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lnzxsh 发表于 2013-01-06 19:30

阶级斗争和民主

阶级出身和劳动改造
          (一)知识分子的“原罪”
在近近现代我国历史上,无论你干什么职业,在什么单位,必须填写履历表,履履表必然有一栏“出身成分”:贫农、富农、地主、工人、资本家等。这一栏,是为了分清敌我;谁出了什么问题,便于查找阶级原因。
这个制度一直实行了五六十年。如果在上个世纪土地改革前,你爷爷是地主,爷爷死了,孙子没有见过爷爷的面,也没有吃过剥削饭,参加工作也三四十年了,填写出身成分时,还是“地主”。阶级出身不好,工作、提干,上学、当兵都有问题。
奇怪的逻辑是:如果你没有上过学,自小当了工人,你就是“工”;如果就在农村劳动,你就是“农”,(当了兵是穿上军装的工农)加上“兵”——“工、农、兵”,你就是“领导阶级”。如果你上了大学,或者大学毕业后,学业上有了成就,特别是大成就,你就升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权威”,就需要“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需要带动改造了。
好像没有知识。是“天生”的革命,有了知识就有了“原罪”。这个荒唐的逻辑,流行了将近一个世纪。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那些出身好的“红后代”提出一个口号“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话传到伟大领袖那里,可能他也感到这样打击面太大。于是指出:他们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说明他们还是有问题,不过是可以“教育好”而已。这才避免了红卫兵之间的大武斗。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九种人:地、富、反、坏=右、叛、特、走,外加一个臭老九,“臭老九”即高级知识分子,方面的专家。给“知识越多越反动”,其反面是“知识越少越革命”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改革改革开放后,出身成份才慢慢淡出了每个人的履历表。可是又过了这么几十年,谁也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清楚。

(二)劳动改造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大伙房水库党委任职体验生活。当时还没有机械化,修大坝全靠肩扛人抬。主要劳动力是近一万祀人的辽宁劳改支队。有一次我出于好奇,让劳改队领导给我做一个统计:看看这些犯人原来都是干什么的。他们选择了一个约有500百人大大队。统计结果是:三个国民党军队的会计,五个国民党三青团“区队副”(1951年肃反时,三青团于上的国民党官员定为历史反革命),四个京剧演员(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被定为坏分子进了劳改队)。这些人当时算是知识分子,大学毕业的“高学历”,则一个也没有。
劳改队每天分三班打着红旗,敲锣打打鼓地在军警押解下到工地劳动。他们为了表现好,争取减刑,干劲特别大,辩效率极高。有一次我做试验,挑两个半筐土,我还担不动,有几个服刑的积极分子,竟然可以挑八筐。看看他们的肌肉,个个和练健美的运动员差不多。
有一次劳改队队打电话给我,说有十个犯人因劳动表现好,思想进步,减刑了,为了教育其他犯人,开大会提前释放,问我有没有兴趣看看。我立即去了。广场上坐了几千犯人,为了让这些典型现身说法,劳改队领导首先宣布党的劳改政策,然后让十个减刑提前释放的犯人在和上发言表态。他们讲话的内容都是一个模式:首先感谢党和政府的劳改政策,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接着讲他们回到社会上,今后一定按“新人”标准,好好干,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台下不断有犯人喊口号,向他们学习,也要争取立功,提前回归社会。这十个人中有两个人,一个复姓“东方”,一个姓“佟”。因为姓特殊,所以多年不忘。
到了1958年,我们修建清河水库,这支劳改队也跟着转移到了开原县。有一次我到大坝工地去,忽然发现在犯人中有一个人很像三年前提前释放的“东方”,走近细瞅,果然是他。我找到带领他们劳动的队长,问他说:“你是不是三年前提前释放的那个东方?”他说:“是。”。“你怎么又进来了?”他有点不好意思:“我又犯了……”
我没有必要再问。从此我就只相信劳动可以强身,不相信劳动能够改造思想。
可是简称“劳改”的观念,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登峰造极。被送进劳改队的,或进“五七干校”的,名曰“走五七道路”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被打倒的“走资派”,各界知识分子精英,达2000千多万人。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说,马克思的消灭“三大差别”,是体力劳动向有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过渡。劳改这一“理论”,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吗?
在认为体力劳动可以改造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劳动教养”制度,简称“劳教”。如果谁犯了什么事,不够判刑,就送到“劳教队”,实际上是判了徒刑。尽管各界不断呼吁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直到现在还没有取消。

余途 发表于 2013-01-06 23:02

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人抱着文革思维不放,特别值得警惕。

文灿 发表于 2013-01-07 02:44

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人抱着文革思维不放,特别值得警惕。
余途 发表于 2013-1-6 23:02

:victory: :)

赵群智 发表于 2013-01-07 07:33

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人抱着文革思维不放,特别值得警惕。
余途 发表于 2013-1-6 23:02
说得好!这话我赞成!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01-07 08:54

:victory:

张鹤鸣 发表于 2013-01-07 09:56

:victory: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