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成 发表于 2012-12-28 09:07
孙建江是浙江少儿出版社的副社长,也写微寓言,可见寓言事业大有可为。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12-28 09:32
:victory:
筱枫 发表于 2012-12-28 10:28
新颖。祝贺!
文灿 发表于 2012-12-28 10:45
祝贺!:victory::)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12-28 10:56
:victory:
张一成 发表于 2012-12-28 11:13
关于寓言的通信 叶澍 孙建江
↶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12-28 10:52 ↶
拜读,两位大师的评论非常深刻。
原来孙建江也是寓言中人。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28 12:56
热烈祝贺!!!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28 12:58
关于寓言的通信 叶澍 孙建江
↶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12-28 10:52 ↶
蝉爷,蹦蹦复制过来好不好,这样方便大家直接看。。:$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28 13:02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与香港教育统筹局课程发展处合办“儿童文学创作与教学研讨会”
演讲嘉宾:任溶溶(大陆)、孙建江(大陆)、陈卫平(台湾)、霍玉英(香港)
时间:2005.4.9
地点:香港
演讲提纲:《寓言文学与写作》
孙建江
一、寓言文学
1.寓言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1)古希腊寓言
2)古印度寓言
3)古代中国寓言
2.寓言文学的形式
1)从体裁上看
a韵文体寓言
b散文体寓言
2)从篇幅上看
a常规寓言
b系列寓言
c微型寓言
3)从寓旨的传递上看
a伊索式
b先秦式
3.寓言文学的角色分类
1)人物寓言
a现实人物(拉封登《和德•拉莎白莉爱尔夫人的谈话》)
b历史人物(莱辛《赫尔库勒斯》)
c虚拟人物(中国古代寓言《叶公好龙》)
2)动物寓言(伊索《乌鸦与狐狸》)
3)植物寓言(克雷洛夫《树叶与树根》)
4)“非生命物”寓言(达•芬奇《纸和墨水》)
二、寓言的写作
1.如何讲故事
由于寓言的篇幅都比较短小,情节多不曲折,故事也不宜复杂。很多时候,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要点是如何点出寓意。所以说,寓言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难就难在这个简单的故事是不是能为你人寓意提供展示的方便。(伊索《大鸦和狐狸》《农夫与蛇》)
2.如何提炼主题
任何文学作品都存在着一个如何提炼主题的问题,寓言文学自然也不例外。当然寓言提炼主题不能不注意自己的文体特征。
1)紧扣物性提炼主题。(伊索《北风与太阳》)
2)在不可能中提炼主题。(孙建江《座垫》)
3)在相同的叙述对象中提炼出与众不同的主题。(孙建江《回声》)
3.如何营造氛围
由于寓言的故事都较为短小,这在客观上为寓言作品氛围的营造带来的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法营造氛围。
1)通过特定的环境营造氛围。(孙建江《青蛙的叫声》)
2)通过人物的特性营造氛围。(孙建江《春风轻轻走过》)
4.如何制造幽默与反讽
幽默与反讽是寓言文学最为常见一种手段。但惟其常见才更需要我们在创作时出新出奇出其不意。
1)夸张。(克雷洛夫《山雀》、孙建江《大海与泡沫》)
2)反复。(孙建江《习惯》、《山和雾》)
3)错位。(孙建江《老鼠和老虎》、《见过世面的老鼠》)
5.如何设置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是寓言文学的核心特质。可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寓言。寓言的矛盾冲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设置。
1)从明显的对立中设置矛盾冲突。(伊索《狼和小羊》)
2)从不明显的对立中设置冲突。(孙建江《老鼠的意见》)
3)从读者约定俗成(潜在)的判断中设置矛盾冲突。(孙建江《味精》《浮萍》)
结语
寓言需要发展,寓言需要创新。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28 13:03
关于寓言的通信叶澍孙建江
叶澍致孙建江:
建江:
我昨天收到两本书,一本是浦漫汀、曹文轩主编的《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另一本就是你寄来的马来西亚“彩虹世界少年儿童文学百页丛书”中的《见过世面的老鼠》(孙建江寓言集)。前一本里有你的《海滩》、《山和雾》、《遗憾》三篇。后一本中的68篇我大多看过,所以先读附录中乔传藻和汤素兰的评。记住了乔语:“英国诗人布莱克说:‘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这也是孙建江寓言创作的显著特色。”汤言:“一篇百余字的寓言能让人想这么多,足够了。”就只记住这么点啊?是的,一个人写的能让人记住几句话就很不错了。
我从没说过你的作品,因为我不是理论家,很少对他人的东西评头论足。但只要读,便有“读后”。我记得徐鲁曾说,你的东西是“思想的小鱼”,哈,很合我意。“精”与“短”是我们共有的风格和追求。你的每篇作品都是思有所得,不是无病呻吟,为写而写,因而才有《美食家狩猎》、《山与雾》等精品。
关于寓言的创新,叫了一二十年,创新是靠作品来说话的,这几年有了一些突破,但也有一些思想上混乱。你的专长在理论,是否当个课题做一做?有的认为寓言要突破短小精悍。我以为:“寓言有广义和窄指两种概念,从广义说,如长篇小说《我的祖先》三部曲等都可称寓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寓言要拓宽,如寓言剧、寓言体小说、寓言体童话等的出现是好事,长不是问题。广义上的‘大寓言’亟待我们去创新,去开拓;对窄指意义上的寓言作品,我个人认为坚持短小精悍是必要的。窄指的寓言作品的‘短小精悍’和‘故事只是外衣,寓意才是灵魂’正是中外经典寓言的精华,是应该继承的。”你怎么看?
今年协会年会秋天在上海嘉定举行,能抽出时间吗?希望能见到你。另要谢谢你,浙江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社都给我寄样书来了,你给他们的电话还是很管用的,哈哈,夏安!
叶澍2010。7。13晨
孙建江致叶澍:
叶澍兄:
最近进这个邮箱收邮件,见你发来的邮件并若干寓言方面的资讯。浏览后,多有收获。谢谢。
我那本马来西亚版寓言集《见过世面的老鼠》,几乎是旧作,十多二十年前的东西了。蒙你表扬,惭愧。
你说寓言创新要靠作品说话和有必要坚持寓言的短小精悍,我很赞同。寓言和其他文类相比,最突出的地方何在?当然是它的短小和短小中迷人的艺术景观了。寓言创新是多方面的。篇幅上的拉长其实并不难,很多长到小说里的“寓言”当然也是可以存在的。但以我的体会,从一种文体独有的特征中去展示创作者的艺术抱负往往更具刺激性和吸引力。只是现在从事寓言写作的人似乎比过去要少(相较于其它文类),而在这要少的寓言写作者中,真正意识到创新重要性的人就更少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言,你、凡夫、马长山、钱欣葆等寓言中坚笔耕不辍,而且一直在创新,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当然,一批思想活跃的新人余途、冰子、侯建忠、邹海鹏、海星、筱枫……陆续崭露头角,也是很让人欣慰的事。否则,寓言创作就太寂寞了。
不过,说实话,当下的寓言创作,天分高、才气足、悟性好的新人还是太少了点。当然,这也急不来的。文学的大环境就这样,你能要求寓言这个很边缘的文类怎样?也不能太苛求咱们的寓言啊。
几年前香港有个两岸三地学者儿童文学研讨会,我有个发言谈的是寓言(主办方指定我谈寓言),发你一看。
再送两本台湾出的寓言集给你,请你指正。其中一本为微型寓言,很多大陆朋友没有见过这本书。该书目前也尚无大陆版。地址还是寄你原单位吗?或是可寄你家中?请告电话。如寄快件需要填写电话。
先这些,再聊。
建江
2010.7.25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28 13:04
《获奖感言》
孙建江
得知我的寓言集《美食家狩猎》(署名雨雨)荣获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感到有些意外,当然也很高兴。就我所知,中国作协的这一奖项自1986年以来已连续三届不曾有寓言作品获奖了。我想,本届评委会把这一奖项授予我,除了是对我个人的寓言创作的肯定外,更多的还是体现为对整个寓言创作的重视和鼓励吧。
很长时间来,寓言创作的外部环境一直不太好。由于自身文体的限制(寓言的格局通常都很小),在诸文类中寓言从来都是充当配角的。它总是偏居于报刊的一角,或补白,或点缀。寓言也从不曾像童话、小说、诗歌、散文那样红火过。这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寓言的忽视或轻视。其实,从内部来说,寓言创作界的同仁们自身倒是一直很努力的。据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这个全国性的组织估计许多人都不太知道)前些年的统计,新时期以来的二十年间,我们发表的寓言作品逾三万件,出版寓言集达三百多部,这个数字比我国历代寓言作品的总和还要多。新时期以前,我国没有一本现当代寓言选集,这二十年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选编了总数达四百余万字的《当代中国寓言大系》、《古代中国寓言大系》、《外国寓言大系》,还出版了《中国现代寓言大系》、《中国当代寓言大系》等多种寓言选集。
这就形成了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寓言创作者在不停地写,不停地工作,一方面外界似乎又不大理会你的存在。我熟悉的许多寓言界的朋友都为此苦恼。其实,仔细想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寓言自身的创作上。你没有叫得响的作品,让人家怎么来关注你?
评论家束沛德先生指出,当前整个寓言创作面临着一个如何进一步提高创作质量的问题,儿童寓言创作在思想和题材上不能因袭旧路,需要创新。我以为这是一语中的的。寓言是非常古老的文学样式,它能够发展延续到今天,自有其别的文学样式无法取代的优势。但我们毕竟不是处在诸子百家的时代,不是处在伊索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创作总是因袭传统,缺乏新意(思想主题,表现手法),读者有什么必要去看我们当代人创作的寓言呢?创新的确是当代寓言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寓言的创新实在又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有十六七年寓言写作经历的人,我深知寓言创新之艰难。寓言那套寓意(主旨)寓体(故事)彼此分离的固定模式对人们的束缚太大了。寓言的篇幅比起其他文类的篇幅又小得多,一篇寓言通常只需要几百字,要在如此小的篇幅中把道理讲清楚,的确不容易。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因袭旧路的理由。传统当然需要继承,但过于拘泥传统的表面形式,反而会适得其反。传统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当代意识的注入。没有创新,传统永远是过去式。这方面,国外的寓言创作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比如丹麦大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哲学寓言”,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的“新寓言”等就不乏借鉴意义。因此,当代寓言要获得人们的认可,关键还是在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我知道,我寓言创作的数量在同行中远不是最多的,当然,在质量上我的寓言也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地步。我本人虽然做过一些创新的尝试,但显然还很不够。本来,自2001年台湾版的两本寓言集出版后,我已打算暂别一段时间的寓言写作,这次获奖对我继续寓言写作无疑是个激励。我愿意再鼓一把劲,与寓言写作的同道们一起努力去创作一些富有新意的、读者喜爱的寓言作品。
虽然寓言不能像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等那样为人们特别关注,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寓言不是童话,不是小说,不是诗歌,不是散文,寓言就是寓言。读者需要寓言,这是事实。寓言的存在是独特的,是无法取代的。
虽好却小,虽小却好。这是寓言的现状。我想只要我们正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盲目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怨天尤人。寓言的前景是光明的。
2002年3月16日杭州青春坊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28 13:07
孙建江微博小传:
@董宏猷:孙建江。出版人。儿童文学评论家。寓言家。生于越。坎坷于滇.青少年时代刻骨铭心。一辈子铆在浙少社。乃浙少社强劲之涡轮发动机,自行车代步。谦谦君子。温良儒雅。朴实低调。微笑寡言。外圆内刚。棉里藏针。说话激动处,突停顿,留悬念。嗜肥肉。善牛饮。爱西服。会情歌。人脉遍两岸。桃李满天下。 - 原文地址:
http://weibo.com/1277727034/zar1keXOO晓舟 发表于 2012-12-28 14:01
在微博上看到了,孙建江是我们协会的嘛?
青山外 发表于 2012-12-28 15:42
非常想看到这书,孙老师曾答应给我一册来着。希望早日拜读学习。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12-28 15:43
在微博上看到了,孙建江是我们协会的嘛?
晓舟 发表于 2012-12-28 14:01 ↶
他是首批会员,资深理事。他的寓言集《美食家狩猎》(署名雨雨)荣获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填补了好几届评奖寓言空白。他出了好几本寓言,还有理论专著。桂剑雄 发表于 2012-12-28 15:47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2-12-28 15:48 编辑 雨雨啊,在20多年(89年吧)前,我还和他一同在少年文学报的同一个版面发过东东呢,哈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12-28 16:13
期待《试金石》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05dfad01018s0j.html]
樊发稼
《试金石》——
微型寓言(“一句话寓言”)集,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隆重推出。
一文一画。文作者孙建江,画作者台湾诗人兼画家林焕彰。
大陆台湾强强联手,文化出版界盛事也,值得期待。
大约一周前,建江电告此喜讯。让我高兴得……
天天翘首以待,到今天尚未收到书。
盼呀盼呀!
急啊急啊!
2012年12月27日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29 19:08
#新书《试金石》#本书内容除123则微寓言。尚收有任溶溶《喜读孙建江先生的寓言》(序)、孙建江《别致一点,耐看一点》(自序)、林焕彰《两种独家绝配--“一行寓言”和“撕贴画”》(自序)、徐鲁《网思想的小鱼》、方卫平《孙建江:文坛多面手》。

王宝泉 发表于 2012-12-29 19:16
拜读过雨雨老师的寓言,祝贺!:)
巴人 发表于 2012-12-29 21:48
:victory:祝贺
吴宏鹏 发表于 2012-12-30 09:03
祝贺!
厉剑童 发表于 2012-12-31 13:58
xuexi xuexi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12-31 15:39
:victory:
蝉亦戈 发表于 2013-01-07 08:02
收到奇书《试金石》
http://blog.sina.com.cn/u/2282086317
樊发稼
《试金石》终于翩然落在了我的案头。其乐何如。
这是孙建江的微寓言(一句话寓言)集。入作123则。
一文一画,堪称珠联璧合。画为台湾著名诗人兼画家林焕彰先生所绘。从这个角度看,此书应算孙、林二人合作。
建江、焕彰均我好友,这绝非谬托知己。我为好友高兴、狂喜,为之大声喝彩。私心里也有点淡淡的嫉妒。
书出得雍容、大器、华美,精致之极。由衷感谢福建少儿出版社!
这书虽由少儿出版机构制作,可绝非“小儿科”,而是地地道道的“大人科”!
这是一部奇书。奇在它的宏观状貌及其内在品质——高深而贵重的思想艺术精髓。
这样一部举世无双的奇书,是中国文化、华夏文明的骄傲。
焕彰兄的画作,名唤“撕贴画”,只觉得既新且奇、亦妙又美,至于好在哪里,以我丹青知识之浅薄,说不出道道来。
对建江其人其作,原拟做篇小评,一看到书,见已有任溶老及后生才俊卫平、徐鲁的剀切高论在,强烈感到“崔颢题诗在上头”了,便不敢啦。
最后,我想隔海喊话:
焕彰兄,恳请设法在台湾出版繁体字本!
201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