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8-04-14 18:09

  寓言诗人老许论  之四

  寓言诗人老许论  之四

          六,《老许寓言》的诗意美
   寓言诗人老许先生,积五十年的实力陆续出版了七厚本《老许寓言》,共有一干五百余篇寓言新诗。(即将出版《老许寓言(八)》,《老许寓言(九)》,《老许寓言(十)》,《老许寓言(十一)》,修订版《老许寓言(一)》。)这是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仅有的。我们祝贺他取得的成绩。《老许寓言》,用诗体写成,是新诗。他很好的学习并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老许寓言具有鲜明的诗意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诗的美,表现的愈充分,它的内容和思想也就越具有深刻的内在的真实的美。
   首先,老许寓言诗形体鲜明。没有某些现代诗的散乱,也不似闻一多先生的豆腐块。他的寓言诗,诗行诗节规整,可以说是蔚为壮观的寓言诗方阵,有雄威严正的队列,有万马齐奔的雄奇,有军纪严整的魄力。诗行整齐划一,每首诗行一致,每行字数相同,以七、七句式为基本样式多见,也有其他字数的变体,如七、六式,有七、八式或七、九式等等,总之变化多样。而每诗节则以四行为多,也有五行、六行、七行、还有八行的等等变化,但是,都是很严整的。这是老许寓言诗的一个特点。他坚持字数一致,诗节严整。这不是诗人作茧自缚,是诗人自我的严格自律,是有目的在探索创造一种样式。这是一种具有秩序的形式美。给人以威武壮观、雄壮整齐、纯洁干净的美感。这让我们想到秦的兵马俑;也让我们想到国庆游行。整齐是美的要素之一。整齐不等于刻板。“统一”是《老许寓言》的格调;“多样”体现了《老许寓言》的每首诗的个性。统一又多样是寓言诗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总是给人于合谐的美。中国的新诗太过于自由散漫,虽有利于抒发奔放的激情,却有悖于中国古典诗的传统。没有传统,可能是新的,也可能是好的,绝不可能是最美的。
   只要你把它作为一项规则,自己遵守并实行,写出来的诗,自然会合理地使现代的单音词和双音词或多音词组合成规矩的诗行诗节。在形式上给人以单纯、整齐、秩序和力量,这是老许寓言诗的性格。没有“性格”的诗,绝不是美的。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老许寓言诗让人获得独特的美感魅力。唤起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可以获得真正的艺术的美。实践证明这是对的。
   其次,老许寓言诗讲求诗的韵律,而且是作到了一韵到底。每首诗坚持一韵不变。能作到坚持诗行押尾韵,且作到一韵到底,与古诗的打铁韵式无异。这很不容易。如果不深谙诗韵学,是很难作到的。老许对韵律的掌握,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谙中华诗词的写作技巧。老许对韵律的掌握,几乎已形成了语言习惯。他写散文,会议发言,也常常像诗而带有韵律。常是不假思索,随口说出。当今,因为新诗不讲求押韵,有人鼓吹说:诗押韵是束缚。这样的诗是带着镣铐跳舞。他们提倡散文诗句式,心随意到写来,用内蕴诗的节律遮掩不押韵的丑。(当然,丑虽不是美,依然属于审美的范畴。)
   诗要有一定的节奏、音韵和格律。诗的节奏表现为语音的强弱和语音的长短。音韵就是讲诗句的押韵。韵律是诗押韵的规律。诗的节奏和韵律构成诗的音乐美。格律是诗的律化,要求诗句声音动听,韵律和谐,句式整齐。具有适当的比例的整齐或和谐,是美的一个重要的要素。
   须知: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诗美是艺术美中的美。用诗化的语言写作寓言诗要求精炼,诗情要求跳跃,诗句要有节奏,应富有音乐感。当然要讲音韵。诗句要押韵,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若是嫌押韵受束缚有困难,去写散文好了。
   中国诗的传统,有一条就是写诗要讲求诗韵。无韵不成诗。这已经成为中华诗词的主要特点。这正是中国古典诗美的重要特征。
   第三,老许寓言诗的语言具有平实可读的诗化的通俗美。老许寓言诗的语言是下里巴人的口语。老许是采用口语化写作的。寓言人物的生动鲜活的通俗的语言,讨人喜欢,读来爽口,能让读者读后领悟其中的寓意,获得人生的教益。对寓言人物的口语和非口语灵活的交替变换使用,这极有助于描写寓言人物形象。这使老许寓言诗的语言鲜活、平实可读,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寓言诗的故事情节,必须塑造鲜活的寓言人物形象,除了对其进行必要的描写外,主要靠人物对话展示寓言人物的性格。语言平实富有多彩的情趣。语言生动不晦涩,让人读后如品味佳肴,让人能悟得哲理,让人能受熏淘而有所得。语言当然应让其富有情趣,令人耐读品味。
   老许使用的语言,言近旨远。描写故事情节,开篇直叙,要言不繁。常是不加任何修饰,不用花里胡哨的词语,不用艰涩拗口的词句,力求不追求华丽词藻,只求内涵的沉甸。行文冷清如流水,文字浅显通俗易懂,句法短小通俗顺畅,少用冷僻字入诗。寓意不涩不玄,寓有深刻的含意,题旨的趣味幽远,内蕴深沉而实在,可吃可嚼又可品,味鲜美甜如红枣;诗形有唐诗风采,吟诵有宋诗风味,读后有余味绵香。老许寓言诗的语言,既幽默又富有喜剧性。寓言诗的幽默,再添加机智,让你笑后能悟得道理。诗化语言常是不动声色地渲染。诗化语言可以写一个故事片断,可以没有系统性,也可以不具备完整性。因为诗的语言常是跳跃的。美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创造出来的。语言是人们创造诗美的一种载体。诗美常是表现在诗语上,或优雅,或俏丽,或通俗,或朴素。
   第四,老许寓言诗选取的题材具有真实性和深刻性的特征,让人读后获得美感。美感产生于人读诗的认知和互相渗透,产生共鸣。寓言诗是靠故事情节支撑的。情节由寓言的题材决定。美不是诗的对象,而是它的“目的之外的目的”。一首寓言诗是为阐释一个哲理或人生经验教训,这需要用诗语自由地创造。诗给予人的表面的美,可能是诗的外形,可能是诗的标题,也可能是诗的语言。对于寓言诗来说,重要的在于寓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中蕴含的哲理,这决定于选取的题材。《老许寓言》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各方面生活。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寓言诗创作也呈繁荣的态势。某些寓言作家的创作,选取题材时过于狭窄。只囿于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擅长的题材,不追求新的进取和新的探索。老许大胆的写国际,写政治,写形势,把现实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编织成故事,尽收在寓言诗中。他敢写溜须拍马者的阿谀奉承假献殷勤;他敢揭露勾心斗角者们的花样翻新的贪婪的心机;他敢揭开玩火自焚者冥顽不化的灵魂;他敢展示弄虚作假者们的丑恶的见不得人的嘴脸;他敢指出尔虞我诈者们的猜疑互相不信任;他敢揭发变色龙样的人见风转舵乱伸手;他敢不放过追风赶潮者的花言巧语骗人相信;他敢指出违反规律者想当然后的自信;他敢对贪污腐败者藏黑心贪财敛金的人绝不手软;他敢对见利忘义者卑鄙的唯利是图碰硬;他敢对自高自大者的头脑发昏,对妒贤忌能者的心胸偏狭怨恨,对忌妒者和被忌妒者的虚荣心都揭露无遗、不依不饶;他深恶痛绝官僚主义者们脱离群众唯我独尊。《老许寓言》选材丰富,让读者看到了存在于社会人群中的友爱与恨怨,诚信与欺诈,谦虚与骄傲,勇敢与懦弱,勤奋与懒惰,奉公与自私,遵纪与违法,俭仆与奢华等内容的寓言诗。《老许寓言》不囿于传统,紧跟时代的脚步,反映新的社会生活,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老许寓言》不放过科学技术是社会第一生产力。他顺应时代潮流,把现代科学与寓意和哲理结合起来,写有二百多篇科学知识寓言诗。使寓言诗的题材更丰富多彩。
   《老许寓言》是值得反复读的生活教科书。《老许寓言》的确具有真理的美和理性的美。假如没有内在的充实的美,任何外在的美都不可能完备。任何外在的诗美,都必须落实在诗的内容上,内容的真和善,使具有形式美的诗,具有了真正的诗美。这当然是老许寓言自身的美。
   第五,《老许寓言》的寓意蕴藏哲理,思想深刻。我们阅读《老许寓言》,要从中领会《老许寓言》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老许以他自己的深刻思想,炽烈的思想感情,以他自己对社会和对生活的评判,创写寓言诗。《老许寓言》继承了这一可贵的中外寓言诗的传统,并且进而发扬光大。他的寓言诗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虽不能致人以死命,却能让你警醒。老许曾说:“寓言诗人,应该是一位思想家。他可以不是抽象思维的政治思想家,也可以不是一位哲学思想家。他应该是对人生奥秘的探知者和洞察者,要在短或长的寓言诗中,解释人生奥秘或概括的阐释人生的真谛。”老许认真地实践着这一主张。他学习政治,学习时事,学习哲学。他从不放松自己,不作思想的懒惰者。一位写寓言诗的老人,能坚持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很不容易。正像他辛勤创作寓言诗一样。他坚信: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写出的寓言诗是不会有深度的。
美是积极的、客观的、有价值的,欣赏诗获得的美是一种快感。这是人对诗的审美。只有唤起人们追求美的愿望,这诗才是美的。
老许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这是因为他有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因反动学生案,不得已在社会的底层作了二十五年的临时工。他在养家糊口的业余,坚持学习和创作寓言诗,虽未即时发表,却积存了丰硕的美的成果。这也是他一口气能相继出版七厚本《老许寓言》的原因罢。若不然,老许如何能创造这样如神话一般的奇迹?
   他写出了思想深刻的如“人生结晶的盐”的《老许寓言》。《老许寓言》中有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有对正义和善良的热情赞扬,有对缺点和错误的劝导和启发,有对人生哲理的揭示和宣扬。我们读《老许寓言》,可获怎样作人的启发,“可获人生的经验”,可获警醒和人生的智慧。
   《老许寓言》并非靠多取胜,是靠它自身所具有的真理的光辉的美和理想的美。它给读者以美。这包括形式的美和真实的思想的美。凡能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善与美、合谐的规律性和准确的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与人们的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成果。美是生活。美存在于形式匀称的合谐、有规律的变化和调合的统一。人们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因而诗人从生活中挖掘诗创造诗美,不仅为自己带来创造的欢乐,也为读者带来欣赏老许寓言诗美的机会。
   老许创造寓言诗美,不愧为当今中国的具有代表性的寓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