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桂剑雄 发表于 2013-03-24 13:37

黄瑞云作品一篇及其仿作

熊中午看到一篇程思良他们群里的作品,马上就想到了黄瑞云教授的另一篇作品。于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了。因为,我对黄老的作品,就如对自己的作品一样的熟悉。还是先看作品吧:

玄奘大师的马和推磨的驴子
黄瑞云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西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负责外勤,驴子的任务是在屋里推磨。
贞观四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用经过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十三年以后,这匹马满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不忘故旧,来到磨坊看望朋友。它们在一起共话别后的经历。老马谈起旅途见闻。浩瀚无垠的沙漠,高入云霄的葱岭,凌山的冰雪,热海的波澜,这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讶。
驴子惊叹地说:“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漫长的道路,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
“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步子是大体差不多的,当我向西域一步步前进的时候,你也一步没有停止。不同的是,我随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始终一贯地向一个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盲目地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小的磨房。”
                    1961年2月,武昌南湖狮子山
(本文多种书籍有载,恕不一一列出)

程思良他们群里的一篇作品(我只能这样说),及其相关对话:

张振旭(2391455682) 2013-3-24 11:01:48
  
  结局
  文/张振旭
  贞观年间,长安城西有一磨坊里,有两个各怀心志的好朋友:马和驴,他们都给同一个老板打工,他们共同的理想是,这一生写出经典巨著。马在外面拉东西,跑外交,驴在车间里负责拉磨。
  因为,马和驴在文坛声名鹊起。贞观三年,玄奘慕名前来寻找一位秘书到西天取经。马被玄奘看中,因为马能说会道,说话委婉动听,而驴嗓门大,说话直来直去。马幸运地和玄奘随行到西天取经。
  一晃十七年过去了,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了长安,受到皇帝亲自迎接。各地新闻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纸、电视台开辟专题报道。马走红了,成了名马。
  马故地重游,见到了还在车间拼命干活的驴,很同情地说:“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行走,不同的是,你整天围绕着磨盘,周而复始地旋转,没有搞出什么名堂。而我就不同了,为了更遥远的目标,向着西天方向进发,所以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驴听后,没有做声,默默地拉着磨旋转。
  后来,马和驴命运结局大不相同了:马成为吴承恩经典巨著《西游记》里的一匹白龙马;而驴子撰写的《磨盘心经》成了世界经典巨著。
  (张振旭,安徽省霍邱县岔路镇卫生院,邮编237444)
  

桂剑雄(1114326475)  11:21:22
这一篇模仿了黄瑞云教授的寓言作品
张振旭(2391455682)  11:22:46
他的观点和我的不一样,
张振旭(2391455682)  11:23:56
而且内容也不一样
桂剑雄(1114326475)  11:33:32
我研读黄教授三十余年,他的作品,我倒背如流
桂剑雄(1114326475)  11:34:00
我说你模仿,你能否认吗?
桂剑雄(1114326475)  11:34:44
如果,你不介意,我明天把作品打出来,让大家评论一下
肖晨(625045754)  11:35:34
模仿?
肖晨(625045754)  11:35:47
谁模仿谁?
无悔问心(1980155950)  11:36:26
招聘~陶宝~兼职

无悔问心(1980155950)  11:36:27
100-300/天(稳定)

无悔问心(1980155950)  11:36:27
加Q 575119529

鲁莽(1261531939)  11:37:00
来了打广告的
程思良(459720413)  11:37:18
作品若出现雷同,知道后,不宜发表
鲁莽(1261531939)  11:37:59
T了吗?群主
桂剑雄(1114326475)  11:38:08
玄奘大师的马和推磨的驴子——黄瑞云1961年作,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肖晨(625045754)  11:38:10
模仿没事,不是抄袭就好嘛
程思良(459720413)  11:38:33
前几天我写了一则,后来有人指出与莫言一文有类似,我删除了自己的
桂剑雄(1114326475)  11:38:41
哈哈,文字基本一样,只是改了写法
鲁莽(1261531939)  11:38:50

肖晨(625045754)  11:39:10
两篇都发上来看看
肖晨(625045754)  11:39:17
桂老师
鲁莽(1261531939)  11:39:26
程老师
桂剑雄(1114326475)  11:39:46
我现在有事,明天吧,如果张先生不介意
程思良(459720413)  11:39:58
我是在Q上发给蓝月看,她说莫言有个小小说情节差不多
鲁莽(1261531939)  11:41:02
模仿与抄袭有什么区别?随便问一下。
程思良(459720413)  11:41:23
写闪小说有时点子容易撞车,尽量避免
桂剑雄(1114326475)  11:41:47
这不是撞车
程思良(459720413)  11:42:09
若出现雷同,宜后写者自动删除
桂剑雄(1114326475)  11:42:22
我下了,明天再来
程思良(459720413)  11:42:28
问好桂老师
鲁莽(1261531939)  11:42:34
什么点子都有撞车的可能。但得看您的文字。
桂剑雄(1114326475)  11:42:46
程老师你好
程思良(459720413)  11:42:52
欢迎来群里指教
桂剑雄(1114326475)  11:43:10
明天,我将两篇作品都帖 上来
鲁莽(1261531939)  11:43:18

程思良(459720413)  11:43:20
黄瑞云教授是寓言大家




请大家评评,这算创作,还是算别的什么?

桂剑雄 发表于 2013-03-24 14:09

刚才看到张作家的言论,也转一下。

张振旭(2391455682) 2013-3-24 12:13:13
借助别人的跳板,我就能飞翔,写文章亦然,借助别人的跳板未尝不可,但飞翔靠自己敏锐的翅膀。
张振旭(2391455682) 2013-3-24 12:15:54
这个跳板,是别人的故事人物借鉴,而不能走他的路子,要推陈出新,观点不一样


什么是创作,我想卖弄一下自己的一篇作品
狼、狮子与羊

                               桂剑雄


    狼到溪边喝水,觉得水有一股异味,便脸露凶焰地朝上流看,方才发现是狮子喝水所致。

    狼立刻满脸堆笑地走近狮子,低三下四地献媚说:“难怪水这么香,原来是尊敬的狮子大王在上游饮水。”

    狮子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饮完水后正眼也没看狼一眼,慢腾腾地走了。

    狼很没趣,正窝着一肚子火,忽然发现羊在很远处的下游喝水,终于找到了可以发泄的对象,于是迅疾奔过去,怒气冲冲地指责羊说:“我说水为什么会这么臭,原来是被你这个臭东西弄脏了!”

    --在强者面前低三下四、阿谀奉承的人,在弱者面前必然飞扬跋扈、蛮横无理。
      

        --2000年11月21日《杂文报》


附:狼与小羊
伊索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后里说我的坏话!”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3-03-24 14:42

寓意一样,故事就不能一样。情节相仿,寓意也一样,那就有模仿痕迹太重之嫌了。作为寓言,最难写的地方恐怕就在这里了。不落俗套,让人眼睛一亮的好寓言真是太难写了。所以,我们要广泛阅读,多阅读寓言作品,特别是名家的经典之作。:handshake

蝉亦戈 发表于 2013-03-24 23:41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3-3-25 06:23 编辑

 后来,马和驴命运结局大不相同了:马成为吴承恩经典巨著《西游记》里的一匹白龙马;而驴子撰写的《磨盘心经》成了世界经典巨著。
__这是张文不同原作的寓意。但是这种创作法是不可取的,大部分內容是对黄老作品的改头换面,说轻点,叫取巧;说重点就是窃取了他人的劳动成果。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03-26 03:28

本帖最后由 贺维芳 于 2013-3-26 08:08 编辑

张振旭(2391455682) 2013-3-24 12:13:13
借助别人的跳板,我就能飞翔,写文章亦然,借助别人的跳板未尝不可,但飞翔靠自己敏锐的翅膀。

情节雷同,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写作方法。
一般的作者,尽量在避免与别人的文章撞车。好笑的是,这人明知故犯,是在借别人的跳板达到自己“飞翔”的目的。

龙江 发表于 2013-03-26 08:17

我编稿的时候,最头痛的就是这个,有时候,发现一篇好搞,很兴奋,可一看,作者不知是谁,他发给我的作者名可能只是一个网名或者笔名,这样的稿子谁敢用?有时发给我的稿子可能是真名,但不了解,不知有没有抄袭和模仿之嫌,只好很惋惜地先放一边。我想说,创作是一条艰难之路,没有取巧的方法,只有脚踏实地地走,真正的好作品终究不会被埋没。据我了解,不少编辑没事都在网上跑,发现好作者会暗暗关注。所以对于作者来说,也用不着“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