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书画谐趣集》自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bc15901019dcj.html《书画谐趣集》自序
从1944年我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算起,至今已经出版了约600万字的作品。但我一直觉得我的兴趣不在文学创作方面——我喜欢科学技术。可是历史没有给我条件,否则我在科学技术方面会有不小的成就。我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因为我有许多业余 “发明创造”:
我自己制造过一个席梦思床垫和两套双人沙发;我发明过“快开水壶”;我制造过可以演奏的打琴;我改装过旧留声机的转速;在下乡为农时,我制造过炉灶用的“手风琴式”吹风机;我给我的小儿子制造过一辆三轮自行车;在没有现在流行的旅行箱之前,我制造过一个轮式旅行箱……如果计算一下我的“发明创造”,可能有十余项之多。在搞这些制造时,我常常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找材料、边制造工具的“四边”政策,而且都能成功。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被“打倒”的时候,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被“解放”,我将申请去当技术工人。
2013年春节,我和三个儿子在沈阳团圆了,天伦之乐自不必说,我觉得这一年春节的最大成就是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我去世的夫人陶书琴的许多作品。她是一个画家,但终生当《鸭绿江》的美术编辑,自己却没有出过画集。其次也连带发现了我自己的许多书画作品。这些书法和绘画,我是什么时候作的,已经完全忘记了。其中有行书,楷书,篆书,还有一幅我的游戏之作——自己“发明”古“夜郎国”文字。这些书画作品,全是我自己装表的。我选了几副,拿回我常住的金秋医院,挂在墙上,我不敢说她的水平高低,但室内立即有了文化气氛。
我曾经出版过两部寓言集。在我的书画作品中,还有一个新“品种”,就是“漫塑寓言”小品。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泥塑,用胶泥捏了几十个作品。我捏一些花鸟、人物,题几句具有寓意的话,就成了“漫塑寓言”。世界上有“漫画”,当然也可以有“漫塑”。我可以肯定,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箱底我还发现了一幅“抽像画”。那是1976年天安门“四五”事件之后的涂鸦之作。我挂在室内,一位朋友来访,请他猜猜这是谁的作品。他看了好一会儿,说“有黄永玉的风格”。他是《文艺研究》的副主编,我说是我的作品后,两人一起大笑。
我的儿子们也不知道我箱底藏了这些东西。立即把它们拍照,打算编一本画册《书画谐趣集》留作纪念。画册分成这么几集:
第一集:书琴画卷,都是我夫人的画作;
第二集:夫妻谐趣,是我夫人的绘画,我的题字,两人合作的作品;
第三集:韶华书画;
第四集:漫塑谐趣小品。因为数量比较多,这一部分又分为:漫塑、人物造型、茶具、长寿云纹石等四类。
我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书法家和画家,因为是外行,没有知识和基础训练,也就没有条条框框。在搞这些“创作”时,我真是“无规无矩,无法无天”,随心所欲,所以容易创新。
2013蛇舞于金秋医院
韶老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真了不起!敬仰!!
向韶老致敬!
:victory::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