿,又有与阮姐的儿子。
     分田到户的农村改革,让赖盲流因单身未婚而措手不及,但他于绝处逢生,从买来生产队的老牛腹中,意外地得到大块牛黄药材。因发“牛黄财”,他买了80头牛走上养殖致富路。养牛、喂肉牛急需批量的酒糟饲料,促使他下决心开办酒厂。这使赖盲流成了农民企业家。
     赖盲流取得成功的历程,有奋斗,有痛苦,有高兴,也有苦恼。
      他周围的人,是关东乡村的一个群体,都是栩栩如生的形象。
      郑天鼓是土改时的积极分子,是要求积极工作、身体力行的代表。他的妻子嗵嗵要比他开明得多,是个敢作敢为有心计的善良女人。还有谷秕儿和富美玉,陈五斤和姚美龄等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
     那七月敢爱有主见,坚定地支持丈夫养牛、办酒厂,用心经营,与赖盲流一起承担着创业的艰辛。
在莲花泡边还有小雪、元亨、学文、德顺等年轻人,都有个性,形象鲜明。东半屯和西半屯是赖盲流生活和创业的地方,有这关东乡村的典型环境,才有赖盲流这样特殊出身的典型人物。
       60年代的盲流,成为长篇小说着力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惟此一部。
                 七
      生活在关东乡村的黑土地上的崔慕良,写出了《莲花泡》,获得东北文学奖提名奖。他还写出了《人转山转》。他没有停笔,“仍不打算金盆洗手”。“关东黑土地上尚有被遗忘的角落,打算忘掉岁月相迫,甘冒鄙陋,去做少许拾遗补漏工作”。他还写了一部系列长篇,描写关东人沦为亡国奴14年的历史画卷,已写完一半。我们盼望着。
      崔慕良的小说,无论短、中、长篇,都是用关东乡村的常用流行语言,打造关东乡土充满诗意画卷篇章。他写的是大半生长期生活过的关东乡村。他熟知关东大地上的人间冷暖和风土人情,熟知关东乡村的土地和在这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擅长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命运。如赖盲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发迹,就是在关东乡村的黑土地上。黑土地是关东乡村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
     崔慕良坚信:农民可以不关心文学,文学却决不能不关心农民。
                 八
     崔慕良的《莲花泡》和他的其他小说,我称其为关东乡土小说。大一点儿范围讲,是关东乡土文学。盼有识的批评家,研究崔慕良的关东乡土小说。
     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它需要每一位作家付出艰辛的努力。语言是心灵的外观。小说家的天才,是需要语言支撑的。
     读《莲花泡》令我想起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对比之下,具有鲜明特点的东北方言,在人物对话和叙述故事中,何其相似?
     还令我想到赵树理的《三里湾》。对比之下,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诨号的名字,何其相似?每个名字都有来历,互相称呼,贯穿于整部小说。
    这几乎成了乡土文学的特点之一。
                 九
      读《莲花泡》,意外得到一个并非幽默的故事。主人公赖盲流有爹,作者本来只写他有一个爹。我读出来两个。在《莲花泡》302页,有“赖盲流想到他爹赖光远”。在348页,有小雪告诉律师说:“我叫赖小雪,是赖达远先生的孙女”。究竟是儿子赖盲流想的对,还是孙女赖小雪说的对?
编校出了一字之错,让主人公多了一个爹。这是编校质量的遗憾。
     人们说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生活中没有爱情是不可思议的。爱情有初恋、热恋和结婚。婚姻中不能没有性。婚外恋的情,大半有性在其中。《莲花泡》中赖盲流的爱情,也算是复杂了点儿。文章中写了他出人意料之外的与大他10岁的姑娘阮姐短暂的相恋,在废弃的实验屋里连续3天疯狂的性爱,也写了他们重逢后疯狂的毫无顾忌的性爱,更写了与那七月在饲养员住屋和草堆里,传奇色彩的长达几年的婚前性爱。作者以欣赏的态度,描写了充满野性的性爱场面。
      这是不是现代派的爱的舒张和性的发泄?是不是被压抑的绝望后的性宣泄?文学作品写性,关健在于度。过分的描写性,是不可取的。小说不是专门研究性学的科技书。在小说中,如此大胆地描写性,多处写性爱的过程,是为给读者增加小说的看点?或者为发行增加卖点?还是随着思想解放,借性的展示证明解放的深度和广度?小说可以是放纵的,也可以是抒情的。我不赞成这样的写性。纯粹的小说,性的描写隐于人物之中,隐于意会之中。
              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家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
     《莲花泡》表现的生活,关心农村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弘扬人道主义。人物形象记录了历史的真实,揭露了历史规律,使整部小说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感.反思中国的国民性,促使改造国民性,促进推动中国文化前进。
     《莲花泡》的作者准确把握时代的生活本质,全景式描写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广度。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我们可透视出社会心理的深度。本书叙说农民的心曲,区别了人们的喜与恶,文明与愚昧,在痛苦与抗拒中,展现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中,关东黑土地上农民生活的磨难,开创事业的波折和成功的喜悦,还有要再次起飞的追求。
     这是诗性的关东乡村历史画卷,这是时代的关东乡村淳朴的农民情感。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莲花泡》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是主旋律文学作品,是很值得一读的作品。
   
       原载于《公主岭日报》2003年5月24日《周末》版;
       又转载发表于《文坛风景线》 2003年第2期;另发于
      《四平日报》 2003年5月24日《老百姓》专刊。入编
      《建国五十五周年优秀论文获奖文库》并荣获特等奖;
      获得2000----2003年社会科学四平市政府奖 贰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