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8-04-14 18:12

  寓言诗人老许论  之五

  寓言诗人老许论  之五


       七,《老许寓言》艺术特质和技巧
  1999年,《老许寓言(一)》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著名诗评家杨四平先生的注意,读后写出评论:《论满族诗人老许寓言诗的艺术特质》发表于1999年第三期《民族文学研究》。杨四平先生作出了认真的评论:“老许对寓言诗情有独钟,从迷恋状态进入到写作状态,由寓言诗的单纯审美接受者转变为寓言诗的审美创造者”。他总结老许寓言诗创作的艺术特质:《老许寓言》具有“故事构架的抒情性;写作运思的单向性;抒写视角的多样性和诗歌语言的二重性”等四个方面的特色。他充分地论述了老许寓言诗的艺术特质。我不愿重复诗评家杨四平先生对老许寓言诗的具体评论。我将从另外的角度评论并总结老许寓言诗的艺术特征和老许寓言诗创作的艺术技巧。
   首先,老许寓言诗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对题材的选取的多样性和提炼的精巧性。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本来存在有大量可供选择和提炼的寓意和编织故事的素材。老许对现实生活中具备成为寓意的材料特别重视,透过纷乱复杂的现象,提炼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部分,提高并进行哲学地思考。
   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尽收诗中,编织出绚烂多彩的画。让读者看到了存在于社会人群中的友爱与恨怨,诚信与欺诈,谦虚与骄傲,勇敢与懦弱,勤奋与懒惰,奉公与自私,遵纪与违法,俭仆与奢华等内容。《老许寓言》不囿于传统,紧跟时代的脚步,选取反映新的现实社会生活的题材,因而老许寓言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其次,老许寓言诗具有故事情节性特征。寓言诗是靠故事情节支撑的。没有故事,不成为寓言。寓言诗属于叙事诗一类,不同于一般常见可欣赏的抒情诗,也不同于哲理诗和咏物诗。没有故事的所谓寓言诗,不是寓言诗。寓言诗的故事情节,由寓言的题材决定。美不是诗的对象。贺拉斯在《诗艺》中说:“诗歌就像图画:有的要近看才看出它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要放在远处看最好,有的要放在明处看,不怕鉴赏家锐敏地挑剔;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孔子整理了《诗经》,亚理斯多德著作了《诗学》。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的宫殿是壮丽而又迷人的,诗的原野是广阔而又无垠的,令人心向往之,陶冶人的性情。
   老许寓言诗高度集中的概括的寓言式的反映社会生活,蕴藏着诗人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刻的哲理以及丰富的想象。
   第三,老许寓言诗具有内涵丰厚,哲理深邃的特征。
   老许迷恋寓言诗。为写好寓言诗,充实自己,他阅读各种各样的杂书。寓言诗是一种最为自由的诗体。反映的对象在自然界和社会界无处不在。对寓言形象的选择,对寓意的哲理的指向,对人生教训的提炼,对人生经验的总结,都给予诗人创作极大的自由空间。这要求诗人具有自由心灵和严肃的创作态度。具有广博知识,是获得寓言诗创作自由的基础条件。
   第四,老许寓言诗具有通俗口语化的特点,适合大众口味,是老许寓言诗的另一个艺术特征。
   老许寓言诗的语言,具有民族大众化风格。语言流畅通俗,下里巴人喜欢。具有文字浅显易懂,句法通俗顺畅。老许寓言诗具有通俗易懂的古典格调的风味;又具有民俗的顺口的韵味。下里巴人喜欢顺畅的诗风。
   第五,老许寓言诗特别注意寓言形象塑造的技巧运用。寓言形象是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是寓言诗创作的要素之一。寓言诗不是长篇或中篇小说,不可能用更多的笔墨,用较长的篇幅、从多个视角去作详尽地描绘、塑造人物形象,要想使形象能成形并较为鲜明,或较为突出,必须调用创作寓言诗的技巧。
   技巧不是物质生产的技术。创造精神产品决不能用物质生产那样的技术。
   创作寓言诗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也是最普通的是拟人法。任何寓言角色,动物、植物,还是静物,都必须按人格化处理,必须赋于它人的语言、感情、动作、思想,要他具有人的性格等等。这是选取寓言角色的独特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是一种文学比拟化的方法。
   在老许寓言诗中,几乎每一篇(直接描写人的除外)都使用拟人法。主要角色拟人。拟人法可赋予寓言人物形象生动有趣,耐人寻味,让读者领悟其寓存的哲理。注意把握物的特征,选取对象力求准确,避免牵强附会。对拟人的寓言形象,注意他具有的人与物的双重特性。把所拟之人写得具象鲜明,物才具体鲜明而显得真实可信。把握准了物与人的双重特征,作到尽可能的人与物的统一,寓言形象才可能创造成功。
   描绘出事物最具特色能显示生命灵动传神的某一处。采用点睛法。点睛法即是画眼睛,写人写物要抓住重点,抓住最能体现其本质的主要特征。写人画脸画形特别要注意画眼,画眼就是点睛。这很适用于写寓言诗。寓言诗篇幅小,很难从各视角展开叙事描写,简洁,精炼是寓言诗突出的特点。必须采用画眼点睛的方法。画眼要强调描绘出人物的动感而灵活似动,关踺在于点睛。
   每篇寓言诗的寓意,在篇首或在篇末尾,由寓言人物或诗人说出教训或哲理样的警语,即是点睛之笔的一种。
   寓言诗中常用正与误,正与反,正确与荒谬的对比,总之,一切相对应的可对比的人、事与物,采用对照比较,强调其彼此间的差异性,促使寓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是塑造寓言人物形象的对比手法。对比技法的哲学依据是客观的世界普遍存在着对立和矛盾。凡人和事因采用对比的方法描写,必能获得特殊的微妙效果。
   通过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用对比技法,在于抓住对立着或有矛盾的人或事,使之有可对比之点,挖掘出人物形象本身的本质特征、或是人物形象彼此之间的内在矛盾,把它们放在一起对照比较,必可获得鲜明的寓言人物形象。
   在一篇寓言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象,互相间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别,用映衬法描写,互相间相映成趣,巧可益彰,形象活灵活现,可获丰满的人物形象而具有立体感。
   在两个或多个形象之间,不含递进关系。只有互为补充、互为映衬关系。有时,可把两个本质相同、表现形式相近或相类似的形象合成为一个,把他看成为一个复合式的立体化的形象。映衬法,是写寓言诗最常用的一种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描写寓言人物形象,常用对话或辩驳的方法,表现彼此间的关系,使故事得以铺开并继续发展。在对话或辩驳中完善人物形象地塑造。也可在对话或辩驳时,借人物形象的嘴抒发感情。
   有时,寓言人物形象用独白法演绎故事,使自己站立起来,像似单口相声一样。
   描写寓言诗中的人物形象时,把他们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让他们对外界无知,行事四处碰壁,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而结局悲惨。
   封闭环境可事先设计,也可在故事发展中造成。既可是主体条件造成的,也可是客体条件造成的。人物形象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处在彼此间互不相容的对立状态中。
   使用封闭方法,常依赖于夸张手法的运用。寓言故事可能显得荒诞不经,却很可信。
   在寓言故事进行中,作者常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有时可直接参予故事中,成为寓言人物。这虽不可能成为事实,却因其荒诞而成为可信的故事。寓言是以虚构的故事当作载体的。
   第六,老许寓言诗很好地运用了联想的艺术方法。
   现实生活的万事万物万理,促人进行广泛的联想。从本质上说,寓言诗是一种联想的艺术。每篇寓言诗,不是具备相似的联想,就是联想的相近,或者是相反的联想。老许熟悉并很好地运用了联想的艺术方法。联想,是寓言诗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自由心灵的翅膀。是寓言诗人必须有的素质。不能由此及彼的自由联想,寓言诗人没法在寓言王国里自由飞翔。寓言诗人应该具有并不断加强丰富的意象和知识的储备,在创作实践中善于寻找联想的联系点。
   第七,老许寓言诗注重编织寓言故事的情节。寓言诗中的寓言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有联系而构成情节。故事情节是寓言诗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寓言诗情节要具有现实的或历史的真实性。要求在寓言故事中体现作家的真情;要有一点真知灼见;写出的寓言故事,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着的,或可能发生的。寓言故事情节,具有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特殊性。
   第八,老许寓言诗反映了老许的人生道路,老许走过来的人生路坎坷不平,的确不是每人都经历过的。他经历过特殊的人生磨难,有奇特的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对人生奥秘的深邃地洞察和了解。他的寓言诗反映了社会现实,必然有他人生的记录和印迹。老许寓言诗是人生的教科书。他把自己的人生全溶于老许寓言诗中。正如他自己所定的墓志铭:寓言诗人老许  他的躯体葬这里。  他的灵魂没有死,  活在《老许寓言》里,  将长寿永不消逝!
   《老许寓言》的缺点与不足,在于一千五百余篇老许寓言诗的质量参差不齐。应认真对其挑剔,对质次者加以锤炼。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5-15 07:37

学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