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8-04-18 10:39

编书是捷径的断想

编书是捷径的断想

                                老许

          一
   古今写文章的人很多,有人可自编成书,有人则因各种原因无法编成书.于是,有人乐于编书.有人从书报杂志中挑选文章,分门别类编成精选的书.有人为自己出名编书。有人为能获评高级职称编书。有人为赚钱而编书。也有人为诈编钱财而编书。
                   二
   著书可以立说,可以载道,可以寄情,可以描尽天下人间的悲欢离合故事,可以尽写人生的奋斗历程。
   编书可以存说,可以把著书的部分或零散篇章编在一起。著书和编书都是受人尊敬的事。古往今来,图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物化载体。依靠它,人类文化得到记载而传递,获得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得到不断张扬。尽管人类所有的书,早已是浩如烟海,或说是书山文海,或说是汗牛充栋。总之,书是多得无法细数计量。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学载体,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获得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三
   编书本来是件很严肃很费力的事。把自己的著作编成书出版,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编辑别人的文章,也实在是功德无量的好事。特别是选编较严格的书,尤见质量称佳,乞购者得之可喜,读后得益甚多。
   只是现在,因允许自费出书,常有不负责任的编书方家,选编不严,编校疏漏常见,读来索然无味。既使是自己编辑自己的散篇文章,多有取无舍,常将低质者编入,是难舍敝珍还是陶醉于自我欣赏?还是页数不足权且凑之?粗制滥造的结果,令人倒胃口。
   编一部好书,是绝不亚于创著一部书的艰难劳动。没有扎实的渊博常识,没有独具慧眼的能力,实在难于编成好书。
         四
   回顾中国的文化历史,不说更远的古代,只说元朝后的明代,乱编书是很突出的。这说明那时的学风不正。有篡改前人著作为己者;有借名家盛名以自重者;有东抄西摘编成古书占为己有者;有七拼八凑成大杂烩书据为己者;有粗制滥造者;有盗版印书为赚钱为出名者。
   明朝的学风遗害无穷。本来,中国素以文明之邦称雄于世。中国的历代文人,编书功夫堪称世界第一。各种全集,选集,丛书、类书,辞书、 辞典,别裁,集成,索引、 摘要,都有精品传世。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这是中华文明古国贡献给人类的文化瑰宝。因此,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存世古本书籍,成为文物拍卖的天价的珍品。只是到了当代,有些编手方家,重蹈明代一些文人的复辙,承继其衣钵,并有了现代特色的发展创造。如果明代人有知,自会感到羞愧弗如。
         五
   近几年来,盗版出书之风屡禁不止。这是非法利润的驱使。究竟是不是认真的禁了?其中是否有猫腻?盗版书仍然畅行无阻。在许多地方,盗版书仍堂而皇之地摆在书店的架上,摆在地摊任人贱价选购。
   现代科学技术使编书容易,出书快捷,赚钱轻松出名快。已成一时的编书热。各出版社的冠名为精品,大全,大典,全书,全集,辞典,丛书,系列书,到处应接不暇,满架眼花缭乱。这里有一部十万个为什么,那里有一部百万个为什么;你这里是小百科,他那里有大百科;你编一部百事通,他编一部万事通,你出一部精装本,他出一部豪华本。繁荣是繁荣了,的确是很热闹了。书摆在书架上,有多少人问津?听听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的库存书积压了多少?报出多少亿元的数字,你吃惊不?为此要支付多少银行利息?
         六
   有人成立社,有人建立公司,有人假借XX社的名义,广发启事,在全国范围内征稿竞赛,选优评奖编书。启事信誓旦旦,征稿评优挑选精品,其实,为凑够篇数,质量差的也入围评为优秀奖,皆编入书内。为的是实现约定,每入选作品必须购书一册或几册,否则,不予入编,获奖资格立刻取消。不让编者赚钱,怎可让你获奖入编?更有机灵巧者,想出举办笔会研讨会,发奖会的名目,可搀以游山玩水,令能公款报销者欣然前往。最终还是公款报销、编者赚了钱。
   一些地方的文联和作协,或是假其名者,也照模学样,发征文,搞评奖,编文集,办笔会,稍带游山玩水逛风景区。这样的启事仍屡见不鲜。已经干过的,还在干的,不断的在改头换面,变化着花样。
   这样编成的书,很吸引了一些无法发表自己作品的作者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现象成为一种时尚,不足为奇。是应该清理还是顺其自然发展下去?
         七
   近几年来,还有一种编名人辞典名人录热。
   有人不惜钱财想出名,有人依权用公款买名,便有人出来慷慨大方的卖名赚钱。卖名的商家便是编名人辞典名人录的各种名目的编委会。只要有胆,挂靠一个单位,办个合法手续,广发信函,征集辞条,由入选者本人编辞条稿,或从别家辞典抄来现成的辞条让你签字认可,只要认购一册,便可入编。不买书 ,可说难入名人录了。花上经过优惠的几百元,买一本如长城砖块的大辞典,在其书中某页像字海似里面,只有几百字的一个辞条。记述着你的业绩。细算,每个小字一元多的价格买了这名,究竟有什么意义?实在令人费解,人们竟如此热衷于出名。
   凡是这样的名人辞典名人录,出版社获得了收入,编书者赚了大钱,工作人员赚取了劳务费和奖金,各得其所。只是苦了入选的名人,苦了用公款支付书费的单位。
   编名人辞典名人录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八
   编者无名顾问有名,主编有名。请知名人士任主编,或作序,或题笺。这是不是拉大旗作虎皮?
编书者的私心成就了一些无名的作者,使一些作品能够发表出来。但也成就了某些文抄公。有借引进之名将他人的作品编为自己署名的大作;有用借鉴之名,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偷梁换柱,虽设计装璜考究,印刷精美,却常常是错别字比比皆是,让人难以卒读。
   可是,看书的定价,让你咋舌。编者却推销有术,书多已订购出去且收款在手。若公款买或助销,必给优厚的回扣,令有权力利用机会的经手者,获得满意的劳务费。其实,这回扣是赚取购书的,或赚取入选文章作者的。
         九
   书山有路,勤读常思必有收获。书山也有路,不走著书之路走编书的捷径,是某些聪明人的选择。编书能出名,编书可以发财,已成为某些脑筋活络的文化人的首选。这是具有赚钱实惠的目标的。
   当然,兢兢业业为编选可传世的精选本图书的人,是不应在我指诘之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