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筱枫 发表于 2012-12-11 19:43

莫言为什么只能在瑞典学院讲故事?(转)

本帖最后由 筱枫 于 2012-12-11 19:44 编辑

诺贝尔文学奖,是很多文人的梦想,夹杂着很多政治元素,绝非一个纯文学的奖项。诺奖得主,尤其是文学奖得主,往往被世界寄予厚望。

        莫言,一个中共党员,作协副主席,军旅出身,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实出意外。诺贝尔奖对莫言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给莫言带来巨大的荣耀,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如果管不住嘴巴,满嘴跑火车,也会产生政治风险。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因为太过艰涩和深奥,买书的人很多,认真看下去的人不多,因此,得主们在瑞典学员的演讲,就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莫言在瑞典学院到底讲什么内容?

        对这一问题,东西方有不同的期待。西方国家的民众,希望从莫言嘴里,听到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希望借莫言的嘴巴,向中国民众传递西方的价值观。山东高密的人,则希望莫言能够为家乡做做广告。

        中国政府,则希望莫言能够多讲讲盛世,少谈谈西方价值观。至于中国民众对莫言演讲的期待,则比较多元。

        身在瑞典学院的莫言,实际上是处于东西方、国内外、两岸三地各方关注者的夹缝之中的小媳妇,无论讲什么,都无法达到让各方皆大欢喜的效果,这也是莫言身为一个中国作家的悲哀之处。讲中国的好话,得罪西方;赞美甚至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得罪中国。他能怎么办呢?

        于是,莫言只能在瑞典学院讲故事,而且,只能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苦难深重的过去,讲自己作品的故事,将自己从亲戚朋友那里听到的故事,故事不比议论,没有立场,不会惹出是非。

        为了安抚西方国家的受众,莫言打出了情感牌、苦难牌和自嘲牌。莫言将自己与母亲的感情,讲得让人心里面酸酸的,他向全世界描绘了一个连一分钱便宜都不愿意占的贫苦农村老太太的形象。莫言的少年苦难,足可以激励全世界的文学少年。莫言童年因为丑陋,竟然受尽欺负,这种自嘲,着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莫言最后讲的三个故事,发人深省。

        第一个故事,是莫言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组织苦难展览,并引领全班同学当中哭泣,其中一个同学没哭,被莫言举报,导致这位同学被警告处分。莫言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不光彩的,敢于坦白,勇气可嘉。他所悟到的道理,所谓“当中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发人深省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当时那个时代,是不允许“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疯我独狂”的。

        第二个故事,是他在部队里的时候,一位老长官没看到人,说了一句哦没有人,他顶了一句难道我不是人吗?这个故事的含义很深,颇难解读。

        第三个故事,是莫言听来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点像圣经或者佛经里面的故事,颇有寓意,讲一群人在破庙避雨,外面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一个个电火球在门外滚来滚去,不愿意离去。众人怀疑队伍里面有大恶人,要求作集体自我批评。谁也不愿意出去,大家用丢草帽的方式表决,一个人的草帽被风卷出去,这个人被大家抬起来扔出庙门,结果,破庙轰然坍塌了!留在里面的人都被活埋了。这个故事寓意很深,恐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被很多人拿来解读。

        很多人指望莫言讲讲大道理,莫言却只能讲故事讲寓言,引发各界炮声隆隆,一些人甚至攻击莫言的演讲水平不高,简直就是一个中学生的水平。其实,莫言作为一个以中国人为主要读者群,因为仅仅小学毕业而完全不懂任何一门外语的中国大陆本土作家,他只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应付这个对他期望太高的世界。

        莫言作为一个高粱地里爬出来的乡土作家,连中学都没上,更谈不上大学深造,他的文字不可能很华美,他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看法,不可能很专业,他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不可能很透彻,也许,他真的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们所期望的他,其实是另外一个人。我们如果接受他,就只能包容他,包容这样一个对自己外貌严重缺乏自信,对自己言论诚惶诚恐的人。

        如果你恨他,就请远离他;如果你爱他,就请爱他的一切,包括他的丑,他的谨慎,他的藏拙,他的狡黠!(七犀鸟)

来源:凤凰网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1 19:59

  2012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全文)
  
  BBC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介绍了莫言的作品,阐述了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瓦斯特伯格的颁奖辞全文如下:
  
  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很少的旅程能超越这些故事和历史进入一个这样的国度,那里驴子和猪的叫嚣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呈现了超自然的比例。
  
  莫言的幻想翱越了整个人类。他是了不起的自然描述者;他知道饥饿的所有含意。20世纪中国的残酷无情从来没有像他笔下的英雄、情人、施暴者、强盗以及坚强、不屈不挠的母亲们那样得以如此赤裸裸地描述。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那里的人们都鲁莽、无助和荒谬。
  
  这一苦痛的证据就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吃人肉的风俗。在莫言的笔下,吃人肉象征着毫无节制的消费、铺张、垃圾、肉欲和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能够跨越种种禁忌界限试图加以阐释。
  
  莫言的小说《酒国》中,最美味的佳肴是烤三岁童子肉。男童成为很难享受到的食品。而女童,因无人问津反而得以生存。这一讥讽的对象正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女婴被流产,规模之众多达天文数字:女孩子不够好,都没人愿意吃她们。莫言就此话题还写了一部完整的小说《蛙》。
  
  莫言的故事都伪装成神话和寓言,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在莫言笔下的中国,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理想具有合乎标准特征的公民。莫言描写的人物都充满了活力,不惜用非常规的步骤和方法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打破被命运和政治所规划的牢笼。
  
  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而是他用夸张、模仿以及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变体重现五十年的宣传,令人信服、深入细致。
  
  在他最杰出的小说《丰乳肥臀》中,女性角度一直占据主导位置。莫言描述了大跃进和1960年代的大饥荒。他嘲笑试图用兔子精液让母羊受孕的伪科学革命派,他们把所有对此表示怀疑的人斥为右派分子。这部小说的结局是90年代的新资本主义,所有的骗子因为兜售美容产品而致富,仍在试图通过异体受精孵化出凤凰。
  
  在莫言的作品中,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在我们的眼前崛起、生机勃勃,即便是最刺鼻的气体也让人心旷神怡,虽然是令人目瞪口呆的冷酷无情却充满了快乐的无私。他的笔下从来没有一刻枯燥乏味。这个作家知道所有的一切,并能描述所有的一切,各种手工艺、铁匠活、建筑、开沟、畜牧和土匪的花招诡计。他的笔尖附着了所有的人类生活。
  
  他是继拉伯雷和斯威夫特之后,也是继我们这个时代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比很多人都更为滑稽和震撼人心的作家。他的辛辣是胡椒式的。在他描写中国最近一百年的宏大如挂毯的故事中,既没有跳舞的独角兽,也没有跳绳的少女。但他所描写的猪圈般的生活如此独特以致我们觉得已经在那里呆了太久。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来来去去,但是人类的自我中心和贪婪却永存。所以莫言为个体反抗所有的不公,无论是日本侵略还是毛主义的恐怖以及今天的狂热生产至上。
  
  莫言的家乡是一个无数美德与最卑鄙冷酷交战的地方。那些敢于去的人,等待你们的将是一次踉跄的文学冒险。中国以及世界何曾被如此史诗般的春潮所吞噬?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学发出的巨吼淹没了很多同代人的声音。
  
  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1 20:02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新网12月11日电北京时间今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隆重举行。0点16分许,中国作家莫言正式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在随后参加了盛大的诺贝尔晚宴。据媒体报道,莫言在晚宴尾声发表致辞时,感谢了诺贝尔评委“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感谢了自己的家人。
  
  衣着:黑色燕尾服
  
  首先,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乐团奏起了瑞典皇家国歌《国王之歌》。随后,在莫扎特D大调的音乐中,中国作家莫言和其他获奖者一起,身着黑色燕尾服步入会场。
  
  此前,关于莫言“该穿什么领奖”的问题一度引起争议,而颁奖现场所有获奖者均“入乡随俗”地身穿黑色燕尾服。莫言落座后神情平静,礼服里边穿着纯白色衬衫,打着纯白色领结。
  
  随后,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主席马库斯·斯托屈发表讲话,讲台上铺着深蓝色地毯,背后是诺贝尔的铜像,墙上装饰着很多鲜花,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莫言,请!”
  
  北京时间0点16分许,由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致辞后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当邀请莫言上台领奖时,瓦斯特伯格说出了令所有华人都可以听懂的三个字:“莫言,请!”尽管瓦斯特伯格的中文说的相当蹩脚,但这却足以表现出诺奖主办方对莫言的尊重。
  
  在全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莫言身着黑色燕尾服上台,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莫言与国王握手后微笑表示感谢,并向各个方向鞠躬致意,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女儿洒泪紧拥妻子
  
  莫言妻子杜勤兰与女儿管笑笑,现场见证了他的这一光荣时刻。在莫言领奖的时候,镜头多次定格在两位女士身上。杜勤兰还能保持一贯的镇定,而管笑笑则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泪洒当场。
  
  莫言领奖后,位于二楼的乐队开始演奏卡尔·尼尔森的阿拉丁组曲第四曲《中国舞曲》。
  
  北京时间0点45分许,整个颁奖仪式结束。莫言和其他获奖者一起,与嘉宾们一一握手。在接受祝贺后,莫言与妻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最拥挤晚宴”
  
  北京时间凌晨2时许,2012诺贝尔晚宴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今夜参加诺贝尔晚宴的客人有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以及各位嘉宾。晚宴的“主角”是各位奖项得主及其家人、客人。
  
  据媒体报道,诺贝尔晚宴厅内不仅要坐满1000多位来宾,还要留出缝隙供数百位服务员穿梭,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奢华晚宴”。
  
  晚宴上上将使用7000件瓷器、10000件银器和5400个酒杯。由于现场空间太过紧凑,他们被迫要求客人“别去卫生间,以免过道堵塞”。
  
  致辞:赞诺奖谢家人
  
  在晚宴上,莫言进行了简短的致辞。
  
  晚宴开始前,有进入现场的媒体曝光了莫言致辞的英文版本。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莫言在阐述作家的文学创作时“入乡随俗”地引用了《圣经》箴言篇第4章第9节的文字:“她必将华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但据媒体报道,莫言并没有照搬这份讲稿,“我的讲稿忘在了旅馆,但是讲稿记在了脑子里。”莫言说,“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事情,确实说明了诺贝尔奖是个世界性的奖。”莫言在致辞中感谢了诺贝尔评委“坚持自己的信念”,也感谢了自己的家人,还感谢了将他的作品翻译成多国语言的译者。
  
  “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莫言用这句话结束了他极其简短的致辞。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1 20:02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1 20:06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12-12 08:03

5#朱丽秋


网友太有才鸟,哈;P

野水 发表于 2012-12-12 14:55

感谢丽秋!:handshake

清浅 发表于 2012-12-12 16:59

太好笑了,莫言谈切糕:lol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3 08:16

5# 朱丽秋


网友太有才鸟,哈;P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12-12 08:03


当时看了就想笑。正要转,赶上筱枫老师发帖子,就一起粘在这里了。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3 08:17

感谢丽秋!:handshake
野水 发表于 2012-12-12 14:55


祝福老乡!:handshake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3 08:18

太好笑了,莫言谈切糕:lol
清浅 发表于 2012-12-12 16:59


笑。是啊,莫言不只为中国文学做出了贡献。。:victory:

余途 发表于 2012-12-13 11:42

好贴!

文灿 发表于 2012-12-13 15:59

风趣之中不乏苦涩。喜欢!:victory::)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4 13:15

好贴!
余途 发表于 2012-12-13 11:42

谢谢兔爷!:handshake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2-14 13:16

风趣之中不乏苦涩。喜欢!:victory::)
文灿 发表于 2012-12-13 15:59


谢谢老师!:handshake

晓舟 发表于 2012-12-15 11:44

"很多人指望莫言讲讲大道理,莫言却只能讲故事讲寓言":victory::lol